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 读 欣 赏
古 诗 二 首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位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李贺,字 长吉 ,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 代诗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称其为李昌谷。因仕途失意,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李贺作诗务求新奇,人称“ 诗鬼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 复 ,字 存古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5岁能读经史,7岁能诗文,时人称为神童。14岁随父起兵抗清。夏完淳被捕时,家有白发老母和孕妻。被押解送南京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这首《别云间》便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摧(cuī ) 凝(níng) 燕脂(yān) 霜重(zhòng)
提携(xié) 羁旅(jī ) 塞上(sài )
拓展:列出以上生字词中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塞 sài 边塞 sè 闭塞sāi 塞满
燕 yān 燕国 yàn 燕子
3.朗诵诗歌,完成下表。
雁门太守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合作探究
问题一:一读诗歌,读诗韵。朗读诗歌,思考下列句子的读音、语气。
1.《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应以 慷慨激昂 的语调读。
2.《别云间》中颈联应读出 恋恋不舍 的深情,语速要读得 平缓 ;尾联则要读出 视死如归 的气概。
问题二:二读,解诗意。
1.读《雁门太守行》,你最喜欢哪一联 为什么
示例:首联。因为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夸张的修辞,描绘了平藩将士们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悲壮雄浑的场景。
颔联。因为这两句描绘出一派肃杀的秋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悲壮的军号响彻原野,边塞上胭脂般的晚霞,逐渐凝成了紫色。夜色降临,将士们还在角声中奋勇前进,表现了出征将士们的同仇敌忾和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2.《别云间》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联 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颈联。作者已知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是死别,和前次离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读来实在动人心弦。
尾联。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乡,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这一结尾,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至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和凛然正气。
问题三:三读,悟诗情。
1.读《雁门太守行》,回答下列问题。
(1)你觉得诗人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歌意境
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语言,描绘了紧张、惨烈而又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2)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战争渲染了什么气氛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这首诗意在歌颂什么
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读《别云间》,体味诗情。
(1)你认为“别云间”,除了别故乡,还有其他意思吗
诗人内心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2)首联充满了一种什么感情
悲苦感叹而又视死如归。
(3)为什么诗人觉得天地不宽广
示例:祖国山河沦陷敌手,自己本欲振翼搏击,谁知落入罗网,所以顿觉天地变窄了。
问题四: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别云间》结尾所表现的爱国精神相比,哪一个更值得敬佩
示例:(1)我认为是文天祥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诗中体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诗句读来令人热血澎湃、精神为之一振,而《别云间》尾联相比之下,稍有不及。
(2)我认为是《别云间》。夏完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文表现了抵御外辱、矢志复明的心志,抒写了兴亡之恨、山河之泪、家国之痛,歌颂、悼念为国捐躯的师友,痛斥了腐败的朝政,具有饱满的爱国精神、充沛的乐观精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悲壮的牺牲精神,是其人生观的真实写照,可谓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