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
(2023 ——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 校 :
版 本 : 人教版
学 科 : 小学语文
年 级 : 五年级
教 师 :
课 程 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午 休
下午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学 生 座 位 表
讲 台
学 期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X年级( )班XX成绩登记表学号 摘要分数姓名平 时 成 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学期评分合计平均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学号 摘要分数姓名平 时 成 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学期评分合计平均分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X年级( )班XX成绩登记表学号 摘要分数姓名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学期评分合计平均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学号 摘要分数姓名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学期评分合计平均分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序号 姓名 缺课次数记载 合计
1、结构解读表
教材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编排了八个主题单元,有三个特殊单元(古典名著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单元)和五个普通单元。三个特殊单元中,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将人物特点写具体;综合性学习单元,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会汉字之美,了解汉字历史与文化、产生主动探索汉字的兴趣,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古典名著学习单元的编排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学,激发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初步学习一些古典名著阅读的方法。 课本八个单元分别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有3-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栏目。一单元童年往事;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单元古典名著之旅;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第四单元家国情怀;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五单元习作单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六单元思维的火花;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七单元异域风情;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八单元幽默和风趣;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本册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结构特点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教材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展开,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单元内的课文和语文园地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单元主题的内容。此外,教材还设置了“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栏目,这些栏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二、课文选编特点本册教材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和多样性。选文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涵盖了文学、历史、科技等多个领域。课文类型包括小说、散文、剧本、科普文章等,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三、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本册教材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在课文中穿插了生字、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同时,通过练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四、语文能力培养目标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五、德育和人文教育本册教材注重德育和人文教育。通过课文的选取和单元主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六、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注重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通过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七、教材重难点与解决办法本册教材的重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二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三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八、教学方法与建议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理解;二是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是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课标对应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章节分析
单元 (一)本册教材编排了八个主题单元有三个特殊单元(古典名著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习作单元)和五个普通单元。三个特殊单元中,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将人物特点写具体;综合性学习单元,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会汉字之美,了解汉字历史与文化、产生主动探索汉字的兴趣,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古典名著学习单元的编排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学,激发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初步学习一些古典名著阅读的方法。课本八个单元分别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有3-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栏目。 (二)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人文主题: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古典名著之旅;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第三单元,人文主题: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语文要素: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第四单元,人文主题:家国情怀;语文要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第五单元,人文主题:习作单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七单元:人文主题:异域风情;语文要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第八单元,人文主题:幽默和风趣;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本册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近三千个汉字,对汉字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能自主识字,阅读交流写作等,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能进行初步赏析与感悟,初步具备问题意识与探究欲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热爱生活,富于想象,有丰富的情感与较强的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具备查阅资料的条件与能力,能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学时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四年级时学生已有“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学习经验,所以在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基础,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逐步把握课文内容。从整体看学生把握篇章、理解主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教学中还是要以引导学生梳理学习内容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的去学习课文。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的教学仍然以读为主,边读边理解,感受并积累具有深刻含 义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听说意识,为本学期能更好的学习语文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进入五年级下学期后,他们的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种类也不断丰富,锻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成为这学期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为以上学习奠定基础的一个重要关键环节。
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1.从体会直接抒发的感情到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学时要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节、场景中蕴含的感情。2.从理解到理解基础上的提高速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默读有一定速度,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从宽泛的感受、体会到专门的初步文学品鉴。结合写景类的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语言品鉴能力不断提升。4.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课文学习从内容层面进入到思维层面,引导学生获得具有普适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5.感受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渗透对篇章的把握能力。从改编的原著走向原著片断的阅读,感受古典文学名著的语言特点,为篇的学习做铺垫。要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古典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6.在诗词文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古典文学的视野。注重阅读方法的迁移,在课外阅读中强化方法的运用。7.习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更加关注自我情思的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描绘从“眼”中的世界进入到“心”中的世界。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8.口语交际语境的日趋复杂,从课堂走向生活,不同时代的人的沟通,信息传承。要注意交际话题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和能力发展的训练次第。培养学生表达、倾听、讨论、交际素养。9.综合性学习要素提升序列。任务驱动,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承上启下的知识体系 在统编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梳理如下:册序 单元 表达训练要素三下 第七单元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四下 第三单元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五上 第五单元 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五下 第七单元 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第七单元分析
单元主题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第七单元 世界各地
1.本单元内容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本单元共有两个语文要素,一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是在五年级上册教材“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泡泡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交流平台”对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所体现出的景物的独特魅力;“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进行表达。《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从对文字的表面体验和感悟走向对文字内在的把握和审美。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也是本单元习作的要求。从阅读、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到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材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傲人的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学习把一处文化遗产介绍清楚。本次习作着力培养学生根据目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再清楚的介绍事物的能力。
