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开元中学九年级(下)开学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B.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C. 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 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
2.年月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
A.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3.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4.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消失”了。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 初秋,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 寒冬,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 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7.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现象所涉及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夜晚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清澈的池水看起来变浅了,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C. 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 在教室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课桌上的书,是由于光照到书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8.我市滨河景区湿地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大量珍稀水禽在此迁徙繁殖。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平静的水面上展翅起飞。关于白鹭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白鹭飞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
C. 河水越深,水中的像离水面越远
D. 水中的像与白鹭关于水面对称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 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注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暗的地方是水
D. 小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10.月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甲:筷子“折断” B. 乙:小孔成像 C. 丙:雨后彩虹 D. 丁:水中倒影
11.下列词语所描述的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 )
A. 立竿见影 B. 长空虹影 C. 形影不离 D. 静影沉璧
12.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
A. 都正确 B. 正确,错误
C. 正确,错误 D. 正确,错误
13.如图所示,岸上的人能看到水中的鱼,鱼也能看到人。关于图中的光路表示及像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看鱼的情景,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B. 人看鱼的情景,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C. 鱼看人的情景,看到的是人的实像
D. 鱼看人的情景,看到的是人的虚像
14.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点开始运动,但物体比迟才开始运动;
时刻,在点,在距离点处;
从第开始,,末、相遇;
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A. 只有正确 B. 只有正确 C. 只有正确 D. 只有正确
15.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电压表的量程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电源电压为
的阻值为
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
电路的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6.“小孔成像”是利用______的原理.
17.小明骑自行车行驶,他的平均速度为______。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为,若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
18.一幅装饰画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则装饰画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
1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______,时两车相距______,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运动。
20.如图所示,一束光沿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1.已知一物体,请划出它在镜中的像.
22.为预防新冠肺炎,小明用密度为的纯酒精配制了浓度为的酒精。他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为检验自已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横梁静止时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将适量配制的酒精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操作,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______选填序号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移动游码
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
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______。
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______。
小明配制的酒精的密度为______为符合要求,他应该向配制的酒精溶液中添加适量的______选填“纯酒精”或“水”。
23.一辆汽车以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司机鸣笛后听到回声,求:
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从鸣笛到听见回声,声音经过的路程;声音的速度:
鸣笛时,汽车和山的距离。
24.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调查发现,雨雪天气里汽车后视镜会变模糊,影响行车安全。如图所示为同学们设计的给后视镜除雾、除霜的简化加热电路。电路低温挡除雾,高温挡除霜。已知电源电压为,与均为加热电阻,阻值为,除霜功率为。求:
电阻的阻值;
除霜模式下,电阻工作产生的热量;
除雾模式下,电路工作共消耗的电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普通教室的高度一般在之间。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答】
A、“嫦娥四号”停稳在月球表面上,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相对于月球表面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中,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月球表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轨道上的某个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嫦娥四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3.【答案】
【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此类问题,关键要掌握好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光线的方向、位置和角度的大小。
【解答】
A、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都在水中,而图中反射光线在空气中,故A错误。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应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而图中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
C、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应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而图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了,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故D正确;
故选:。
4.【答案】
【解析】解:、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这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消失”了,这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错误;
C、初秋,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寒冬,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5.【答案】
【解析】解:、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吸音材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结合选项分析判断是否正确即可。
此题是考查对防治噪声的途径的判断问题,要根据题意分析是否正确。
6.【答案】
【解析】解:
A、不同的人说话时,在音调和响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其音色是不同的,所以“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音色不同,故A正确;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要小些,即响度要小一些,故B错误;
C、“余音绕梁”是指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指的是音色,故C错误;
D、“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生活中有时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弄混。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声学角度进行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注重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7.【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现象的区分判断,是光学比较常见的考查内容,掌握三种光学现象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等。
【解答】
A.夜晚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清澈的池水看起来变浅了,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故B错误;
C.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
D.在教室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课桌上的书,是由于光照到书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8.【答案】
【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进行解答。
【解答】
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鹭在水面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白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与白鹭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物距是白鹭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白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水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白鹭在水中的像与白鹭关于水面对称,故D正确。
故选:。
9.【答案】
