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练习题--第三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练习题--第三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20:4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文学主导性的体裁是诗歌,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诗歌能抒怀咏志,唱出个人的声音,而小说则能讲述民族的寓言。在拉丁美洲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一种新的拉丁美洲共同体意识逐渐成形,这种意识影响到文学,同时也被文学所塑造。
拉美新小说讲述的不仅是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例如在《百年孤独》中象征拉丁美洲的小镇马孔多,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居民只能以“一个吓人的东西,好像一间厨房拖着一个镇子”来形容这一现代发明,它既是进步的许诺,又似不祥之兆。对于他们来说,火车如同神话般魔幻。从这个意义上说,“魔幻”意味着欠发达的状态。马尔克斯和他的同行们讲述的,就是当时生活在欠发达状态中的拉丁美洲人经历的欢欣与苦难,他们一次次点燃又一次次被浇灭的希望。
当然,“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富恩特斯的《最明净的地区》读起来就像在观看墨西哥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科塔萨尔的《跳房子》更为大胆,让读者自己去选择章节的阅读顺序。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家无穷的创造力和拉丁美洲人民不竭的生命力。这些力量的积聚,要突破小说固有的边界,要释放太多的能量。
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在文学后辈们如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中,能明显看到《百年孤独》的影子,罗贝托·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也带有《跳房子》的痕迹。60年后回看,这就是拉美文学的“走出去”,是拉美作家以饱含原创性的精神、跨越国界和大洲的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也是拉美“文学爆炸”在热闹过后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经验遗产。
(摘编自张伟劼《六十年后,拉美
“文学繁荣”再回首》)
材料二 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魔幻创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来获得文学创作的突破与超越。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 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他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并不因为“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一些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露出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
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 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
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只有当作家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否则,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持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外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上半叶,诗歌是拉美文学的主导,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
B.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一度萧条静寂。
C.学界一致认为,诗人在学习和借鉴中对先驱者往往会有一种爱恨交织的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创新和突破。
D.如果魔幻的文学写作缺乏历史、现实、文化的有力支撑,让形式技法喧宾夺主,必然会进入创作的困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拉美新小说不仅讲述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魔幻现实主义”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
B.回首拉美文学,作家运用原创、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C.莫言借鉴魔幻现实主义,融入了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来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成就了“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D.既要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也要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如此,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发展得更好。
3.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一“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阿莱霍·卡彭铁尔的《追击》采用了与音乐中交响曲的各个乐章相呼应的故事结构。
B.略萨的《绿房子》如电影镜头般轮流展现不同时空中并行、最后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C.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遵循了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单线结构模式,脉络清晰。
D.卡夫雷拉·因凡特的《三只忧伤的老虎》从小说标题开始就抛出一系列的文字游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成就之下,中国当代文学魔幻写作存在的必要性。(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中的猫[注]
海明威