2.单元教材分析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围绕这个主题,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展现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城市风光,描写了荷兰安闲的牧场,介绍了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其中《金字塔》一课中安排了两篇文章,散文《金字塔夕照》和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些文章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体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的魅力。选编这三篇课文,不仅仅是了解和欣赏异域景观之美,更重要的是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正确认知比喻等修辞手法,在与同学交流 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和见解,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4.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①文化自信:会认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②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口语交际时,能列出讲解的提纲,按照一定顺序讲述;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的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③思维能力:能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④审美创造: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5.单元重点难点①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②指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能够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③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6.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7.单元教学建议一、前后关联,整合内容。1.围绕语文要素一,进行单元重组。精读第1课学方法,自学第2课用方法,再到语文园地中去实践应用。2.探讨教学策略五步法。(1)梳理文本,概括主要内容。(2)探寻关键,分清动静描写。(3)品读语句,体会描写之法。先分析描写的角度,再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品味,来感受语句的表达效果。(4)联系对比,领悟表达效果。抓住事物不同的特点,运用动静之间的衬托和对比,更能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5)迁移运用,尝试动静相宜。二、对比阅读,发现联系。1.对比阅读第20课略读课文《金字塔》里的两篇文章,发现两篇文章中的联系,整合相关信息,使学生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对比阅读找联系”的阅读策略。3.作业布置的设计,巩固课堂所学的阅读策略,指向单元语文要素“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三、查找资料,清楚表达。1.明确习作7重视学生作前亲自动手查找、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培养。2.从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看,搜集资料是与写作结合在一起的。3.计和习作七要求相关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4.课堂上聚焦平实、准确、科学的说明性语言组织与表达指导,夯实学生说明性语言表达能力。5.学生完成习作初稿,组织评价,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习作的修改。四、巧用链接,体会异同表达《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编者在“阅读链接”栏目中安排了两篇阅读材料,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威尼斯了解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威尼斯的魅力,体会三篇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设计相应的学习单,并出示相关学习提示:1.默读阅读链接,想想这两个片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2.结合学习单思考三位作者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做好批注。
课题 18 威尼斯的小艇
主备教师 臧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威尼斯小艇》是以小艇为载体,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等内容,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除了围绕小艇写了其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外,还要能体会威尼斯这座水城的动、静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能了解课文大意,也能大体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结构特点。但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可查阅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所以课前须先介绍这座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同时文中还采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因而如何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也是教学本课的重点。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①文化自信: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和会写的生字词;②语言运用: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物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思维能力: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④审美创造: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学习难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5.教法、学法;交流资料 品读感悟 联系生活 抓关键句 读写迁移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7.学习评价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
8.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①文化自信:会认“尼、艄、翘”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哗”,会写“尼、斯、艇”等9个字,正确读写“纵横、窗帘、手忙脚乱”等11个词语。②语言运用: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③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④审美创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课时重难点 重点:会认“尼、艄、翘”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哗”,会写“尼、斯、艇”等9个字,正确读写“纵横、窗帘、手忙脚乱”等11个词语。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辅备人修改意见: 在教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学生领悟小艇的独特,感受船夫特别好中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学生领悟小艇的独特,感受船夫特别好的驾驶技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乘坐威尼斯的小艇畅游威尼斯。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1 1.课外文段,猜一猜。(1)这段话写的是哪里?(威尼斯)(2)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威尼斯?(水天一色的、蓝蓝的威尼斯)2.出示图片,简介威尼斯。(1)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威尼斯有什么特点?(威尼斯没有街道,是一座水城)(2)作者简介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威尼斯的小艇)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学生活动11.学生思考描绘的是什么地方。2.学生回答出了一个怎样的威尼斯?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归纳:威尼斯在哪儿?小艇的样子怎样?小艇的作用如何?4.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5.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6.学生齐读课题,并学习“艇”字 活动意图说明:质疑课文题目是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教师活动21.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并思考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在书中圈点批注。(老师巡回指导)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2)“纵横交叉”和“操纵自如”这两个词语分别写的是什么?(“纵横交叉”写的是河道交叉在一起,“操纵自如”写的是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两个“纵”字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纵横交叉”的“纵”指竖、直,南北的方向,与“横”相对。“操纵自如”的“纵”指放。)3.指导学生书写“艇”“翘”和“祷”。学生活动21.默读课文,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停一会,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第2—3自然段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第4自然段讲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第5—6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连起来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活动意图说明:对课文进行概括始终是学生的难点之一,要舍得在此处给学生时间,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逐段思考再归纳是最简便的方法,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并指导。环节三:感受特点,品味表达教师活动31.当我们置身于诗情画意的威尼斯时,坐上一只小艇,会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艇吧。2.(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的小艇或课件中的小艇。(出示威尼斯的小艇图片)(2)大家看后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并学生读)(2)这两段话,哪段写得更好?学生活动31.齐读这段话。读了这段话,请你说说小艇的特点是怎样的?(精巧、奇特)(1)比较句子。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它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3)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感到第2段话描写得更生动、形象?(第2段话)好在哪?活动意图说明:这段教学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从“写了什么”到“怎么写”,再到“积累语言”。通过朗读,读出鲜明的特点;通过朗读,读出呼之欲出的形象。环节四:乘舟游览,感受情趣教师活动41.光看小艇就很有意思了,如果我们置身其中,又会有怎样一番惬意呢?接下来,我们就要乘坐威尼斯的小艇,去游览威尼斯,去看看那里的景,那里的人和那里的风情。学生读,再齐读。2.好一个“说不完的情趣”,这“情趣”是什么意思?(情调趣味)3.带着你体会到的情趣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4.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老师找到了威尼斯和小艇的有关资料。(出示相关资料) 5.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读,再齐读。(2)读完你知道了什么?(3)为什么小艇成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学生活动4体验乘小艇之“情趣”。(1)这情调,这趣味就在文字中!你就是去威尼斯旅游的游客,请你入情入境地来读这段话。(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情趣”?(学生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我知道了小艇对威尼斯的重要性,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因为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威尼斯的大街就是河道,威尼斯的汽车就是小艇,这就使得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和教师的简单介绍,让很抽象、很陌生的城市鲜活起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另外创设“打招呼”的现场,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文本的情境,贴近作者的内心,“入情入境”地读就不是一句空话!
