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第6课《怀念母亲》同步练习
1、按拼音写汉字
zhì qǐn pín méng lóng qī bān piān
真( ) ( )室 ( )繁 ( ) ( )凉 ( )驳 长( )
答案:挚 寝 频 朦胧 凄 斑 篇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挚:亲密,诚恳:~友。~切。~诚。~爱。真~。寝:睡,卧:~室。~车。~宫。安~。频:屡次,连次:~繁。~仍。~数(次数多而接连)。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凄:寒冷:风雨~~。~风苦雨。~清。~寒。斑: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点。~纹。~斓。篇: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章。诗~。~目。~什。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2、多音字组词
jiā( ) sāng( )
夹 丧
gā( ) sàng( )
答案:夹子 夹肢窝 丧亡 丧失
知识点: 字形
解析:
分析:夹 jiā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gā〔~肢窝〕腋下。;(夾)。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事。~礼。~亡。~假。~乱。治~。sàng丢掉,失去:~失。~生。~偶。~胆。~气。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3、我是拼音小能手
zhēn zhì méng lóng qī liáng yì piān
( ) ( ) ( ) ( )
qǐn shì pín pín rù mèng kě jiàn yì bān
( ) ( ) ( )
答案:真挚 朦胧 凄凉 一篇 寝室 频频入梦 可见一斑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凄凉:寂寞冷落;凄惨,荒凉(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篇: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章。诗~。~目。~什。寝室:住宿的房屋,外延大,包括寝室、卫生间、洗浴间、阳台等。宿舍住的人数不同,有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频频入梦:慢慢进入梦乡。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试题标签: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上册 第二组第6课《怀念母亲》
4、写出近义词
孤寂—( ) 怀念—( ) 忍耐—( )
答案:孤独 想念 忍受
知识点:字义
解析:
分析:孤寂:指孤单寂寞。形容一个人没有人陪伴,感到孤单寂寞。或内心没有着落的感觉。怀念:思念:~故乡ㄧ~亲人。忍耐:是指把痛苦的感情或内心的感受控制住不让其表现出来;经受困苦或艰难。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5、写出反义词
朦胧—( ) 甜蜜—( ) 崇高—( )
答案:清晰 苦涩 低贱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甜蜜:形容感到幸福、愉快。崇高:是一个词语,指雄伟高大的意思。同时又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人在精神境界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清晰:形容词,指看得很清楚,很逼真。从语言表的角度上说,是指出语和表意,两者都要做到清楚明白。苦涩 :形容内心痛苦。低贱:低下卑贱。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6、形近字组词
斑( ) 挚( ) 寝( )
班( ) 执( ) 侵( )
洲( ) 濛( ) 魁( )
州( ) 朦( ) 魂( )
答案:斑纹 班长 挚爱 执行 就寝 侵略 五大洲 亚洲 濛濛细雨 朦胧 魁梧 灵魂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斑和班这两个字要注意中间的写法,写两个字为同音字,都读bān,挚比执多一个手字底,挚读zhì,执读zhí;寝比侵多一个宝盖,寝读qǐn,侵读qīn;洲比州多一个三点水旁,这两个字为同音字,都读zhōu;濛为三点水旁,朦为月字旁,这两个字为同音字,读méng;魁的有半部分为斗,读kuí,魂的左半部分为云,读hún。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7、正确读音我来注。
哥廷根( ) 怅望( ) 间断( )
沮丧( ) 崇高( ) 避免( )
答案:gēn chàng jiān jǘ chóng bì
知识点:字音
解析:
分析:廷: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宫~。~杖。~试。怅:失意,不痛快:~然若失。~恍(恍惚)。~望。间: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中~。沮:阻止:~遏。;坏,败坏:~丧(失意,懊丧)。色~。崇:高:~山峻岭。~高。~论闳议。避:躲,设法躲开:~雨。~暑。~世。~讳。回~。~重就轻。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与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8、变字魔术。(给下列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不( )______( )______( )______
扁( )______( )______( )______
龙( )______( )______( )______
且(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不环(环绕)坏(损坏)还(还有) 扁偏(偏僻)篇(诗篇)骗(欺骗)
龙拢(拢住) 笼(笼子) 珑(玲珑) 且阻(阻挠)组(小组) 祖(祖国)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环绕:指沿由路程、行进和旅行所形成的圆圈运动或者是在四周构成圆环;构成弯曲或圆形边界。还指以某一事物为中心点,在它周围又有一些事物。坏:品质恶劣,有害:~蛋。~人。~事。~水。还: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更加:今天比昨天~冷。偏:歪,不在中间:~斜。~离。~旁。~僻。~远。~锋。篇: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章。诗~。~目。骗:欺蒙,诈取,用诺言或诡计使人上当:~人。~子。~术。~局。拢:凑起,总合:~共。~总。归~。;靠近,船只靠岸:~岸。拉~。笼:较大的箱子:箱~。;遮盖,罩住:~罩。烟~雾罩。珑:〔~玲〕a.金玉碰击声;b.玉色明亮的样子。阻:险要的地方:“马陵道狭,而旁多~隘,可伏兵”。组:结合,构成:~成。~合。~阁。~织。~编。祖:父亲的上一辈:~父。~考。~母。~妣。;称与祖父同辈的人。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9、火眼金睛改错字。
思朝起伏( ) 可见一班( ) 凭来入梦( ) 账望灰天( )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半随我渡过了在欧州的十一年。( )( )( )
答案:朝—潮 班—斑 凭—频 帐—怅 半—伴 渡—度 州—洲
知识点:
解析:
分析:思潮起伏:思想活动极频繁。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好几次.指一件事或人经常在梦中出现。怅望灰天:怅望:惆怅的望着。灰天:灰色的天空 。 惆怅的望着灰色的天空。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0、解释词语。
(1)莫名其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从容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重心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枯萎原因让人不明白。
(2)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习性了解得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3)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所说的话,表现出了对别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知识点:词语解释
解析:
分析:(1)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枯萎原因让人不明白。