旅馆里留宿的美国旅人只有两个。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
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
“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
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
“别淋湿了。”他说。
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
“下雨了。”妻子说。
“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
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
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丢东西了吗,太太 ”
“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有只猫 ”
“对,一只猫。”
“一只猫 ”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 ”
“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
“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
“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从心里觉得某些东西又渺小又麻烦。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
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
“猫逮到了吗 ”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 ”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
“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
乔治的目光又挪到了书上。
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
“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 ”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
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
乔治的目光就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
“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
“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
“是吗 ”乔治躺在床上应道。
“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
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
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
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
“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猫的形象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女主人公想救雨中的猫,隐含了她在男性掌握主导权的世界中内心的某种愿景。
B.文中借“妻子”这一形象反映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彷徨、困惑与挣扎,以及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与追求的社会现象。
C.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反映出她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D.海明威称小说女主人公为“美国太太”,这就意味着这位“妻子”代表着所有美国女性,她的命运也就具有了普遍性。小说中这位美国太太像个男孩子那样,头发剪得很短,这正是当时新女性的典型装扮。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开头借助大海、公园、广场等空间场景的象征意义,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把女主人公无法言传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B.小说写妻子抱不到赖以摆脱寂寞的小猫,坐在梳妆台前拿着小镜子仔细地端详自己。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女子的鄙夷。
C.小说的结尾写侍女送了只猫给太太并只说了一句话,小说就结束了。对之后的事,作者什么也没说,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显。
D.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与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化,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8.有人认为,小说若以“一个寂寞的美国妇人”或“不幸的婚姻”为标题,效果会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9.海明威关于写作的“冰山”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含蓄,不能太直露,要像冰山一样只将它的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篇小说正体现了这个理论。请据此简要说明本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淮阴侯死,淮南王黥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布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病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赫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王疑其与乱,欲捕赫。赫乘传诣长安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
上召诸将问计,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薛公问之,令尹曰:“是固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王之,其反何也 ”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 ”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 ”“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 ”“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是计将安出 ”对曰:“出下计。”上曰:“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 ”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
