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综合复习训练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1.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结构如下图所示。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Y原子价电子数是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与X的化合物,其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B.第一电离能Z>Y>X
C.Q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D.该阴离子中含有配位键
2.从废旧CPU中回收Au(金)、Ag、Cu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HAuCl4 = H+ + Au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时,溶解相同的原料,使用浓硝酸产生的氮氧化物比使用稀硝酸的少
B.向过滤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可以分离Cu2+、Ag+
C.用浓盐酸和浓NaNO3溶液的混合液也可以溶解金
D.向1 mol HAuCl4中加入过量Zn使其完全还原为Au,只需消耗1.5 mol Zn
3.氨用于生产硝酸、铵盐、纯碱、配合物等,液氮可以和金属钠反应产生。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氨气或氨水的有关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 B.干燥 C.收集 D.制溶液
4.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C10和C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10和C14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C10和C14均为共价晶体
C.C10和C14互为同分异构体 D.C10和C14互为同位素
5.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结构如下图所示。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等于原子价电子数是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和Z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 B.电负性大小:
C.Q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 D.沸点:
6.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结构如下图所示。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Y原子价电子数是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为
A.W与X的化合物为极性分子 B.第一电离能Z>X>Y
C.Q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D.该阴离子中不含有配位键
7.湖南大学课题组研究钴催化腈与胺电氢化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苯基, 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催化剂为和
B.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所涉及的配合物中,的配位数不同,的杂化方式完全相同
D.该反应的总方程式为Ph—≡N+PhNH2+4H++4e—+NH3
8.叠氮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了一种叠氮化合物,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体中每个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共有12个
B.该叠氮化合物的密度为
C.测定该晶体结构的方法是红外光谱法
D.与相比,的熔点低于的熔点
9.图甲是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在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乙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晶胞含有16个Cu原子
B.Mg原子围成的八面体空隙的边长为
C.的密度
D.两个Cu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10.由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向溴水中加入植物油,振荡后静置 水层颜色变浅 植物油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
B 向溶液中加入乙醇 析出深蓝色固体 在乙醇中溶解度小
C 用毛皮摩擦过的带电橡胶靠近CF2Cl2液流 液流方向改变 CF2Cl2为四面体结构
D 将氯气通入盛有鲜花的集气瓶中 鲜花褪色 氯气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11.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B.含钠元素的和混合物中阴离子的数目为
C.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D.时,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的数目为
12.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三个不同短周期的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的原子序数,同主族,且价电子排布式为,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Y元素能分别与其他四种元素至少形成两种二元化合物
C.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能形成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
D.和中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13.石墨可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充电时,嵌入石墨层间,当嵌入最大量时,晶体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属于混合晶体 B.石墨中含有共价键
C.石墨晶体中,层间存在化学键和范德华力 D.图中与的个数比是6:1
14.是一种压电材料。以为原料,采用下列路线可制备粉状。已知“焙烧”后固体产物有、易溶于水的BaS和微溶于水的CaS;“沉淀”步骤中生成的沉淀化学式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将还原
B.“浸取”步骤中的滤渣为CaS:“酸化”步骤中的酸可用盐酸或稀硫酸
C.“沉淀”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的熔点低于
15.冠醚能与阳离子作用,将阳离子以及对应的阴离子都带入有机溶剂,例如水溶液对烯烃的氧化效果较差,在烯烃中溶入冠醚,可使氧化反应迅速发生,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冠醚属于超分子
B.冠醚与结合后将带入烯烃中,与烯烃充分接触而迅速反应
C.通过配位键与冠醚相结合
D.冠醚中C、O原子间的化学键为σ键
二、填空题
16.2020年,比亚迪宣布推出基于磷酸铁锂技术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大,安全性高。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 族;基态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
(2)正极材料的阴离子的空间结构为 ,请写出一个与为等电子体的分子 。
(3)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能与等形成配合物。
①与形成配位键时,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 ,1mol[Fe(SCN)6]3-的键数目为 。
②为可溶于水的晶体,某同学欲检验该晶体中元素的价态,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加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再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溶液。
已知:i.为血红色:
ii.时,
上述实验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并解释其原因 。
17.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铜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 。
(2)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4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6个位于面心和8个位于顶点,则该晶胞中有 个铜原子。
(3)利用“卤化硼法”可合成含B和N两种元素的功能陶瓷,如图为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则每个晶胞中含有B原子的个数为 ,该功能陶瓷的化学式为 。
(4)某晶体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在晶体中1个Ti原子、1个Co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O原子数目分别为 、 。
三、解答题
18.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研究的重大突破,为“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天宫”空间站使用的材料中含有B、C、N、Ni等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不同状态的硼中,失去一个电子需要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填标号,下同),用光谱仪可捕捉到发射光谱的是 。
