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海水“晒盐”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2海水“晒盐”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3 09:4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海水“晒盐”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取一定质量的Na2CO3和BaCO3的固体混合物样品置于烧杯中,缓慢滴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125.9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aCO3是医疗上常用“钡餐”的主要成分
B.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C.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0.2%
D.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1.4g
2.现有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14.6g,向其中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并振荡,恰好完全反应,得210.2g不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 B.原固体混合物中 NaOH 的质量为 4g
C.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 D.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475%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该粉尘可能是面粉
B.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
C.某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某NaNO3溶液蒸发5g水,恢复到室温,析出 a gNaNO3,再蒸发10g水,恢复到室温,又析出b gNaNO3,则b=2a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甲溶液
D.4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中先有固体结晶析出
5.某温度时,有mg氯化钾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ng氯化钾晶体。下列图象不能正确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解度与时间之间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二、选择题
6.ZnSO4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0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75gZnSO4,逐渐降温至20℃,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75g
B.60℃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3∶4
C.从60℃降温到4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2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75g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铜(铁) 用磁铁吸引
B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 氯化钾(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 氧化钙(碳酸钙)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化合物
B.一定温度时,将3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少一半
C.用NaCl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需使用的仪器只有:天平、药匙、玻璃棒
D.Ca(OH) 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9.把烧杯中8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
C.烧杯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D.烧坏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10.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30g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30g
B.20 ℃时,可把30g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0g
C.20 ℃时,把30g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0g
D.20 ℃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恰好达到饱和,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11.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KNO3和KC1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5.5%
D.将t2℃时KNO3和KC1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均有固体析出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40℃时分别向100克水中加入50克甲和乙,再将所得溶液降温至20℃,则两溶液析出的固体一样多
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D.40℃时,将50克甲物质溶于100g水中,恰好能得到150克甲的饱和溶液
13.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3℃时,KNO3和NaC1溶解度相等
C.80℃,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1的大
D.NaCl中混有少量KNO3,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14.下列图像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错误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D. t℃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丙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t3 ℃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B.t2 ℃时,将20g丙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t2 ℃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 ℃降温至t2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三、综合应用题
16.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形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水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在生活和实验室中我们经常接触①雨水②海水③汽水④蒸馏水⑤井水⑥纯净水⑦苏打水⑧生理盐水⑨硬水等,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填序号)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看到下图漫画,你的感想是: (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
(5)从应用角度看: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
②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③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5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17.某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③氧气的制取和收集.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
Ⅰ.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1)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甲同学抽到的考题是 (“填序号);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乙同学抽签后,监考老师告诉他: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乙同学思考后按以下流程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请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 ;试剂B的化学式: .
(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加入试剂A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某班分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实验室称量固体的仪器常用电子天平,若需直接显示所称固体的质量,在放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 操作(填“校正”或“去皮”)。
(2)操作III、IV、V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该仪器在操作IV中的作用是 。
(3)以下混合物能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进行分离的是______。
A.食盐和白糖 B.食盐和细沙 C.食盐和味精 D.豆油和水
(4)某同学过滤完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请你再写出一种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 。
(5)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纯度。发现结果偏高,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编号。)
A.实验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参考答案:
1.BCD
2.ABD
3.CD
4.
5.AC
6.B
7.C
8.D
9.D
10.D
11.C
12.D
13.C
14.B
15.B
16.(1)氢元素和氧元素
(2)水分子
(3) 化合物 ④⑥/⑥④
(4)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5) 硝酸钾/KNO3 200 氯化钠/NaCl D
17. 铁架台 ③ 2H2O2 2H2O+O2↑ 过滤 HCl 2NaOH+MgCl2═Mg(OH)2↓+2NaCl CaCl2+Na2CO3═Ca CO3↓+2NaCl
18.(1)去皮
(2) 玻璃棒 引流
(3)B
(4)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