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08 13: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科书
与初中历史教科书
有关内容比较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课标要求:●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学习要求:两条主线列强侵略中国军民维护主权的斗争一个主题捍卫国家主权与争取民族完全独立●教学设想:国门洞开瓜分狂潮列强入侵(军事侵略)(政治侵略)认识: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民族危机问题深入: 一、回忆列强从1840—1900年入侵史实(学生活动设问)---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 二、中国为何偏偏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剧?三、中国为何到19世纪末主权特别是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践踏几乎要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时局图) 四、19世纪末正当中国被列强肢解得体无完肤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而此时美国却出台了“门户开放”政策,中断了 这场激烈的瓜分。美国为何这样做?是大发善心吗?五、当时列强为什么未能将中国变成殖民地而仅是半殖民地?
(从军事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经济渗透分析: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
本课宏观线索小结:
生产力 市场 侵略 危机
启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危机?自强(发展生产力)本课结论:
(1)列强侵华的本质意图: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动力源泉)
(2)列强多种方式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危机始终存在的根本原因。
假如美国的军事力量能够与其他列强抗衡,中国的局势会怎样?(进一步:如果美国很强大,几乎达到可以独霸的态势,面对此种情况,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 思考《明成皇后》中的一句话:“如果朝鲜是狐狸,日本就是老虎,在这是一定要将猎狗引进来...”
---对此想到中国的命运,但引导学生理解引猎狗是下下策,从此更深刻地体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
(自强——发展生产力) 政治敏锐度(发散思维)探讨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观念落后与外交无知的后果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政府官兵英勇对抗人民大众自发组织 认识:中国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铁血丹心铸英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要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队全面建设,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胡锦涛2006年3月11日 三元里的怒吼三元里村门口
三元里纪念碑九州同悲
——日本强割台湾 抗倭守土
——台湾同胞的武装抗日斗争 挥戈复疆 ——台湾同胞投身全面抗战 举国欢庆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诗中“郑氏的英魂”、“酷炎的夏日”指什么?
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读史感悟 2005年4月,《马关条约》一百一十年百人访问团来到日本,在当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举行纪念会,说《马关条约》让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试结合《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评价上述观点 。创新提高 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北京华友斯达康网络技术公司董事长 向松祚认为:
义和团过了一百年,从现在的角度去反省的话,应该看到中国的自身内部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我们不能全部怪罪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比如,当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守旧贵族强烈排外,甚至连基本国际关系准则都不顾,要把洋人全部赶出去,断绝与外国的所有关系。这是激起当时重大变故的一个导火线。 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碑 我们该怎么评价义和团的英勇斗争呢? 义和团反帝运动 义和团是“中国的起义者......中国在其维护本国的领土和民族特点的斗争中,应同布尔人一样得到一切具有政治道德的朋友的同情。
——1900年6月19日,德国工人政党机关刊物《前进报》社论《铁拳》 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碑 我们该怎么评价义和团的英勇斗争呢?(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 正是具体地表现出一种亵渎上帝的态度,其可怕与惊人,真是这个时代或任何其他时代都是无可比拟的。 ——马克·吐温 义和团反帝运动 “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那些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大发横财的人,那些利用自己的所谓文明来进行欺骗,掠夺和镇压人, ......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
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
他们吗?
——1900年列宁
《中国的战争》 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碑 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A 把历史人物或群体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B 是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C是否推动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文化进步。
D是否维护人民的利益。 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纪念碑 我们该怎么评价义和团的英勇斗争呢? 评价标准:据此,你怎么看义和团的斗争?反思探讨: 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
泱泱中华迅速从世界第一把交椅
跌落至被列强集体侵略掠夺、任
人欺辱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备
受凌辱... ... 但是仍然没有被列
强完全征服,没有沦为殖民地,
反而不断抗争,不断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探索。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大步行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你认为:中华民族没有被列强灭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6年局部抗战和8年全面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宝岛台湾从日本殖民主义的统治下获得光复,回到祖国怀抱。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伟业,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在这场惊天地、泣鬼神、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台湾同胞与祖国人民共命运,心连心,同生死,同战斗。他们在极端残酷险恶条件下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的不朽篇章。 ??请您就此发表评论。 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同胞为中华民族抵抗外侮取得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台湾同胞半个世纪的苦难与抗争历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将被两岸的中国人永远铭记!历史昭示人们:台湾的命运始终和祖国大陆紧紧联系在一起,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让我们一起缅怀为民族解放付出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的先烈们,共同携手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束语 你想知道中华民族遭受何等样的苦难悲惨;   你想知道中华民族是何等的艰苦卓绝的抗争;   你想知道中华民族的落后积弱付出的是什么样的血的代价;   你想知道中华民族到今天还缺少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开场白:抗 战 回 望——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日本侵华中国抗日背景、罪行、危害三、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战前方:中国军队抵抗后方:人民救亡运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原因、过程、作用)(自发)胜利原因地位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认识:团结就是力量!日军侵华、中国军民抗日的两方面内容及相关的两个阶段
抗日救亡运动 全民族抗战
1931年——————1937年——————1945年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知识结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一、民族危难(4)193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5)七七事变-1937中共通电、蒋介石庐山谈话(6) 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2)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二、共赴国难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9日,南京举行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三、日落东瀛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一场让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战争国际国内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四、浴火重生 抗战征文 主题:
不忘民族屈辱 反思历史教训
探讨强国之路 凝聚中华精神
增进民族了解 倡导人类和平 自已动手 1、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出一份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手抄报。
2、搜集抗战歌曲,在嘹亮歌声中追寻历史的足迹。 ●教学建议: 1.本单元涉及的世界史的内容较多,教学中注意将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之中,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2.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可以围绕中日关系等重要国际关系做适当的师生对话,引导确立这样的认识:牢记历史并不等于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还要让学生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从而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建议: 3.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列强如何严重践踏中国主权?中国如何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4.教师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及辅助资料,援引一引起历史影视资料片段,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体会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已的所知道的文艺作品和乡土抗战的史实.结 束 语
没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只有新课标、新教材,还是旧课程。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没有新课标、新教材,就是新课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