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高考物理压轴题冲刺16练
练8 多过程问题
1.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放置一质量的斜面体C,斜面体C的上表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斜面体上静置两个小物块A、B,小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小物块A位于斜面顶端,小物块B与小物块A相距,小物块A与斜面体间无摩擦,小物块B与斜面体间动摩擦因数为,初始由静止释放小物块A,此后小物块A、B间发生多次弹性正碰,碰撞时间均极短。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斜面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取。求:
(1)第一次碰后瞬间小物块A、B的速度大小;
(2)第一次碰后瞬间到第二次碰前瞬间小物块A、B间的最大距离;
(3)第一次碰后瞬间到第八次碰前瞬间小物块B与斜面体C间摩擦产生的热量Q;
(4)第一次碰后瞬间到第八次碰前瞬间地面对斜面体C的冲量大小。
2.(12分)(2024海南三校二模)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质量,从固定在竖直面的、半径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滑下,从轨道末端水平射出,落到静止放置在足够长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的小车里。小车挡板高,车厢长,初始时车厢挡板刚好与圆弧轨道末端相平,滑块落在车厢后瞬间竖直方向上不反弹,水平方向上速度保持不变,滑块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滑块与车厢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g取,不计空气阻力。求:
(1)滑块滑到圆弧最低点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小车与滑块共速时的速度大小;
(3)滑块与挡板碰撞的次数。
3. (2024浙江宁波期末)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有轨道ABCDE,BC段水平放置,其左侧是光滑斜面AB,右侧CD是光滑圆弧,DE段(足够长)的倾角θ=37°,各段轨道均平滑连接,在圆弧最低处C点下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一质量m=2kg的滑块P从左侧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后沿水平轨道BC向右滑行,第一次经过C点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滑块P的重力的11倍。已知BC段长度L=3m,CD段是半径R=1m、圆心角θ=37°的圆弧,滑块P与BC段、DE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求滑块P第一次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P从左侧斜面由静止释放时离BC的高度;
(3)若将另一质量M=8kg的滑块Q(Q与BC段、DE段的动摩擦因数也为 =0.5)置于C点,同样让滑块P从斜面AB上原位置由静止释放,P与Q在C点发生弹性正碰,求P与Q最终的距离。
4. (2024山东济南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半径均为R的固定竖直光滑圆轨道,M、N分别为两圆轨道的最低点。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P点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通过第一个竖直圆轨道后沿水平面继续向右运动。已知P点与M点、M点与N点间的距离均为,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为,小物块在P点的初速度大小。求:
(1)小物块到达第一个圆轨道最高点时,小物块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2)小物块从第二个圆轨道脱离时的速度大小。
5. (2024浙江金华期末)如图水平轨道AB的左端有一压缩的弹簧,其储存的弹性势能,弹簧左端固定,右端放一个质量为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与弹簧不粘连,传送带BC的长为。为水平轨道,DE、FG是竖直放置的两个半径分别为和的半圆轨道,AB、BC、、DE、FG均平滑连接。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余轨道均光滑,g取。
(1)若传送带静止,求物块弹出后第一次到达D点时受到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2)若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物块恰好不脱离轨道运动至G点,求:
①传送带的速度;
②物块从G点水平抛出后落到半圆轨道时的动能大小。
6. (2024山东济南期末)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倾角的斜面和足够长的桌面。桌面上放置长度的“L”形木板,木板左端静置一滑块。一小球从点静止释放,与斜面在点发生碰撞(碰撞前后沿斜面方向速度不变,垂直于斜面方向的速度等大反向),之后恰好水平击中滑块,的距离。已知小球质量,滑块质量,木板质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小球和滑块均视为质点,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不计碰撞时间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求:
(1)小球与斜面碰撞后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滑块与木板发生碰撞后两个物体速度的大小;
(3)整个过程桌面对木板摩擦力冲量。
7. .(2024江苏南京期末) 如图所示,两小木块A、B质量均为,用劲度系数为、原长为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A处于静止。重力加速度为。有人利用该装置进行以下两步操作:
第一步,用外力将A缓慢竖直下压一段距离后,撤去外力,发现A上下运动,B刚好不离开地面。
第二步,将一质量为的橡皮泥在A正上方某处自由落下,与A碰撞并附着在A上,一起向下运动,此后,木块B能够离开地面。求:
(1)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长度;
(2)第一步操作中,外力对木块A做的功;
(3)第二步操作中,橡皮泥自由下落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
8 (2024广东大亚湾区一模)如图所示,P点左侧有一高的平台与半径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底部相切,平台表面粗糙,长度为1.0m。现让一物块A从圆弧左侧与圆心等高处静止释放,下滑至平台与另一置于平台右侧边缘的物块B发生碰撞,碰后其中一个物块落在地面上的M点,另外一个物块落到N点,M点和N点与平台右侧边缘的水平距离为分别为1.0m和2.0m,已知A、B两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A与平台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
(1)碰撞前物块A的速度v的大小;
(2)落到M点和N点对应的平抛运动初速度和;
