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7 风景谈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妩媚(wǔ) 颀长(qí) 掮着(qián) 黑魆魆(xū)
B.铁锹(qiāo) 弥满(mí) 札记(zhā) 偎倚(yǐ)
C.荷枪(hè) 荞麦(qiáo) 粗糙(cāo) 贴照簿(bù)
D.戈壁(gē) 摇曳(yè) 石磨(mò) 瞥见(piē)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安祥 癞头 猩猩峡 姗姗而下
B.宛如 山坳 干坼 缭绕不散
C.余晖 宣哗 绿荫 百无聊赖
D.掬起 倦怠 跌撞 怡笑大方
3.与例句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温雅得和闺女一般。
A.这鞋一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广,山再高,他们也能把它“量”完。
B.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海会哭。
C.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发之际,我们发现,茅盾不仅以其多种文学实践和独特审美理念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大师,更为文学发展提供审美资源和创作范式。以茅盾名字命名的“茅盾文学奖”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文学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家大奖。它以一种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不断累积的精神追求,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丰富着中国人的审美文化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两者相互砥砺又 ① 。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了。这种所谓的“好话”,就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或是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但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以 ② 、逢人说项呢 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讲究铺垫、留白、象征,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令人深受震撼。茅盾 ③ ,认为作品难得,为之撰写评论,通篇都是赞语。小说得以转载,赢得好评如潮,至今仍是 ④ 的经典佳作。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着意推举,《百合花》是很有可能沉寂于当时的文坛的。
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或成语。
① ②
③ ④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 ① 。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 ② ,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鼓胀的木棉花苞就开了,红色的花瓣开满了没有叶子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9.请在文中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②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乡村杂景(节选)
茅 盾
让我们再回到农村的风景罢——
这里,绿油油的田野中间又有发亮的铁轨,从东方天边来,笔直地向西去,远得很,远得很;就好像是巨灵神在绿野里画的一条墨线。每天早晚两次,火车头拖着一长列的车厢,像爬虫似的在这里走过。说像爬虫,可一点也不过分冤枉了这家伙。你在大都市车站的月台上,听得“喈”——的一声歇斯底里的口笛,立刻满月台的人像鬼迷了似的乱推乱撞,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那时你觉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 然而在辽阔的田野中,开着短窗远远地看去,它就像爬虫,怪妩媚地爬着,爬着,直到天边看不见,消失在绿野中。
晚间,这家伙按着钟点经过时,在夏夜的薄光下,就像是一条身上有磷光的黑虫,爬得更慢了,你会替它心焦。
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飞得不很高,翅膀和尾巴看去都很分明。它来的时候总在上午,乡下人的平屋顶刚刚升起了白色的炊烟。戴着大箬笠,穿了铁甲似的“蒲包衣”(乡下人夏天下田,都穿这特别的蒲包衣,犹之雨天穿蓑衣),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偶然也翘头望一会儿,一点表情都没有。他们当然不会领受那“铁鸟”的好处,而且他们现在也还没吃过这“铁鸟”的亏。他们对于它淡漠得很,正像他们对于那“爬虫”。
他们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实在可怜相的小火轮。这应该说是一“伙”了,因为有烧煤的小火轮,也有柴油轮——乡下人叫作“洋油轮船”,每天经过这小河,相隔二三小时就听得那小石桥边有吱吱的叫声。这小火轮的一家门(上海话,一家子的意思),放在大都市的码头上,谁也看它们不起。可是在乡下,它们就是恶霸。它们轧轧地经过那条小河的时候总要卷起两道浪头,泼剌剌地冲打那两岸的泥土。这所谓“浪头”,不过半尺许高而已,可是它们一天几次冲打那泥岸,已经够使岸那边的稻田感受威胁。大水的年头儿,河水快与岸平,小火轮一过,河水就会灌进田里。就在这一点,乡下人和小火轮及其堂兄弟柴油轮成了对头。
小石桥偏西的河道更加窄些,轮船到石桥口就要叫一声,仿佛官府喝道似的。而且你站在那石桥上就会看见小轮屁股后那两道白浪泛到齐岸半寸。要是那小轮是烧煤的,那它沿路还要撒下许多黑屎,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逢到大水大旱年成就要了这一带的乡下人的命。乡下人憎恨小火轮不是盲目而没有理由的。
沿着铁轨来的“爬虫”怎样像蚊子的尖针似的嘴巴吮吸了农村的血,乡下人是理解不到的;天空的“铁鸟”目前对乡村是无害亦无利的;剩下来,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他们也知道对付那水里的“土劣”的方法是开浚河道,但开河要抽捐,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
刚才我不是说小石桥西首的河身特别窄么 在内地,往往隔开一个山头或是一条河就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河身那么一窄,情形也就不同了。那边出产“土强盗”。这也是非常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只有锄头和菜刀。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军师”。这“军师”又不是活人,而是一尊小小的泥菩萨。
这些“土强盗”不过十来人一帮。他们每逢要“开市”,大家就围住了这位泥菩萨军师磕头膜拜,嘴里念着他们的“经”,有时还敲“法器”,跟和尚的“法器”一样。末了,“土强盗”伙里的一位——他是那泥菩萨军师的“代言人”——就宣言“今晚上到东南方有利”,于是大家就到东南方。“代言人”负了那泥菩萨到一家乡下人的门前,说“是了”,他的同伴们就动手。这份被光顾的人家照例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会有的,“土强盗”自然也知道;他们的目的是“绑票”。住在都市里的人一听说“绑票”就会想到那是一辆汽车,车里跳下四五人,都有手枪,疾风似的攫住了目的物就闪电似的走了。可是我们这里所讲的乡下“土绑票”却完全不同,他们从容得很。他们还有“仪式”。他们一进了“泥菩萨军师”所指定的人家,那位负着泥菩萨的“代言人”就站在门角里,脸对着墙,立刻把菩萨解下来供在墙角,一面念佛,一面拜,不敢有半分钟的停顿。直到同伴们已经绑得了人,然后他再把泥菩萨负在背上,仍然一路念佛跟着回去。第二天,假使被绑的人家筹得了两块钱,就可以把人赎回。
