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海洋化学资源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错误的是
A.物质的制备:选择合适含氧元素的物质制取氧气
B.物质的鉴别: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三种气体
C.物质的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的各种气体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D.物质的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2.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3.下图是利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示意图。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A 除去黄泥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沉降、过滤
B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蒸馏
C 除去过滤后的天然水中含有的颜色 明矾吸附沉降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观察是否熄灭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为了加快过滤,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的物质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熄灭酒精灯后,再向酒精灯中填满酒精
D.蒸馏的操作既能净化水还能软化水
二、选择题
6.下列关于多金属结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多金属结核是锰结核 B.多金属结核是锰的化合物
C.锰结核是一种纯净物 D.多金属结核在世界上储量很少
7.下列有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C.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80多种
D.空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8.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应注重保护海洋环境
B.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盐,约占海水总质量的96.5%
C.海底蕴藏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
D.海底蕴藏着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
9.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代替生石灰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
B.试剂a可能是盐酸,也可能是氯化钡
C.操作②中有物理变化发生,操作③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D.上述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10.下列装置或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制取蒸馏水
C.获得平稳的氧气流 D.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
11.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滤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C.蒸馏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13.海水中不含有的盐是( )
A.食盐 B.氯化钾 C.硫酸钡 D.硫酸镁
14.下列操作示意图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KCl(KClO3) / 加热
B NaOH(NaCl) 适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C CO2(CO) 足量O2 点燃
D 稀盐酸(稀硫酸) 过量氯化钡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三、综合应用题
16.认识和爱护水资源
(1)水的净化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 和蒸馏等方法净化。
(2)水的软化
硬水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降低水的硬度。
(3)水的蒸馏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
②冷水应从冷凝管的 (填A或B)端进入。
③从微观角度分析,冷凝管中的水蒸气与锥形瓶中的水不同之处为 (写一条)。
(4)水的饮用
某品牌矿泉水,其外包装上部分文字说明如图所示。
①主要成分中的“钙”“钠”是指 (“分子” “原子”或“元素”)。
②偏硅酸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列式即可)。
③每瓶矿泉水中含钙的质量最多为 mg。
17.2022 年 3 月 22 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地下水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在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棉花、细沙和小卵石在净水中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
(4)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 ,该过程是 变化,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请写出证明该直饮水是软水的实验方案为 。
(5)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 10 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 55%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B.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
D.水蒸气冷凝为水流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②图中 a 点(-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 。
18.某学习小组用U型管设计新装置对水的组成实验进行验证。
(1)在图1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水中加入NaOH等物质增强水的导电性。
(2)实验中,一位同学误将NaCl当作NaOH放入了水中,发现一端产生的气体呈黄绿色。查阅资料发现,NaCl参与了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 H2↑,推测Cl2会从图1装置中 端排出(选填“a”或“b”)。
(3)在学习了NaCl的相关知识后,了解到Na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取NaOH、Cl2等物质。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溶液作为待测液用图2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探究。(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实验目的】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Ⅰ.甲组同学取10g待测液,选用氯化镁溶液作为X,按图2进行实验。
①步骤②加入X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步骤②中,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②最终称得沉淀物1.16g,计算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Ⅱ.乙组同学取ag待测液,选用硝酸镁固体作为X,按图2进行实验。
①测定出20℃时,溶液的质量与加入固体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图3实验过程中溶液产生现象为 ,反应生成Mg(OH)2沉淀的质量为 g(只用a、b、c、m、n表示)。
(4)丙组用OH-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向待测液溶液中硝酸镁固体,至其中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4所示(提示: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不为零,此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填符号)。
参考答案:
1.BD
2.AB
3.CD
4.CD
5.AC
6.A
7.B
8.B
9.D
10.C
11.D
12.B
13.C
14.D
15.A
16. 过滤 煮沸 防止暴沸(局部沸腾) B 分子间间隔不同(或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元素 42
17.(1)混合物
(2)过滤(或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等)
(3)防止液体暴沸或防止水加热时暴沸
(4) 吸附色素,除去异味 物理 消毒杀菌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大量泡沫(少量浮渣)
(5) B 温度过低
18.(1)
(2)b
(3)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过量; 偏大 、/硝酸钠、硝酸镁 有白色沉淀产生 a+n-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