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整合一 文明起源与扩展(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早期)
1.早期国家的出现:农耕畜牧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在一些早期城市中私有制、剥削充分发展,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推动国家出现,政府、军队、监狱、文字、官僚产生。
2.多元文明的形成: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早期文明逐渐出现,受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建立起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
3.区域文明的扩展:农耕文明区域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各个区域文明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埃及文明向西亚地区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希腊人以移民方式在地中海、黑海沿岸建立起了众多城邦国家。
整合二 早期人类文明的比较
项目 亚非文明 欧洲文明
不同点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古希腊 古罗马
发源地 非洲尼罗河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东亚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欧洲爱琴海沿岸 地中海、亚平宁半岛
不同点 成果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甲骨文、四大发明等 雅典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罗马法、儒略历、圆形竞技场、万神殿
文明属性 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工商业文明
与自然地 理的关系 (1)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2)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地少山多,岛屿密布,优良港口众多,为航海业和商业提供了条件 (2)小国寡民的特点使经常召开全体公民大会的雅典式民主成为可能
相同点 (1)都是依托水而兴起 (2)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文明成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整合三 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途径
1.暴力冲突:主要表现为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如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碰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2.和平交往
(1)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经贸往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交往形式,如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人口流动:不同种族、文明产生接触,各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如鉴真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3)国家政策推动:在一个统一的帝国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加速。
选择题满分导练
[解题技法]——选择题通用解法:以题干主旨为依据,筛选选项
历史是多面的,对于同一历史事实,从不同角度看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高考题虽然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观点未必与教材一致。因此解答试题要把握以下两步:
第一步:研读题干,找出题干关键信息,确定题干主旨。
第二步:以题干主旨为依据(不能仅仅以教材为依据),筛选选项。不仅要注意选项是否无中生有、选项表述是否全面,还要注意选项与题干规定的范围是否一致、选项与题干强调的重点是否一致等。
[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
[示例] 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等,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 )
A.希腊文明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希腊文明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希腊文明的产生未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排除A项。
B.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
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夸大了波斯帝国战争征服的影响,排除C项。
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D项。
[答案] B
[解题流程] 第一步:研读题干,抓关键信息
以古代帝国的军事征服为切入点考查文明的交流。
由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故B项正确。
第二步:筛选项,排干扰
[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
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 )
A.人类文明兴起以农耕为基础 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D.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
[尝试解答] ________
[点拨] 研读题干,抓关键信息:西亚、南亚和中国以及中南美洲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这些地方分别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筛选项,排干扰选取正确选项。
2.《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这表明种姓制度( )
A.造成了阶层的隔离 B.有利于社会成员流动
C.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实现了社会和谐发展
[尝试解答] ________
[点拨] 研读题干,抓关键信息:根据材料“……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筛选项判断正确答案。,3.中国史学界普遍认为大秦即罗马帝国:“当时中亚、北亚人习惯称中国为‘秦’,因罗马国势强盛,文物、制度堪与中国媲美,故呼之为大秦。”此观点体现出当时( )
A.农业文明源远流长 B.两大文明并驾齐驱
C.体制创新初露端倪 D.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尝试解答] ________
[点拨] 研读题干,抓关键信息:“因罗马国势强盛,文物、制度堪与中国媲美,故呼之为大秦”说明当时罗马帝国国势强盛,文明发达,筛选项判断正确答案。
4.新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距今4000年以前,原产西亚的小麦经中亚地区的西南部传入中国境内;同时,原产中国的小米也已经从河西走廊地区向北进入欧亚草原地带,向西传播逐步成为分布在欧洲中部的史前文化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这一考古学证据主要反映了( )
A.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B.文明传播的艰难性
C.文明交流的双向性 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尝试解答] ________
[点拨] 研读题干,据材料信息可知,原产西亚的小麦传入中国境内,而原产中国的小米也传播到欧亚草原地带和欧洲中部。筛选项判断正确答案。
5.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下列能正确体现文明联系的是( )
A.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B.东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入中亚、欧洲和北非地区
C.冶铁技术起源于中亚,并扩散到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
D.埃及最初的雕塑特别是人像雕塑,很多方面都模仿希腊
[尝试解答] ________
[点拨] 研读题干,抓关键信息:“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西亚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是不同文明交流联系的表现。筛选出正确选项。,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
导练 模拟演练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