9.板书设计 18、威尼斯的小艇小艇独特的外形特点坐上小艇游览水城的情趣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一、基础性作业(必做题)1.比一比,再组词。【认清字形】
祷( ) 艇( ) 纵( ) 穷( )
衬( ) 挺( ) 丛( ) 帘( )2.用线条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词语运用】
新鲜的 城市
古老的 空气
弯曲的 建筑
闻名的 河道 二、综合性作业(选做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时间谁乘小艇干什么白天商人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晚上一大群人回家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通过课文配有的一幅插图,结合课件视频和图片呈现威尼斯白天的情形,楼房、小艇及坐在咖啡馆里欣赏美景的人,构成了一幅悠闲、惬意的画面,并与课文提及的“说不完的情趣”相呼应。借助插图和视频,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小艇独特的外形,以及威尼斯水城的概貌。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写作特点;②语言运用:学习和体会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试着用学到的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③思维能力: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④审美创造: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试着运用静、运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课时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同威尼斯的关系。难点:领会作者描写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和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品读课文,体验技术 辅备人修改意见: 在朗读中体现情感的启动。在课文第=部分中对威尼斯的小艇的作用的理解时让学生注意了动态的威尼斯和静态的威尼斯,并且从读中去体会,去体会两种不同的美,从小艇的作用中体会威尼斯的美可以说是独到的。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1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这节课,继续我们的威尼斯之旅!2.威尼斯有一条规定,是这里独有的——不准任何车辆进入,因此小艇就是这里的“公共汽车”,于是也就造就了这样一群身手不凡的船夫!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拿笔画出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句子。(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齐读)3、品读,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1)你就置身于这样的小艇里,有什么感受?(很刺激、惊险,有说不完的情趣)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2)前面的描写已经很充分了,这一部分多余吗?(不多余。作者在以自己的感受唤醒读者的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去掉就不能唤起我们这样的感受了)(3)如果说前面几句是正面地、直接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进行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侧面地、间接地来写,衬托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二者结合起来,更具说服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学生活动11、初读,变换朗读的方法。教师读前面的部分,同学们接读后面的部分。(1)教师引读“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学生接读“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2)教师引读“不管怎么拥挤”,学生接读“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3)教师引读“遇到极窄的地方”,学生接读“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2.再读,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1)发现了吗?同学们读的部分是船夫应对路况的表现;教师读的部分是船夫遇到的路况。大家注意到“极”字了吗?(注意到了)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极”是指速度特别快,快得不能再快了)(2)速度这么快,最怕的就是“拥挤”,可是船夫怕吗? 活动意图说明:“朗读就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本段的三次朗读为“整体—部分—整体”,在变式的朗读中,让画面立体起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法特点,真正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环节二:体会语言,感悟意境教师活动21.沐浴着威尼斯柔和的海风,让我们看一看威尼斯人白天到夜晚的生活吧。2.初读,深入文字体会人与艇的关系。(1)默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威尼斯人和小艇有怎样的关系?(息息相关,人离不开小艇)(2)谁乘小艇做什么?请完成表格。3.再读,在乐曲与文字互相配合中体会情趣。(1)白天,当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起来,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安静,入睡了。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2)小艇与威尼斯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你会感觉到这部分文字如同音乐一般,有活泼、明快的部分,也有柔和、细腻、温婉的部分。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你觉得该给这部分文字配怎样的乐曲?(学生说)学生活动2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2、全班交流汇报。(先学生填表格,再课件出示上面表格的答案)3、课文没写青年妇女乘小艇是去干什么,谁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去看戏、走亲戚、购物……)4、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学习?(邮递员、医生、学生、市长……)5、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一天中生活的情景。(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6.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想象在威尼斯一天中生活的情景。(学生自由讨论)7.全班交流汇报。(指导学生上台说)活动意图说明:小艇与威尼斯人息息相关,几个层面的追问让息息相关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具体化了,更易明白作者本段的写作意图。变换式的朗读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有了创意。“动”与“静”不就是一段乐曲吗?环节三:拓展阅读,体会表达教师活动3回顾全文,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个词、一句话肯定不能表达清楚我们此时的内心,作者也同样回味无穷,因而用了“说不完的情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作家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活动3学生读,再齐读。(三位作家都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情,都用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活动意图说明:“阅读链接”该如何与课文衔接?“阅读链接”不同于课文教学,但是编者这样安排总是有意图的。解读本课的“阅读链接”,应该立足于不同作家的表达风格,让学生有所感悟。
9.板书设计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一.品读句子,完成练习。(必做题)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哪一个是威尼斯的小艇?( )【信息处理】A B C D2.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对上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信息处理】【理解探究】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3.读完课文,请你为威尼斯写一条宣传语,吸引大家去感受那里的奇特风情。【语言表达】 二、拓展性作业(选做题)我爱鄱阳湖我的家乡在鄱阳湖边,我太爱鄱阳湖了。鄱阳湖大得很,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如果说万里长江是系在祖国母亲腰间
的金飘带,那鄱阳湖就是镶在金飘带上的一颗最大的绿宝石。登上那高高的山顶,
一眼望去,湖水无边无垠,好像和万里蓝天连接在一起。
鄱阳湖更让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时,它像一面大镜子。要是
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碧波荡漾,金光闪闪,叫人流连忘返。如果刮起大风,几
百米水面白浪滔天,波涛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令人惊心动魄。
鄱阳湖最叫人赞美的是它丰富的水产。这里水产名目繁多。有味道鲜美的青
鱼、鲤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银鱼。
啊!鄱阳湖令人向往,令人赞美。我爱鄱阳湖,爱它的美丽多姿,爱它的物
产丰富。我为我们的鄱阳湖感到无比的自豪。短文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介绍了鄱阳湖的 、 、 三个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鄱阳湖 感情。【整体感知】2.“登上那高高的山顶,一眼望去,湖水无边无垠,好像和万里蓝天连接在一起。”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说明( )【理解探究】A.鄱阳湖的景色美。 B.鄱阳湖的面积大。 C.鄱阳湖的湖水蓝。3.阅读第三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鄱阳湖静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鄱阳湖动态的句子。【信息处理】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A.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搭桥铺路;并借助课件分步交流,探讨新知,提高课堂效果。B.对应的ppt或动漫视频根据授课进程依次播放,让学生更感性更直观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题 19 牧场之国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荷兰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以“牧场之国”描写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特有的牧场风光。作者笔下的荷兰是由大片碧绿草原和成群牛羊组成的自然王国,体现出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体会文中的静态描写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能了解课文大意,也能大体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结构特点。但荷兰独特的自然风光,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可查阅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所以课前先以课文描绘的四幅画面来展开教学。同时文中采用了静态描写和以动衬静的手法,因而如何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也是教学本课的重点。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①文化自信:会认“毡、犊、眺”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骏”等14个字,正确读写“仪态、端庄、远眺”等16个词语。②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③思维能力: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④审美创造: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体会荷兰牧场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含义;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5.教法、学法:交流资料 品读感悟 联系生活 抓关键句 读写迁移
