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教案和课件(共两课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教案和课件(共两课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09:02:56

文档简介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有条理地表达,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准确地把实验过程中的有趣的发现、做实验的心情或思考写清楚。(重点)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根据要求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难点)
二、拓展资源
丛书:《扎不破的气球》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习作指导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实验,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通过实验,小小研究员们才能更好地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去探索浩瀚无垠的星空,去游览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做一项小实验,把实验过程中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任务一:明确习作要求,借助图表,打开思路。
1.想一想,你做过哪些实验?还想做哪一项小实验?结合选材图示,回想自己做过的实验,说一说。(出示图表)
2.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任务二:回顾实验过程,完成实验记录单。
出示实验记录单,交流自己是怎么做这项实验的。
——写实验过程时,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要写出实验中的发现;
——还要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任务三:借助例文,学习写法,进行习作。
1.链接《蜜蜂》一文,关注实验步骤,指导学生用上连接词“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说实验过程。
\
2.回顾《蜜蜂》一文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连接词“先……接着……然后……最后……”,再说说文中的实验过程。
——注意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实验步骤适当地删减或增添连接词。
3.用上适当的连接词,同桌之间再次梳理实验的过程并交流。
——用上连接词,说说实验过程,完善实验记录单,并交流分享。
4.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的方法,但是在记录实验的时候,如果仅仅写这些,还是不够生动有趣,那我们还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蜜蜂》一文,去发现写作的奥秘!
出示: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法布尔在放飞蜜蜂之后,他观察到了什么,又是怎样想的呢?
观察到的情况 内心的想法
蜜蜂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它们飞得这么低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
——在描述了实验步骤之后,法布尔还写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他就是这样把实验过程写得生动有趣的。所以我们在描写实验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这想法可以是自己的发现、猜想,也可以是内心的疑问。
出示:
……这时同学们睁大了眼睛,纷纷凑近气球仔细观察,过了一会儿气球还是没有爆炸,同学们越发觉得神奇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老师看到我们满脸疑惑的神情,笑着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我们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中间部分的颜色会渐渐变浅,这是因为橡胶分子被拉伸开,而气球底部聚集了大量没有延伸开来的橡胶分子,因此颜色较深。当用牙签轻轻扎入,这些橡胶分子起到了缓冲作用,所以不会爆炸。洗洁精在扎入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同时小洞周围也被密封了。这也是我们发现车胎扎上钉子,不要急着拔出的原因。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并把同学们疑惑的神情写了出来。
5.进一步交流:我们学会了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写生动,那么除了实验过程,在记录一项实验时,我们还应当写些什么呢?
——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结果……
6.学生完成习作。
任务四:根据评价标准,结合范文,集体讲评。
1.出示评价标准。
自查内容 特别棒 还不错 需努力
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将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能写出实验中有趣的发现和自己的思考
能写出做实验时的心情
2.对照习作要求和评价标准,选出本次习作表现优秀的同学。
3.出示受到表扬的同学名单。(可以从不同角度表扬:习作小能手、书写小明星……)
4.好文推荐。赏评学生作品,推荐写得优秀的同学读自己的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从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做出评价:
(1)是否写清楚了实验的过程;
(2)是否在记录实验过程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心情、思考;
(3)语句是否通顺;
(4)是否恰当使用了修改符号。
教师示范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5.例文赏析。出示丛书中的例文《扎不破的气球》,进一步明晰方法。
——作者围绕“扎不破的气球”这一实验,从开始设置悬念,接着写按照说明书有顺序地进行实验,把实验步骤介绍得清晰明了,同时写了认真观察后的实验结果。作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章之中,把做实验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可感。
任务五:自评互评,誊写,回归单元核心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换习作,根据习作评价表进行品读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2.学生根据小组评议,自主修改习作。
3.修改完成,把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课堂总结:小小研究员们,每一个疑惑、每一次实验、每一次发现……都是我们的成长足迹。相信通过此次的观察、探究、研学之旅,我们每个人都是合格的小小研究员!
五、板书设计(共29张PPT)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习作指导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实验,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通过实验,小小研究员们才能更好地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去探索浩瀚无垠的星空,去游览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任务一 明确习作要求,借助图表,打开思路
①瓶子吞蛋:瓶子能否吞下熟
鸡蛋?
②摩擦起电:尺子能否吸起小
纸屑?
①蚂蚁“大力士”:蚂蚁能否搬
起比自身重几倍的物体?
②种子生存条件:种子生存需要
什么条件?
物理实验
化学实验
生物实验
①白醋去水垢:白醋能
否去除水垢?
②“窒息”的蜡烛:没
有风能否熄灭蜡烛?
