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澳大利亚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大利亚淘金华工( )
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B.致力于推动中西文化融合
C.深受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是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代表
2.下图(如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苏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
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
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
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
4.下图所示为1789年海地独立前夕的人口结构示意图。该图可用来说明( )
A.三角贸易对美洲影响巨大 B.美洲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5.下图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线以北是游牧区,线以南是农耕区)。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汉武帝时期( )
A.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 B.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
C.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 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6.1886年,杜库雷在《文明简史》中宣称:“在我们这个时代,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这一观点意在( )
A.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 B.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
C.掩盖欧洲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 D.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
7.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 D.社会分工扩大
8.克里奥尔人是拉丁美洲的土生白人,17世纪时,他们一面承认自己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与母国西班牙的一致性,一面又强调社会环境和习惯使得他们在文化上有别于西班牙,并且宣称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自己的祖先。这主要反映了拉美地区( )
A.民族意识觉醒 B.族群混合程度高
C.启蒙思想传播 D.反殖民运动兴起
9.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据此推知( )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10.1965年,美国颁布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这些新移民法的颁行( )
A.不利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B.使外来移民获取了平等的机会
C.有利于美国高新科技保持优势 D.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11.有学者认为,在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以欧洲——基督教文化为主体、以美洲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的杂交文化结构一直保持至今。因此,当代拉美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种族和文化的混杂性。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伦巴舞和巴西烤肉 B.爵士乐和芭蕾舞
C.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和摇滚乐 D.马卡龙和探戈
12.印欧人被看做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大迁徙中,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最早产生 B.经济发达物资储备丰富
C.铁器牛耕的发明和使用 D.驯化马、使用马拉战车
13.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南非的开普敦、德班和伊丽莎白港等城镇,英国殖民政府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居住区采取防疫措施,将其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并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殖民者的防疫措施( )
A.增强了殖民地民众的民族和独立意识 B.改变了殖民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促进了殖民地之间跨地域的人口迁移 D.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
14.每逢国际重大比赛有新西兰队参加时,人们都会欣赏到新西兰运动员“毛利战舞”的仪式表演。“毛利战舞”原本是新西兰土著毛利人战斗前鼓舞士气的仪式,经过与几代移民带来的西方文化的融合,经过改造发展形成了具有现代新西兰风格的舞蹈。这反映出( )
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等性 B.本土文化在和外来文化交融中发展
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 D.外来移民的文化全部会带有侵略性
15.据国际移民组织(TOM)的最新数据,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300万人从乌克兰逃往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邻国,接收了大量乌克兰难民的波兰面临“无力承受”的局面,欧洲正在经历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难民潮,这表明( )
A.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冲突必然导致全球性难民问题
C.反经济全球化十分盛行 D.难民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二、材料分析题
16.人口迁移为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3—6世纪的中国为例,论证“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并回答亚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人口迁移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17.阅读古代历史上两次著名的人口迁徙事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他们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和扩大……印欧人入侵后,从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奴隶制真正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希腊、罗马等国的奴隶制达到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入铁器时代。
——陈唯声《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迁徙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印欧人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东方,迁徙促成了中国民族大融合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世界史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匈奴人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18.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绪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予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提出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里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
——摘编自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丁龙被贩卖至美国的历史背景,并简述近代留美华人的历史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洲,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 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0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1907年,一个芬兰移民写信给他在芬兰老家的兄弟描述危机中的困境时写道:“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找工作的人……我不确定圣诞节前我能否找得到工作,我本来计划圣诞节前回去看你的,但现在……我得工作上两到三个月,才能攒够回家的路费。”
1870—1930年间,到达美国的海外移民中,60%—70%是单身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结婚。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
——摘编自王雅红《“美国梦”与“家国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9世纪出现世界性人口迁移的条件。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分析这一现象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澳大利亚、中国)。据材料“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等可知,澳大利亚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A项正确;材料是对澳大利亚淘金华工文化状况的描述,并未呈现他们致力于推动中西文化融合,排除B项;澳大利亚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主要是因为文化不同,C项不能得出,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澳大利亚淘金华工是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代表,“代表”不能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移民人数达到一个高峰,而1930年左右降至低谷,结合所学可知,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繁荣,工作机会和致富机会就比较多,再加上美国相对而言比较积极的移民政策,自然吸引着大量移民的流入,而1930年左右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经济萧条,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所以向美国移民的数量大大下降,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二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A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二战后,C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45年,与材料①②段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可知,体现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B项正确;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表述有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从人种比例可得出,美洲海地的黑人占比最大,这些黑人都是通过三角贸易从非洲而来的,说明三角贸易对美洲影响巨大,A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种植园发展,排除B项;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从图的内容并不能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扩散,这是因为汉武帝时代,北伐匈奴,复取河南地后,从内地迁去近百万的汉族人民安置在北部沿边诸地,设置了大批郡县,C项正确;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是汉高祖,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排除B项;民族交融的日益增强与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题干所给材料“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体现出杜库雷认为西方殖民扩张是传播文明的重要方式,联系所学知识,这混淆了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问题,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杜库雷试图掩盖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壁画“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可知,这一时期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农耕文明的影响,根据壁画“