6.教学准备: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7.学习评价设计: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主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以及课后作业检验等方式来考查学生各项目标的达成度。
8.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①文化自信: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②语言运用:正确读写“仪态、端庄、远眺”等17个词语。③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④审美创造: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课时重难点 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难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初知荷兰,导入课文题目 辅备人修改意见: 本文按照白天到晚上的时间顺序向我们展示了荷兰宁静、祥和、自由的异域风光。本文结构清晰,从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便可感受荷兰优美的风光,感受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所以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式来学习本课。第一课时以“认识荷兰”导入新课。一提到荷兰,人们脑海中呈现的便是郁金香、大风车、运河、大牧场,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同学们齐声说:“也是牧场之国”面对不一的课文,不一样的风景,同学们兴趣高涨。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1 1.谈话导入。(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大家想去旅游吗?(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跨国旅游,去领略一下异国的风情,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欧洲西部的荷兰。(2)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一下荷兰。2.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牧场之国。学生活动11. 学生欣赏图片。2. 小组互相交流搜集到的资料。3. 全班齐读课题。4、读课文题目,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学生说)5.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呢?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亲切的谈话来导入新课,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2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学生读,正音,再全班齐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第1自然段起什么作用?(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中心句)3.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总分)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以及夜晚的祥和寂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5.学生正确书写“尊”“凳”和“罐”学生活动21.读课文,找中心句。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说)2.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先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层次划分)3.默读课文,谈一谈荷兰牧场风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畅谈美丽印象)4. 积极参与课件中的读生字、理解字义、组词。5. 开火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活动意图说明: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准确的词语来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环节三:品读课文,感受牧场白天之美教师活动31.默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子。默读提示。 (1)学生边默读边批注,教师巡回辅导。(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2.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来说说吗?(学生说)3、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置身其中你有何感受呢?4.交流描写其他牲畜的句子,感受牧场是牲畜们的乐园。学生活动31. 默读课文,思考: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2. 画出在文章中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3. 朗读课文,与组内同学交流自己对“牧场之国”的印象。听老师讲解生字的写法,记录要点。2. 运用所学的生字组词、造句。3. 根据老师的指导,学生认真书写本课生字。4. 和组内同学互相进行书写交流。(1)学生边默读边批注,教师巡回辅导。(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的地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动物的表达方法
9.板书设计 19、牧场之国1、绿色低地上。牛群在吃草。2、辽阔无垠的原野上,骏马在飞驰。3、绿色的草原上,羊群、猪群、小鸡等动物悠然自得。傍晚、人们将牛奶运走,入夜后,牲畜都沉睡了。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一、辨字组词。(必做题)眺( )骏( )驰( )绵( )铛( )跳( )峻( ) 弛( )棉( )挡(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必做题)专注( ) 无垠( ) 安闲( ) 欣赏(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选做题)仪态( )( ) 膘肥( )( ) 五彩( )( )( )( )点点 ( )( )结队 ( )( )无言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荷兰牧场牛群吃草专注悠闲,马群驰骋自由潇洒,绵羊和山羊、黑猪和小鸡都是那么的悠然自得、惬意无比。这样的场景学生感受不出来其中的惬意,我准备了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学生在视频的帮助下,对比自己曾经的所见,更好的感受牧场的自由。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①文化自信:积累描写牛、马、羊的拟人句。②语言运用:感受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积累优美句子。③思维能力: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④审美创造:感悟课文中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的地方,积累描写牛、马、羊的拟人句。
课时重难点 重点: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难点: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积累描写牛、马、羊的拟人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品读课文,感受牧场的夜晚之美 辅备人修改意见: 在第二课时,主要围绕课后习题设计教学问题。1.作者眼中的荷兰是什么样子?2.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3.文中很多句子都很有情趣,找一找,读一读。4.梳理文章结构,课堂小结。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1 1.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荷兰的牧场,感受到牧场之国的牲畜们生活得真悠闲。是什么滋养了这些牲畜呢?(是草原,是运河)2.丰美的水草滋养了牲畜,辽阔无垠的原野为牲畜们提供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课文中除了写成群的牲畜,丰美的水草,还写了什么?(学生读)(1)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牧民就算来到牧场,也尽量不打扰牲畜的生活,让牲畜生活在安宁、恬静的环境之中。)3.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牧场完全安静下来是怎样的?(学生说)4.牲畜们生活得如此闲适、安宁,水草长得如此丰美,还得归功于谁呢?(牧民)在牧场之国,人、动物与大自然三者生活得非常和谐,正是这种和谐构成了牧场的和谐,真可谓是“牧场宁静又和谐”。难怪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学生活动11、(挤奶的人)咱们把挤奶的人叫作牧民,拿笔画出描写牧民的句子。2、学生读出示的句子,再全班齐读。3、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安静祥和、宁静之美)4、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牧场上的宁静之美。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 认真听老师介绍夜晚的“牧场之国”,再指名学生进行介绍。7.想象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师生交流作者的写作方法:拟人、比喻的修辞;总分结构;时间顺序。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课文;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技巧,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环节二:理解感悟,体会表达教师活动21.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2.这就是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牧场之国的真正特点所在。有人为牧场之国写下一首小诗,请欣赏。