(3)物块A和物块B的质量之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高考物理压轴题冲刺16练
练8 多过程问题
1.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放置一质量的斜面体C,斜面体C的上表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斜面体上静置两个小物块A、B,小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小物块A位于斜面顶端,小物块B与小物块A相距,小物块A与斜面体间无摩擦,小物块B与斜面体间动摩擦因数为,初始由静止释放小物块A,此后小物块A、B间发生多次弹性正碰,碰撞时间均极短。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斜面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取。求:
(1)第一次碰后瞬间小物块A、B的速度大小;
(2)第一次碰后瞬间到第二次碰前瞬间小物块A、B间的最大距离;
(3)第一次碰后瞬间到第八次碰前瞬间小物块B与斜面体C间摩擦产生的热量Q;
(4)第一次碰后瞬间到第八次碰前瞬间地面对斜面体C的冲量大小。
【参考答案】(1),;(2);
(3);(4)
【名师解析】
(1)小物块A释放之后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求得
小物块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
联立求得
,
(2)对物块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求得
小物块A、B碰后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先向上匀减速后反向匀加速,两者共速时距离最大,有
求得
可得第一次碰后瞬间到第二次碰前瞬间小物块A、B间的最大距离
(3)第一次碰后B减速至0用时
B减速至0时A的速度为
时间内A、B的位移分别为
由于,说明B减速至0时刚好发生第二次碰撞,且A与第一次碰前速度相同,此后A、B将重复性发生多次碰撞。每相邻两次碰撞间摩擦热
总热量
(4)A、B整体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
A、B整体对斜面体的弹力为
A、B整体对斜面体的作用力为
方向竖直向下
2.(12分)(2024海南三校二模)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质量,从固定在竖直面的、半径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滑下,从轨道末端水平射出,落到静止放置在足够长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的小车里。小车挡板高,车厢长,初始时车厢挡板刚好与圆弧轨道末端相平,滑块落在车厢后瞬间竖直方向上不反弹,水平方向上速度保持不变,滑块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滑块与车厢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g取,不计空气阻力。求:
(1)滑块滑到圆弧最低点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小车与滑块共速时的速度大小;
(3)滑块与挡板碰撞的次数。
【名师解析】.
(1)滑块运动到圆弧最低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滑块在圆弧最低点时,对滑块进行分析有
解得
(2)滑块与小车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则有
解得
(3)滑块落到车厢的位置由平抛运动有:
解得
所以正好落在车厢中间位置
从滑块落到车厢到二者同速,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滑块相对车厢行驶的路程
所以撞击次数为7次。
3. (2024浙江宁波期末)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有轨道ABCDE,BC段水平放置,其左侧是光滑斜面AB,右侧CD是光滑圆弧,DE段(足够长)的倾角θ=37°,各段轨道均平滑连接,在圆弧最低处C点下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一质量m=2kg的滑块P从左侧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后沿水平轨道BC向右滑行,第一次经过C点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滑块P的重力的11倍。已知BC段长度L=3m,CD段是半径R=1m、圆心角θ=37°的圆弧,滑块P与BC段、DE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求滑块P第一次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P从左侧斜面由静止释放时离BC的高度;
(3)若将另一质量M=8kg的滑块Q(Q与BC段、DE段的动摩擦因数也为 =0.5)置于C点,同样让滑块P从斜面AB上原位置由静止释放,P与Q在C点发生弹性正碰,求P与Q最终的距离。
【参考答案】(1)10m/s;(2)6.5m;(3)1.76m
【名师解析】
(1)设滑块P第一次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解得
(2)设滑块P从左侧斜面由静止释放时离BC的高度为H,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3)因为滑块P的质量小于滑块Q的质量,所以滑块P、Q碰撞后P将反弹,设碰撞后滑块P、Q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P、vQ,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解得
,
设滑块P反弹最终停止的位置为J,对滑块P从C到J的运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最终离B点0.6m;
设滑块Q在DE段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为G,且此次对滑块Q从C到G的运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由题意可知滑块Q能够恰好运动至K点,则对滑块Q从G到K的运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联立各式解得
,
故滑块P、Q最终相距1.76m。
4. (2024山东济南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半径均为R的固定竖直光滑圆轨道,M、N分别为两圆轨道的最低点。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P点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通过第一个竖直圆轨道后沿水平面继续向右运动。已知P点与M点、M点与N点间的距离均为,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为,小物块在P点的初速度大小。求:
(1)小物块到达第一个圆轨道最高点时,小物块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2)小物块从第二个圆轨道脱离时的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1);(2)
【名师解析】