【解析】解:、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说法正确。
B、“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月亮射出的光线经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或者说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月亮在水平面镜中成像,平面镜成像也是光的反射,说法错误。
C、路面上的水发生镜面反射,路面发生漫反射,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光线比路面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所以亮的地方是水,暗的地方是路面;当人背着月光走时,路面漫反射进入人眼光线比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人感觉路面亮,所以亮的地方是路面,暗的地方是水面;说法错误。
D、“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云在水中飘是云在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人在岸上看到水中鱼是光的折射,说法错误。
故选:。
光学部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是射出光线的物体和人在同一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没有改变,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光路都发生变化,光的反射时射出光线的物体和人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折射射出光线的物体和人在两种介质中。
10.【答案】
【解析】解: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筷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1.【答案】
【解析】解:、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线被竿遮挡光线形成的影子,故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长空虹影的“影”指的是空中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影子,故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静影沉璧中的“影”是指如玉璧一样的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称之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分析各选项。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会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对光现象进行分类。
12.【答案】
【解析】解: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正确;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用于成像,故正确;
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凸面镜,故错误;
较厚的玻璃两个面所成的像会影响实验效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故正确。
故正确,错误。
故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平面镜的应用是:成像,且能改变光路。
知道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
、岸上的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人看到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偏高,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故A错、B正确;
、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岸上的人看到水中鱼的同时鱼也看到了人,看到的是人的虚像,跟图中光路图的方向相反,故CD都错。
故选:。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眼睛看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4.【答案】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是从距离点处出发的,故错误;
时刻,在点,在距离点处,故正确;
从第开始,的斜率大,故,末、相遇,故正确;
内,、运动的路程不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可知、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错误。
故只有正确。
故选:。
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是从距离点处出发的;
时刻,在点,在距离点处;
从第开始,,末、相遇;
内,、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可知、的速度之比。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5.【答案】
【解析】解:由图甲可知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电路的电流,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根据欧姆定律结合图乙中的数据可得电源电压:
,
解方程可得:,,故错误、正确;
电流表的量程为,故电路电流最大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示数,
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故错误;
根据可知电路最大功率,
最小功率,
电路的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是,故正确。
故选:。
由图甲可知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电路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结合欧姆定律以及图乙数据表示电源电压,解方程可得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源电压;
电流表的量程为,故电路电流最大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的示数;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示数,据此电磁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
根据可知电路的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本题考查电功率的计算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16.【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解:
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应记住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17.【答案】 东
【解析】解:小明骑自行车行驶,他的平均速度为:;
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为,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大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则两人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东。
知道小明骑自行车的量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他的平均速度;
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为,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大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则两人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东运动。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和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18.【答案】
【解析】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装饰画的像离镜,装饰画离镜也应是。
故答案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注意是“像距物的距离”还是“像离镜的距离”。
19.【答案】 ;; 西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图象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和的对应关系。
【解答】
读图可知,经过,甲运动了,乙运动了,
则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所以,;
经过,两车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
,
此时两车相距:。
由于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同一时刻甲在乙的前面向东运动,如果以甲为参照物,则乙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西。
20.【答案】解:首先画出法线,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故答案为:
【解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在表面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反射角、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21.【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2.【答案】右 纯酒精
【解析】解:调节天平在水平台面上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所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调节游码,即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B正确;
由图可知,量程的分度值为,示数为;
如图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质量:;
倒入量筒中酒精的质量为:,
酒精的密度为:;
由于医用酒精的密度为,所以需要添加密度小的纯酒精。
故答案为:右;;;;;纯酒精。
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
在称量过程中,应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的方法来使天平平衡;
根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
在读数时,天平上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数值即待测物体的质量;
根据酒精的质量和体积求出其密度,根据酒精密度与医用酒精的密度关系判定所加液体的种类。
本题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和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
23.【答案】解:
由可得,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
此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
由上图可知:,
所以。
答: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从鸣笛到听见回声,声音经过的路程为;
鸣笛时,汽车和山的距离为。
【解析】根据汽车、声音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求出路程;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汽车鸣笛时距山崖距离的倍,据此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汽车鸣笛时距山崖距离的倍是关键。
24.【答案】解:由图知,只闭合开关时,两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大;当开关、都闭合时,被短路,只有工作,根据可知,电压一定时,电路的总电阻越大,电功率越小,挡位越低,所以当开关闭合、断开时,处于除雾模式,当开关、都闭合时,处于除霜模式;
根据得电阻的阻值为:
;
除霜模式下,电阻工作产生的热量为:
;
除雾模式下,电路工作共消耗的电能为:
。
答:电阻的阻值为;
除霜模式下,电阻工作产生的热量为;
除雾模式下,电路工作共消耗的电能。
【解析】由图知,只闭合开关时,两电阻串联;当开关、都闭合时,被短路,只有工作,根据电阻的串联和可知,电压一定时,电路的总电阻越大,电功率越小,挡位越低;根据求出电阻的阻值;
根据算出除霜模式下电阻工作产生的热量;
除雾模式下,根据算出电路工作共消耗的电能。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路结构的分析、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功、热量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难度不是很大。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