想一想,你做过哪些实验?结合选材图示,回想自己做过的实验,说一说。
汇报模板:我做过一项 的实验。
实验的步骤是 。
最后实验成功(失败)了,我的心情 。
交流做过的实验
任务二 回顾实验过程,完成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实验结果:
温馨提示:
1.写实验过程时,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要写出实验中的发现;
3.还要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任务三 借助例文,学习写法,进行习作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①捉蜜蜂,放进纸袋
②做记号,放飞
③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实验结论
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方法回顾——《蜜蜂》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①捉蜜蜂,放进纸袋
②做记号,放飞
③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实验结论
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关注实验步骤, 用上连接词“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说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①捉蜜蜂,放进纸袋
②做记号,放飞
③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实验结论
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用文中的连接词“先……接着……然后……最后……”,再说说文中的实验过程。
用连接词“先……接着……然后……最后……”,再说说自己的实验过程。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步骤适当地删减或增添连接词。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实验结果:
温馨提示:
用上连接词,说说实验过程,完善实验记录单,然后交流分享。
在记录实验的时候,我们仅仅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还是不够生动有趣,那我们还能写些什么呢?再读《蜜蜂》一文,去发现写作的奥秘!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法布尔在放飞蜜蜂之后,他观察到了什么,又是怎样想的呢?
观察到的情况 内心的想法
蜜蜂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它们飞得这么低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
在描述了实验步骤之后,法布尔还写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他就是这样把实验过程写得生动有趣的。我们在描写实验过程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可以是自己的发现、猜想,也可以是内心的疑问。
例文: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并把同学们疑惑的神情写了出来。
……这时同学们睁大了眼睛,纷纷凑近气球仔细观察,过了一会儿气球还是没有爆炸,同学们越发觉得神奇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老师看到我们满脸疑惑的神情,笑着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我们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中间部分的颜色会渐渐变浅,这是因为橡胶分子被拉伸开,而气球底部聚集了大量没有延伸开来的橡胶分子,因此颜色较深。当用牙签轻轻扎入,这些橡胶分子起到了缓冲作用,所以不会爆炸。洗洁精在扎入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同时小洞周围也被密封了。这也是我们发现车胎扎上钉子,不要急着拔出的原因。
我们学会了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写生动,那么除了实验过程,在记录一项实验时,我们还应当写些什么呢?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结果
……
任务四 根据评价标准,结合范文,集体讲评
对照习作要求和评价标准,评改最佳习作。
自查内容 特别棒 还不错 需努力
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将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能写出实验中有趣的发现和自己的思考
能写出做实验时的心情
佳作欣赏
评价建议:
(1)是否写清楚了实验的过程;
(2)是否在记录实验过程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心情、思考;
(3)语句是否通顺;
(4)是否恰当使用了修改符号。
例文:
扎不破的气球
许凯威
在奇妙的科学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现象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和小组同学一起做了“扎不破的气球”实验。
上课时,老师神秘地说:“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扎不破的气球。”说完便把几只气球展示给我们看。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非常好奇,伸长了脖子,紧盯着老师手中的气球,想知道它们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老师将实验材料发到了我们手中,让我们自己做实验来一探究竟。
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我们手中的实验材料有气球、棉线、牙签、洗洁精和一张实验说明书。按照实验说明书的提示,我们先把气球吹了起来,用棉线系紧吹气口。接着,我们拿起一根牙签蘸取洗洁精,然后找到气球最厚的地方——底部,最后,用牙签扎进气球底部。我们惊奇地发现:气球被牙签插进去,居然没有爆炸。这时同学们睁大了眼睛,纷纷凑近气球仔细观察,过了一会儿气球还是没有爆炸,同学们越发觉得神奇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者用了“先……着……然后 ……最后……”的句式,把实验的顺序介绍得清楚明白。
同时“吹”“系”“蘸”“找”“扎”等几个动词的运用,把实验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
老师看到我们满脸疑惑的神情,笑着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我们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中间部分的颜色会渐渐变浅,这是因为橡胶分子被拉伸开,而气球底部聚集了大量没有延伸开来的橡胶分子,因此颜色较深。当用牙签轻轻扎入,这些橡胶分子起到了缓冲作用,所以不会爆炸。洗洁精在扎入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同时小洞周围也被密封了。这也是我们发现车胎扎上钉子,不要急着拔出的原因。
这个实验可真有趣啊!我们不仅见证了科学的神奇之处,还在老师的讲解下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真是 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并把同学们疑惑的神情写了出来,为下文 “揭秘”做了铺垫。
作者围绕“扎不破的气球”这一实验,从开始设置悬念,接着写按照说明书有顺序地进行实验,把实验步骤介绍得清晰明了,同时写了认真观察后的实验结果。作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实验之中,把做实验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可感。
任务五 自评互评,誊写
1.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换习作,根据习作评价表进行品读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2. 学生根据小组评议,自主修改习作。
3. 修改完成,把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课堂总结
小小研究员们,每一个疑惑、每一次实验、每一次发现……都是我们的成长足迹。相信通过此次的观察、探究、研学之旅,我们每个人都是合格的小小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