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07 21:3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一、改革的背景
(1)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又发展了维新思想;
(4)政治基础:维新变法得到了一部分官僚和光绪帝的支持。
二、维新变法过程
(1)兴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改革的序幕
(2)发展: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
(3)高潮: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改革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但并未涉及维新派要求的开国会,设议院的主张。
(4)失败标志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三、改革的性质
维新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失败原因
(1)主观上: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2)客观上:
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将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②同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顽固势力的强大。
四、历史意义
①维新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改革运动;
②改革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当时是进步的;
③抨击了封建文化,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五、历史教训
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随堂练习】
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4分)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3分)
(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3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
——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 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 (5分)
(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 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 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