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迷娘(之一)》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迷娘(之一)》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4:1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歌 德
迷 娘(之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的创作成就,记住其代表作。2.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3.能体会出诗歌采用复沓叠唱(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妙处,掌握这种写法。4.能通过美读,体会出诗歌所表达的炽烈的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思念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受到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美感教育。
【学习重点】
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2.体会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形式的妙处。
【了解歌德】
1
3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1749年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
他年轻时梦想成为著名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
1775后的十年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却一事无成。
1786年6月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
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1832年病逝,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
歌德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
 
身份
生平
作品
歌德
(1749—1832)
《浮士德》作品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
1
3
歌德
(1749—1832)
把德国民族主义文学提高到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对欧洲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歌德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世界。
影响
艺术特点
前期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
晚年之后歌德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整个人类发展的思索方面, 他的创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常识博览】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指十八世纪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所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这个时期,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了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歌颂“天才”,主张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
导入
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诗歌、音乐和舞蹈最早是合而为一的,即所谓的“歌之、咏之、舞之、蹈之”。这“歌”就是歌唱,这“咏”就是朗诵,这“舞”和“蹈”就是欢跳或跳舞。随着人们对艺术作用认识的越来越深刻,这种一体化的艺术就慢慢地分成了各自独立的文学(诗歌)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我们刚才听到的这支音乐,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为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著名诗歌《迷娘曲》而谱写的曲子。
《迷娘曲》创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其中以我们刚刚所听的这首舒伯特的曲子最为有名。同学们一定会想,歌德的这首诗歌究竟写什么内容,好在哪里,竟然使这么多大作曲家为之谱曲?是啊,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的听得见而摸不着的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因为什么竟然还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
初读感知
【写作背景】
《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
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性格内向、身体瘦弱,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私生子,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被威廉·麦斯特收留。
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她一直怀念自己的故土意大利。《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迷娘
迷娘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小说中,迷娘的姓名不详,只因第一次自我介绍时说“人们叫我迷娘”,故而大家都以“迷娘”一词称呼她。她是意大利边境总督的侄女,父母是一对相爱的贵族兄妹。迷娘的母亲目不识丁,但性格却如百合般纯洁无瑕,她与同父同母的兄弟相爱,生下了迷娘,被神父和周围亲友视为罪孽。
迷娘自小不善言谈,但动作灵敏、歌声动人,她喜欢蹦蹦跳跳,模仿钢索艺人的表演,喜欢坐在邻居家的门柱下,跑进厅堂去看大理石像。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在马戏团里备受折磨和虐待,经常被无情地用鞭子抽打。直到后来威廉把她赎买出来才结束了被虐待的日子。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 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
整体感知
迷娘曲(之一)
歌 德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哪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行,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诗歌吟诵
听示范朗读,完成任务:
1.本文写了几部分内容?分清层次。
2.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要概括。
正 歌
副歌
正 歌
副歌
第一节
第二节
诗歌结构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行,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诗歌结构
正 歌
副歌
第三节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正歌部分是对不同场景的描述,副歌是催促 又是呼唤。
将下面图中①~③处补充完整。
故国美好的景物
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云径、山冈、岩洞、危崖、瀑布
