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全文共有二十一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文章开头首先提出“我”的疑问: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声呢?接下来文章就围绕着这一疑问展开。从表面的“言行”角度来看,“我想动表”与“父亲不让动表”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文中故事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我”所思所想的角度来看,“表里有生物”这一“论断”的产生、求证过程构成了文章的内在逻辑。“我”的探究思路其实是具有合理性的,但又与儿童天真可爱的天性融为一体,统一于文章的题材和整体风格。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获得更好的习作体验。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璃”等8个生字。理解“恐怖、三弦、钵子”等词语的意思。
2.听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运用段意合并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并练笔。
【教学重难点】
1.听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运用段意合并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并练笔。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预习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可是,你见过表里的生物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本课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文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他的资料。
冯至:河北涿(zhuō)县人,原名冯承植。现代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鲁迅评价他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一:出示词语:看这些词语,你能都读对吗?请你自己读一读吧。去掉拼音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
清脆 阻拦 玻璃 丑恶 恐怖 蟋蟀 狗吠 钉住 钵子 三弦 拨开 蝎子
重点强调多音字“恶”和“钉”的读音,形近字“拨”与“拔”的区别。
课件二:学习生字。
这是本课的八个生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对,除“恶”这个字之外,其它的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左窄右宽。我们重点来看两个字,教学“脆”和“璃”。根据老师的提示,请你在练习本上认真地把这两个字写两遍,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写得一个更比一个好。
课件三:这些词语你都理解吗?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钵:一种盛物品的器具。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它的上端有长柄,有三根弦。分大三弦和小三弦两种。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蝎子:节肢动物,身体多为黄褐色,口部两侧有一对鳌,胸部有四对脚,前腹部较粗,后腹部细长,末端有毒钩,用来御敌或捕食。以蜘蛛、昆虫等为食物。可入药。
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默读课文,划分段落,说说每部分写了什么?
联系课题,将段落大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父亲打开表让“我”观看,并解答了“我”的疑问,“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这件事。
看,我们联系着课题,运用“段意合并法”轻松地概况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能灵活运用。
三、走进课文,品读精彩
1.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2.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作者列举的具体的事例有“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看,作者列举了六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向我们呈现了大自然中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以及生活里钟和三弦发出声音,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好奇、善于思索的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3.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一个问句,我们一起读一读,判断一下这是个什么问句?对,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就是“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这个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同学们以后的练笔中也可以尝试运用反问句,使自己的文章富有感染力。
4.让我们跟随音乐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
5.“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这个观点你同意吗?你能举出一些事例反驳他吗?老师提示一下你,比如:小溪能发出流水声、火山爆发声、风声、雨声、雷电声等等,你还能列举几个这样的事例吗?相信一定难不倒聪明的你。
四、猜词游戏,灵活运用
1.让我们做个猜词游戏,看看谁的反应最灵敏。
游戏规则:老师读词语的解释,你来猜猜这是哪个词语?猜出来就赶紧大声喊出来,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小提示:接下来你要猜三个词语,它们都形容声音大。你准备好了吗?
师读解释,学生猜词。你猜对了吗?无论你猜对了几个,请为你刚才的积极参与鼓鼓掌吧。
理解了词语后,我们再用这三个词做一个小练习。请你默读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这个题选A,你做对了吗?让我们把词语送回句子中,大声读一读吧。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了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请同学们下课后思考:课文的题目是《表里的生物》,那么表里真的有“生物”吗?“我”是怎样一步步证实的?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究。
作业:1.将本课生字词语写两遍。
2.小练笔:请用“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不一定都是活的生物”开头,仿写第一自然段,如果最后加一个反问句就更好了。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具体事例 说明观点
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响、三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