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艺版《第十三随想曲》《G大调小舞曲》教学设计
课题 《第十三随想曲》《G大调小舞曲》 单元 四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音乐的体裁形式,结构,主题,速度,力度,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入手,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赏析。在赏析《第十三随想曲》时,引导学生听旋律与音乐形象的关系,节拍的特点并思考他们的演奏技法,来引入学习。
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赏析两首小提琴歌曲,了解不同作者制作音乐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明白旋律对歌曲的影响,两首音乐旋律各有特点,很值得学生学习。艺术表现: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认识《第十三随想曲》的创作技巧,以及了解《G大调小舞曲》的三段式结构。创意实践:用听、唱、练习、课后作业等探究性和创造性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歌曲《第十三随想曲》《G大调小舞曲》的音乐风格,感受小提琴的音乐特色,通过了解各种音乐学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重点 掌握对歌曲的赏析
难点 理解三段式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聆听而产生的。今天,我们先来听一下《第十三随想曲》,大家仔细聆听说说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聆听音乐,说出对音乐的感受 由此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音乐介绍《第十三随想曲》也被称作“魔鬼的微笑”,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第13首。于1801-1802年之间,当时作曲家才19岁,作者吸取了前人的小提琴演奏精华,格新和创造了许多高难度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如双泛音,左手拨弦等,他们甚至超过了一些小提琴协奏曲的难度,曲调丰富新颖,色彩绚丽,和声独特,反映出作曲家娴熟高超的小提琴技艺。帕格尼尼: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帕格尼尼从小就显露出极强的演奏天赋——8岁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12岁举办了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名,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声名鹊起后,他的琴声遍及欧洲主要国家的宫廷和大城市的音乐厅,帕格尼尼名利双收,一时间风光无两。了解了作者创作的背景,我们再来聆听一遍音乐,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为什么《第十三随想曲》被称作“魔鬼的笑声”?“魔鬼的微笑”《第十三随想曲》为B大调,八六拍子第一段音乐情调柔和,前半部分巧妙地运用了一连串三度双音的下行,半音音型听起来好像神奇而愉快的笑声,这个不寻常的开头对听众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也由于这个主题的音乐形象鲜明,技巧很难人们才来给它起《魔鬼的微笑》的名字。“随想曲”随想曲是17世纪时以赋格形式谱写的小曲,后来作曲家也将这个名称用在形式自由的短小乐曲上,随想曲在旋律与节奏上,常给人以惊奇多变的效果。帕格尼尼为无伴奏小提琴所写的24首随想曲,都是随想曲中著名的作品。歌曲分析第一段的后半部分,开始是在不同音域,用三个和两个八分音符作为一组,在三度双音上进行,它们好像是对话,这种音型连续出现了五次。第二段音乐转入g小调。它的前半部分是在提琴的低音区上,用带装饰的“华彩”写成,分解的八度半音下行强奏,情绪豪放,甚至有些严峻、恐怖。后半部分旋律又在音区出现,跳跃的音型、相反的走向以及力度的变化,使乐曲产生绚丽、神奇的彩。第三段乐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同学们在一起聆听一遍歌曲,感受这超高难度的小提琴音乐。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音乐优雅的走一走吧。刚才的音乐是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你觉得乐曲的速度怎么样呢?我觉得乐曲的速度从刚开始的缓慢到后面的稍快,后部分有一种欢快的感觉!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段乐曲的速度有没有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你觉得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根据速度的区分,可以将歌曲分成三段。每一段演奏速度都不同。演奏《G大调小步舞曲》的是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大卫·格瑞特。他四岁练习小提琴,八岁就与世界一流乐团合作,并全球巡演。如今的他,既热爱贝多芬,又钟情摇滚乐,被人们誉为“古典音乐界的贝克汉姆”。想不想跟我一起来观看他的演奏会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卫·格瑞特的表演视频!歌曲介绍小步舞曲原是流行于法国农村中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后来逐渐进入宫廷,成为贵族舞曲。小步舞曲大多采用四三拍子中速,节奏平稳,风格典雅,明快轻巧。自从小步舞曲脱离了工研舞蹈关系之后,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成为独立性作品,一般采用三段式写成。