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习作单元,教材安排“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匆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形式上反常态地运用了大量问句。本课的课后习题要求:“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交流平台里把这一连串的问句定位为“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显然,编者在试图通过这一连串的问句教给学生一种诉说自己心中所想的表达方式。这样的编写意图,也彰显了散文“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次是向许多人说话”的文体特征。面对这种新的编排体系,这组特殊的表现形式,该如何实施教学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3.聚焦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写一写,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重难点】
1.散文的文学特点和语言风格。
2.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
教学流程
一、对话追问,品“匆匆”意蕴
师:请同学们自己快速浏览一下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的文章在表述方式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师:请把这些问句用序号在文中标示出来。
课件出示: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3.又藏在何处呢?4.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5.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6.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7.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8.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9.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10.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读着这些问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问句?
生:作者要用这些问句表达什么意思?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通过与以往课文的比较发现文本反常的表述方式,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聚焦学生思考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借此机会,将作者对自己的叩问整合起来,为学生接下来借助这种反常态化的表述方式学说心里话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课间我们休息了十分钟,没有继续上课,但时间是否因此停住了脚步呢?
生:没有。
师:是的,岁月匆匆,时不我待。八千多日子匆匆流逝,这引发了朱自清先生对时间的思考。所以他不断地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全文有十一处问句,不断追问,只问不答,但似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答案。一起来看:
(师出示: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第一问,请你读;第二问,接下去。让我们一起追问,一起读!
师:同学们,请看看课文,像这样的追问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第一次追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齐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发了怎样的思考?
(生畅谈思考)
师:燕子去了,还能再来;杨柳枯了,还能再青;桃花谢了,还能再开。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它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作者反反复复这样追问。
(课件出示: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看来,没有谁知道真正的答案!这样的追问,看似有些幼稚,却包含着独特的情感,在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当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茫然、痛苦、无奈……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几句话?
(师指名读)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种茫然、痛苦、无奈融进去,再读一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这段文字非常美,我把它变一下形式,就是一首纯真的现代诗。
(出示课件: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咱们一起读,感受这诗一般的语言。
(生深情诵读)
师: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带给我们诗一般的感觉!这就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语言特点。这诗一般的意境,让我们明白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跟老师一起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记下来。
(师请生板书诗句)
师:时间一去不复返,过去的时间永远不会回来。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文章《和时间赛跑》中写下了这样一番父子间的对话。
(师出示课件,生读孩子的提问,师读爸爸的回答)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师:从爸爸说的这番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
师:你的什么变了?你能回到去年的年龄吗?能回到去年的身高吗?
师:是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间一去不复返,这又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追问。
二、拓展延伸,探“匆匆”真义
1.师:孩子们,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对时光的感悟,每一代人都有想法。今天,有人这样写——(课件出示片段一)
(我想要做时间的主人,时间却轻轻地对我耳语道,你太可笑了。我咬咬牙,在它一直向前奔去的时候,站稳脚跟,承受着身边其他人快速奔去的气压。我站在原地的时候,以为我赢了。但我还没露出胜利者的微笑,我就明白了我是一个落后者。耳边好像响起了时间的冷笑声)
师:孩子们,耳边响起的,为什么是时间的冷笑声?
师:是的,要想做时间的主人,站着——等,行吗?要想做时间的主人就得学会跟时间赛跑!今天你不走,明天就是跑也来不及呀!
师:孩子们,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飞逝,总不免让人扼腕叹息。对于时光的感
悟,也有人这样写——
(课件出示片段二)
(你说,时间去哪儿了?很复杂的,又浅显的答案,破壳而出。托着下巴,就无神地望着天,一个早上,便挥手而散。再想想吧,一天,也算是白没了。不甘这么白费这些日子,便也想着做些大事,震惊震惊谁。好笑的是,从未去做过,虚空的事便挤压了我一切的时间。我觉得,我是为谁而活?是为自己吗?那为何不曾为自己真正活过?哎,时间。若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便可以触摸死死握在手心,任汗水泪水浸湿它。可时间,偏偏像空气,存在,不存在,但都是致命不可失的东西)
师:时间都去哪儿了?你们知道吗?
师:时间像什么?
师:不甘这么白费这些日子,便也想着做些大事,震惊震惊谁。可是,他做了吗?
