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3 15: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级寒假收心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 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属于碱式盐
C.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先不冒气泡,后冒气泡
D. 食物腐败、Fe(OH)3胶体的制备、植物光合作用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2. 有关H、D、T、HD、H2、D+、H-这七种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位素 B. 是七种氢元素
C. HD和H2均是单质 D. 电子数相同
3. 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红磷和白磷是同素异形体,而和不是同素异形体
C. 等质量的和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D. 和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
4. 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A. 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B. 新制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防止其见光分解
C. 保存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D. 浓硝酸通常保存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无正价
B. 第ⅠA、ⅡA族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C. 非金属性:F>Cl>Br>I,则酸性HF>HCl>HBr>HI
D 碱性:NaOH6. 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含NA个H2SO4分子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可制得0.5mol SO 2
C. 15.6 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0.5mol NO和0.5mol O2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
B.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C. 铜与浓硝酸溶液反应: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病:
8.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 实验室制氨气 排水法收集NO
A. A B. B C. C D. D
9. 为了防止钢铁零件生锈,常采用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的致密保护层——“发蓝”。化学处理过程中其中一步的反应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钢铁零件“发蓝”实质上是使铁表面钝化
B. 上述反应中,铁被氧化
C. 的氧化性大于的氧化性
D. 反应中转移电子,生成还原产物
10.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H2O>NH3
B.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Si
D. 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A. 若为强碱,则也为强碱
B. 若为强酸,则Y活泼非金属元素
C.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D. 若Ⅹ的最高正化合价为,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12. 某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可能含有,某研究小组欲测定其中的浓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则试剂X可以是
A. (酸化)溶液 B. 溶液
C. KI溶液 D. 新制氯水
13. 向200mL1.5mol L-lFeBr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其中n(Fe2+)、n(Br-)随通入Cl2的物质的量n(Cl2)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代表Fe2+,②代表Br-
B. 还原性强弱:Br->Fe2+
C. n(Cl2)=0.35mol时,溶液中c(Fe3+)=c(Br-)
D. n(Cl2)=0.45mol时,总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14. 在实验室中,可利用苦卤水提取,其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使用的装置如图。已知:
物质 正十二烷
密度/() 3.119 0.753
沸点/℃ 58.76 215~2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甲装置过滤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的溶液
B. 用乙装置将含溶液中氧化成
C. 用丙装置萃取后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下口放出有机层
D. 用丁装置进行蒸馏时,先收集到正十二烷
15. 从干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化步骤中氯水可用过氧化氢代替
B. 试剂X可以为,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
C. 可循环利用以有效提高干海带提碘的产率
D. 操作Ⅰ要用到普通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16. 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模型。它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的二维平面图像。如图为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6种物质,属于电解质有_______种 。
(2)⑤与⑥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②与SO2按1∶1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_____,解释原因(写离子方程式)______。
(4)管道工人通常用浓氨水检查输送②的管道是否漏气,如果有白烟现象,则说明管道漏气,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③是国际上公认的对饮用水、食品等杀菌消毒的理想药剂。商业上常用“有效氯”来说明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有效氯”指的是一定质量的这种消毒剂与多少质量的氯气的氧化能力相当,其数值用此时的氯气的质量对消毒剂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100g某84消毒液与3.55g氯气的氧化能力相当,该产品的“有效氯”就是3.55%。据此计算试剂③的“有效氯”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 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十分丰富。请根据以下工业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沙尘暴 c.光化学烟雾 d.白色污染
(2)是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写出氨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氧化炉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过量的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微热,充分反应后,放出两种气体,写出生成N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若生成NO、的体积比为,则分别生成NO、的两个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18. 人体必需的一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情况如下:
(1)碳、氢、氧、氮是人体内的主要元素。碳有多种同位素,其中考古时用于测定文物年代的是_______。是一种绿色氧化剂,电子式为_______。
