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练习题 7 兼爱(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练习题 7 兼爱(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20:4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7 兼 爱
A级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B.故贼人以利其身
C.故不孝不慈亡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2.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医之攻人之疾者   攻:治疗
B.虽父之不慈子 慈:慈爱
C.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家:家庭
D.具此而已矣 具:完备、齐全
3.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能治之
天下归仁焉
B.虽父之不慈子
虽覆一篑
C.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非恶其声而然也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亏父而自利
A.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B.故贼人以利其身
C.自见者不明
D.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5.下列有关文言句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乱者何独不然
宾语前置句,应为“治乱者独不然何”
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C.当察乱何自起
宾语前置句,应为“当察乱自何起”
D.子自爱,不爱父
宾语前置句,应为“子爱自,不爱父”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
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孔子。
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需要。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2)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2023·山东菏泽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 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余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若三务者,此孝子之为亲度也,既若此矣。虽仁者之为天下度,亦犹此也。曰: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余力,隐谋遗利,而不为天下为之者矣。若三务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也,既若此矣。
今逮至昔者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曰二子者,言则相非,行即相反,皆曰:“吾上祖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于此乎后世之君子皆疑惑乎二子者言也。若苟疑惑乎之二子者言,然则姑尝传而为政乎国家万民而观之。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哉 意若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此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劝也。仁者将求兴之天下,谁贾而使民誉之,终勿废也。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乎,此非仁非义,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仁者将求除之天下,相废而使人非之,终身勿为。是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节选自《墨子·节葬下》)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B.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C.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D.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子”字表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第二个“子”字是先生、老师的意思,用以表达墨子弟子们对墨子的尊敬。
B.“从事”在文中是“认真做事,设法”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中“从事文学创作事业”中的“从事”意思大致相同。
C.“劝”在文中是“鼓励、勉励”的意思,此意与《兼爱》中“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劝”的含义一致。
D.贾,读音为gǔ,在古时指设店售货的坐商,“商”则一般指行走经商的人,“行商坐贾”一词现在泛指做买卖的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要从“富之”“众之”“治之”三方面入手,并且要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如此才算真正的“为天下度”。
B.三代圣贤君主去世以后,天下动荡,人们不知何为仁义,这就导致了后世的君子在“厚葬久丧”问题上主张相悖、行动相反。
C.君子们虽然对“厚葬久丧”持有异议,但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效法并且践行了古代圣主的治国之道,人们对这一现象疑惑不解。
D.可以通过对“厚葬久丧”的施行效果进行对比来判断其是否为仁义之事,对国家和百姓有利就要大力发扬,无利就要及时停止。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
(2)若苟疑惑乎之二子者言,然则姑尝传而为政乎国家万民而观之。
12.墨子的语言表达在先秦诸子中自成一家,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墨子语言的特点。
7 兼 爱
1.C 解析 C项中“亡”同“无”,没有。
2.C 解析 C项中“家”的意思是卿大夫的封地。
3.C 解析 A项,连词,于是、就/助词,表陈述语气。B项,连词,即使/虽然。C项,代词,这样。D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
4.D 解析 例句与D项都是使动用法。A项,动词活用为名词,小偷;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C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明。
5.A 解析 A项中“治乱者何独不然”不是宾语前置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
6.C 解析 C项中“‘圣人’指的是孔子”错误。本文中的“圣人”指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
7.(1)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去治理。
(2)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因此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自己的封国。
8.D 解析 “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与“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为对应结构,所以“或以厚葬久丧”与“以为仁也义也”之间断开;“仁也”“义也”是并列结构,都是“以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非仁义”是“以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C三项。
9.A 解析 A项中两个“子”的意思应当互换。第一个“子”是先生、老师的意思,用以表达墨子弟子们对墨子的尊敬。第二个“子”表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0.B 解析 B项中“天下动荡,人们不知何为仁义”错误,原文是“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并非“天下动荡”,是“天下失义”。
11.(1)仁义的人为天下谋划,就像孝子为父母谋划一样。
(2)如果对这两种人的说法感到疑惑,那么姑且试着从发布政令治理国家和人民来考察。
12.①反复论说,重叠复沓。文本中“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等句子反复出现,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②语言浅显易懂,通俗明白。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仁义的人为天下谋划,就像孝子为父母谋划一样。现在的孝子为父母谋划,将会怎么样做呢 即是说:父母贫穷,就努力使他们富裕;人丁稀少,就努力使人口增加;人多混乱,就设法治理。当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也会有力量不足、财用不够、智谋不足的情况,这样才会停止。但没有人敢不尽心尽力,隐藏自己的智谋,遗留财利,而不为父母去做的。这三件事,就是孝子为父母谋划的,已经是这样了。那么仁义的人为天下谋划,也应当像这样。即是说:天下贫穷,就努力使他们富足;人丁稀少,就努力让人口增多;人多混乱,就设法治理。当仁义的人在这样做的时候,也会有力量不足、财用不够、智力不足的情况,这样才停止。但不敢不尽心尽力,隐藏自己的智谋,遗留财利,而不为天下去做的。这三件事,就是仁义的人为天下谋划的,已经是这样了。
从古代到今天,三代的圣王既已死去,天下丧失了道义。后世的君子,有的认为厚葬久丧是仁义的事,是孝子(应该做)的事;有的认为厚葬久丧不是仁义的事,也不是孝子(应该做)的事。这两种人,所说的话相悖,所行的事截然相反,(但)都说:“我是向上效法了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大道。”但是(他们)所说的话相悖,所行的事截然相反,因此后世的君子都对这两种人的说法感到疑惑。如果对这两种人的说法感到疑惑,那么姑且试着从发布政令治理国家和人民来考察。考虑厚葬久丧,能得到这三种有利结果吗 如果依照他们的说法,采用他们的谋划,厚葬久丧确实可以使穷困的变富裕、使人口增多,能转危为安、由乱而治,这的确是仁是义,是孝子应该做的事。替人谋划的人不能不勉励人们这样做。仁义的人将努力使之在天下兴盛起来,设置相应的制度而使百姓赞同它,永不废止。如果依照他们的说法,采用他们的谋划,厚葬久丧确实不能使穷困的变富裕、使人口增多,能转危为安、由乱而治,这就不是仁不是义,不是孝子应该做的事。替人谋划的人不能不阻止人们这样做。仁义的人将努力把它从天下消除掉,交相废除这种制度并使民众也反对它,终身不去做这样的事。所以,增进天下的大利,除去天下的公害,(却)让国家和百姓不能得到治理的,从古至今还不曾有过(这种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