是时,上有疾,欲使太子往击黥布,太子客说建成侯吕释之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B.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C.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D.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黥,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常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文中的黥布,就是因为受过黥刑被叫黥布。
B.微,“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中的“微”与《卖油翁》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中的“微”意思不相同。
C.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明清时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文中的令尹与《促织》中的“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意思相同。
D.辎车,是一种既可载物又可坐卧的有帷盖的车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王黥布宠幸的姬妾生病了,去医生家看病。医生的邻居贲赫,带着丰厚的礼物陪同黥布的姬妾在医生家饮酒。
B.当滕公问黥布为什么要谋反时,薛公说,皇上先杀了彭越,后又杀了韩信,黥布认为他们是同一类人,怀疑自己也将遭遇不测。
C.薛公认为黥布早晚都会反叛,但如果黥布采用上计或中计,原本不一定会失败,但是他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他最后必然会采用下计,自取灭亡。
D.太子宾客不认同让太子领兵出征黥布,原因之一是出征的众多将领原来都是与汉高祖平起平坐、地位相同的人,他们都不会听从太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赫乘传诣长安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
(2)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
14.黥布的灭亡有其自身原因,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
李 白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 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题看本诗是李白酬谢王十二的答诗,从诗歌内容看除了赞美友情,更表达了诗人对光阴虚度的悲伤。
B.从曾经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到本诗中的“黄金散尽交不成”,可见诗人面对现实的愤懑无奈。
C.诗歌颔联用典,以说明流言蜚语会混淆视听,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的现实。
D.节选部分的末句运用了反问修辞,“荣辱对于我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其情感之抒发具有较强冲击性。
16.学习李白的诗歌是我们了解李白人生困境的重要渠道。试结合本诗,分析侍奉权贵会使他“不得开心颜”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任,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          ,          ”自勉。
(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有表达情感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          ”。
(3)在《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用“          ,          ”作类比,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是不可取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立春地生暖,晚秋心生安。天高云淡的晚秋,一切都裸露在空旷的原野上。泥土是那么松松软软,你可踩在里面,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可以分享。多情的柿子,抑或是倔强的蚯蚓,都眷恋着这片土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的①        。环顾周围,曾经②        的植被,像极了人们稀疏的头发,贴在秋的地面。只有秋播的麦苗,顺垄看去,刚刚离开地面,裸露着一垄垄单薄的绿意。
到了这个节点,一切都变得格外淡定,有条不紊,去留自如。晚秋,也因红叶的渲染,变得③        ,分外壮观。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它们历经风雨,不畏干旱,以博大的胸襟反哺晚秋。岁月在盛衰中④        ,所有的抵达,都会以另外一种模样重生;已经重生的又正在抵达的路上:一如这生生不息的晚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B.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C.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D.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使之语序、句序合理,可以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顿饱餐之后,①                    。这一众所周知的生活体验,究竟是怎样引起的 一个常见的解释:人吃完饭后,肠胃功能活动显著加强,血流量随之增加;相应的,大脑中的血流量开始减少,继而供氧量下降,所以会产生困倦的感觉。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可并没有得到科学研究证据的支持。甚至有研究表明,饭后大脑的血流量不仅没减少,②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餐后犯困呢