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可知,这一时期汉人受北方游牧文明的影响,由此可见,两幅壁画体现魏晋时期民族交融加强,C项正确;魏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没有南移,排除A项;这两幅壁画无法看出农业生产恢复,排除B项;壁画信息无法体现社会分工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依据材料“他们一面承认自己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与母国西班牙的一致性……并且宣称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自己的祖先”,可以看出克里奥尔人承认与西班牙某些文化上的一致性,但同时又坚持自身文化,体现了这一时期拉美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族群混合程度的高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传播对拉美地区的影响,排除C项;17世纪时,拉美并未兴起反殖民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可知,美洲人口比例减小,这是西方国家在美洲的种族灭绝政策及传染病造成人口减少,非洲人口比例减小,这是西方列强进行奴隶贸易造成的,都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有关,C项正确;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增加了美洲人口,而非减少,不能反映美洲人口比例减小的原因,排除B项;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与表格数据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新移民法向投资和技术倾斜,这种做法有利于美国高新科技获得资本和技术支持,有利于保持优势,C项正确;移民有利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排除A项;“使外来移民获取了平等的机会”不符合“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新移民法有利于高科技保持优势,并没有强调新移民法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当代拉美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种族和文化的混杂性。”可知,拉美的文化是混杂的,其中伦巴舞是吸收了16世纪非洲黑人舞蹈以及西班牙的舞蹈逐渐完善的;巴西烤肉来源于巴西南部高乔人,高乔人是当年西班牙、意大利殖民者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A项正确;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排除C项;探戈是起源于欧洲中西部的一种民间舞蹈探戈诺舞,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印欧人最早驯化了马,并使用马拉战车,提升了其战斗力,因此能够进行大迁徙,D项正确;原始农业畜牧业最早产生在西亚等地区,排除A项;经济发达物资储备丰富不是印欧人的特点,排除B项;铁器最早是西亚发明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殖民政府把亚洲人和非洲人的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将亚洲人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做法防疫,强化了殖民城镇中的种族和文化差异,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防疫措施对殖民地民众民族意识的影响,排除A项;仅此防疫措施不能说明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排除B项;促进了殖民地之间跨地域的人口迁移与“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据题意可知,新西兰土著居民传统文化吸收了外来的西方文化后,形成了具有现代风格的舞蹈,这说明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形成新文化,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等性,排除A项;是新移民催生了新文明,而非新文明会形成新移民,排除C项;外来移民的文化不一定都带有侵略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地区局部冲突引发了难民潮,使得冲突地区的周边国家受到冲击,这说明难民问题的解决依然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全球性的难民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反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1)论证:匈奴人、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逐渐迁徙到中原;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
影响: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2)成就:玛雅人的玛雅文字;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文字。
影响: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形成以欧洲文化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国新文化;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详解】(1)本题第一小问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并结合所学,可知,匈奴人、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逐渐迁徙到中原;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等方面论证“既有游牧民族的迁徙,也存在着农耕民族因多种原因进行的迁徙”。
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3—6世纪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结合各民族文化形成的史实可知,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等等。
(2)本题第一小问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的玛雅文字;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文字。
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统的印第安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根据材料“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形成以欧洲文化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国新文化;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17.(1)印欧人迁徙使先进的社会制度(奴隶制)在各地得到推广和普及;使欧亚大陆间文明交流、交融,形成许多不同的区域文化;传播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2)匈奴人西迁使日耳曼人南下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促使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匈奴南下,促使中国民族大融合和北方混乱,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和扩大”可知,印欧人迁徙使先进的社会制度(奴隶制)在各地得到推广和普及;根据材料“马和马车的使用,......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可知,印欧人迁徙使欧亚大陆间文明交流、交融,形成许多不同的区域文化;根据材料“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入铁器时代。”可知,人口迁徙传播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2)根据材料“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可知,匈奴人西迁,使日耳曼人南下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促使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根据材料“在东方,迁徙促成了中国民族大融合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可知,匈奴南下,促使中国民族大融合和北方混乱,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
18.(1)特点 :持续时间长;规模不断扩大;种族灭绝;经济掠夺 ;移植本国生产方式;文化殖民。
(2)背景:黑奴贸易受到限制;西方工业革命扩大对劳动力需求增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晚清政府统治无能;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署《北京条约》;人民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中国经济落后,就业困难。贡献:推动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为美国工业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为后来祖国的革命、独立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3)基本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国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逐渐停止。
【详解】(1)特点 :根据材料一中“ 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叶”可知,持续时间长;根据“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等信息可知,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可知,实行种族灭绝;根据“建立牧场”“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可知,经济掠夺 ;根据“建立牧场”“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等信息可知,移植本国生产方式,实行文化殖民。
(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分析可知,晚清政府统治无能,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署《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人民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特别是中国经济落后,就业困难;根据“当时(1875年)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可知,西方工业革命扩大对劳动力需求增加,黑奴贸易受到限制,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贡献:根据材料二中“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为美国工业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丁龙提出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里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可知,传播了中华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留美华人的历史贡献还包括,为后来祖国的革命、独立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3)基本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数量、范围、流动方向等方面分析可知,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是,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国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逐渐停止。
19.(1)条件:新航路开辟,引发地理大发现;欧洲国家积极对外殖民扩张,进行三角贸易;工业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
(2)现象: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出现回流。
积极影响:移民回流,带回了财富,改善了家人生活;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和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带回了先进文化,促进了先进文明的拓展,促进了欧美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地理大发现;根据材料“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洲,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国家积极对外殖民扩张,进行三角贸易;根据材料“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
(2)现象:根据材料“ 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可知,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出现回流。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移民回流,带回了财富,改善了家人生活;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和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带回了先进文化,促进了先进文明的拓展,促进了欧美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等方面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