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艺版《苏三起解》《京调》教学设计
课题 《苏三起解》《京调》 单元 五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首歌曲《苏三起解》和《京调》。在课程中,我们也详细的介绍了苏三起解的故事。这两首歌的旋律素材相同,歌唱性较强,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对于学生理解乐曲《京调》的音乐素材来源于传统京剧曲调,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记住这个主题旋律,最后在教学的最后拓展延伸了识脸谱,画脸谱的活动。对于京剧常识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
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以京剧音乐素材创作出来的具有浓厚风韵的民族音乐,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了解京剧艺术的兴趣。艺术表现:感受音乐的情绪,引导学生分析乐曲段落结构,熟悉主题音乐,剖析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创意实践:通过活动能够找到乐曲中京剧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简略的了解京剧唱腔和京剧的伴奏乐器。文化理解:了解感受京剧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和交融所产生的美感。
重点 掌握歌曲的赏析以及对乐器的认识
难点 学会使用锣鼓演奏《紧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京剧演奏的各种乐器,今天我们还要接着学习两首代表性的京歌。 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由此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音乐中常用西皮风格,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因为这也是一首传统的西皮流水曲调。“西皮曲调”西皮是戏曲腔调。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刚刚我们所聆听的《京调》就是快板节奏,请同学们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带给你什么感受?京剧快板的特点京剧的快板是一种特殊的声腔板式,它源自西皮流水板,但节奏更快,旋律更简化。快板的节拍特点是有板无眼,即在演唱时每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音节,没有间奏过门。这种板式适合表现人物急促的质问、辩理或激烈争论的场面,以及剧中矛盾尖锐或人物异常激动的情况。快板的演唱速度比西皮流水板明显加快,节奏急促,使得唱段显得铿锵有力。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一遍歌曲,找出歌曲音乐主题,并说说这些主题有什么特点。民乐合奏《京调》这首民乐合奏由小型民乐队配合京剧打击乐演奏,主奏乐器为竹笛所采用的两个音乐主题,一个是传统的西皮流水曲调,另一个是带有西皮风格,较为新颖现代的旋律。通过刚刚的学习和了解,同学们讨论,说一说乐曲的结构以及演奏乐器的音色。乐曲结构为再现的三部曲式主奏乐器,是竹笛音色清脆明亮,贯穿始终的小班鼓,有轻巧的“笃笃”声,伴奏的江南丝竹乐队合奏,音色清新秀丽。对于这些伴奏乐器是非常有辨识度的,有声有色。通过刚刚的学习和了解,我们知道了民乐合奏金调是使用竖笛来演奏的一首具有西皮曲调风格的音乐,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一首歌曲就更加丰富且动听!《苏三起解》这段唱腔是京剧名段因其旋律流畅,唱词简单易懂易记好唱,大多数稍微有点经济经验的中国人对他无不耳熟能详,甚至张口就来!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一下“苏三起解”的故事吧!我们一起观看视频,感受一下现场演唱的气氛。同学们,一起说说歌曲的唱法和京剧的唱法有什么区别?京剧演唱一般都是字正腔圆,运用气息和念白;而《苏三起解》的演唱重在腔调。行腔特点:繁腔简唱,少小腔。 口型:不张大嘴,提硬腭,坚咽壁。 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 尾音:呈抛物线甩音。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节奏,运用正确的腔调来演唱一下“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细细品味歌曲的腔调和歌词。正如刚刚同学们所聆听的这首歌曲,它不仅有歌词,还使用到多种民间乐器进行演奏。我们能明显的听到歌曲中运用到了较多打击乐器,“锣”“鼓”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我们就用锣,鼓以及其他的乐器来进行一场“锣鼓演奏”!同学们也观看视频,看看演奏者是怎么使用乐器进行演奏的。刚刚我们所听到的叫做锣鼓点子,锣鼓点子不但能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还可以把它念出来,这个就叫做锣鼓经,大家一起试着念一念吧!“走圆场”在戏曲表演中,走圆场指的是戏曲演员为了表现剧中地点的转换,在舞台上按照环行路线绕行的动作形式。这种表演通常涉及一系列脚步和身体的协调动作,以模拟角色的移动和场景的变化。“走边”在京剧、梆子、昆剧等戏曲中,表现武士侠客、绿林好汉轻装夜行或潜行疾走的表演程式。通过演员的云手、踢腿、跨腿、飞脚、旋子、翻身、铁门坎、踢鸾带、飞天十响等一系列动作组成。给人以头脑机敏,动作灵活,武术高强,身手不凡,并能避人耳目的感觉。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京剧中的四种角色。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一下,“生旦净丑”分别代表什么。小组大比拼最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具,戴起来,跟随“紧锤”的鼓点,走一走圆场。看看哪个同学走的最好!作业布置赏析歌曲《京调》《苏三起解》 学生了解“西皮曲调”的含义和使用学生掌握京剧快板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掌握行腔的特点学生了解“走圆场”和“走边场”的含义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生旦净丑”分别代表什么 增加学生知识技能拓展延伸学生知识学生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效果观看视频,提高学习兴趣,了解“苏三起解”的故事能够将行腔的演唱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拓展延伸学生知识,自己学生知识技能通过观看视频,自己学生知识技能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锣鼓经之后,尝试一起有节奏的念一念。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京调》和《苏三起解》,这两首曲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上《苏三起解》的第一句就相当于记住《京调》的第一个音乐主题,反之亦然。在本课中,我们了解到京剧伴奏乐器的辨识最好是有声有色的,认识了各种乐器,也学会了使用这些乐器进行演奏,学会走圆步以及体会京剧唱腔的行腔韵味,这些都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京剧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知识
板书 《京调》《苏三起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苏三起解》
《京调》
湘艺版 六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评价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本课目标
1.审美感知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以京剧音乐素材创作出来的具有浓厚风韵的民族音乐,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了解京剧艺术的兴趣。
2.艺术表现目标:
感受音乐的情绪,引导学生分析乐曲段落结构,熟悉主题音乐,剖析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
3.创意实践目标:
通过活动能够找到乐曲中京剧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简略的了解京剧唱腔和京剧的伴奏乐器。
4.文化理解目标:
了解感受京剧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和交融所产生的美感。
新知导入
01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京剧演奏的各种乐器,今天我们还要接着学习两首代表性的京歌。
新知讲解
02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音乐中常用西皮风格,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因为这也是一首传统的西皮流水曲调。
新知讲解
西皮是戏曲腔调。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
“西皮曲调”
新知讲解
刚刚我们所聆听的《京调》就是快板节奏,请同学们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带给你什么感受?
