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18: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四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阅读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词句段运用”有两项内容,第一题给出句子,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并选择三个情景写一写;第二题通过出示人物与平时不同表现的例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并照样子说一说。“书写提示”引导学生了解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日积月累”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难度较小。但在描写情景中加以运用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有一定难度。因此,课堂中应重点引导其回忆自己遇到此类情景时是有怎样的表情、说什么或做什么。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尝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选择一种场景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4.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会选择一种情景写一段话,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理解古诗《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一种场景写一段话,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思路: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回顾导入 第四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感受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而且也学习到了加深课文内容理解的好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军神》一文,从刘伯承平静的神态和坚定的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他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2)通过沃克医生一系列的神情变化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他对刘伯承从冷漠到赞许、钦佩的内心变化。 2.教师点拨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3.学生举例 (1)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筋暴起,汗如雨下。”通过刘伯承的动作“紧紧抓住”体会到他强忍着手术的巨大痛苦。 (2)“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从对毛泽东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体会毛岸英牺牲后,他的悲痛心情。 (3)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从“黯然的目光”感受到毛泽东经历着巨大的悲痛。从“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体会到毛泽东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教师总结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例句,体会人物内心 (1)从黄继光神态和语言体会到对敌人的仇恨和主动接受任务的决心。 (2)从将军的动作以及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感动和对战士们的关爱。 2.总结运用 当我们描写某一情景时,也可以用上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 例子引路 (1)以“期待落空”为例,想一想“期待落空”时你会有怎样的表情?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写一写。 (2)出示例句:我低下头,一脸失望,强忍着泪水说:“爸爸,你不遵守承诺!”然后,一个人悄悄回到卧室关上了门。 (3)选择焦急地等人、久别重逢两个情景自由写句子。 4.读例句,体会表达效果 (1)前后不同表现,我们能感受到沃克医生的震惊、紧张和对病人的关心;能够感受到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2)总结:描写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 (3)出示学生说句子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 (4)学生说句子。 (四)学习“书写提示” 1.比较发现 比较下面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写好中国字不仅要注意单个字的形体美观,句、段、篇的格式也不容忽视。 指导点拨 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段落要分明。 3.学生进行书写。 学习“日积月累” 1《凉州词》 (1)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诗题。凉州词,又名《出塞》,是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3)知诗人。唐代诗人王之涣,他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凉州词》就是一首边塞诗。 (4)明诗意、入诗境。结合插图、抓住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意。孤城:指孤零零的城堡。诗中指玉门关,它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羌笛:是唐代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 杨柳:是指《折杨柳》曲。因为“柳”和“留”谐音,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 远远望去,黄河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万仞高山之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整首诗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黄河的辽阔、玉门关的孤寂,也能体会到边疆士兵思念家乡地感情,但这首诗仍然不失盛唐的豪迈。 (5)想象诗中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6)师生齐诵。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学习步骤和方法自主学习。 (2)教师点拨:在艳丽的春景中送别,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3)想象画面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4)师生齐诵。 3.拓展。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和诗人王维的《渭城曲》。 (六)结束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再认真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