餐后犯困和促食欲素的水平有关系。促食欲素也叫下丘脑泌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激素。进食能够引起身体血糖的升高,进而抑制促食欲素的分泌。而促食欲素含量降低就会导致人体困倦,让人缺少“精气神”。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胰岛素和犯困也密切相关。一般认为,③                    ,但是可以通过影响血糖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饭后,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上升,胰岛素就会分泌出来帮助降低血糖;胰岛素还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使人体中的色氨酸含量增多,进一步形成褪黑素,从而让大脑产生睡意。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肩负着时代重任。
B.踏上新征程,跑出加速度。
C.再上井冈山,重走红军路。
D.移除绊脚石,奔向新时代。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今时代,崇尚“巧”的大有人在,如果再来倡导守“拙”,似乎已不合时宜。但也有人认为,“巧思”有余而“拙力”不足是普遍性问题——“巧思”指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拙力”则是恒心、毅力和韧劲。干事时总想“一击必杀”“一搏必胜”,这样反而难以成大事、克险阻。
光明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巧思与拙力”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三单元检测
1.D 解析 A项中“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扩大范围。据材料一第一段“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可知,将原文的“长篇小说”扩大范围为“小说”。B项曲解文意。据材料一第四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可知,此时期拉美文学仍有划时代作品。C项张冠李戴。据材料二第二段,这是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的观点。
2.A 解析 A项中“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错误,“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见材料一第三段:“‘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
3.C 解析 据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可知,“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指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或是新的结构、新的语言。A、B、D三项属于“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C项是传统的小说结构。
4.①首先,提出问题,总的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隐忧两方面问题,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②其次,从“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5.①“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每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所需要的文学作品。中国当代需要文学魔幻写作。②中国文学魔幻写作拥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传统。③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进行当代文学魔幻写作,能够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6.C 解析 C项中“喜悦心情”错误,小说只是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反映出她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却只能充当被动接受者的内心的苦闷。
7.B 解析 B项中“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女子的鄙夷”错误。作者写妻子的这一系列动作,目的在于表现这个女人烦闷、压抑和无奈的心情。
8.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雨中的猫”不仅是文章中的一个真实角色,更是故事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和对女主人公的映射。全文因猫而起,止于得猫,故事完整生动。孤独无助的美国太太是在这只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们都孤寂无援,都渴求温暖和关爱。用“雨中的猫”这个标题,更能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且涵盖作者所要反映的以男女不平等为中心的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它浓缩了作品的中心思想,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并留有余地,言简意赅。而“一个寂寞的美国妇人”和“不幸的婚姻”都太直白,而且包含的内容太单薄。
9.①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有很好地体现。小说的情节简单明了,却因作者的巧妙安排而起伏跌宕,意味深长。②故事中省略了不少情节,比如,在写妻子要去逮那只猫咪时,只在上文写了一句“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就把妻子逮猫的原因和她此时的心情含蓄表达出来;又如对于丈夫的描写,小说也只寥寥几笔,但是一个冷漠的男子形象却跃然纸上;再如对妻子坐在梳妆台前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对话虽然十分简单,却把一个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服从于男性然而却又极其矛盾地希望回归传统女性角色的当时美国新女性写得活灵活现。③小说对于急于逮猫的妻子、一直闲躺在床上看书的丈夫、派人送来猫的旅店老板,这三个人物的简单描写,近乎白描式的记叙和简单的对话,既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又凸显了当时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10.C 解析 “泣涕”修饰“言”,“而”为连词,前后表示修饰关系,所以应在“言”后面断开,排除A、B两项;根据句意可知,“吾惟竖子”与“固不足遣”中间不断开,所以排除D项。
11.C 解析 “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中“令尹”是指县长,和文中的“令尹”含义不同。
12.B 解析 B项中“皇上先杀了彭越,后又杀了韩信”错误。由原文可知,薛公说,皇上先杀了韩信,后又杀了彭越,黥布认为他们是同一类人,怀疑自己也将遭遇不测。
13.(1)贲赫乘着传车到长安城向皇帝告发事变,说黥布有谋反的迹象,请求在他没发兵之前诛杀他。
(2)黥布,原是骊山服劳役的犯人,凭自己的努力成为万乘大国的国主,这些都使他只顾自己,不顾后代子孙,更不为百姓长远考虑。
14.黥布敏感多疑、自私寡恩、目光短浅。