A. B.
C. D.
(2)镍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其中是无色挥发性液体,是红黄色单斜晶体。的熔点高于的原因是 。
(3)是的一种配合物,IMI的结构为,其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 ,所含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IMI中大π键可表示为 (已知苯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该配合物的配位原子为 (填序号)。
(4)氮化硼(BN)晶体有多种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质地软,可作润滑剂。立方相氮化硼与金刚石相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它们的晶体结构及晶胞如图所示。
①石墨能导电,六方相氮化硼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 。
②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一般共价键”与配位键的数目之比为 。
(5)红银矿NiAs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两个As原子的原子分数坐标依次为和 。
②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X射线光谱测算出的晶胞参数为a=b=mpm、c=np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19.卤素化学丰富多彩,能形成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多卤化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1)拟卤素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对应的酸有两种,测得硫氰酸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其原因是 。
(2)可与互溶,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为 ;属于多卤素阳离子,其空间构型为 。
(3)卤素互化物如等与卤素单质结构和性质相似。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4)请推测①、②、③三种物质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填序号)。
(5)晶体的晶胞结构与晶体的相似(如图所示),晶体中的哑铃形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此晶体中1个周围距离最近的为 个;若该晶胞的边长为,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写出表达式)。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从L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出,W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且其原子序数最小,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1,其为H元素;Y形成2对共用电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其为O元素;X形成4 个共价键,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4,其为C元素;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其为F元素;Y原子价电子数是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则Q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其为Al元素。从而得出W、X、Y、Z、Q分别为H、C、O、F、Al。
【详解】A.W与X的化合物,可能为CH4,也可能为C2H6、C3H8、C2H4、C2H2等,碳原子可能发生sp3、sp2、sp杂化,其分子空间构型不一定为正四面体,A错误;
B.X、Y、Z分别为C、O、F,它们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则第一电离能F>O>C,B正确;
C.Q的氧化物为Al2O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是两性氧化物,C正确;
D.该阴离子中,L离子提供孤电子对,与Al3+形成配位键,则该阴离子中含有配位键,D正确;
故选A。
2.C
【分析】CPU中的银和铜与硝酸可以反应,金没有溶解,过滤后滤液中含银离子和铜离子,金用硝酸和氯化钠可以溶解得到HAuCl4溶液,加锌粉还原得到金。从流程中可以看出,在氢离子、氯离子、硝酸根同时存在时金可溶解。
【详解】A.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比例关系3Cu~2~2NO,与浓硝酸反应的比例关系Cu~2~2NO2,相同Cu与硝酸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浓硝酸产生的多,A错误;
B.“过滤”所得滤液中的Cu2+和Ag+与过量浓氨水都能生成配合物离子,不能分离,B错误;
C.用浓盐酸和NaNO3,溶液中溶质与HNO3-NaCl一样,可以溶解金,C正确;
D.用过量Zn粉将1molHAuCl4完全还原为Au,锌与氢离子反应也会参加反应,消耗Zn的物质的量大于1.5mol,D错误;
本题选C。
3.D
【详解】A.应该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故不选A;
