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3 16: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规划·构体系】
【目标任务】
【线索特征】
传承 在中外历史上,人类借助学校教育传授文化,借助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传播文化,借助图书馆、博物馆传承文化。从亚历山大博学园和私学的产生,到中世纪西欧的大学和两宋的四大书院,以至今天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人类传承与保护文化的努力从未停歇
保护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镌刻着民族的历史足印和文化传统,而且书写着世界的多样色彩和丰富内涵。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重大
【主干构建】
文化传承的 多种载体及 其发展 学校教育的 发展 古代 官学 汉朝设立太学、西晋设立国子监
私学 学塾、村学、蒙学、书院
近代 国外 法国“大学区”制度、国民教育制度,柏林大学、美国大学
国内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清华学堂
新中国 成立后 收回教育主权、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国民教育体系、高考制度恢复、“三个面向”、“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教育公平
印刷书的诞生 埃及纸草书卷、简策和帛书、蔡侯纸、雕版印刷品、毕昇发明胶泥活字、谷登堡采用金属活字印刷
图书馆的成长 国外 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私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国内 史官、官藏、私家藏书、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
博物馆的建设 与发展 国外 亚历山大博学园、阿什莫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
国内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南通博物苑、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 同的财富 文化遗产的 保护与利用 收藏、金石学、《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文物保护体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世界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集体性援助、《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各国的历史遗迹 与文化遗产 古代国外 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近代国外 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中国遗迹 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等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了解历史上的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1.结合《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等史料,认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结合印刷术与印刷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了解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与影响,认识技术进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自主预习·悟新知】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
发展 历程 (1)先秦时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是“①    ”。 (2)汉代设立的②    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代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3)私学在春秋时期产生,唐代以后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③    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用 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使古代典籍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2.近代大学的发展
演变 (1)西方: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法国拿破仑建立的“④    ”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了大学职能的转变。美国大学逐渐趋于世俗化与商业化。 (2)中国:⑤    是近代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重镇
作用 大学是保存、传播、发展人类文化最重要的场所,大学创造知识,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二、印刷书的诞生
演变 (1)起源: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⑥    ,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简策和帛书。 (2)技术支撑——造纸术、印刷术 ①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制成“⑦    ”。 ②北宋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约在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⑧    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书
作用 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图书馆的成长
职能 保存人类文化典籍和服务公众
发展 历程 西方 (1)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⑨    建立的,收藏有约25 000块泥版文书。 (2)修道院、大教堂和⑩    ,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人开放
中国 (1)中国古代重视图书文献的保存,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 (2)私家藏书伴随着私学的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明代中期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 (3)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其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各级各类图书馆也逐渐建立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历程 西方 (1)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创建了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后被称为“       ”,其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2)1683年,    阿什莫林博物馆向公众和学者开放,其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3)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
中国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2)1905年张謇建立的    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3)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 (4)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藏品不断丰富,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5)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成立的        ,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目前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和专业博物馆
作用 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答案】 ①学在官府 ②太学 ③蒙学 ④大学区 ⑤京师大学堂 ⑥纸草书卷 ⑦蔡侯纸 ⑧金属 ⑨巴尼拔王 ⑩大学图书馆 亚历山大博物馆 牛津大学 南通 中国国家博物馆
【拓展延伸】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了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系统。
2.现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汲取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开展社会教育。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从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当中,担负起提高工人的文化教育水平的任务。现代社会,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了更多的教育职能。
(3)传递科学情报。传递科学情报,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传递科学情报的物质条件。在信息时代,图书馆传递科学情报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4)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和开发。图书馆同时还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
(5)提供文化娱乐。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教材问题】
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
解题关键:近代大学的定位、目的和价值。
思路引领:阅读材料,据相关信息概括得出。
答案提示:蔡元培将大学定位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并反复告诫学生,大学不同于专门学校,学生“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欲达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另有不少专门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对比此前科举考试对读书人的影响可以看出,蔡元培将大学定位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这也使北京大学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并培养了新一代读书人。
尽管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经历不少曲折,尤其还受到战争因素的影响,但其在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等方面作出的努力,是值得称道的。
思考点 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
解题关键:书籍印刷的价值。
思路引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技术、知识掌握等层面理解印刷书出现的意义。
答案提示:一是基于技术层面,了解印刷书是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的产物。这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出版。二是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层面,印刷书的诞生,之所以堪称革命性的转变,是因为其使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使更多人可以阅读书籍。这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结合史事,谈谈学校教育、留学、印刷书、翻译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解题关键:文化传承与传播中不同载体的特点和作用。
思路引领:教师可让学生了解,学校、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等载体,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引导学生围绕上述载体,立足中外历史展开思考。
