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练习题--11*种树郭橐驼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练习题--11*种树郭橐驼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20:1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11 种树郭橐驼传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始:当初,原来
B.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舒:舒展
C.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密:结实
D.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年长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B.何以战
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名我固当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既然已,勿动勿虑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吾又何能为哉
C.理,非吾业也 D.苟有能反是者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柳屯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B.柳宗元留世的诗文作品有600余篇。其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有所寄托。存有《河东先生集》。其诗歌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中仅有的两个唐朝作家。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D.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种树郭橐驼传》写以种树为业的郭橐驼的事迹,并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进一步阐明治国之道。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用种树要“        ,       ”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       ”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2)《种树郭橐驼传》中,“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         ,         ,可乎 ”的建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3)《种树郭橐驼传》中,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吏治不善”:“好烦其令,        ,        。”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集中起来,加以典型化。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是一个不知姓名、身份卑微、平凡朴实、豁达、身残而自信的农民。“不知始何名。病偻,         ”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卑微及形象特征。“甚善。         ”写出了其坦荡明达,不因病偻而自卑,言行中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圬①者王承福传
韩 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贵富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 将贵富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 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 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 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 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镘(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以“/”作标记。
视 时 屋 食 之 贵 贱 而 上 下 其 圬 之 佣 以 偿 之 有 余 则 以 与 道 路 之 废 疾 饿 者 焉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可指京兆尹,即国都地区的行政长官,也可指京兆尹管辖的地区,本文指后者。
B.人,唐人避讳将“民”写作“人”,与下文“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用法相同。
C.稼,种植,常与表示“收割”含义的“穑”字合用,如《诗经》中的“不稼不穑”。
D.劳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与《孟子》“劳力者治于人”中的“劳力”同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人物传记,但对传主的经历叙述简约,重在引述其观点,发表议论,实际上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杂文。
B.王承福有自己的生存理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事,人与人是需要相互依靠、通力协作来求得生存的。
C.作者对王承福的评价富有辩证色彩,既肯定他的“独善其身”,又对他类似杨朱的“贵己”思想持否定态度。
D.作者借给王承福作传来反思自己的患得患失、贪邪无道,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有这种行为的世人的批评。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2)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1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承福选择“圬”这一职业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
注①梓人:木匠。②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③砻:磨刀石。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下面。
委A群材B会C众工D或执E斧斤F或执G刀锯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移之官理”的“理”和乙文“万国既理”的“理”,都是治、治理的意思。唐人避唐高宗李治讳改“治”为“理”。
B.乙文中的“绳墨”指用绳染墨在木上弹印直线,是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在《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喻指准绳、准则。
C.乙文中的“守”,又称郡守,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宰”,又称太宰,一乡的最高行政长官。
D.乙文中“伊、傅、周、召”中“周”,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姓姬,名旦,曾辅佐武王灭商,又辅佐成王平定管、蔡之乱。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文题目虽称为“传”,却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都兼有寓言性质,它们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寓言。两文都是以奇人奇事来讽喻时政的传。
B.《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的对比,种植的当与不当、管理的善与不善的对比。对比有叙事性也有论述性的。
C.两文的行文格局相似,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前幅叙郭橐驼、梓人,后幅议吏治、相道,前后两者是类比、对应的关系。叙事是主,议论是宾。
D.《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最后点明中心“养人术”,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是还要“养民”。《梓人传》特别点出的“体要”二字,是全篇之纲绳,“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17.根据乙文,请分条概括“相道”的具体做法。
参考答案
11 种树郭橐驼传
1.D 解析 D项,长:统治,治理。
2.A 解析 A项,与例句均为介词,把。B项,介词,用,凭借。C项,连词,表目的,来。D项,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3.C 解析 A项,蕃,使动用法,使……结果多。B项,传,名词作动词,记载。D项,名,名词作动词,为(我)取名字,叫(我)这个名字。
4.D 解析 A项,古义指“它的果实”,今义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B项,古义指“已经这样”,今义指“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C项,古义指“土的松紧”,今义指“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的大小”。D项,古、今义均指“暗中观察”。