理清内容层次
鉴赏方法
(1)抓意象,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寄予的思想感情。
(2)感意境,通过意象营造的整体意境来感受氛围。
(3)品意蕴,体会诗歌中渗透的理性内涵。
欣赏正歌部分
阅读探究
朗读诗歌正歌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
1、每节诗选取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3、迷娘唱出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一节: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①选取了“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意象。
【注】桃金娘即维纳斯的神树,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好;
月桂即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能消灾解难,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
桃金娘
月桂
柠檬花
②“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意象特点——宁静美好。
色彩明丽:绿叶、金黄的橙子,还有柠檬花和桃金娘,色彩明丽,映衬着蓝天,使美丽的自然风光展现在读者眼前。
氛围宁静:轻盈的微风与宁静的氛围,动静相宜。
地域特色:“柠檬花开”、“茂密的绿叶”、“橙子金黄”、“宜人的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都是意大利的典型景物。
③情感:描写色彩浓艳、画面鲜明的故国(意大利)风光,表达了迷娘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意大利的典型建筑特点,富丽堂皇,气派典雅。这是迷娘幼年时生活的环境,思乡的感情也更加强烈。
第二节: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大理石雕塑仿佛也被迷娘的身世所打动,深情地加以慰问。
①意象: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②意象特点:富丽堂皇,气派典雅(意大利的典型建筑特点)
③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思乡的感情更加强烈。
道路景象,神秘而险峻,这应是迷娘离开祖国的道路,被诱拐到德国时所走过的路,也是她回归故园的道路。
第三节: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行,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①意象: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瀑布(回归故园的必经之路——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些景物)
②意象特点:神秘、险峻。
③思想感情: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热切坚定的返乡之情和无所畏惧。
总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选取的意象
营造的意境
表达的情感
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
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瀑布
宁静、美好
美好、哀婉
神秘、险峻
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国的眷念之情。
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之情。
三节诗的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想象回乡之路的沿途风景。
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情景交融
赏析副歌
如何理解诗中的三个称呼“爱人”——“恩人”——“父亲”?
“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即威廉·迈斯特。
爱人,代表了迷娘对威廉·迈斯特浓浓的爱意;
恩人,则代表了迷娘对威廉·迈斯特深深的感激;
父亲,则带来一种威严感,一种庇护感,代表了迷娘对威廉·迈斯特的依赖与尊敬。
如何理解诗中的三个称呼“爱人”——“恩人”——“父亲”?
①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进行的。倾诉人是迷娘,倾诉的对象实际上是同一个人——迈斯特。迷娘深深地爱着他,可迷娘认为这种爱情无法实现,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为“父亲”。
②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从感情上形成递进关系,男女爱情被升华为对父亲的爱,后面又和乡思扭结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该诗创作于1782年,也是歌德在德国魏玛当官做枢密顾问的第7年,死板沉闷的政治生活,让他感到苦闷,并一度热切地想要逃到南方。在做迷娘曲之前,哥德已经两次从瑞士的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作此诗之后三年,他终于从魏玛出走到意大利,住了近两年的时间。欣赏意大利人快乐爽朗的生活和地中海的明媚风光,在有古老文化的明媚南国,重新汲取了创作的热情。
歌德对意大利这种人文主义化田园牧歌式的想象,也反映在《迷娘》这首诗中。抒发了歌德对于人类精神发展所可能达到的一种完美境界的向往。
迷娘有何象征意义?
总结探究
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
随你前往!
副歌又是催促又是呼唤,把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
——直抒胸臆
这首诗歌是表达了迷娘怎样的情感?
全诗突出地表达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乡的强烈渴望;此外,第一节诗歌通过对迷娘故乡生机勃勃、明媚绚丽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迷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第二节诗歌通过对迷娘故乡富丽堂皇、典雅气派的房屋建筑描写,表达了迷娘对自己身世遭遇的哀婉忧伤;第三节诗歌通过对迷娘古老神秘、险峻曲折的回乡路的描写,表达了迷娘对归乡路道阻且长的悲伤。同时,三节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不同称呼的变化,表达了迷娘内心对迈斯特爱情、恩情、亲情的复杂情感。
总结
2.诗的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是一种递进关系,三种称呼把迷娘对迈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表达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
1.主歌部分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将浓郁而强烈的情感融入饱含感情的意象中,将回归故乡、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望和决心通过一组组的景物抒发出来。
本文的抒情方式
3、重章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表达了前往的急迫心情,同时使诗歌具有循环往复的旋律美,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复沓叠唱:又叫复沓、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艺术手法——重章叠句(复沓叠唱)
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能够加深印象、渲染气氛,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深化诗歌的抒情主题,凸显了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