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09:28: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抓住主线,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品读课文,把握文章主题,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细读语段,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学习重点
1.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感受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学习难点
1.领会质朴、感情真挚的语言特点。
2.了解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从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文章,把握文章结构
(一)这是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一开篇就点明:“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师范读课文第1段。
提问:在这一段中,你得知了哪些信息?
明确:明白了写作缘由;高度赞美了母亲勤劳一生的品格;“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这段话总领全文,引出了下文的回忆;作者对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词语,例如“悲痛”“爱”“勤劳”“回忆”,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母亲有深沉的爱,才会有对母亲的回忆,对母亲逝去的悲痛,对母亲高贵品格的追赞。
(二)朱德高度评价母亲“勤劳一生”,母亲的勤劳表现在哪些事件中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段。
明确:课文第3——13段。第14——17段抒发感情。
小结: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叙述母亲及家庭情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
  第三部分(第14—17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三、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一)作者在第二部分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件?这些事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和高贵品质?
明确:(第2——7段)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每日辛勤的劳作;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第8——13段)对劳苦农民同情,对为富不仁者反感;节衣缩食供“我”读书;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劳苦的农妇生活。
母亲的性格和品质: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二)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跨度很大,可内容并不松散。这些段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母亲的一生?
讨论明确: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为线索;同时,前几段选择日常小事,体现出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后将目光突破家庭的范围,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写母亲,表现母亲平凡中的伟大。重点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四、体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一)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我”从母亲身上得到哪些教益?
明确:
第5段: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学到了生产的知识,拥有了强健的身体;第7、12、13段:母亲任劳任怨,一生不辍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第8、10段: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支持我走上革命道路,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小结:本文还有一条线索:“我”的成长经历。
(二)这些“感谢”集中体现在文章的第14、15段,作者饱含深情地表达对母亲的感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四段。作者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在此基础上,朱德进一步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表达了自己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小结主题: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五、品味语言,把握文本特色
(一)本文渗透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这种情感都是通过真切的语言来表现,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的成分。请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说说本文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的原因。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赏析:这一句承接上文,“整日”是对上文母亲劳作现象的概括,说明母亲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心疼的。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赏析:“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赏析:“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出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出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小结:语言有质朴,有瑰丽,但它们表情达意的程度并无高下之别。本文善用朴素的语言,而将深情寄寓其中,反复诵读,就会感到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二)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母亲是个好劳动。”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这些议论性的语句画龙点睛,点染了情感,深化了主题。
六、比较阅读,知文识类
请阅读其他两篇写母亲的作品(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并进行比较阅读,说说该类回忆性散文都具备哪些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