B.氨气是碱性气体,氨气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干燥不能用浓硫酸,应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故不选B;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氨气应该从长导管进入烧瓶,故不选C;
D.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配合物氢氧化四氨合铜,故选D;
选D。
4.A
【详解】A.C10和C14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从图示可知两者结构相似,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A正确;
B.C10和C14都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但并不是空间网状结构,因此它们是分子晶体,故B错误;
C.C10和C14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C10和C14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而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之间的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C
【分析】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根据L的结构,W核电荷数最小且只形成1根单键,则W为H,X形成4根单键,核电荷数大于 H,且小于其他三种元素,则X为C,Y形成2根单键,核电荷数大于C,则Y为O,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则Z为F,Y原子价电子数为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则Q为Al。
【详解】A.基态A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基态F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5,Al和F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均为1,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电负性大小:,B正确;
C.Al的氯化物氯化铝为分子晶体,C错误;
D.甲烷和四氟化碳均为分子晶体,四氟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更大,沸点更高,D正确;
故选C。
6.C
【分析】W、X、Y、Z、Q 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形成1个单键且核电荷数最小,W为 H元素,X形成4个单键,核电荷数大于H且小于其它三种元素,X为C元素,Y形成2个单键且核电荷数大于C元素,Y为O元素,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Z 为F元素,Y原子价电子数为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则Q为Al元素,综上W、X、Y、Z、Q依次为H、C、O、F、Al元素。
【详解】A.W与X的化合物不一定为极性分子,如CH4是极性分子,但C2H4、C2H2是非极性分子,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F>O>C,B错误;
C.Q为Al,Al2O3为两性氧化物,C正确;
D.该阴离子中L与Q之间形成的三个单键中有一个为配位键,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由图可知,二氯化钴和是反应的催化剂,Ph—≡N、PhNH2和氢离子是反应物,和氨气是生成物,总反应为Ph—≡N+PhNH2+4H++4e—+NH3。
【详解】A.由分析可知,二氯化钴和是反应的催化剂,故A正确;
B.杂环为平面结构,由单键可以旋转可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中间产物分子中单键氮原子为sp3杂化、双键氮原子为sp2杂化,则所涉及钴的配合物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完全相同,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总反应的方程式为Ph—≡N+PhNH2+4H++4e—+NH3,故D正确;
故选C。
8.B
【详解】A.由图可知,晶体中左侧底角的钾离子为例,在xy平面有4个、在xz平面由4个,故每个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共有8个,故A错误;
B.每个晶胞中含有=2个K+,=2个,则该叠氮化物的密度为=,故B正确;
C.测定晶体结构的方法是X射线衍射法,故C错误;
D.与结构相似,均为离子晶体,钠离子半径小于钾离子半径,离子键键能更大,的晶格能大于的晶格能,故的熔点大于的熔点,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由晶胞结构可知,该晶胞含有16个Cu原子,故A正确;
B.由晶胞结构可知,Mg原子围成的八面体空隙的边长为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为,故B正确;
C.该晶胞含有16个Cu原子,4+8 =8个Mg,的密度,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立方格子面对角线长为a pm,即为4个Cu原子直径之和,则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为pm,故D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A.植物油含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发生萃取,故A错误;