《 G大调小步舞曲》是在当时作者所写的众多小步舞曲和德国舞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它曾被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弦乐四重奏曲乃至轻音乐等各种形式,并以《贝多芬小步舞曲》之名,广受听众的喜爱。本曲为典型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主题婉转如歌,第二主题带有活泼、跳跃的性质。拓展延伸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了解一下贝多芬,这个伟大的音乐家。了解了这么多音乐家的知识,我们再来聆听一遍歌曲,欣赏一下这典雅、庄重的小舞曲吧!在聆听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思考音乐的主题。音乐主题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具有鲜明的规格性,乐曲结构完整,排列规范,具有古典舞曲应有的特征,是音乐会保留曲目之一,乐曲的第一段由两个小段构成,单纯,简洁,典雅,庄重。第二段同样规整的排列着两个小段,充满活泼轻快的情趣,同第一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段的反复。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我们聆听一遍歌曲,请同学们随乐哼唱音乐主题。作业布置赏析《第十三随想曲》、《G大调小步舞曲》,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起来。 学生了解歌曲制作背景学生了解歌曲的特殊歌名由来,了解什么是“随想曲”学生跟随音乐舞蹈学生了解《G大调小舞曲》的制作背景和演奏者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掌握学习音乐主题 总结学生知识技能拓展延伸学生知识,自己学生知识技能由此引出接下来的课题铺垫后续歌曲学习了解贝多芬,拓展延伸学生知识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课堂练习 在课本的歌谱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行的歌谱所对应的歌词,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一起分工合作,一起合唱一下这首小舞曲吧!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三随想曲》和《G大调小步舞曲》,这两首歌都是小提琴曲,《第十三随想曲》还被称作是“恶魔的微笑”,是因为它独特的歌曲开头,以及它的曲调丰富,色彩绚丽,和声独特,加上作曲家娴熟高超的技艺所形成。而《G大调小步舞曲》却是典雅的,明快的,轻巧的,我们也学习和认识了三段式结构,其中还有很多音乐学家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知识
板书 《第十三随想曲》《G大调小步舞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第十三随想曲》
《G大调小步舞曲》
湘艺版 六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评价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本课目标
1.审美感知目标:
通过赏析两首小提琴歌曲,了解不同作者制作音乐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明白旋律对歌曲的影响,两首音乐旋律各有特点,很值得学生学习。
2.艺术表现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认识《第十三随想曲》的创作技巧,以及了解《G大调小舞曲》的三段式结构。
3.创意实践目标:
用听、唱、练习、课后作业等探究性和创造性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4.文化理解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第十三随想曲》《G大调小舞曲》的音乐风格,感受小提琴的音乐特色,通过了解各种音乐学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新知导入
01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聆听而产生的。今天,我们先来听一下《第十三随想曲》,大家仔细聆听说说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新知讲解
02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歌曲的开头很奇妙,是我从未聆听过的一种。
我觉得音乐的中间部分也很特别,就像有人在对话一般。
新知讲解
《第十三随想曲》也被称作“魔鬼的微笑”,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第13首。于1801-1802年之间,当时作曲家才19岁,作者吸取了前人的小提琴演奏精华,格新和创造了许多高难度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如双泛音,左手拨弦等,他们甚至超过了一些小提琴协奏曲的难度,曲调丰富新颖,色彩绚丽,和声独特,反映出作曲家娴熟高超的小提琴技艺。
音乐介绍
新知讲解
帕格尼尼: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帕格尼尼从小就显露出极强的演奏天赋——8岁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12岁举办了首次音乐会并一举成名,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声名鹊起后,他的琴声遍及欧洲主要国家的宫廷和大城市的音乐厅,帕格尼尼名利双收,一时间风光无两。
新知讲解
了解了作者创作的背景,我们再来聆听一遍音乐,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为什么《第十三随想曲》被称作“魔鬼的笑声”?
