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雾在哪里》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继续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两项核心知识。
2. 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时候的景色,拓展阅读《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初步锻炼想象与表达两项关键能力。
3. 能使用复述、比较、记笔记和反思四种学习策略,初步养成自信表达和认真倾听的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
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时候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梳理脉络
1. 拍手齐读小儿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拍着手,快速的读读整体识字课中的——小 儿歌。——“雾娃娃”,起。
师:读的真不错,还能再快一点吗?——“雾娃娃”,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语境、阅读中巩固生字。同时诵读小儿歌的方式更具趣味性,这里关注的是识字方法的指导。
2.生字检测
过渡语:同学们读的又整齐又准确,那老师要来看看,你们写字的功夫怎么样。看到手里的任务单了吗?第一题:看拼音写生字,一分钟完成,计时开始。写完用你的坐姿告诉我。(打开十六进制课堂1分钟倒计时)
师:好,同学们都写完了,现在,同桌交换,对照黑板,拿着红笔迅速批改。哪个字有问题?
预设:
论:言字旁,因为会用语言去说
岸:岸边有座山、山上有工厂、专制葡萄干。
屋:尸字旁的扁
散:反文旁要注意——出头。
步:笔顺
3.出示课文脉络,引导说话。
师:生字词我们掌握得不错,再来看看课文吧。请两位同学上台对照我们单元导读课中的导图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谁来?其他同学认真听,有问题,先举手。
学生活动:两位同学上台展示。
评价:说的非常清晰有条理,也很有范儿,很好请回。
设计意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同时能复习利用思维导图提取信息的学习方法,还能锻炼学生自信表达和认真倾听的品格。
二、重点品读,感悟方法
1.引导品读5句话
师:同学们,翻开课文86页,请你找一找,雾一共说了几句话?用横线划出来,开始。好,画完了,一共说了几句?5句。你是根据什么来找的呢?我们知道,双引号中间的内容就是他说的话。
(创设情境)师:好,同学们请看我,从前啊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他就是——你,有一天,你来到海上,望着这无边无际的大海,说了句——
出示:“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师:你说说,你现在心情如何?你说说,你再来说说。(预设:开心 调皮)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来指导我们读课文。(板书:朗读 抓关键词)
(继续创设情境)师:这时,大海都被你藏起来了,你一抬头,咦,太阳正挂在天上呢!于是,你又说了一句——
出示:“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除了用语言可以我们的心情,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心情呢?(预设:表情 动作)
师:对,我们从生活中知道,可以用语言、动作、表情等等来表现出我们的心情。(板书:结合生活)那你能加上你的表情和动作,再来读读这句话吗?(话筒递到嘴边,三个人)
评价语:真是一群调皮的雾呀。
(继续创设情境)师:这时,你来到了岸边,又说了句,一起读——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师:藏了这么多,再没有什么可藏的了,这时,你躲在城市上空,说——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师:加上动作读读吧,很好,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这说明,你们都关注到了标点符号,这是我们朗读的第三个小技巧。(板书:关注标点)
师:“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想到了!
生齐读:“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师:你能加上动作再读读吗?你来读,你来试试。
2.朗读方法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朗读时有三个小技巧,(看板书说话:抓关键词,结合生活,关注标点)会听课的孩子已经开始记笔记啦。记完的同学,把这五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关注的是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角色心情,读出不同语气。同时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解决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三、链接经验,练习说话
1.观察图片,练句式。
师:好,读完了,我这里有三张图片,看一看,这是哪里?都有什么?出示图片1。
生:这是森林,有……
师:我们可以把他们分分类,有小鹿啊这些动物,也有小花啊这些植物,还有小溪、大山这些没有生命力的景物,所以你们看,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分类,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可以让你的小脑袋和你的生活都变得更有条理。
出示图片23,学生描述景物。
(创设情境)师:哇,好美丽的景色,就在这时,淘气的雾娃娃又来了,这次,他会把什么藏起来呢?你能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吗?小组讨论一下,一会儿派代表上来汇报,开始。
2.展开想象,练表达。
“雾还会去到哪里呢?又会把什么藏起来呢?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再用上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低年级阅读教学重点之一为学语言、用语言。因此,这一环节意在借助课后题,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学会按照原文的句式,在新的情境中替换内容加以运用,同时,着重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语言支架下进行清晰的口头与书面表达。
四、带文拓展,应用迁移
师:哇,同学们想象力简直是太奇妙了。看看金波爷爷的想象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读读吧——
师:拿出我们的任务单,“想一想,如果你是一滴雨,一缕清风,一只小鸟,一支铅笔呢?你会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开动脑筋,签上你的大名,开始创作吧。
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意在拓宽学生阅读面,丰富对“想象”主题的感受,同时与学生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五、反思过程,总结提升
同学们,现在每个人在心里默默想一想,这节课,你最大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课下一定记得请教你的小伙伴。
设计意图:既能让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回归整体;又能反思不足,及时改进;同时养成时刻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方面
在上这一堂课之前比较纠结,纠结的点在于:是按完整的教学模式来上,还是按照训练重点删去一些部分来上?若按前者,时间一定不够,若按后者,则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型。最终还是想挑战一下,先从整体按照教学模式来上,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环节的调整。因此,整节课下来就是三个字:多且浅。教学环节的面面俱到则意味着不可能把每个环节进行深挖,因此,宽度与深度的矛盾问题在这节课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2.学生方面
感触最深的,是班里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同学上台回答问题。她平时在班里几乎不怎么说话,偶尔说话,声音也非常小。本打算点别的同学,一看到她举手立马叫了她,上台的展示非常精彩,如果能够再自信一点会更好。当时在心里由衷地敬佩她,觉得孩子的成长真是出乎我们的预料,同时也在反思,日常教学中对于这部分同学,又忽视了多少呢?或许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肯定的眼神和一份善意的鼓励。
此外,孩子们配合得非常好,上课思维很活跃,往往我说出上半句,他们就知道下半句,包括在语言训练环节,链接以前积累过的词语时,他们反应非常迅速。在最后的仿写诗歌环节,他们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喜,天马行空的语言充分说明孩子的想象世界奇妙无比。
当然,也有让我非常着急的,那位新转来的学生上课几乎不发言,仅仅是照着句子读一读都有困难。对待这样的孩子还是要多点耐心,他们的成长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已,老师自身要调整好心态,这很重要。
3.个人方面
最深刻的体会是,比一年级时上公开课的状态有所进步,起码不会感到紧张了。在一些互动的环节也变的得心应手起来,环节间的衔接也变得流畅起来,不像一年级时往往在环节过渡时出现卡壳。一部分因为课前对教学流程比较熟悉,最重要的应当是教学经验的积累,虽说一年的时间不长,但也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适合自己的经验。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积累经验的意识并多记录教学反思。在激发学生学习能力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还是要多研究,多提升。理论有了,如何把理论落到实践当中,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是我们应该实实在在钻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