答案提示:本题是开放式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学习拓展 结合某一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谈谈这一主题的意义。
解题关键:设立国际博物馆日的目的和作用。
思路引领:学生可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某一年的主题,再据此思考其意义。
  答案提示:本题是开放式问题,言之成理即可。国际博物馆日的设立,以及每年确定活动主题,是为了便于大众认识到博物馆致力于“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
近些年设立的主题分别是:2019年,“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2020年,“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2021年,“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2022年,“博物馆的力量”;2023年,“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合作探究·提素养】
任务1 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互动探究】
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汉朝设立太学,西晋开始设立国子监。除中央官学之外,自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地区统计简表(部分)
今地 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今地 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元代
北京 1 3 江苏 29 6
河北 3 12 上海 4 4
山西 1 4 10 浙江 5 156 49
山东 1 23 福建 6 1 85 11
河南 2 2 11 12 四川 6 31 5
陕西 7 1 7 江西 7 8 224 94
安徽 20 15 湖北 17 10
广东 2 1 39 9 湖南 8 70 21
港澳 1 广西 10 1
贵州 1 1 3 海南 2
云南 1
——摘编自陈谷嘉、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分析书院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与私学;私学发展迅速;官学和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2)趋势:北宋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北宋书院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元代南方书院减少,北方书院增多,缩小了南北文化的差距。影响: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促进了理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教育发展;适应了科举制的需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文化素质高的官员。
【审题步骤】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正文得出“汉朝设立太学,西晋开始设立国子监。除中央官学之外,自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进而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从标题得出“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地区统计简表”,从表格中具体数据的变化得出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趋势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时空限定——中国古代;内容限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第(2)问,时空限定——中国古代;内容限定——书院发展的主要趋势;角度限定——书院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两定”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根据“汉朝设立太学,西晋开始设立国子监。除中央官学之外,自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分析得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与私学;根据“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得出私学发展迅速;根据“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得出官学和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根据“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出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第(2)问第①小问,由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地区数据可看出北宋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北宋书院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元代南方书院减少,北方书院增多,缩短了南北文化的差距。第②小问,根据所学,可从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促进了理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教育发展;适应了科举制的需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文化素质高的官员等角度总结回答
任务2 技术进步与文化传承的载体的关系
【互动探究】
材料 中国古代的书起先是抄写在“绢帛”“竹简”上面的。到汉代发明了纸以后,纸就成为抄写书籍的主要材料。在纸上抄写书,一次只能抄写一部分,抄一部书要几个月,大部头的书要抄写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成,难以满足当时人们的需要。其笨拙和艰难情形,是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在一千多年前终于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后来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公元8—16世纪,中国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向世界传播。向东方经朝鲜到日本,向西方经中东到欧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并据此改进他们的印刷技术。15世纪,欧洲科技发展同古代印刷术相结合便产生了近代铅活字印刷术……大批廉价的印刷书被生产出来,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西欧的基础教育、识字率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与提升。
——摘编自魏星桥《中国古代印刷术和书籍》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参考答案】 示例1
论题:技术的进步与文化传承相辅相成。
论述:中古时期,手抄书稀少且昂贵,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普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唤起了人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人们对读物的需求大量增加。文化传承迫切需要改进印刷术,中国的印刷术为欧洲印刷术的改进提供借鉴。印刷术的进步使得书籍在欧洲得到迅速普及,冲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印刷术的进步,有助于知识的传播与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技术进步与文化传承相互影响。文化传承的需求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有助于文化传承与传播。
示例2:印刷术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示例3:文化传承的需求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
【审题步骤】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初步设计“问题”(论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试题主题不明确——自拟一个论题)
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 有效信息 “在纸上抄写书,一次只能抄写一部分,抄一部书要几个月,大部头的书要抄写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成,难以满足当时人们的需要”“中国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向世界传播”“15世纪,欧洲科技发展同古代印刷术相结合便产生了近代铅活字印刷术”“大批廉价的印刷书被生产出来,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
时空定位 中国古代、世界古代、世界近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手抄书;印刷术发明;文化传承需求;中国印刷术及其传播;欧洲改进印刷术;印刷术进步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层次鲜明 文化传承需求—印刷术进步—促进文化传承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技术的进步与文化传承相辅相成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文化传承迫切需要改进印刷术,中国的印刷术为欧洲印刷术的改进提供借鉴
印刷术的进步使得书籍在欧洲得到迅速普及并带来重要影响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技术进步与文化传承相互影响,文化传承的需求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有助于文化传承与传播
【思维导图】
【随堂检测·精评价】
1.张謇在《国家博物院图书馆规画条议》中指出:“自金元都燕,迄于明清,所谓三海三殿三所者,或沿旧制,或扩新规,宫苑森严,私于皇室,今国体变更,势须开放……非改为博物苑、图书馆不可。”他提出此条议应在(  )。
A.1898年 B.1905年 C.1913年 D.1933年
  【解析】 据材料“今国体变更,势须开放……非改为博物苑、图书馆不可”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共和政体产生,国体变更,张謇认为应在明清皇宫建立博物馆、图书馆,并开放于民,即他提出此条议应该是在1913年,故选C项;1898年仍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国体未变更,排除A项;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南通博物苑,此时国体未变更,排除B项;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在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排除D项。
  【答案】 C
2.公元前29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博物馆的资金主要源于国王和政府拨款,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建成有利于(  )。
A.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B.自然遗产的保护
C.分科教育逐步推行 D.印刷技术的改进
【解析】 材料“博物馆的资金……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强调的是亚历山大博物馆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及传承,A项正确;亚历山大博物馆属于文化遗产,排除B项;材料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印刷技术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答案】 A
3.“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宣传人文思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解析】 修道院创办学校、修建图书馆、抄书,通过这些形式保存了古代文化遗产,同时对周边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这说明在欧洲基督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进行宗教迫害,排除B项;基督教宣传的主要是其教义,而非人文思想,排除C项。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