师:所以,孩子们,学会抓住时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人生几何,来去匆匆。对于时光的感悟,谢老师这样写——
(师课件出示片段三)
(人生几何,来去亦匆匆。人生仿如钟表,将时间定格在一个有形而又无形的圈子里。那一刻,你恍若蜗行,过得如此之慢,煎熬着你的每一寸肌肤;那一刻,你又疾如流星,飞速划过,揉揉眼,祈祷着你能就此驻足。快一刻,慢一刻,掐算间,一万八千多个日子已匆匆流逝。好想好想抓住时间的尾巴,使劲使劲地拽住,如果真的能停留下来的话,定不负时光不负己。——谢称发)
师:有时觉得时间过得怎样?(慢)有时却觉得时间过得怎样?(快)
师:你们觉得时间过得快还是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师:其实,每个人都明白,时间是不会停留的。因此,趁青春年少,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师:时光匆匆,生命短暂。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板书),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师:时光匆匆,匆匆翻过千年岁月;时光匆匆,匆匆走过四季春秋。听——(课件再次出示时钟)时间的脚步,仍在不停歇地前进!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此时,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你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悟,最好能说成格言、警句的形式!请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来。
师:作者在叩问自己时,心情是怎样的?
生:从2~4个问句中读出了他内心的焦急、失望、惆怅、伤感……
生:从第6~10这四个问句中读出了作者因无所作为而懊悔、自责……
师:除了懊悔、自责外,还读出了什么?读读当时的背景资料,你有何发现?
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迷茫。
师:“看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所以作者说“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师:再读读第10个问句,从“转眼间”这个词,你发现还有什么情愫在他心里悄然升起?
生:从生到死只是一转眼的时间,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师:对呀,所以作者才因此而惶恐、焦虑、坐立不安。
师:你看这六个问句,围绕“我能做些什么”的追问展开,在追踪自己生命痕迹的同时,把作者为无所作为的过去而追悔,为不知道能做些什么而焦虑,为时间过得如此迅疾,抓不住,留不下而恐慌,还有不甘虚度此生,要有所作为的微妙内心世界展现的多么淋漓尽致呀!你能用朗读把这种五味杂陈的心境表现出来吗?
师:谁来展示你的感言?
师:听了你们这些富有诗意、哲理的话,老师也想送给你们一句话,请大声读出来。
(课件出示:聪明者——利用时间;求知者——抓紧时间;勤奋者——珍惜时间)
师:希望同学们都成为聪明者、求知者、勤奋者,好好地利用时间、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师:上节课同学们朗读了《匆匆》《时间怎样地行走》两篇课文,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老师梳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发现大多数问题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如何将时间的流逝写得生动可感?二是作者为什么要写《匆匆》。下面我们来解答同学们的这两个问题。
师:问题一,时间是抽象的,难以描绘的,课文却将时间的流逝描绘得生动可感。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并作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并批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是个比喻句,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表示时间太渺小了。
师:同学们从视觉的角度可以感受到比喻的巧妙。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还有其他的比喻吗?
生2(经过沉思后举手):“大海”也是比喻,是把时间比作大海!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请你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个比喻句还妙在何处?
生3:这个比喻句还妙在从声觉的角度写出了八千多日子滴在时间的大海里,没有
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你发现了多数同学发现不了的秘密。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请你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听着他动情地朗读,听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可惜、心疼、惋惜、低沉……
师追问:朱自清是因为自己虚度了20多年的光阴而惋惜吗?
有的学生摇头,有的学生默不作声。
师出示关于朱自清的个人资料:
朱自清1912年入中学;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出版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作家;1921年写了《匆匆》,年仅24岁。
师:如此珍惜时间的一个人,眼看日子从手中溜走,难怪他禁不住——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课文中还有其他的修辞手法吗?
生4:“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从“跨过”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人特有的动作给了时间,这是拟人化的写法。
师:像这样拟人化的语言,第三段中还有吗?
学生相继发现:“飞过”“溜过”和“闪过”。
师: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总是贮满诗意。像这样有诗意的文字你还想到哪些?
学生如雨后春笋一般蹦出:飘过、滑过、流过、跃过、窜过、蹦过、跑过、滚过、跳过……
师:同学们的回答让为师甚是惊喜!再读这些诗意的文字,你又发现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5:这个句子还运用了排比句。
师:这个排比句中再现了哪些场景?
其他同学补充道:洗手—吃饭—默默—遮挽时—天黑时—睁眼时—叹息时。
师:朱自清先生借生活场景,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时间描绘得生动可感。
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时间飞速流逝的身影。大家也学着用诗意的文字描
写一下,并把你的创作读给小组的成员听。
仿写:
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日子;
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日子;
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走出课堂,走进《朱自清散文集》继续拓展学习,去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交流阅读体会。
师:同学们,上课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大家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更加珍惜时间,加倍珍爱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等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人生的价值,活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