B.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水中,故向该溶液中加入乙醇后析出深蓝色固体,故B正确;
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CF2Cl2液流,液流方向改变是由于CF2Cl2是极性分子,故C错误;
D.将氯气通入盛有鲜花的集气瓶中,鲜花褪色是由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没有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A.金刚石是空间网状正四面体结构,一个碳与周围四个碳原子连接,则1mol金刚石中C-C键的数目为2NA,24g金刚石为2mol,则C-C键的数目为4NA,A错误;
B.已知Na2O和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故含4.6g钠元素,即为Na+的物质的量为0.2mol的Na2O和Na2O2混合物中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B正确;
C.浓硝酸与足量铜反应,先生成NO2,随着浓度变稀,生成NO,若浓硝酸全部转化为NO2,转移电子数目为0.5NA,C错误;
D.常温下,1LpH = 9 的CH3COONa的溶液中c(H+)=1×10 9mol L 1,醋酸根水解显碱性,c(OH-)水=1×10 5mol L 1,则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10-5NA,D错误;
故选B。
12.B
【分析】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三个不同短周期的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的原子序数,同主族,且价电子排布式为,则Y为O元素,Q为S元素,W为H元素,X为C元素;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为Na元素;
【详解】A.由于原子轨道达到半充满稳定结构,故第一电离能:,A项错误;
B.与可形成和,O与可形成NO、等,与可形成和,O与可形成和,B项正确;
C.与活泼非金属之间能形成离子晶体,、的单质能形成分子晶体,不能形成共价晶体,C项错误;
D.分子中硫原子价层电子数为,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分子中硫原子价层电子数为原子的杂化方式也为,D项错误;
答案选B。
13.C
【详解】A.石墨是晶体内同时存在着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多种作用力,具有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的混合型晶体,故A正确;
B.在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3个碳原子形成三个共价键,而每个共价键被2个碳原子所共用,则每个碳原子形成1.5个共价键,所以石墨中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C.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化学键,故C错误;
D.从图可以看出,每个Li+都位于1个平面正六边形的中心,即平均每6个C原子对应1个Li+,所以此时C与Li+的个数比是6:1,故D正确;
故选C。
14.B
【分析】由流程和题中信息可知,与过量的碳粉及过量的氯化钙在高温下焙烧得到CO、、易溶于水的BaS和微溶于水的CaS;烧渣经水浸取后过滤,滤渣中碳粉和CaS,滤液中有BaS和;滤液经酸化后浓缩结晶得到BaCl2晶体;BaCl2晶体溶于水后,加入TiCl4和将钡离子充分沉淀得到;经热分解得到。
【详解】A.与过量的碳粉及过量的氯化钙在高温下焙烧得到CO、、易溶于水的BaS和微溶于水的CaS,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碳粉做还原剂将还原,A正确;
B.“浸取”步骤中的滤渣为CaS和碳粉;“酸化”步骤中的酸可用盐酸,稀硫酸会加入杂质离子不可用,B错误;
C.BaCl2晶体溶于水后,加入TiCl4和将钡离子充分沉淀得到,“沉淀”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正确;
D.二者都为离子晶体,钡离子半径大于钙离子,晶格能较小,故的熔点低于,D正确;
故选B。
15.A
【详解】A.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冠醚是单独的一个分子结构,不是超分子,A错误;
B.已知冠醚能与阳离子作用,将阳离子以及对应的阴离子都带入有机溶剂,则冠醚与K+结合后将带入烯烃中,与烯烃充分接触而迅速反应,B正确;
C.冠醚提供孤对电子,K+提供空轨道,两者通过配位键形成超分子,C正确;
D.冠醚中碳原子杂化类型为sp3杂化,C、O原子间形成σ键,D正确;
故选A。
16.(1) VIII 3s23p63d6
(2) 正四面体形 SiCl4
(3) C 18NA 不可行 的反应平衡常数远小于1,反应很难进行,滴入溶液不呈现血红色,达不到检验目的
【详解】(1)铁是2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VIII族;基态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6;
(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由5个原子构成,价电子总数为32,与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SiCl4、CCl4等;