新知讲解
京剧的快板是一种特殊的声腔板式,它源自西皮流水板,但节奏更快,旋律更简化。快板的节拍特点是有板无眼,即在演唱时每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音节,没有间奏过门。这种板式适合表现人物急促的质问、辩理或激烈争论的场面,以及剧中矛盾尖锐或人物异常激动的情况。快板的演唱速度比西皮流水板明显加快,节奏急促,使得唱段显得铿锵有力。
京剧快板的特点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一遍歌曲,找出歌曲音乐主题,并说说这些主题有什么特点。
新知讲解
民乐合奏《京调》这首民乐合奏由小型民乐队配合京剧打击乐演奏,主奏乐器为竹笛所采用的两个音乐主题,一个是传统的西皮流水曲调,另一个是带有西皮风格,较为新颖现代的旋律。
新知讲解
通过刚刚的学习和了解,同学们讨论,说一说乐曲的结构以及演奏乐器的音色。
新知讲解
乐曲结构为再现的三部曲式主奏乐器,是竹笛音色清脆明亮,贯穿始终的小班鼓,有轻巧的“笃笃”声,伴奏的江南丝竹乐队合奏,音色清新秀丽。对于这些伴奏乐器是非常有辨识度的,有声有色。
新知讲解
通过刚刚的学习和了解,我们知道了民乐合奏金调是使用竖笛来演奏的一首具有西皮曲调风格的音乐,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一首歌曲就更加丰富且动听!
新知讲解
《苏三起解》这段唱腔是京剧名段因其旋律流畅,唱词简单易懂易记好唱,大多数稍微有点经济经验的中国人对他无不耳熟能详,甚至张口就来!
新知讲解
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一下“苏三起解”的故事吧!
新知讲解
我们一起观看视频,感受一下现场演唱的气氛。
新知讲解
同学们,一起说说歌曲的唱法和京剧的唱法有什么区别?
京剧演唱一般都是字正腔圆,运用气息和念白;而《苏三起解》的演唱重在腔调。
新知讲解
行腔特点:繁腔简唱,少小腔。
口型:不张大嘴,提硬颚,坚咽壁。
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
尾音:呈抛物线甩音。
新知讲解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节奏,运用正确的腔调来演唱一下“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细细品味歌曲的腔调和歌词。
新知讲解
正如刚刚同学们所聆听的这首歌曲,它不仅有歌词,还使用到多种民间乐器进行演奏。我们能明显的听到歌曲中运用到了较多打击乐器,“锣”“鼓”就是其中之一。
新知讲解
接下来我们就用锣,鼓以及其他的乐器来进行一场“锣鼓演奏”!同学们也观看视频,看看演奏者是怎么使用乐器进行演奏的。
新知讲解
刚刚我们所听到的叫做锣鼓点子,锣鼓点子不但能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来,还可以把它念出来,这个就叫做锣鼓经,大家一起试着念一念吧!
新知讲解
在戏曲表演中,走圆场指的是戏曲演员为了表现剧中地点的转换,在舞台上按照环行路线绕行的动作形式。这种表演通常涉及一系列脚步和身体的协调动作,以模拟角色的移动和场景的变化。
“走圆场”
新知讲解
在京剧、梆子、昆剧等戏曲中,表现武士侠客、绿林好汉轻装夜行或潜行疾走的表演程式。通过演员的云手、踢腿、跨腿、飞脚、旋子、翻身、铁门坎、踢鸾带、飞天十响等一系列动作组成。给人以头脑机敏,动作灵活,武术高强,身手不凡,并能避人耳目的感觉。
“走边”
新知讲解
我们一起观看视频,再次了解“走圆场”和“走边”。
老生脚步与圆场
【詹磊】京剧《恶虎村》走边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锣鼓经之后,尝试一起有节奏的念一念。
新知讲解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京剧中的四种角色。
新知讲解
03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一下,“生旦净丑”分别代表什么。
新知讲解
最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具,戴起来,跟随“紧锤”的鼓点,走一走圆场。看看哪个同学走的最好!
小组大比拼
课堂小结
04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京调》和《苏三起解》,这两首曲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上《苏三起解》的第一句就相当于记住《京调》的第一个音乐主题,反之亦然。在本课中,我们了解到京剧伴奏乐器的辨识最好是有声有色的,认识了各种乐器,也学会了使用这些乐器进行演奏,学会走圆步以及体会京剧唱腔的行腔韵味,这些都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京剧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板书设计
《京调》
《苏三起解》
作业布置
赏析歌曲《京调》
《苏三起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