课件出示: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4次,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学生活动2学生齐读小诗。回答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找到相关的句子记录下来,争做小导游为大家介绍“牧场之国”的牛群吃草的画面。介绍时注意语气和情感。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于“真正”一词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词语、句子、课文的理解,从而加深对主题的感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环节三:反复品味,积累语言教师活动3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活动31. 观看视频,总结: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2. 根据老师的提示,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介绍荷兰的其他风光。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品味积累,以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传神,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9.板书设计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一、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必做题)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3.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必做题)《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是按照从白天到夜晚的 顺序写的,课文 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 、和夜晚的、,表达了作者对荷兰如画的田园风光 的。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正的荷兰之意,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等。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题 20 金字塔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主要描写了夕阳西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是一个非连续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工艺的精湛以及设计的巧妙,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及取得的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两文在内容上有许多地方相互印证,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2.学习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能了解课文大意,也能大体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结构特点。但古埃及金字塔独特的自然风光,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可以查阅资料,但学生仍缺乏直观感受,因此教学本文时,第一篇宜采用朗读和抓住重点词语来引导学生感受和把握夕照下金字塔的景色之美;第二篇则重点让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并结合课文批注理解文意,体会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①文化自信:会认“译、愧、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②语言运用: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③思维能力: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④审美创造: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相互印证的内容。学习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
5.教法、学法:交流资料 品读感悟 联系生活 抓关键句 读写迁移
6.教学准备:预习提纲:对应课文预习作业。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7.学习评价设计:学生能说出两篇短文的收获,交流自己对胡夫金字塔产生的认识。能认识到两篇短文最主要的交际功能的差异:《金字塔夕照》一文,侧重帮助读者通过语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事物的情感;《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侧重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明晰的信息。
8.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辅备人修改意见: 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提供现实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1 1.图片导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2.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埃及的金字塔,探索它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图片,这些金字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金光闪闪、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活动意图说明:用胡夫金字塔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初步感受金字塔迷人的金色之美。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21.教师引导:《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2.教师小结: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学生读,正音,再全班齐读。4.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阅读提示下面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读一读,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活动2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2.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地概括一下《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主要内容。(《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作了简要的补充。)3.学生自读自学课文,自己搜集关于金字塔的资料。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概括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环节三:品读课文,感受牧场白天之美教师活动31.埃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金字塔又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金字塔夕照》的学习成果。2.《金字塔夕照》这篇短文采用了什么方式介绍金字塔?(它采用叙议结合、情景交融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它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3.读了《金字塔夕照》,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4、找出介绍金字塔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活动3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整理。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3. 以小组为单位,评议同伴的表现,不断完善、提高自我。4. 积极参与课后拓展阅读,获得更多的阅读收获。5.进行信息的交流,对金字塔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活动意图说明:略读课文采用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感受,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交流整理、拓宽阅读面,提升认识。
9.板书设计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必做题)1.古老的万里长城简直像是用纯金铸(zhù zù)成的,它不愧(guǐ kuì)是熠(xí yì)熠发光的珍宝,站在长城上引起人们无边的遐(xiá jiá)想和怀古的幽(yòu yōu)思……2.巴黎埃(āi ài)菲(fēi fēn)尔铁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二、选词填空。(必做题)飘浮 飘扬 漂浮1.五星红旗迎风( )。2.落叶在水面( ),越来越远。3.瓦蓝的天空中( )着几朵白云。。精巧 精致 精美 精湛1.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包装( )。2.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 )。3.金字塔宏伟而又( )。4.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 )的造船技术。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选做题)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 ( )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 )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金字塔是神秘的存在,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准备了介绍金字塔的纪录片的片段,帮助学生揭开金字塔的神秘面纱,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之欲。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题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是小小讲解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情境,做一名小讲解员。在这个情境中,他人对某些事物不太了解,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向他介绍。介绍时要能做到条理清晰,语气、语速适当,必要时还可以借助手势、动作、表情等帮助讲解。抓住讲解的重点,无关的内容尽量少讲或者不讲。
