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导入新课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劫掠与焚烧。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的巴特勒上校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探究竟吧?
二、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本文善用铺陈、类比、对比等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3.品味本文巧用反语的语言表达效果。
4.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三、走近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四、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
第二部分(2—4)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
(5—9)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
第三部分(10)照应开头,尖锐的嘲讽。
五、精段赏析
速读课文第3段,思考:
1.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对圆明园总的印象。
2.请用下列句式说话:我读出圆明园美在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
例:我读出圆明园美在富丽堂皇,你看,它是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筑成的。
铺陈手法: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层层渲染。
3.本段写“希腊有巴特神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有什么作用?
将圆明园与其比较,用对比手法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一个世界的奇迹”,是亚洲文明的缩影(代表)
屏显:同类对比就叫“类比”手法。
4.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号称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145处。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宴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5.作者是如何明确评价中国的圆明园的?请找出相应的词句来。从中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感?
词语: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的建筑;令人惊骇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等。
感情: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它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它是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杰作。
补充:圆明园的毁灭
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入北京,经大肆掳掠之后,又火烧圆明园,10月17日英军从南,法军从北纵火,一连三日,火光烛天,烟灰俱灭。1900年,八国联军又对圆明园第二次洗劫,于是,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六、合作研讨
细读下列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1.“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防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
3.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作者强烈谴责英法联军劫掠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讽刺其无耻的本质。
七、赏析语言
你能说出下列红色词语的同义词吗?通过这些词语,你能概括出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反语手法】即“正说反说”,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批判的意味。
反语,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本文用这些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具有强烈的嘲讽和批判意味。
八、纵深探究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请从文中找出依据来说明)
1.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指出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公开指斥强盗政府厚颜无耻,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可见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是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2.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中国是个超人的民族?”
圆明园虽然是中国的皇家花园,但经过岁月沉淀,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他对文明的创造者非常尊重。才有了此文——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
可见,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九、深层反思
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断壁残垣的警示——我们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