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宫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南宫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06 20:57:37

文档简介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记住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尺度。
3. 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描述分布规律。
情景导入:我国炎热的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温凉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多雨的东南沿海(江南水乡)、干旱的西北内陆(沙漠),感知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正如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自然环境中也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任务:
(一)知识梳理(列出该节提纲)
(二)思考问题(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1、什么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其表现有哪些?
2.对比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其关系。
3、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好
名称 分布地区 主要特点 典型类型
森林自然带 ______和半湿润地区 ______最大 热带雨林带、___________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
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____地区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带、________带
荒漠自然带 ______地区 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生态系统脆弱 _________带、温带荒漠带
4.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   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更替、延伸方向:大体上沿  延伸、随纬度变化
形成原因: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更替方向:大体沿     方向变化
形成原因: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
更替、延伸方向:从山麓向   逐渐变化更迭
形成原因:地方地形、     、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分异规律:有序性、    
(三)自我检测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补充学习材料: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干湿度地带性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 ( http: / / www.21cnjy.com )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 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特别提示 (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山地阳坡高于阴坡。若知阴、阳坡的南北方位,还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如下图(北半球为例):
(2)判断山体所在热量带:通过基带的自然带确定所在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低层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冰 原 带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带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
学习目标:
1.记住地方性分异中的表现与分布。
情景导入: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其中,我们熟知的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尺度小。
学习任务:
(一)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1.根据自然带分布图,找出地方性分异的表现,并解释原因。
2.结合教材汇总并解释地方性分异的例子。
(二)自我检测
下图为“安第斯山的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山地底部第一个自然带)、树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树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
(2)请分析图中安第斯山雪线东坡低、西坡高的原因。
(3)简述山地自然带东坡位置高的原因。
补充学习材料
1.常见的地方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非地方性分布(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布(现实状况)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洋流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