(1)小物块从P点到第一个圆轨道最高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在第一个圆轨道最高点,设轨道对小物块的压力为,有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块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2)设脱轨时小物块与圆心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小物块从P点到脱轨,根据动能定理得
脱轨时,有
联立解得
5. (2024浙江金华期末)如图水平轨道AB的左端有一压缩的弹簧,其储存的弹性势能,弹簧左端固定,右端放一个质量为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与弹簧不粘连,传送带BC的长为。为水平轨道,DE、FG是竖直放置的两个半径分别为和的半圆轨道,AB、BC、、DE、FG均平滑连接。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余轨道均光滑,g取。
(1)若传送带静止,求物块弹出后第一次到达D点时受到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
(2)若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物块恰好不脱离轨道运动至G点,求:
①传送带的速度;
②物块从G点水平抛出后落到半圆轨道时的动能大小。
【参考答案】(1);(2)①;②
【名师解析】
(1)从释放到D点,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在D点有
解得
(2)①恰好过最高点F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解得
从C到F点,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从释放到B点有
得
物体从加到,摩擦力做正功,设经过的位移为,则有
可得
所以物体在传送带上加速,到达右端时和传送带共速时,传送带速度有最小值
②从F点到G点,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从G点平抛后有
,
联立可得
则落到半圆轨道时的动能为
代入数据得
6. (2024山东济南期末)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倾角的斜面和足够长的桌面。桌面上放置长度的“L”形木板,木板左端静置一滑块。一小球从点静止释放,与斜面在点发生碰撞(碰撞前后沿斜面方向速度不变,垂直于斜面方向的速度等大反向),之后恰好水平击中滑块,的距离。已知小球质量,滑块质量,木板质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小球和滑块均视为质点,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不计碰撞时间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求:
(1)小球与斜面碰撞后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滑块与木板发生碰撞后两个物体速度的大小;
(3)整个过程桌面对木板摩擦力冲量。
【参考答案】(1),方向指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成30°角;(2),;
(3),方向水平向左
【名师解析】
(1)设小球落到点时速度为,则
碰后速度
即
方向指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成30°角。
(2)小球与滑块碰撞前的速度
设碰后小球速度为,滑块速度为,则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碰后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
木板受平台的最大静摩擦力
故木板静止不动。设滑块与木板相碰前速度为,由动能定理
设滑块与木板碰后两者速度分别为和,则
解得
,
(3)滑块与木板碰前运动的时间,故
从碰后到二者共速,对滑块和木板分别由动量定理
共速后两者一起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设用时,则
桌面对木板冲量的大小为
解得
方向水平向左。
7. .(2024江苏南京期末) 如图所示,两小木块A、B质量均为,用劲度系数为、原长为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A处于静止。重力加速度为。有人利用该装置进行以下两步操作:
第一步,用外力将A缓慢竖直下压一段距离后,撤去外力,发现A上下运动,B刚好不离开地面。
第二步,将一质量为的橡皮泥在A正上方某处自由落下,与A碰撞并附着在A上,一起向下运动,此后,木块B能够离开地面。求:
(1)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长度;
(2)第一步操作中,外力对木块A做的功;
(3)第二步操作中,橡皮泥自由下落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
【参考答案】(1);(2);(3)
【名师解析】
(1)木块A静止时,由胡克定律可得弹簧的压缩量为
弹簧实际长度为
解得
(2)因为B刚好不离开地面,则有
可得A在最高点时,弹簧伸长
所以A木块从开始到运动的最高点的过程中弹簧对A做的总功为零,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3)对橡皮泥自由下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橡皮泥与A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对橡皮泥与A从一起运动到最高点,由能量守恒得
解得
8 (2024广东大亚湾区一模)如图所示,P点左侧有一高的平台与半径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底部相切,平台表面粗糙,长度为1.0m。现让一物块A从圆弧左侧与圆心等高处静止释放,下滑至平台与另一置于平台右侧边缘的物块B发生碰撞,碰后其中一个物块落在地面上的M点,另外一个物块落到N点,M点和N点与平台右侧边缘的水平距离为分别为1.0m和2.0m,已知A、B两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A与平台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
(1)碰撞前物块A的速度v的大小;
(2)落到M点和N点对应的平抛运动初速度和;
(3)物块A和物块B的质量之比。
【参考答案】(1);(2),;(3)或或
【名师解析】
(1)根据题意,物块A由静止释放到与物块B碰撞前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2)竖直方向上,由可得,两物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水平方向上有
,
解得
,
(3)如果物块A与物块B碰撞后均往前运动,则两者落点分别为和,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碰撞前的动能为
碰撞后的动能为
则有
满足碰撞过程动能不增加原理,则答案合理;
如果物块A碰撞后反弹,后来落到点,假设撞后瞬间物块A速率为,根据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同理,对碰撞前后动能进行比较有
满足碰撞过程动能不增加原理,则答案合理;
如果物块A碰撞后反弹,后来落到点,假设撞后瞬间物块A速率,根据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同理,对碰撞前后动能进行比较有
满足碰撞过程动能不增加原理,则答案合理,
综上所述物块A和物块B的质量之比为或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