2.学习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在选材、叙述的条理性以及语气语速甚至动作表情等方面均有待锻炼提高,况且训练孩子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是提升本单元学习能力的一个语文要素。因此,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用心挑选讲解的情境、精心准备整理的资料并提前列出提纲,同时还要注意讲解时根据听众的反应随时调整讲解的内容以及自己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语气语速和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事项。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①文化自信: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调整。 ②语言运用: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按照一定顺序讲述。③思维能力:确定好讲解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查阅、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④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先讲给小组成员听,听的同学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同学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讲解。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能列出讲解的提纲,按照一定顺序讲述。学习难点: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调整。
5.教法、学法 查找资料 合作交流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7.学习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
8.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1 这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课件出示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视频)2.这个向观众介绍展品的人是谁?3.你们觉得她讲得怎么样?4.那你们再看看她解说时的神态如何?5.视频中博物馆讲解员通过讲解,让大家对博物馆的展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充当讲解员的时候,例如,学校来了客人,需要你讲解校园里有代表性的地方;亲友到你家做客,需要你介绍一下周边的环境……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小小讲解员吧。(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1.观看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视频。 2.她是博物馆讲解员。 3.她讲解得有理有据,生动有趣。4.她一直面带微笑,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晰。 辅备人修改意见: 课前预学单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学校的图书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搜集关于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有代表性的地方让学生进行活动。个人二次备课: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看精彩的视频,让学生对讲解员的工作有初步了解。再从精彩的视频引到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从而引出新课。环节二:创设情境,准备讲解教师活动21.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第103页的内容。(指生接龙读)2.课本上列举了一些需要讲解的情境,有些情境是大家熟悉的,有些可能不太熟悉。这个月底,我校要举办校园艺术节,届时会有很多领导来我校参观。你们是学校的小主人,当客人来我校时,你们将上岗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为了能更好地把我们学校有代表性的地方介绍给客人,今天这节课将专门进行一次小小讲解员的培训。3.你们打算向参观学校的客人介绍一些什么?4.但当想给客人介绍的内容太多时,就很容易出现介绍不清楚的情况,要怎么办呢?5.(板书:确定讲解内容)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请大家再看教材中间部分“怎么作讲解”的提示。6.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学校图书馆的资料,谁来分享?(板书:搜集资料)(出示课前预学单,指生汇报。) 7.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些重点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一个提纲。(板书:列提纲)出示图书馆讲解提纲。8.这个提纲包含哪几个部分?9.你从这个提纲中发现了什么?10.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小讲解员,列好提纲是关键。请大家按照自己总结的列提纲的方法,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列一个讲解提纲。(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21.接龙读教材第103页的内容。2.介绍学校的历史、发展以及学校的图书馆、功能室。听说我们学校这几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我觉得也可以介绍一下。3.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各种社团值得介绍一下,比如京剧社团、劳技社团、篮球社团等都很有特色。4.我们要选择其中一些重点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5.条理要清楚,重点要突出。语气要自然,语速要适当。可以加上动作、表情,辅助讲解;还可以做一些小卡片,标注要讲的关键信息。可以根据听众的反应调整讲解的内容,如大家不感兴趣的内容可适当删减。 6.汇报搜集到的关于学校图书馆的资料。7.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完成图书馆讲解提纲。8.主题、中心和内容。 9.提纲中的主题就是我们确定好的讲解主题。提纲的中心就是我们通过讲解来体现的学校的某个特色。提纲的内容就是围绕中心,选定的讲解内容及安排好的讲解顺序。10.列提纲。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确定好讲解的主题,围绕主题查阅、搜集资料。指导学生列提纲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然后自由试讲,为口语交际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环节三:试讲评价,展示风采教师活动3 1.请大家结合提纲先在组内讲解,其他同学充当观众认真聆听。出示讲解提示。(板书:试讲) 2.现在请大家按照听众的反应和建议,修改自己的提纲。3.出示讲解活动互评表,特别提醒一点:讲解开始的时候要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结束的时候要对听众表示感谢。(课件出示预设交际示例1和交际示例2) 4.总结点评。学生活动31.组内试讲:讲解的时候,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可以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听的同学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 2.生修改。3.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作为讲解员在班内讲解,一起来评选班级的“讲解达人”。4.请讲解员和观众对讲解过程中双方的表现进行互评。活动意图说明:创设交际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交际活动。通过创设展示个人风采的活动,并进行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借鉴,弥补不足。环节四:小结收获,拓展延伸教师活动4学生活动4今天开展了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2.希望同学们都能走出教室,到社会实践中当一名真正的小小讲解员。根据自己在本节课的所得,谈收获。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抓住机会好好锻炼自己的讲解能力,激发学生当一名小小讲解员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确定讲解内容搜集资料列提纲试讲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 A类作业: 试着写讲解词要有开头、讲解的内容和结尾三部分。B类作业 : 收集资料。C类作业:自己选择学校的一个场景,试着回家给父母当一回小小讲解员。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课件的使用在本节课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到讲解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但是课件中,不仅展示了讲解的场景,还对讲解的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展示,学生一目了然,也能更好的掌握讲解的要领。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题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主备教师 臧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训练。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是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介绍给别人。习作前要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基本现状等;习作时要把搜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和筛选,并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饱含感情。如果引用别人的话,要注明资料来源,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注意按照一定顺序,巧用说明方法,要写出文化遗产的雄伟气势或秀丽景色以及民族自豪感。
2.学习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习作基础,并且也具备一定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根据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学生能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处感兴趣的介绍给别人,可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根据网络对某处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搜集,用自己的话语加以整理,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饱含感情;同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要学会抓住事物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写出其雄伟气势或秀丽景色,要把自己的民族自豪感融入字里行间。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①文化自信:学会有目的地查阅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②语言运用:学会将整理后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③思维能力: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④审美创造:学会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学会有目的地搜集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2.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学习难点:学会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5.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 小组合作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7.学习评价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
