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2个课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2个课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13: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坐落着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134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陵园中,矗立着一座年轻战士的半身雕像,雕像旁立有花岗岩石碑,上刻“毛岸英同志之墓”7个大字,这就是毛主席长子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地。
第一课时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毛主席 彭德怀 毛岸英 高瑞欣
读一读
参谋 奔赴 踌躇 黯然 损失 拟定
锻炼 眷恋 尊重 签字 繁忙 喃喃
情不自禁 马革裹尸 若有所思 搞特殊 下意识
(1)朝着一定的目的地奔去。
(2)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3)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
(4)(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5)低声说话的声音。
(6)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7)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连一连
踌躇
黯然
眷恋
喃喃
奔赴
若有所思
情不自禁
司令部电报
岸英牺牲
司令部来电
( )
朝鲜来电
( )
毛主席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主席惊闻噩耗
毛主席( )


是否将遗骨
运回国内
安葬在朝鲜
同意朝鲜要求
岸英牺牲,无比悲痛
艰难抉择,葬于朝鲜
文章主要写了毛主席在惊闻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
文中出现了三封电报和一份批示。请自由读课文,找出来,并根据导图提示,提取关键信息。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美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面对美国侵略,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为维护正义,保卫中国领土安全,捍卫和平,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
任务二:抓住关键语句,感悟毛主席的悲痛心情,体会他的慈父情。
走近伟人 关键镜头 (动作、语言、神态) 内心独白 (走进人物内心) 伟人情感
看到电报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不同的阅读符号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句子旁边。
片段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整整一天
没说一句话
一支接着一支
动作描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这些数字,写出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从毛主席简单而重复的动作描写中,能够体会到一位父亲失去爱子悲痛万分、难以言表的内心。
片段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可以看出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内心的巨大悲痛以及对儿子的深切思念。
语言
心理
动作
神态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主席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主席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当这些衣物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已经又过去了很多年。一个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近半个世纪。夜深人静,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一个老年丧子的父亲,独自一个人,把孩子留在家里的衣物一件一件地叠好,收起,放到衣柜深处。这一切,也许就是在那个悲伤消息传来的夜晚。
补充资料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在写毛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同时,文章还写了他与毛岸英的多次分离。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写出了毛岸英的成长经历。作为主席的儿子,从不搞特殊,父子二人聚少离多。毛岸英入朝参战,只有短短的38天,他虽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他尽了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职责,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再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出一位父亲失子之痛的呢?
作者抓住了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描写,让我们走进了毛主席的内心,感受到了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极度的悲痛之情!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作者抓住毛主席默默吸烟的动作,展开联想,回顾了毛岸英的一生,再回到现实抓住毛主席的心理、语言和神态,表现了他的悲痛,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无以名状的悲痛。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文章将两个不同时间的场景放在一起,展现了毛主席“作为父亲”“身为主席”双重身份之下真挚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聚焦毛主席的言行及神态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同时,联系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为他们制作档案,加深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理解。
任务三:聚焦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伟人的情怀。
毛岸英赴朝鲜作战,不曾想竟天人永隔。作为父亲,主席的内心无比悲痛,甚至难以相信,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那么,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主席,面对朝鲜人民希望岸英葬在朝鲜的请求,他会怎么抉择呢?
走近伟人 关键镜头 (动作、语言、神态) 内心独白 (走进人物内心) 伟人情感
艰难抉择
默读第二部分,运用学习第一部分时的方法,勾画出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句子旁边。
片段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动作
神态

仰起
望着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说明他正面临着极其艰难的抉择,表现了毛主席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1901—1930):大革命失败后,回长沙板仓一带坚持秘密革命工作。1930年10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1月14日在长沙就义。
毛主席的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1943年被敌人杀害。
毛主席的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后,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亲人先后离他而去,而今面对爱子毛岸英离去,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这种感受我们常人可以大哭,可以发泄,可是我们的主席却要将这种痛苦压在心底,强忍悲痛!
片段2: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描写
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宽广、豁达的胸怀。充分说明了毛主席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
片段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踌躇
黯然
神态描写:体会到毛主席作为父亲内心的纠结与痛苦。
指指
转向
示意
动作描写:主席一旦签字,就意味着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毛岸英将永远留在异国他乡。这个决定太难了,他需要时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
心理活动:主席此时正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这些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真的不能相见了?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
我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里,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让我们走进那个夜晚,走近毛主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的传统。至亲战死他国,祭奠却无法亲临墓前。毛主席虽然是领袖,可他也是有血肉的普通人。就在那个彻夜不眠的夜晚,毛主席即使有再多的不舍,还是在记录稿上签了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马革裹尸: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他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立志要做个好男儿,认为战死沙场,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六十二岁那年,马援又主动请求出征,在军中死去,从而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誓言。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
英勇作战,死于疆场。
革命者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牺牲以后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任务四:拓展阅读,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制作人物档案。
片段1:他们一声不出,极快地按照战前演习好的样子排好,前进。他们熟悉地形,每一步都走得迅速而正确。
默读丛书文章《无名高地有了名(节选)》,结合批注,边读边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爆破班战士的行动,体会出他们内心的无所畏惧。
片段2:
邓名戈镇定地向他耳语:“别慌!我们有办法!”
“上!”邓名戈发令,“攻第二道!”
通过邓名戈的语言描写,体会出他内心的镇定、从容。
片段3:
邓名戈下了决心,依然镇定,但十分激壮地说:“同志们!实现决心的时候到了!红旗必须快上去!搭人桥吧!”说罢,他直伸双臂,向前扑去,爬在那一大摊带着利刺的铁丝网上。
章福襄一言未发,把冲锋枪横举起来,扑向前去。新战士岳冬生看了看章福襄,只说了句:“我跟着你!”扑向前去!战士郦豪、贾兆惠紧跟着扑向前去!五位英雄搭好一座胜利的人桥!
对五位战士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他们为了胜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上甘岭战役中
堵枪眼的
黄继光
为了不暴露目标
而被大火烧身的
邱少云
擅长爆破、
多次立功的
杨根思
……
你还知道抗美援朝中的哪些英雄人物?选择其中的一个,为他制作人物档案。
英雄档案
人物姓名: 人物特点:
英雄事迹:
印象最深的描写:
人物内心:
课堂总结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抗美援朝中英雄的故事令人感动,伟人的胸怀更是令人敬佩。让我们致敬英雄,传承英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