(2)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帮助我们维持机体的电解质平衡。常温下,将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一种漂白液,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钙元素和磷元素促进了我们骨骼发育与牙齿的正常生长。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羟基磷灰石属于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Ca与Mg在元素周期表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同时也有递变性,试写出Ca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硒(Se)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功效。S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原子序数为_______。
(5)铁、铬、锰在人体内含量微乎其微,但对维持内分泌平衡和身体基础代谢有重要作用。向少量酸性溶液中加入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前四周期同族元素的某种性质X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若a、b、c表示碱金属元素,则X表示对应单质的密度
B. 若a、b、c表示第ⅡA族元素,则X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C. 若a、b、c表示氧族元素,则X表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
D. 若a、b、c表示卤族元素,则X表示对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
2023级寒假收心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 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属于碱式盐
C.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先不冒气泡,后冒气泡
D. 食物腐败、Fe(OH)3胶体的制备、植物光合作用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故A正确;
B.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是 Cu2(OH)2CO3,属于碱式盐,故B正确;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先发生H++CO=HCO,后发生H++HCO=H2O+CO2↑,所以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冒气泡,故C正确;
D.食物腐败、植物光合作用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2. 有关H、D、T、HD、H2、D+、H-这七种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互为同位素 B. 是七种氢元素
C. HD和H2均是单质 D. 电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H、D、T、HD、H2、D+、H-这七种微粒不是同位素关系,A错误;
B.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七种微粒不是七种氢元素,B错误;
C.HD和H2均是单质,C正确;
D.这七种微粒的电子数不同,分别是1、1、1、2、2、0、2,D错误;
答案选C。
3. 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红磷和白磷是同素异形体,而和不是同素异形体
C. 等质量的和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D. 和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一种新型的单质分子、不属于化合物,A错误;
B. 红磷和白磷是磷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和是氧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和是氧的不同单质、 等质量的和含氧原子数目相同,C正确;
D. 和可相互转化,但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4. 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A. 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B. 新制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防止其见光分解
C. 保存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单质铁
D. 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可以隔绝空气,故A正确;
B.由于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而变质,故新制氯水通常保存棕色试剂瓶中,防止其见光分解,故B正确;
C.保存FeCl3溶液时,若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则铁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溶液变质,故C错误;
D.浓硝酸见光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故D正确;
答案选C。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无正价
B. 第ⅠA、ⅡA族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C. 非金属性:F>Cl>Br>I,则酸性HF>HCl>HBr>HI
D. 碱性:NaOH【答案】A
【解析】
【详解】A.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没有其它物质能让氟失电子,故氟无正价,A项正确;
B.第ⅠA族中的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不具有金属性,B项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只能说明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不能说明酸性越强,C项错误;
D.由于金属性:Na>Mg>Al,故碱性:NaOH>Mg(OH)2>Al(OH)3,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C项是易错点,事实上因为的稳定性过强,在水中不易电离,因此是弱酸,而稳定性较差,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因此反而是强酸。
6. 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含NA个H2SO4分子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可制得0.5mol SO 2
C. 15.6 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0.5mol NO和0.5mol O2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Vm≠22.4L/mol,无法计算氧气物质的量和氧原子个数,A错误;
B.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铜反应,所以含NA个H2SO4分子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可制得SO 2的量小于0.5mol,B错误;
C.15.6gNa2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0.2 mol过氧化钠与过量的CO2反应时生成了0.1mol氧气,转移了0.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正确;
D.0.5molNO和0.5molO2反应时,氧气过量0.25mol,反应后生0.5 molNO2,而 NO2中存在平衡:2NO2N2O4,导致气体的量减小,故所得的混合气体的体积小于(0.5+0.25)×22.4=16.8 L,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
B.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C. 铜与浓硝酸溶液反应: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病: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气氢氧化钠和氢气: ,A错误;
B.向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氨水是弱电解质不拆:,B错误;
C. 铜与浓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C错误;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答案选D
8.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 实验室制氨气 排水法收集NO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要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A错误;
B.饱和碳酸钠可以和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错误;