8.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有目的地搜集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2.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
课时重难点 1.学会有目的地搜集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2.学会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辅备人修改意见: 在介绍中国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一提与咱们新疆有关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增强孩子们的自豪感。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1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过两篇介绍著名文化景点的课文,分别是什么?2.大家知道吗?水城威尼斯和埃及金字塔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课件出示“世界文化遗产”)3.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视频)4.课件出示长城、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指名学生猜。5.长城、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都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生齐读。)6.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相关资料,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和同学们说一说吧!(出示课前预学单)7.我们查到的资料这么多,哪些资料是特别重要的?又应该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呢?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出示课中导学单)学生活动11.《威尼斯的小艇》和《金字塔》。2.生齐读“世界文化遗产”。3.观看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视频。4.师生玩一个“看图猜猜猜”的游戏。仔细观察图片,猜猜这是哪儿。5.生齐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6.和同学说一说感兴趣的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和同桌交流搜集了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哪些资料,这些资料是关于哪些方面的。 7. 浏览自己搜集的资料,借助“学习提示”,完成表格。学习提示: 1.标注:(1)用“√”标记有必要向他人介绍的几个方面,不宜过多;(2)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注介绍顺序;(3)用“△”标记需要详细介绍的一两个方面,并在资料里勾画出重点语句。2.内容:将准备重点介绍的内容简要摘抄在“内容”栏。可以只摘抄开头和结尾,中间用省略号表示。 学生根据提示自主整理资料。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做好习作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写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再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为正式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环节二:交流分享,合作学习教师活动21.谁愿意将整理的资料拿上来展示,并和大家交流?2.引导学生修改导学单。3.接下来,让我们把整理出来的资料按顺序讲给小组同学听。4.如果你觉得自己搜集的资料不够完善,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查找、补充。相信经过整理、补充之后,你一定可以把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清楚。(板书:搜集资料 整理资料)学生活动21.两位学生读分别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2.结合同学们的分享,再看看自己的课中导学单是否需要修改,进行修改。3.小组合作交流: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可以吗?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可以吗?详细介绍的那个方面恰当吗?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共享,进一步明确该从哪些方面加工、整理资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互相交流,使获得的资源更丰富,使学生的表达更充分,为正式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9.板书设计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 整理资料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A类作业:选择一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B类作业:搜集资料 C类作业:撰写习作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运用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历史的悠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震撼。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2.同学间互评习作,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课时重难点 学会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运用方法,独立习作 辅备人修改意见: 教师要教会学生注明资料来源的方法,比如写清楚这些话是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的。如果不知道他人说这些话的具体时间地点,可以省略。但是,一定要注明作者。这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保护。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1 1.请大家读一读教材上的“撰写”提示,谁来总结一下?(板书:撰写)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引用别人的话,注明资料来源、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3.巡视指导学生习作。学生活动11.读“撰写”提示,总结:(1)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2)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3)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介绍。2.自由撰写习作。 活动意图说明:提出习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撰写习作,将整理后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环节二:欣赏佳作,感悟写法教师活动21.课件出示预设习作《秦兵马俑》。2.出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习作评价表。3.小结:介绍内容时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最好还能配上相关的图表资料来辅助表达。学生活动21.全班默读习作《秦兵马俑》。2.参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习作评价表来评一评这篇好在哪里或者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3.根据以上的点评和建议,评一评自己的习作;再小组合作,相互提修改意见;然后按照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欣赏佳作,学生从中感悟写好习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篇佳作的优点,从而在习作中有所借鉴。环节三:交流收获,总结方法教师活动3要想写出好的习作,修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在创作后,我们一定要反复地对习作进行修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有可能成为佳作。学生活动3说说对所改的习作是否满意,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以及修改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交流本次修改习作后的收获,总结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撰写 引用别人的话,注明资料来源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A类作业:查询资料B类作业:写习作C类作业:找找别的世界文化遗产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在本节课的教学上,通过大屏幕展示比较典型的学生作品,通过全班同学一起评价修改,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题 语文园地
主备教师 臧 辅备教师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大块组成。其中,“交流平台”是要求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词句段运用”是通过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来写句子,以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然后再根据提供的相关句子所描写的情景,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日积月累”栏目提供了古诗《乡村四月》,要求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积累并能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积累、理解和运用能力。针对该园地安排的相关内容,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开展小组交流,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然后据此习得方法并能对相关情景进行仿写,领悟并熟悉表达特点,以便让学生习作中能真正学以致用。另外,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学习仍是一个重点,目的在于引导他们按照本单元的描写方法去感悟古人描绘事物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①文化自信: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②语言运用: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③思维能力: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④审美创造: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2.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学习难点:1.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2.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5.教法、学法 交流总结 仿照练习 诵读感悟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7.学习评价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交流汇报、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
