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3 09: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规划·构体系】
【目标任务】
【线索特征】
世界文化多 样性的表现 古代亚洲文化、非洲文化、欧洲文化、美洲文化都是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世界文化多 样性的原因 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同样,人类文化还具有共通性和差异性。这些特点成就了当今世界的多彩和灿烂
世界文化多 样性的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的文化是当代世界的客观现实要求
【主干构建】
古代西 亚、非 洲文化 古代西亚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陵墓、神庙、太阳历
阿拉伯 悬诗、《天方夜谭》、《医典》、代数学、“阿拉伯数字”
欧洲文 化的形 成 古典时期 古希腊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史诗》、戏剧、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李维《罗马史》和塔西佗《编年史》、万神殿、大竞技场、儒略历
中古西欧 丕平献土、教皇国、基督教会、《圣经》
拜占庭、 俄罗斯 拜占庭 《罗马民法大全》、建筑和雕塑艺术、圣索菲亚大教堂
俄罗斯 《伊戈尔远征记》
南亚、 东亚与 美洲的 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佛教艺术、“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古代朝鲜文化 瞻星台、《三国史记》
古代日本文化 天皇制度、武士阶层和武士道、《万叶集》、《源氏物语》、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美洲印第安文化 金字塔、玛雅历、驿道和太阳庙、太阳历和太阴历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通过了解西亚、非洲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非洲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结合近代以来对古文字的释读,掌握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的主要成就,对比各区域文化的异同点,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结合阿拉伯文明与波斯文化的互动,理解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自主预习·悟新知】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古代西亚文化
文字 两河流域南部的①    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文学 《②     》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其中著名的洪水故事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建筑 和艺术 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波斯王宫装饰豪华,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法典 《③        》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古代埃及文化
文字 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文学作品 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建筑 艺术 受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科技领域 ④    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三、阿拉伯文化
文学 (1)阿拉伯各部落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2)故事集《⑤        》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
科学 (1)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2)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3)伊本·西那的《医典》被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4)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⑥     ”
  【答案】 ①苏美尔人 ②吉尔伽美什 ③汉谟拉比法典 ④太阳历 ⑤天方夜谭 ⑥阿拉伯数字
【拓展延伸】
1.古埃及文化的世界影响
古埃及文化不是孤立封闭的,其传播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考古方面的发掘和分析表明,公元前3150—前3000年,古埃及文化对巴勒斯坦的影响巨大。在巴勒斯坦出土的陶制品具有鲜明的埃及风格,这种器皿或是由定居于此的埃及人制作的,或是直接从埃及进口的。
(2)古埃及文化对非洲内陆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非洲的一些国家曾建立过与埃及相似的神圣王室。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古埃及的技术、风俗习惯及信仰,与非洲近代出现的一些技术、风俗习惯和信仰之间有许多相近之处。
(3)古埃及文化对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孕育作用,在保存、传播西方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古希腊文化趋于衰落时,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把希腊文化传向世界。
2.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1)多民族性。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交融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说,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2)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还吸收了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3)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没有7世纪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也就没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同时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文化进步的旗帜。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教体系是紧密相连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不是限于阿拉伯民族而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
【教材问题】
学思之窗 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解题关键:神权与王权的关系;立法的目的。
思路引领:结合教材内容,从《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背景、目的等角度思考。
答案提示:国王的权力来自神,神永远是正义的,所以国王颁布的法律也是正义的,所有臣民必须执行。违背国王的法律,等同于违背神的意志,违背神的意志就会受到惩罚。
思考点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解题关键:阿拉伯文化的世界意义。
思路引领:根据课文,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提示:首先,阿拉伯人继承和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区重要的文化成就,并且加以发展,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其次,同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文化衰落时期,而阿拉伯文化如中华文化一样,非常繁荣;最后,阿拉伯人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印度和西方古典文化,并将它们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和科学的发展。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等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也有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解题关键:阿拉伯文明与中国文明发展的关系。
思路引领:查查资料,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联系所学相关史实回答,如回族的形成、《天方夜谭》里的中国元素等。
答案提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传到中国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天方夜谭》中的一些故事包含中国元素,也有一些故事很早就传到了中国,现在随着全译本的问世,家喻户晓。阿拉伯商人到达中国后,带来了许多外来产品。
学习拓展 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古文字的释读情况。
解题关键:历史研究方法和原则。
思路引领:搜集资料,思考古文字的释读与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研究古代文明,首先要读懂相关文字。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要明白,历史研究必须依靠第一手资料,只有直接阅读古人留下的文献,才有可能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付出努力。
【合作探究·提素养】
任务1 古代西亚、非洲的文明成就
【互动探究】
材料一 古文字中的世界文化
  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等古文字,在长期失传之后,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研究逐渐被成功释读。但还有一些文字,如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等,仍未被释读出来。
