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酸碱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B.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C.n点表示的溶液中Na+和C1-微粒数目相同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2.化学观念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对化学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宏观与微观: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变化与守恒: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元素
D.探究与创新: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可推知CO2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支持燃烧
3.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利用数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
B.b点时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显红色
D.滴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里Na+逐渐减少
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5.下图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时,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得混合溶液中pH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操作是将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Ba(OH)2
C.b点表示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由c点到d点变化过程中沉淀的质量没有增加
二、选择题
6.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金刚石硬度很大,石墨却很软,是因为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如下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部反应就能实现箭头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A.A B.B C.C D.D
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关系模型
B.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微观过程示意模型
C. 灭火的三个原理
D. 物质分类模型
9.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 纯净物
B.液氮 氧化物
C.冰水混合物 混合物
D.纯碱 盐
10.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碳酸、乙醇、氯化钠、水 B.硫酸、纯碱、硝酸钾、干冰、
C.硝酸、熟石灰、碳酸钙、水银 D.醋酸、苛性钠、纯碱、氧化钙
11.小明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实验时,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立即滴加无色酚酞[酚酞的变色范围:pH在8.2~10.0之间],看到了溶液变成了红色,正准备向试管中再滴加稀盐酸时,发现试管中红色渐渐褪成了无色,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无色酚酞常温下不稳定,易分解 B.试管内壁上有酸性物质附着
C.NaOH溶液已变质 D.NaOH溶液的浓度过大
12.分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从组成角度,KClO3不属于
A.纯净物 B.化合物 C.含氧化合物 D.氧化物
13.“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为物质甲、乙两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B.物质丙的溶液中仅含Na+和两种微粒
C.等质量的甲、乙反应后,溶液的pH为7
D.甲溶液中阳离子个数多,该溶液带正电
14.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x是氢氧化钠溶液
B.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b点表示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滴加方式是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5.下面摘录的是小李同学笔记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氯化钠、硫酸、硝酸钠能在pH=1.5的溶液中共存
B.用熟石灰可以中和含硫酸的废水
C.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空气、O2、CO2、H2四种气体
D.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
三、综合应用题
16.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请你举出一例有关中和反应的应用 (与下面的例子不同)。
(2)某食品加工厂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清洗废液中残余的氢氧化钠,当用去3.65t的稀盐酸时,废液的pH=7。求废液中残余氧氧化钠的质量 ?
17.如图所示,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在A的实验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2)写出C的溶液中溶质可能存在的几组情况(用化学式表示)
(3)使10 ml氢氧化钠恰好中和,需滴加溶有0.01mol氯化氢的稀盐酸溶液,
①0.01mol氯化氢分子个数为 个;
②与含有0.01mol氯化氢的稀盐酸完全中和需要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列式计算)
18.学习化学后,我们对物质及其变化有了新的认识: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
(2)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有哪些?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了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右图 1 中的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 →集气瓶; 若用图 2 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请将图中导管补画完整 。
(4)小明同学用图中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
①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原因是 。
②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后瓶内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是 。
(5)50g 稀盐酸与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溶液 55.5g,则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D
2.AD
3.ABC
4.AD
5.ABCD
6.C
7.D
8.B
9.D
10.D
11.C
12.D
13.A
14.A
15.D
16. 改良土壤 0.4t
17. 红 NaCl 或NaCl和HCl 6.02 1021 0.01mol
18. 单质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或H+和OH-) c→d→a→b 先膨胀,后缩小 白磷燃烧放热,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急剧膨胀,气压骤增,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由于锥形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减小,气球收缩 注射器内的水进入锥形瓶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