8.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2.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课时重难点 重点: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难点: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回顾课文,讨论交流 辅备人修改意见: “交流平台”这个板块的内容可以在学习三篇课文的时候,有机渗透进去,不必单独拿出来进行教学。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1 1.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感悟这些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再尝试在习作当中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板书: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2.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一,教师相机出示答案进行指导。学生活动11.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再回顾本单元课文,小组交流一下: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表达效果?2.尝试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角度分析这段话的表达效果,完成练习。(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分享汇报) 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并尝试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现景物的特点,让自己的习作更吸引人。环节二:语言运用,训练表达教师活动21.怎样写好景物的动、静之美呢?我们先来看看教材上的例句。(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例句)2.这两个例句是如何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3.(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想一想:这些景物分别适合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4.在四人小组内交换读一读各自写的句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议。学生活动21.指生朗读,再全班齐读这两个例句,注意读出景物的动、静之美。2.第一个例句通过描写乘坐小艇时所见的景致,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第二个例句通过描写动物安静下来的样子,表现出夜晚荷兰牧场的静态美。师:这两个例句都是通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同时融入人的活动,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景物的独特魅力。3.在导学单的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照样子写一写,注意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4.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句子,然后全班交流汇报。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描写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9.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1.回顾课文,温故知新。(必做题)本单元课文运用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景物独特的魅力,展示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威尼斯的小艇》中,白天小艇活动的场景为________描写;夜晚,小艇散开,威尼斯一片沉寂,是________描写。《牧场之国》描写了荷兰牧场上动物们的悠闲和安详,也描写了人们挤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突显了荷兰牧场的________之美。2.根据描述的情景,判断描写方法,再仿写一段话。(选做题)(1)“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侧重________描写,突出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表现了威尼斯的繁华风貌。(2)“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段话由________描写到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牧场的宁静和荷兰人畜共处的和谐画面。(3)运用上述描写方法,仿写句子。一阵清脆的铃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本次教学,通过课件展示与教学内容关联的内容,在不断的拓展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陶冶学生的情操。
12.教学反思与改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2.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课时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难点: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 语言运用,体会表达 辅备人修改意见:“日积月累”板块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描写夏天景象的诗句,并提示学生:农历四月已是初夏时节。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1 1.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例句一)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例句二)这是季羡林写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一段话,描写了印度的泰姬陵。3.这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随机板书:集中强调一种颜色)4.(出示课中导学单)学生做题、汇报,教师相机出示答案并指导。学生活动11.指名学生读例句一,说说这句话主要描写了金字塔什么方面的特点。2.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例句二,说说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3.都是写景物的一种颜色。4.观察导学单中的图片,仿照书中的例句写一写,注意集中强调一种颜色。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两段话分别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总结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环节二:初读古诗,感悟诗韵教师活动21.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不同的乡村美景图)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美景的古诗——《乡村四月》。(板书诗题)3.课件出示古诗。4.(课件出示“二二三”节奏划分)指名学生读,教师评价,学生再齐读古诗。5.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6.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意?7.请大家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小组讨论,理解古诗的诗意。(指生汇报,最后课件出示诗意。)学生活动21.欣赏这几幅乡村美景图,说说有怎样的感受2.齐读诗题。3.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4.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要读出怎样的节奏?5.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6.查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借助文中的插图等。7.独立学习,小组讨论诗意。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环节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教师活动31.请同学们再读读古诗,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2.谁来说一说自己圈了哪些词?3.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随机板书:景美人忙)4.(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生读)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吗?5.朗读三、四句,感受“人忙”。6.请大家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背给同学听。7.指生背。8.出示第2课时课末固学单。学生活动31.边读边圈画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2.绿、白、子规声。3.乡村的景色很美,村里的人很忙。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喜爱和欣赏之情。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诗。理解“蚕桑”和“插田”的意思,感受“人忙”。(“蚕桑”指采桑养蚕,“插田”指在田里插秧。)6.同桌互背。7.全班齐背。8.默写。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诗句来入诗境、悟诗情,感受古诗中景美和人忙的情景。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背记古诗的目的。
9.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集中强调一种颜色景美人忙
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15分钟)1.读句子,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必做题)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陵墓是纯白的大理石,栏杆是纯白的大理石,四个高塔也是纯白的大理石。A.这句话描写了大理石纯白色的特点。B.这句话通过集中强调“白色”,使人感受到陵墓的庄严、美丽。C.这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提示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将眼中所见全部写出来。D.这句话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呈现出景物独特的魅力。2.将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选做题)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__时节的景象。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农家四月人们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