  材料二 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商路上的“尼日尔河之岸”。14世纪,世界黄金的2/3来自西非,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巨大利润吸引了众多商人参与“黄金—盐”贸易,经过廷巴克图的驼队动辄成百上千,进城门就要花上一整天时间。14世纪末,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雷大学。该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前来讲学交流,这座城市也因此声名远扬。“若论社会公共机构的稳固、政治权利、道德纯洁、人身安全、对外邦人的体贴和同情、对学生和学者的谦恭有礼,没有哪里能与廷巴克图相比。”14—16世纪是廷巴克图的“黄金时期”。“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和其他有学问的人,这种储备是靠国王慷慨地支付种种费用来维持的。在这里,潜水员捞上来的巴巴里的手稿和书籍,能卖出比其他任何商品都高的价钱”。
——摘编自占心磊《跨撒哈拉贸易和廷巴克图的兴衰》
  (1)价值: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释读古文字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4—16世纪的廷巴克图在西非文明史上的地位,并分析说明其成因。
  【参考答案】 (1)价值: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古国文明有很大的帮助;不同文明的古文字,展现了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和繁荣。
(2)地位:是西非地区(撒哈拉商路上)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
成因:位于尼日尔河河岸,农业发展较好;处于撒哈拉商路,贸易兴盛;修建大学,吸引各地学者,扩大了影响力;经济繁荣,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俗。
【审题步骤】
“四读”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正文标题得出“古文字中的世界文化”,从图片得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文物代表”“埃及象形文字文物代表——那尔迈调色板”“中国甲骨文”,从正文得出“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等古文字,在长期失传之后,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研究逐渐被成功释读。但还有一些文字,如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等,仍未被释读出来”等信息。 材料二:从“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商路上的‘尼日尔河之岸’”“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可得出廷巴克图在西非文明史上的地位;从“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雷大学”“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可分析说明其成因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时空限定——近代以来;内容限定——释读古文字的价值。第(2)问,时空限定——14—16世纪的廷巴克图在西非;内容限定——廷巴克图在西非文明史上的地位、成因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根据材料“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等古文字,在长期失传之后,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研究逐渐被成功释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传达信息的最基本的符号。无论是对于考古资料的诠释,抑或是直接辅证历史,都具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发挥着直接史料的重要作用。同时,不同文明古文字的释读和研究,有利于展现古代文明的多样性。根据材料“但还有一些文字,如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等,仍未被释读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尚未成功释读的古文字,需要相关学者的努力,这有利于推动古文字学的发展和繁荣。第(2)问第①小问,根据材料“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商路上的‘尼日尔河之岸’”“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可得出是西非地区(撒哈拉商路上)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第②小问,根据材料“尼日尔河之岸”可得出位于尼日尔河河岸,农业发展较好;处于撒哈拉商路,贸易兴盛;根据材料“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雷大学”可得出修建大学,吸引各地学者,扩大了影响力;根据材料“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可得出经济繁荣,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俗
任务2 古代西亚地区文化的交融
【互动探究】
材料 波斯文化凭借强大的制度优势和人才优势与阿拉伯文化进行双向互动的交融。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的哈里发制度深受波斯文化影响。阿拉伯帝国自倭马亚王朝(661—750年)就开始沿袭波斯人的行省制。波斯的人才融入阿拔斯王朝的统治,波斯的饮食、服饰、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进入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波斯人也有选择、有鉴别地接受了与波斯文化传统、民族特性相适应的伊斯兰教什叶派。
——摘编自[美]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波斯的政治文化。
阐述: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阿拉伯人借鉴波斯君主专制传统,建立哈里发制度。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阿拉伯帝国也仿照波斯传统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波斯人重视官僚体系建设,阿拉伯帝国在哈里发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各类事务。
总之,阿拉伯人善于吸收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文化,提升了帝国的统治效能。
示例二
论题:阿拉伯人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阐述: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总之,阿拉伯人吸收了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审题步骤】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初步设计“问题”(论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试题主题不明确——拟定一个论题)
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 有效信息 “波斯文化凭借强大的制度优势和人才优势与阿拉伯文化进行双向互动的交融”
时空定位 世界古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波斯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君主专制、行省制度和官僚体系建设
层次鲜明 借鉴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官僚体系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波斯的政治文化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阿拉伯人借鉴波斯君主专制传统,建立哈里发制度
阿拉伯帝国也仿照波斯传统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阿拉伯人善于吸收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文化,提升了帝国的统治效能
【思维导图】
【随堂检测·精评价】
1.古代西亚,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推动这一文明成果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发展 B.洪水泛滥
C.军事扩张 D.历法计时需要
  【解析】 苏美尔人将其发明的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等,说明推动这一数学成果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主要因素,排除。
  【答案】 A
2.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刚开始,他在城邦中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
A.尼罗河流域文学发达 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材料可以反映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B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尼罗河流域的文学作品,A项排除;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未涉及亚述帝国,C项排除;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与材料时间、史实均不符,D项排除。
【答案】 B
3.有学者认为《天方夜谭》是在古代波斯《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吸收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而最后编定的。这反映了(  )。
A.文学作品的影响大 B.阿拉伯人的创造性
C.亚非文化的交融 D.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解析】 据材料“在古代波斯《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吸收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同时,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天方夜谭》便是阿拉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亚非文化交融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天方夜谭》的创作背景和过程,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借鉴与吸收而非创造性,排除B项;依据材料所述《天方夜谭》的创作背景和过程,无法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状况,D项错误。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