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9-07 18:23:47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欧姆定律 说 课 流 程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滁州市第八中学
余西付
2013-10-22课堂实录   地位和作用:
   《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这一节的知识不仅是整个初中电学的核心内容,而且是今后在高中学习全电路欧姆定律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由“分析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表达式”和“欧姆定律简单计算” 两部分构成。通过完成上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任务,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这样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材通过科学世界“酒精浓度检测仪”增强学生熟练应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分析解释有关现象。欧 姆 定 律 教材分析返回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认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科学知识在实际中价值意识
   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树立物理知识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对科学的情感欧 姆 定 律 教学目标返回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形式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欧 姆 定 律 重点和难点返回  多媒体教学软件,干电池3节、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3只、导线若干。欧 姆 定 律 教具准备返回欧 姆 定 律    1、学生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来支持。
? 2、学生知识情况:
   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3、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
(1)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可能影响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涵义。学情分析返回 欧 姆 定 律    基于上面的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根据多年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经验,主要在教法学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
   1、教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实际,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采用启发、引导、实践、探究、分析与归纳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真正理解欧姆定律。
   2、学法
   为适应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教学的目的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教法学法指导返回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上节实验课某小组的实验数据
   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数据,从表格的数据中可得出什么实验结论?当学生回答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将上面的两条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回答: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这样自然而然引入“欧姆定律”课题。欧 姆 定 律 教学程序返回    (二)、新课教学
   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具体做法
   (1)各小组从上节课自己的实验数据中,最后分析得到两个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的意思。
   (2)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3)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三处用到“导体”,意思是电流、电压、电阻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具有同时性。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介绍欧姆生平,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欧姆定律应用
   通过三个例题(课本已有两个例题,分别求电流和电阻,教师再补充一个求电压的例题),使学生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达成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例1由老师集中讲解,例2、3采用由各小组讨论后,由学生讲解,老师点评补充的方法。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地位。
   老师点评:
   ①叙述欧姆定律时,注意电流的关键词是“中的”,电压的关键词是“两端的”,电阻的关键词是“的”。
   ②I、 U、 R必须具有同时性和同一性
   ③注意单位的统一(都用国际主单位)
   ④在不同情况下要用角标加以区别
   ⑤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欧 姆 定 律 教学程序返回   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欧 姆 定 律 小 结返回   考点:中考中关于欧姆定律的考点很多,但主要是针对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运用,要结合前面学习过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第四节要学习的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及其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公式的综合运用。
   作业:
   1、熟记欧姆定律及其公式。
   2、课本P79动手动脑学物理1-4欧 姆 定 律 考点说明与作业返回 车床照明灯的电压是36V,它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是32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例题1.已知电压、电阻,求电流 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和灯泡串联,测得它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0.18A,再用电压表测得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0V,试计算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应用2:已知电流、电压,求电阻U=220V, I=0.18AR=?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为1222Ω=1222Ω应用3:已知电阻、电流,求电压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板书设计 17.2 欧姆定律
1、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3、例题:欧 姆 定 律 返回对于初中物理来说,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定律,欧姆定律贯穿于电学各类计算,因此欧姆定律是电学内容的核心、重点。对初中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串、并联电路计算时,以往教学反馈学生学习困难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使用已知量时,常常张冠李戴,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2) 习惯于套用公式直接得到答案,不能直达题目答案便不知所措。
  (3) 解题时思路混乱,看不清题目已知条件,不能发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内在联系,无从下手。
  必须让学生走好第一步,针对以上问题,我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结合学生能力实际,精心再设计,选择有代表性、针对性的题目,深浅适中,突出重点,特别改编传统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增加知识的覆盖面,更重要的是把问题向纵向、横向延伸,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难易不同的参与,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让学生通过练习知道学到了什么,认识知识架构,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真正做到主导和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精心保持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的自信心,有效而适时调整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欧 姆 定 律 欧 姆 定 律 敬请批评指正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