据说这一宗派的“土绑匪”发源于温台(此处所谓“温台”,指浙江省旧温州府和台州府的辖区),可是现在似乎别处也有了。而他们也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牛使牛性的时候,怎地鞭打也不肯走,人却不会那么顽强抵抗。
(发表于1933年,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辽阔的田野中,火车跑得慢,像爬虫一样。
B.乡下人对小火轮的憎恨是因为它们会冲打泥岸,威胁到岸边的稻田,烧煤的小火轮还会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
C.一副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炮,只有锄头和菜刀,他们借助所谓的泥菩萨军师,“绑票”还有一套所谓的“仪式”。
D.“土绑匪”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因为人不会像牛使牛性一样那么顽强抵抗。
11.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喘着大气冲来了”“怪妩媚地爬着”,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车运行的不同状态。
B.“翘头”描写了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看飞机时的动作,“一点表情都没有”表现出他们对飞机的“淡漠”。
C.都市里的“绑票”与乡下的“土绑票”完全不同,文章通过鲜明对比来表明乡下的“土绑票”并不是真正的“绑票”。
D.《乡村杂景》运用生动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从一个侧面叙写了20世纪30年代乡村的情况。
12.茅盾主要描绘了20世纪初期乡村的哪些景象 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3.《乡村杂景》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请结合文本简要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
7 风景谈
1.B 解析 B项,“札记”的“札”应读zhá。
2.B 解析 A项,祥——详;B项,宣——喧;C项,怡——贻。
3.A 解析 例句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反语。
4.解析 文段第一句重在表述茅盾的文学成就,“更”字突出重点,“更为文学发展提供审美资源和创作范式”,可概括出第一个答案;第二、三句重在说明“茅盾文学奖”的重要意义,“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丰富着中国人的审美文化生活”可概括出第二个答案。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 茅盾为文学发展提供审美资源和创作范式。“茅盾文学奖”成为国家大奖并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丰富着中国人的审美文化生活。
5.解析 ①处强调“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同等重要,应填写“并驾齐驱”。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②处强调对作品的赞扬,应填写“拍手称赞”。拍手称赞:不住地称赞。③处是说茅盾识别《百合花》的价值,应填写“慧眼识珠”。慧眼识珠:形容善于识别人才。④处结合“小说得以转载”可知后面也是强调小说受人传诵,可填写“脍炙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答案示例 ①并驾齐驱 ②拍手称赞 ③慧眼识珠 ④脍炙人口
6.解析 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状语与中心词颠倒,应为“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二是结构混乱,“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结构混乱,前一个分句主语是《百合花》,后一个分句主语变成了“风格”,应改为“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
参考答案 《百合花》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令人深受震撼。
7.解析 句子的表达特点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好话”用了反语的修辞,“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就是那种……或是那种……或是那种……”三个分句,句式结构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文段中所谓的“好话”实际指虚假浮夸、一味迎合的话,主要针对文学评论现象所说,在谈论文学界出现的这种现象时,文段并未平铺直叙,而是结合多种修辞手法进行阐释,因此可见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否定和批判态度,解答时,可分点作答,先点明修辞手法,接着写出运用修辞的效果。如排比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对所谓“好话”的种种表现集中体现;反语嘲讽意味突出,更好地揭露所谓“好话”的本质;引用可使所要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还能够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参考答案 ①综合运用排比、引用、反语等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所谓“好话”的种种表现和本质进行揭露;②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嘲讽意味突出,强化了作者对虚假浮夸、一味迎合的文学评论现象鲜明的批判态度。
8.①更能突出景物特点。原文运用了比拟、比喻、夸张等修辞和“憋”“鼓鼓囊囊”“炸开”“蹿出”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蕴蓄了整个冬天力量的木棉花苞瞬间绽放后灿烂热烈的姿态,更好地突出花苞之大,花开之早、之盛和阳刚之美。②更符合作者的心情。原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木棉花开得热烈足以燃烧人们心底的热望,让作者想到奋进的生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木棉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③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原文侧重描写,表达生动形象。
9.①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 ②还是草木一秋
10.A 解析 A项,“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辽阔的田野中,火车跑得慢”分析错误,“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在辽阔的田野中跑得慢”这个不是事实,只是人们的一种感觉。
11.C 解析 C项,“文章通过鲜明对比来表明乡下的‘土绑票’并不是真正的‘绑票’”分析错误,原文通过对比主要是写出了乡下“土绑票”的特点。
12.①文章描绘了发亮的铁轨进入田野、天空中“铁鸟”飞过、小火轮在小河中横冲直撞的景象,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的渗透以及乡下人的不适应;②文章还描绘了乡下“土强盗”对村民任意绑票勒索的景象,反映了乡村治安的混乱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13.①如“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等比喻句,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危害乡村的担忧;②如“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等议论句,表现了对乡下人深受压榨的同情,对官府压榨百姓的批判;③如“代言人”“仪式”“哲学”等“大词小用”,表达了对这些“土强盗”的嘲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