5.B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以(之)为”;C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反(于)是”。
6.A 解析 “柳屯田”指的是柳永。
7.(1)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 其莳也若子 (2)以子之道 移之官理 (3)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 (4)隆然伏行 名我固当
8.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9.B 解析 B项,“用法相同”错误。“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中的“人”指“其他的人”,不是避讳的用法。句意: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
10.D 解析 D项,“作者借给王承福作传来反思自己的患得患失、贪邪无道”有误,作者是借给王承福作传来提醒自己避免患得患失、贪邪无道。
11.解析 (1)“易”,容易;“诚”,确实;“直”,通“值”,报酬;“安”,坦然;(2)“所以”,用来……的东西;“自奉”,供养(供给)自己;“养于我”,由自己养活。
参考答案 (1)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2)贡献(事业)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
12.解析 ①原文“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手镘衣食,余三十年”意思是“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他)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放弃官勋回到家乡。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由此可知,从军归来,失去土地。②原文“夫镘易能,可力焉……心难强而有智也”意思是“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智慧”。由此可知,技能容易掌握,力所能及。(只愿劳力,不想劳心。)③原文“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意思是“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由此可知,能自食其力,问心无愧。
参考答案 ①从军归来,失去土地。②技能容易掌握,力所能及。(只愿劳力,不想劳心。)③能自食其力,问心无愧。
参考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把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他)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他)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放弃官勋回到家乡。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屋主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剩钱,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患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然而人不能够做所有的事,应该各自献出自己的技能(能力)来相互养活。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小有大,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就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的泥镘子去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智慧。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的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所说的光吃饭不做事(做事懈怠)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 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踞高位的结果吗 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 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 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去一来,不能经常保有吧 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我也)把富贵当作快乐而把贫贱当作悲伤,我难道与别人不一样吗 ”
他还说:“贡献(事业)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 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 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 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起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13.解析 “委群材”“会众工”为并列结构,B处、D处应该断开,A、C两处不应断开;“或执斧斤”“或执刀锯”为并列结构,应在F处断开,E、G两处不应断开。
答案 BDF
14.C 解析 C项,“一乡的最高行政长官”错误,“宰”,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15.C 解析 C项,“叙事是主,议论是宾”错误,两文叙事是宾,议论是主,前宾后主。
16.解析 (1)“小人”,小民,百姓;“飧饔”,吃饭;“劳”,慰劳;“蕃”,使……增多。(2)“役”,役使,驱使;“役于人”,被动句,被人驱使;“彼”,他;“其”,表揣测,大概。
参考答案 (1)我们这些小民中断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 (2)我听说做脑力劳动的人役使别人,做体力劳动的人被人驱使,他大概就是做脑力劳动的人吧
17.解析 ①依据“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可概括出:目光长远,知人善任。②依据“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可概括出:纲纪严明,赏罚清楚。③依据“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可概括出:运用智慧,掌握全局。④依据“不衒能,不矜名”可概括出: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⑤依据“不亲小劳,不侵众官”可概括出:信任下属,各司其职。
参考答案 ①目光长远,知人善任;②纲纪严明,赏罚清楚;③运用智慧,掌握全局;④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⑤信任下属,各司其职。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操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后来,京兆尹要整修衙门,我经过那里。(我)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会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某个部分的作用,再看看木材的性能(长短、粗细、质地),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人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壁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大小,却可以详尽周到地绘出它的结构形制,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没有出入。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做脑力劳动的人役使别人,做体力劳动的人被人驱使,他大概就是做脑力劳动的人吧 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足以给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宰相效法了!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没有什么比木匠规划建筑更接近辅佐天子、治理天下这件事了)。治理国家应以人为根本。那些具体供职服役的人,是徒隶,是乡师、里胥;郡有郡守,县有县令,都有僚属助理。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使他们升或降,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看了京城就了解乡野,看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看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就像那位木匠善于指挥众工匠一样)不卖弄才能,不夸大名声,不亲自去做各类琐碎的小事,不侵犯各级官员的职权,天天与天下才能出众的人讨论国家的根本法则,就好像木匠师傅善于调动工人们却不夸耀自己的手艺。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人都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有士人谈论殷、周治理国家的人,说伊尹、傅说、周公、召公,那些从事具体事务的官员虽然终日辛劳,但史书上却没有记载;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