(3)①中C的电负性小于N,更容易提供孤电子对,与形成配位键时,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C;1个[Fe(SCN)6]3-含有的键数目为18个,故1mol[Fe(SCN)6]3-的键数目为18NA;
②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反应越易进行,的反应平衡常数K=,远小于1,反应很难进行,滴入溶液不呈现血红色,达不到检验目的,故该方案不可行。
17.(1)CuCl
(2)16
(3) 2 BN
(4) 6 12
【详解】(1)(1)每个晶胞中有灰球4个,白球6×+8×=4个,所以化学式为CuCl;
(2)晶胞中含氧原子数为6×+8×+4=8,则该晶胞中铜原子数目是氧原子的2倍,所以则该晶胞中有16个铜原子;
(3)每个氮化硼晶胞中含有白球表示的B原子个数为8×+1=2,灰球表示的N原子个数为1+4×=2,所以每个晶胞中含有N原子和B原子各2个;N的电负性大于B,所以该陶瓷的化学式为BN;
(4)Ti原子位于晶胞的中心,其周围距离最近的O原子位于6个面的面心,所以Ti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O原子数目为6个;Co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O原子位于晶胞的面心,所以Co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O原子数目为12个。
18.(1) A CD
(2)K2[Ni(CN)4]为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离子键键能大,故熔沸点高,Ni(CO)4为分子晶体,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小,故熔沸点小
(3) sp2、sp3 N >C>H 1
(4) 六方相氮化硼中氮的电负性大,π电子很大程度上被定域在氮原子周围,不能自由移动,不可以导电 3:1
(5)
【详解】(1)A中各轨道都处于全满状态比较稳定,较难失去电子,因此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高;发射光谱是指电子从高能量轨道跃迁到低能量轨道时释放能量的现象,即原子从激发态到稳态过程发出电离辐射的过程,选项中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为CD;
(2)K2[Ni(CN)4]为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离子键键能大,故熔沸点高,Ni(CO)4为分子晶体,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小,故熔沸点小;
(3)IMI的结构中 ,双键上的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甲基上的碳原子杂化类型为sp3;所含元素为H、C、N,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N >C>H;大π键可用符号表示,其中m待变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根据IMI的结构 可知,形成5个原子,6个电子的大π键,即为:;由IMI结构知,1号原子能够提供孤电子对,故1能作为配位原子;
(4)①石墨能导电,六方相氮化硼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六方相氮化硼与石墨一样都具有层状结构,但石墨中每个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形成3条共价键后,还有1个电子自由移动,而六方相氮化硼中没有自由移动电子,不可以导电;
②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B-N原子之间存在“一般共价键”,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B原子含有空轨道,可以形成配位键,由立方相氮化硼晶体结构可知“一般共价键”与配位键的数目之比为:3:1;
(5)坐标原点为左下角的Ni原子,结合提示可知,距离较近的As的原子分数坐标为,则距离较远的As的原子分数坐标为;已知晶胞参数为a=b=m pm、c=n pm,故晶胞的体积为;晶胞中有2个As,个Ni,晶胞的质量为,晶胞密度。
19.(1)异硫氰酸中存在分子间氢键,而硫氰酸中无分子间氢键
(2) 四氯化钛也是结构对称的非极性分子 V形
(3)BrI>ICl>Cl2
(4)①>②>③
(5) 6
【详解】(1)硫氰酸(H-S-C≡N)分子中,N原子没有连接氢原子,无法形成氢键。而异硫氰酸(H-N=C=S)分子中,N原子与氢原子相连,可形成氢键,故硫氰酸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的沸点;
(2)四氯化碳是结构对称的非极性分子,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四氯化钛与四氯化碳互溶说明四氯化钛也是结构对称的非极性分子;I的成键数为2,孤对电子数为(7-1-2×1)÷2=2,采取sp3杂化,结构与水相似,则空间构型为V形;
(3)一般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则沸点为BrI>ICl>Cl2;
(4)一般含氧酸中含非羟基氧原子个数越多,酸性越强,①HClO4、②HIO4、③HClO中的非羟基氧分别为3、3、0,但非金属性Cl>I,则酸性为①>②>③;
(5)依据晶胞示意图可以看出,晶胞的一个平面的长与宽不相等,再由图中体心可知1 个 C周围距离最近的Ca2+为6个;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中含Ca2+为(1+12)=4个,含C为(8+6)=4个,则每个晶胞的质量为()g,体积为(a2b)pm3=(10-36a2b)m3=(10-30 a2b)cm3,故晶体的密度为 g·cm-3。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