参考译文 当初,淮阴侯韩信被处死,淮南王黥布已心生恐慌。到后来彭越也遭诛杀,汉高祖又将他做成肉酱分给各诸侯。使者到了淮南,黥布正在打猎,见到肉酱,就非常害怕,便暗中派人部署聚集军队,等待邻近郡县报警告急。黥布所宠爱的姬妾病了去就医,医生与中大夫贲赫住对门,贲赫备了优厚的礼物,陪同宠姬在医生家饮酒。淮南王黥布怀疑贲赫与宠姬私通,想拘捕贲赫。贲赫乘着传车到长安城向皇帝告发事变,说黥布有谋反的迹象,请求在他没发兵之前诛杀他。相国萧何说:“黥布不会做这样的事,恐怕是仇人怨恨而诬陷他。请先把贲赫抓起来,再派人暗查淮南王黥布。”淮南王见贲赫畏罪逃去向汉高祖控告,心里本来就已经怀疑他会说出自己暗中聚集军队的事;汉朝又派来使者,查验出不少证据。于是便杀了贲赫的家族,发兵造反了。
汉高祖召集诸将询问对策,大家都说:“发兵征讨他,坑杀这小子,他有什么能耐!”汝阴侯滕公夏侯婴请来原楚国令尹薛公,问他怎么办,薛公说:“他本来是要反的。”滕公问:“皇上分割土地给他,又分赐爵位让他称王,他为什么还要反叛呢 ”薛公回答说:“皇上前不久杀了彭越,再早些时候又杀了韩信,彭越、韩信和黥布三个人,功劳相同,是一个类型的人,他自己怀疑灾祸就要殃及自身了,所以要发兵反叛。”滕公将这番话告诉了汉高祖,汉高祖召见薛公,问薛公。薛公回答说:“黥布反叛没什么可奇怪的。不过,如果黥布采用上策,那么崤山以东便不再属于汉朝了;若是采用中策,那么双方谁胜谁败还难以预料;如果采用下策,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汉高祖问:“他的上策是什么 ”薛公回答说:“向东取得吴地,向西夺占楚地,兼并齐地,占领鲁地,再发布檄文给燕国和赵国,要他们坚守本土,那么崤山以东便不再属于汉朝了。”“什么是中策 ”“向东取得吴地,向西取得楚地,吞并韩国,夺取魏国,掌握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关口,这样谁胜谁败就很难预料。”“什么是下策 ”“向东取得吴地,向西夺取下蔡,然后再把重要物资运到越地,自己回到长沙,这样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汉朝就平安没事了。”汉高祖又问:“他会采用什么对策 ”薛公说:“一定会采用下策。”汉高祖又问:“他为什么不采用上、中策而采用下策呢 ”薛公回答说:“黥布,原是骊山服劳役的犯人,凭自己的努力成为万乘大国的国主,这些都使他只顾自己,不顾后代子孙,更不为百姓长远考虑,所以他必然采用下策。”
这时,汉高祖正生病,打算派太子前去攻打黥布,太子的宾客劝建成侯吕释之说:“太子统领军队,如果立了功劳地位也不会再高升,但没立功劳从此便会遭受祸端。你为什么不快去请求吕后,找机会在皇上面前哭泣说:‘黥布是天下闻名的猛将,善于用兵。这次出征的诸将领原来都是与陛下平起平坐、地位相同的人,如果让太子统领这些人,无异于让羊去驱使狼群,没人听他的,况且,如果让黥布知道是太子在带兵,他将会大胆地击鼓向西进攻了。皇上您虽然有病,也要勉强乘坐辎车,躺在车里指挥,这样诸将领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辛苦,为了妻子儿女还是要坚强起来。’”于是吕释之立刻连夜求见吕后。吕后找机会在汉高祖面前哭涕哀求,依照太子宾客的意思说了。汉高祖说:“我已想到这小子不够格被派遣,还是我亲自去吧!”于是汉高祖亲自率军向东进发征讨黥布,留守的群臣都到霸上送行。
15.A 解析 A项中“赞美友情”错误。李白此诗是回应王十二的《寒夜独酌有怀》一诗,诗人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政治现实,抒发了自己受谗被谤、怀才不遇的愤慨。另外诗歌不仅抒发了光阴虚度的无奈,还批判了当朝小人得志而忠臣遭弃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大唐现世的拷问与思索。
16.示例 ①权贵们人情淡薄的态度和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使李白“不得开心颜”。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世态炎凉。“白首为儒身被轻”表现了年华老去,也不得重用反被轻视的无奈。
②权贵们尔虞我诈的歪风邪气使李白“不得开心颜”。“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表现谈笑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被小人诽谤,揭露谗言可畏的愤懑。
③统治者忠奸不分、贤愚不分也使李白“不得开心颜”。“曾参岂是杀人者 谗言三及慈母惊”,运用这一典故表现谗言可畏。集中对世风进行批判,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抒发了受人排挤的愤懑。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18.示例 ①依依不舍 ②郁郁葱葱 ③绚烂多彩 ④周而复始
19.D 解析 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句子“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在讲“红枫”,一句话没说完,下句“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的主语就换成了“上天”;二是关联词语使用错误,“遇上一场秋雨”是假设,应该用表假设关系的词语“即使”。
20.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分享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你可踩在松松软软的泥土里,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
21.B 解析 “精气神”指人体内的元精、元气、元神。此处指精神力气,为引申义。A项中的“主阵地”原本是战术用语,表示作战时主要占据的地方;此处用于修饰“育人”任务,是运用了比喻义。B项中的“新征程”原指自然意义上的征途;此处引申为发展的步伐与任务,故是引申义。C项中的“井冈山”就是指江西省西南部的革命圣地,故是基本义。D项中的“绊脚石”本指路面上碍脚的石头,此处用以比喻阻碍前进的人或事物,故是比喻义。
22.①大脑会不同程度地犯困 ②反而还会增加 ③胰岛素对睡眠没有直接作用
23.写作指导 由材料可以看出,“巧思”是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之际,能够不为传统所拘、不为经验所缚,找到最佳的方法;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当然,“巧思”绝非天马行空,而是围绕既定目标,尽可能地调动一切资源、一切力量,挖掘更多可能性。“拙力”,则是在激发活力、科学谋划的同时,更加注重持之以恒。涵养“拙力”,就是要学会“扎马步”,舍得时间、舍得精力,打牢基础、增长本领。唯有一日接着一日干,一遍一遍地打磨,才能将璞玉琢成珍宝,将铁杵磨成细针。本题重在引导理性看待“巧思”与“拙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材料已经对“巧思”“拙力”两个概念做了解释,对于二者的关系,我们可有如下认识:一方面,毫无疑问,点子也是金钱,机遇更是财富,“巧思”的重要价值不容抹杀;另一方面,总体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事要干成,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越是难成之事,越要依靠量的积累,不真卖力气,不流淌汗水,单靠动动嘴皮,一般是成不了事的。
参考立意 ①巧思为翼,拙力为基;②成功=巧思+实干;③找准既定方向,坚韧努力前行;④成功路上“巧”“拙”为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