C.氯化铵虽然可以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得到氨气,C错误;
D.NO不溶于水,可以利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
故答案选D。
9. 为了防止钢铁零件生锈,常采用化学处理使钢铁零件表面生成的致密保护层——“发蓝”。化学处理过程中其中一步的反应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钢铁零件“发蓝”实质上是使铁表面钝化
B. 上述反应中,铁被氧化
C. 的氧化性大于的氧化性
D. 反应中转移电子,生成还原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钢铁零件“发蓝”是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保护层Fe3O4,其实质上是使铁表面钝化,故A正确;
B.该反应中Fe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2价,Fe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正确;
C.N元素从NaNO2中的+3价变为NH3中的-3价,反应中氧化剂为,该反应中Fe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2价,Fe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产物为,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则的氧化性大于的氧化性,故C正确;
D.氨气为还原产物,N元素从NaNO2中的+3价变为NH3中的-3价,化合价降低了6价,生成1mol氨气转移6 mol电子,若反应中转移2 mol电子,则生成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 mol,质量为 ,故D不正确;
答案选D
10.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H2O>NH3
B.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Si
D. 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得出酸性,非金属性。
【详解】A.非金属性,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A错误;
B.氢元素可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与活泼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B正确;
C.根据实验,得出酸性,非金属性,C正确;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D正确;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A. 若为强碱,则也为强碱
B. 若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D. 若Ⅹ的最高正化合价为,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结合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若为强碱,则不一定为强碱,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若为强酸,如X为N元素,则Y可能为O,为活泼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低价为-1价,其最高正化合价为+7,也可能无正价,如F元素,故C错误;
D.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若X为P,则R一定为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12. 某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可能含有,某研究小组欲测定其中的浓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则试剂X可以是
A. (酸化)溶液 B. 溶液
C. KI溶液 D. 新制氯水
【答案】BD
【解析】
【分析】根据流程可知,本题中测定废水中亚硫酸根含量,首先用氧化剂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随后加入氯化钡与硫酸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随后根据硫酸钡的量计算即可,以此解题。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但是用H2SO4酸化,引入了,使测定结果偏大,A错误;
B.过氧化氢是氧化剂,可以将氧化成,B正确;
C.KI不是氧化剂,不可以将氧化成,C错误;
D.新制氯水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氧化成,D正确;
故选BD。
13. 向200mL1.5mol L-lFeBr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其中n(Fe2+)、n(Br-)随通入Cl2的物质的量n(Cl2)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代表Fe2+,②代表Br-
B. 还原性强弱:Br->Fe2+
C. n(Cl2)=0.35mol时,溶液中c(Fe3+)=c(Br-)
D. n(Cl2)=0.45mol时,总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答案】BC
【解析】
【分析】由反应2Fe2++Br2=2Fe3++2Br-可知,还原性Fe2+>Br-,所以往FeBr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时,Fe2+先被氧化,Br-后被氧化。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①中离子先被Cl2氧化,曲线②中离子后被氧化,所以①代表Fe2+,②代表Br-,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还原性强弱:Fe2+>Br-,B错误;
C.200mL1.5mol L-lFeBr2溶液中,n(Fe2+)=0.3mol,n(Br-)=0.6mol,n(Cl2)=0.35mol时,溶液中c(Fe3+)==1.5mol/L,c(Br-)==1mol/L,C错误;
D.n(Cl2)=0.45mol时,Fe2+、Br-刚好完全被氧化,所以总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D正确;
故选BC。
14. 在实验室中,可利用苦卤水提取,其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使用的装置如图。已知:
物质 正十二烷
密度/() 3.119 0.753
沸点/℃ 58.76 215~2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甲装置过滤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的溶液
B. 用乙装置将含溶液中的氧化成
C. 用丙装置萃取后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下口放出有机层
D. 用丁装置进行蒸馏时,先收集到正十二烷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搅拌漏斗中的溶液可能会弄破滤纸,A错误;
B.乙装置中通入的氯气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将溶液中的氧化成,B正确;
C.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C错误;
D.溴的沸点比正十二烷低,用丁装置进行蒸馏时,先收集到溴,D错误;
故选B。
15. 从干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化步骤中氯水可用过氧化氢代替
B. 试剂X可以为,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
C. 可循环利用以有效提高干海带提碘的产率
D. 操作Ⅰ要用到普通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答案】C
【解析】
【分析】干海带灼烧灰化,用水浸取海带灰中的I-,过滤,得到含有I-的溶液,加入氯水把I-氧化为I2,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有几层中加氢氧化钠反萃取,发生反应,水层中加稀硫酸,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单质,过滤得到I2。
【详解】A.过氧化氢能把I-氧化为I2,氧化步骤中氯水可用过氧化氢代替,故A正确;
B.反萃取是把碘单质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试剂X可以为,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可循环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不能提高干海带提碘的产率,故C错误;
D.操作Ⅰ是把固体碘单质分离出来,操作方法为过滤,要用到普通漏斗、烧杯和玻璃棒,故D正确;