新知讲解
“魔鬼的微笑”
《第十三随想曲》为B大调,八六拍子第一段音乐情调柔和,前半部分巧妙地运用了一连串三度双音的下行,半音音型听起来好像神奇而愉快的笑声,这个不寻常的开头对听众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也由于这个主题的音乐形象鲜明,技巧很难,人们才来给它起《魔鬼的微笑》的名字。
拓展延伸
随想曲是17世纪时以赋格形式谱写的小曲,后来作曲家也将这个名称用在形式自由的短小乐曲上,随想曲在旋律与节奏上,常给人以惊奇多变的效果。帕格尼尼为无伴奏小提琴所写的24首随想曲,都是随想曲中著名的作品。
“随想曲”
新知讲解
第一段的后半部分,开始是在不同音域,用三个和两个八分音符作为一组,在三度双音上进行,它们好像是对话,这种音型连续出现了五次。
歌曲分析
新知讲解
第二段音乐转入g小调。它的前半部分是在提琴的低音区上,用带装饰的“华彩”写成,分解的八度半音下行强奏,情绪豪放,甚至有些严峻、恐怖。后半部分旋律又在音区出现,跳跃的音型、相反的走向以及力度的变化,使乐曲产生绚丽、神奇的彩。
第三段乐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
新知讲解
同学们在一起聆听一遍歌曲,感受这超高难度的小提琴音乐。
新知讲解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音乐优雅的走一走吧。
新知讲解
刚才的音乐是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你觉得乐曲的速度怎么样呢?
我觉得乐曲的速度从刚开始的缓慢到后面的稍快,后部分有一种欢快的感觉!
新知讲解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段乐曲的速度有没有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你觉得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根据速度的区分,可以将歌曲分成三段。每一段演奏速度都不同。
新知讲解
演奏《G大调小步舞曲》的是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大卫·格瑞特。他四岁练习小提琴,八岁就与世界一流乐团合作,并全球巡演。如今的他,既热爱贝多芬,又钟情摇滚乐,被人们誉为“古典音乐界的贝克汉姆”。想不想跟我一起来观看他的演奏会
新知讲解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卫·格瑞特的表演视频!
新知讲解
小步舞曲原是流行于法国农村中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后来逐渐进入宫廷,成为贵族舞曲。小步舞曲大多采用四三拍子中速,节奏平稳,风格典雅,明快轻巧。自从小步舞曲脱离了工研舞蹈关系之后,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成为独立性作品,一般采用三段式写成。
歌曲介绍
新知讲解
《 G大调小步舞曲》是在当时作者所写的众多小步舞曲和德国舞曲中,最著名的作品,它曾被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弦乐四重奏曲乃至轻音乐等各种形式,并以《贝多芬小步舞曲》之名广受听众的喜爱。本曲为典型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主题婉转如歌,第二主题带有活泼、跳跃的性质。
新知讲解
03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了解一下贝多芬,这个伟大的音乐家。
新知讲解
了解了这么多音乐家的知识,我们再来聆听一遍歌曲,欣赏一下这典雅、庄重的小舞曲吧!在聆听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思考音乐的主题。
新知讲解
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具有鲜明的规格性,乐曲结构完整,排列规范,具有古典舞曲应有的特征,是音乐会保留曲目之一,乐曲的第一段由两个小段构成,单纯,简洁,典雅,庄重。第二段同样规整的排列着两个小段,充满活泼轻快的情趣,同第一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段的反复。
音乐主题
新知讲解
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我们在聆听一遍歌曲,请同学们随乐哼唱音乐主题。
课堂练习
在课本的歌谱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行的歌谱所对应的歌词,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一起分工合作,一起合唱一下这首小舞曲吧!
新知讲解
04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三随想曲》和《G大调小步舞曲》,这两首歌都是小提琴曲,《第十三随想曲》还被称作是“恶魔的微笑”,是因为它独特的歌曲开头,以及它的曲调丰富,色彩绚丽,和声独特独特,加上作曲家娴熟高超的技艺所形成。而《G大调小步舞曲》却是典雅的,明快的,轻巧的,我们也学习和认识了三段式结构,这其中还有很多音乐学家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板书设计
《第十三随想曲》
《G大调小步舞曲》
作业布置
赏析《第十三随想曲》、《G大调小步舞曲》,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起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