(2)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习性了解得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3)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所说的话,表现出了对别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点评:考察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 ( )(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 ( )
答案:(1)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2)思潮起伏 (3)可见一斑.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食不下咽: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思潮起伏:思想活动极频繁。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
(1)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上天空,( )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 )在朦胧的薄暗中。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 )出母亲的面影。
(3)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 )在心头。
答案:(1)织上 织上 沉在 (2)幻 (3)糊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这道题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3、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寝不安席:________________
频来入梦:________________
心潮腾涌:____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寝:睡觉 。腾涌:跳跃。频,屡次,连续好几次。益:更加。
知识点:成语
解析:
分析:寝不安席 解释:寝:睡觉。 不:不能 安:安于 席:枕席。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心潮腾涌:腾涌:跳跃。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各种念头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频来入梦释义:频,屡次,连续好几次。指一件事或人经常在梦中出现。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
考察类型:常考题
14、修改病句
(1)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2)《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
分析:(1)缺主语应加“我”;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2)去掉“写的”;《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
点评:修改病句看结构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得当,有无重复词语。
考察类型:常考题
15、照样子改句子。
例:我很想我的祖国。
我很想祖国,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弟弟很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很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
房东太太就对我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
(3)妈妈告诉我,她今天中午去我外婆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弟弟很快乐,快乐得能跳到房顶上去。
(2)妈妈很着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妈妈告诉我:“我今天中午去你外婆家。”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
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 ( http: / / baike. / view / 537718.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20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谓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68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宾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3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定语、状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834.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补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650.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除此之外还有句式上的各种问题。修改病句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点评: 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6、判断下面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天色阴得如黑夜。 ( )
(2)湖面静得如一面镜子。 ( )
(3)她长得很像她妈妈。 ( )
(4)爷爷心中的故事犹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
答案 :(1)×(2)√(3)×(4)√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
分析: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包含本体、喻体、喻词。(1)天色阴得如黑夜。不是比喻,“天色阴”和“黑夜”是同类事物。(2)湖面静得如一面镜子。是比喻句。把“湖面静”比作“镜子”有相似之处,并且不是同类事物。(3)她长得很像她妈妈。不是比喻,因为“她”和“妈妈”都是人,(4)爷爷心中的故事犹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是比喻,因为“故事多”和“星星多”有相识之处,且又不是同类事物。
点评:掌握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做题就容易了。
考察类型:常考题
17、将下面的句子变成第三人称转述的形式。
(1)小芳说:“我爸爸出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松鼠对小马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我的伙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说:“今天我们开会,得回来晚一点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芳说,她爸爸出差了。
(2)小松鼠对小马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3)爸爸说,今天他们开会,得回来晚一点儿。
知识点:第三人称转述
解析:
分析: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或“她”,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点评:掌握了方法做题容易
考察类型:常考题
18、根据意思写词语
(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
(2)终身的遗憾。 ( )
(3)无法安然入睡。 ( )
(4)婉辞,指父母死亡。 ( )
(5)感情真诚恳切。 ( )
答案:(1)浮想联翩(2)后悔莫及(3)寝不安席(4)弃养(5)诚挚
知识点: 词义
解析:
分析: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后悔莫及: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弃养:动词,书面语。父母逝世的婉词。谓父母死亡,子女不得奉养。亦泛指尊者﹑长者死亡。诚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9、修改病句。
(1)《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怀念母亲的情绪越来越剧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对母亲的怀念一直跟随我度过了在国外的十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学生从小要养成爱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
(2)我怀念母亲的情绪越来越强烈。
(3)对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国外的十一年。
(4)小学生从小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
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 ( http: / / baike. / view / 537718.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20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谓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68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宾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3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定语、状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834.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补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650.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除此之外还有句式上的各种问题。修改病句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点评: 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20、课文内容我理解。课文内容我理解。
(1)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的两位母亲---一位是________,一位是_________。
(2)文中说“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人梦。”“频来人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这两句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祖国 亲生母亲
(2)自己离开了祖国心里就十分的凄凉,可是想起了和老朋友在一起的事又十分甜蜜。
(3)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十分想念自己的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这道题表达了作者十分想念自己的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思想感情。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1、语境注音我能行。(给划线的字加上拼音)
(1)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 ________十年如 ________一日。
(2)一切都沉 _______在朦胧的薄 ______暗中。
(3)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 _____得 ______不得 _____了 ______。
答案:shù rú chén bó xìng de dé liǎo
知识点:字音
解析:
分析:数shǔ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shù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如: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沉:没入水中,与“浮”相对:~没。~渣。~浮。薄: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兴:xìng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xīng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得:de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dé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22、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文中摘抄了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片段,描述了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_________________的怀恋。
(2)课文表达了作者( )
A.在国外生活的孤寂心情B.对亲生母亲永久的爱
C.对祖国的自责和愧疚 D.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答案:(1)季羡林 日记 散文 母亲(2)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作者以及出处的掌握,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3、精彩句段我来品。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
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
都是奔丧,
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
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苦了几天,食
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
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
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去世,作者感受如何?从哪个句子中可以表现出来?
(3)作者说“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的愿望”指( )
A.作者想以死伴随母亲于地下的愿望。
B.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
C.作者希望母亲存活于世的愿望。
(4)你怎样理解“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这一段时,应该带着________和______的情感去读。
答案:(1)很差长大以后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2)解一解嘴馋特别特别的穷
(3)白面食品对“我”来说特别难得,是稀罕的美味。
(4)母亲为家境贫穷感到愧疚,为孩子很少能吃到白面感到心疼。
(5)树想停止不动可是风却不停止吹,子女想奉养老人的时候老人却不在了。天不遂人
愿,想到要回报就要及早、及时。
知识点:
解析:
分析:白面食品对“我”来说特别难得,是稀罕的美味。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4、课外阅读
变
①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______和______ 。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为了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 作出下乡的决定;以这样的方式获取支持
(5)言行不一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马市长是一个言行不一 的人。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5 页 (共 1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