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华师大版七下科学浙江各地期中真题汇编 1.5-1.6 水的组成和水资源保护(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年华师大版七下科学浙江各地期中真题汇编 1.5-1.6 水的组成和水资源保护(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09:05: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科学 1.5-1.6 水的组成和水资源保护
考点梳理
1.电解水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用品有:水槽、试管、直流电、石墨电极(正极不能用铜等金属或与氧气反应的电极)、12V的直流电源.
2.实验过程及现象:按照上面的实物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闭合电路后,会看到试管内的电极上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氧气的密度为1.429g/mL,氢气的为0.089g/mL;通过计算可得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氢,氧两种分子和原子个数比都是2:1).可简单概括为:“正氧负氢1:2,质量比为8:1”.
3.该实验结论或推论有:
(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两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1、体积比为2:1.
(3)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 2H2↑+O2↑.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构成物质)
(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9)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
(10)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
(11)水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氧气和氢气是纯净物中的单质.
(12)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有时还会以如图所示的图示信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和分析后,来解答该实验的用品、象、结论或推论、误差分析和改进完善措施等,或者是补全其中的部分空白.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凭借着电解水这一非常典型的实验情景,来考查学生对具体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分析、推断和归纳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误差分析、改进完善措施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并且,还要充分理解所涉及到的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等,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
另外,对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或推论的总结,如果从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方面来考虑、理解的话,就会事半功倍了.对于误差分析来说,一定联系着氧气和氢气的溶解性、氧气的氧化性,以及增强导电性的物质的性质等;来分析探究之.对于改进完善措施,可以从气体溶解性及其饱和溶液,将试管换成带刻度的仪器或专用的水电解器,电极不能是金属或易与氧气、氢气反应的等方面来考虑改进.
2.水的组成
【知识点的认识】水的组成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8.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应的电解水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水的组成;有时还会直接询问让学生回答,或直接表达出来让学生判断正误.并且,经常与电解水实验、物质的组成和类别、水的化学式的书写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水的组成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答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结合电解水实验、问题情景,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及其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知识点的认识】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有:
(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建造水库 (2)跨流域调水 (3)地下蓄水 (4)海水淡化
(5)拖移冰山 (6)恢复河、湖水质
(7)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
②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③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污染的法规;改革用水经济政策.如提高水价、堵塞渗漏、加强保护等.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减少用水浪费严重和效率低的状况.
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欧美等国从长期的水系治理中认识到普及城市下水道,大规模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二级以上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水系保护的重要措施.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认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识图填空形式出题.
例:全球水告急!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除了能源危机外,最让人担心的是水危机.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的状态中.根据图和资料回答:
(1)图A中反映的是水资源利用中的  浪费水 现象.
(2)图B是  节水 标志,其含义是  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
(3)请你为2008年3月22日世界水日设计一则公益广告.  ①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②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③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④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⑤请珍惜每一滴水;⑥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⑦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
分析:依据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来解答此题.
解答:(1)图A中反映的是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水浪费现象;
(2)图B是节水标志,圆形代表地球,标志中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J S 的变形,寓意节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节水标志的含义是: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3)在生产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如一水多用,少使用洗涤剂,农业中推广喷灌滴灌等等;每年的世界水日都会有一则公益广告,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如: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只要合理即可给分)
【解题思路点拔】
熟练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是解题的关键.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其人为原因是用水量增加,污染严重.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七下科学1.4-1.5 水的组成及水资源保护浙江各地期中真题
一.电解水实验(共16小题)
1.(2023秋 安吉县期中)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答案】B
【解答】解: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水减少,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氢气)体积约是右边(氧气)的2倍,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这样便于对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2023秋 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氢气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电源的负极
B.d管中的气体先收集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D
【解答】解:A、a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正确。
B、d管中的气体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正确。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该选项正确。
D、该实验不能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能够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3.(2023秋 临海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答案】C
【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A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故D正确。
故选:C。
4.(2023秋 下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图中表示的是氢分子
B.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
【答案】B
【解答】解:在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由此可知,与表示的分别是氧分子和氢分子。
A、图中的数目较少,表示的是O2,故A错误;
B、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故B正确;
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元素、氧元素,不能说明水里含有氢气和氧气,故C错误;
D、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故D错误。
故选:B。
5.(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⑥
【答案】D
【解答】解:①纯水几乎不导电,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说法正确。
②乙试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正确。
③甲试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故说法正确。
④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故说法正确。
⑤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故①②③④⑥说法正确。故选:D。
6.(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中)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
D.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答】解: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的变化中,水分子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2023春 海曙区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A
【解答】解: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说法正确;
②甲、乙生成的气体分别是氢气与氧气,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说法正确;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说法正确;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正确。
故选:A。
8.(2023秋 金东区期中)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a管与电源  负 极相连。
(2)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氢气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答案】(1)负。
(2)氢气。
【解答】解:(1)如图所示,a管与电源负极相连。
(2)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1)负。
(2)氢气。
9.(2023秋 柯桥区期中)如图为“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
(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  阴极 。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增大压强(合理即可) 。(写出一种)
【答案】(1)阴极;
(2)增大压强(合理即可)。