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16. 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模型。它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的二维平面图像。如图为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6种物质,属于电解质有_______种 。
(2)⑤与⑥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②与SO2按1∶1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为_____,解释原因(写离子方程式)______。
(4)管道工人通常用浓氨水检查输送②的管道是否漏气,如果有白烟现象,则说明管道漏气,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③是国际上公认的对饮用水、食品等杀菌消毒的理想药剂。商业上常用“有效氯”来说明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有效氯”指的是一定质量的这种消毒剂与多少质量的氯气的氧化能力相当,其数值用此时的氯气的质量对消毒剂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100g某84消毒液与3.55g氯气的氧化能力相当,该产品的“有效氯”就是3.55%。据此计算试剂③的“有效氯”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4 (2)ClO-+Cl-+2H+=Cl2↑+H2O
(3) ①. 溶液变红 ②. Cl2+SO2+2H2O=4H++Cl-+
(4)3Cl2+8NH3=6NH4Cl+N2
(5)263%
【解析】
【分析】依据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可确定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HCl、Cl2、ClO2、HClO、NaCl、NaClO。
【小问1详解】
上述6种物质分别为HCl、Cl2、ClO2、HClO、NaCl、NaClO,其中HCl、HClO、NaCl、NaClO属于电解质,共有4种。答案为:4;
【小问2详解】
⑤与⑥分别为NaCl、NaClO,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答案为:ClO-+Cl-+2H+=Cl2↑+H2O;
【小问3详解】
②为Cl2,与SO2按1∶1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现象为:溶液变红,解释原因:Cl2+SO2+2H2O=4H++Cl-+。答案为:溶液变红;Cl2+SO2+2H2O=4H++Cl-+;
【小问4详解】
浓氨水挥发出的NH3能与Cl2反应生成NH4Cl和N2,NH4Cl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白烟现象,化学方程式:3Cl2+8NH3=6NH4Cl+N2。答案为:3Cl2+8NH3=6NH4Cl+N2;
【小问5详解】
ClO2——Cl-——5e-,Cl2——2Cl-——2e-,则试剂③ClO2的“有效氯”为≈263%。答案为:263%。
【点睛】进行有效氯含量计算时,可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建立关系式:2ClO2——5Cl2。
17. 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十分丰富。请根据以下工业制硝酸的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全球或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沙尘暴 c.光化学烟雾 d.白色污染
(2)是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写出氨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氧化炉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过量的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微热,充分反应后,放出两种气体,写出生成N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若生成NO、的体积比为,则分别生成NO、的两个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答案】(1)ac (2) ①. ②.
(3) ①. ②. 1:2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与大气中的碳氢化物作用生成臭氧和形成光化学烟雾,同时氮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硝酸酸雨,所以“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所以答案选ac。
【小问2详解】
氨合成塔中,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炉中,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气被氧气催化氧化为一氧化氮和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将过量的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微热,生成NO2的反应为:,生成N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知,生成1molNO消耗硝酸4mol、生成1molNO2消耗硝酸2mol,若生成NO、的体积比为,则分别生成NO、的两个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2×4 )=1:2。
18. 人体必需的一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情况如下:
(1)碳、氢、氧、氮是人体内的主要元素。碳有多种同位素,其中考古时用于测定文物年代的是_______。是一种绿色氧化剂,电子式为_______。
(2)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帮助我们维持机体的电解质平衡。常温下,将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一种漂白液,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钙元素和磷元素促进了我们骨骼发育与牙齿的正常生长。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羟基磷灰石属于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Ca与Mg在元素周期表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同时也有递变性,试写出Ca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硒(Se)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功效。S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原子序数为_______。
(5)铁、铬、锰在人体内含量微乎其微,但对维持内分泌平衡和身体基础代谢有重要作用。向少量酸性溶液中加入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前四周期同族元素的某种性质X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若a、b、c表示碱金属元素,则X表示对应单质的密度
B. 若a、b、c表示第ⅡA族元素,则X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C. 若a、b、c表示氧族元素,则X表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
D. 若a、b、c表示卤族元素,则X表示对应简单离子的还原性
【答案】(1) ①. ②.
(2)
(3) ①. 盐 ②.
(4) ①. 第四周期第ⅥA族 ②. 34
(5) (6)BD
【解析】
【分析】根据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进行解答即可。
【小问1详解】
碳有多种同位素,其中考古时用于测定文物年代的是。结构式为H-O-O-H,电子式为。
【小问2详解】
常温下,将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羟基磷灰石由金属阳离子、磷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盐。Ca性质类似于Na,Ca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4详解】
Se为34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ⅥA族,原子序数为34。
【小问5详解】
向少量酸性溶液中加入溶液,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A.若a、b、c表示碱金属元素,则a是Li、b是Na、c是K,Na的密度大于K,故A错误;
B.若a、b、c表示第IIA族元素,则a是Be、b是Mg、c是C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e(OH)2C.若a、b、c表示氧族元素,则a是O、b是S、c是Se,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H2Se,故C错误;
D.若a、b、c表示卤族元素,则a是F、b是Cl、c是Br,还原性:F-选B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