【解答】解:(1)电解水,与正极连接的一端(阳级)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连接的一端(阴极)所产生的气体为是氢气,所以“富氢水杯”产生氢气的电极是阴极,故答案为:阴极;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增大压强,故答案为:增大压强(合理即可)。
10.(2023秋 南浔区期中)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而氢氧化钠在此过程中不会变成其他物质。
(1)由图可知  b (选填“a”或“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
(2)若b管产生5毫升气体,则a管产生气体约  10 毫升。
(3)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b;
(2)10;
(3)变大。
【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
(2)a管和b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若b管产生5毫升气体,则a管产生气体约10毫升。
(3)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水的质量逐渐减少,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1.(2023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小科利用一杯水、铅笔和电池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老师的建议下向水中加入少量白醋后,顺利完成了实验。
(1)与电源  负 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2)通过本实验可知,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答案】(1)负;
(2)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则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2.(2023秋 诸暨市校级期中)如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试回答问题:
(1)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水位均有下降,其中  B 管水位下降较快。
(2)由于纯水不导电,需要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而加入的硫酸(或氢氧化钠不参与反应,实验小组配制制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硫酸溶液100克进行实验,若有20克水被电解,则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B收集的是氢气,因为生成的氢气体积大,所以B水位下降较快。
(2)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故答案为:(1)B。
(2)5%。
13.(2023秋 新昌县校级期中)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小灵为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t
(水的电解信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本实验通过比较  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 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对比①、③数据可知  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越短 ,据此,对比实验②、④可知,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  D 。
A.55.7 B.51.5 C.38.8 D.34.4
(3)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发现每组实验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水电解实验产热,所以越往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加快 。
【答案】(1)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
(2)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越短;D;
(3)水电解实验产热,所以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解答】解:(1)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看出,通过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①②说明溶液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①③说明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越短;②④正好是温度为变量,此时④的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快,收集气体时间比②少;
(3)电解水属于放热反应,温度会升高,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所以看到氢气的产生速度越来越快,同时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故答案为:
(1)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
(2)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越短;D;
(3)水电解实验产热,所以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14.(2023秋 金东区期中)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增加水的导电性(硫酸本身不会减少),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研究影响电解水的速度的因素,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蒸馏水体积/毫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加入1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0 10% 15% 20% 25% 30% 35%
收集到氢气体积/mL 20 20 20 20 20 20 20
收集到氢气时间/秒 2648 1236 885 423 262 216 205
(1)小科进行以上实验是研究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
(2)本实验通过比较  收集相等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 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
(3)小科在200mL的蒸馏水中,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后,发现产生的氢气的速度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 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越来越大 。
【答案】(1)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2)收集相等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
(3)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越来越大。
【解答】解:(1)小科进行以上实验是研究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
故答案为: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2)本实验通过比较收集相等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
故答案为:收集相等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
(3)小科在200mL的蒸馏水中,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后,发现产生的氢气的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随着水的减少,硫酸浓度越来越大。
15.(2023秋 龙泉市期中)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小科在电解器的a、b两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a、b两管内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玻璃管a内产生约10毫升气体时,理论上玻璃管b内产生约  5 毫升气体。
(2)小科用点燃的火柴接近 a 玻璃管上方的尖嘴,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3)通过本实验得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答案】(1)5。
(2)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答】解:(1)若玻璃管a内产生约10毫升气体时,理论上玻璃管b内产生约5毫升气体。
(2)小科用点燃的火柴接近 a 玻璃管上方的尖嘴,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通过本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6.(2023秋 杭州期中)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口号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如图甲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电解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2)如图乙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以及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丙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丙装置获得淡水的过程中,与下列哪种方式相同  C (填选项)。
A.过滤
B.蒸发结晶
C.蒸馏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开始析出白色晶体,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以及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3)①C;
②变大。
【解答】解:(1)纯水的导电性较弱,电解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答案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如图乙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以及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故答案为: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以及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3)①丙装置获得淡水的过程中,与蒸馏的方式相同;故答案为:C;
②利用图丙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答案为:变大。
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共6小题)
17.(2023秋 杭州期中)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少用河流水
B.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
C.海洋有自净能力,可以将工业废水集中后,统一排放到海洋中
D.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答案】B
【解答】解: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地面塌陷,故A说法错误;
B、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可以节约用水,故B说法正确;
C、海洋有自净能力,但若将工业废水集中后,统一排放到海洋中会造成海水的严重污染,故C说法错误;
D、为防止水体污染可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但不能禁止使用,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8.(2023秋 义乌市期中)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指的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答案】C
【解答】解: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不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指的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后,不都能很快恢复。
故选:C。
19.(2023秋 玉环市校级期中)2023年5月14日至20日,长沙市开展了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自觉。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多,不需要珍惜水资源 B.用淘米水浇花
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 D.向湘江中乱扔垃圾
【答案】B
【解答】解:A、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且分布不均,因此要珍惜水资源,不合题意;
B、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C、工厂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D、向湘江中乱扔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合题意;故选:B。
20.(2023秋 浙江期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杭州市民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亚运。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 B.生活中尽量做到少喝水
C.亚运会期间尽量减少用水 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来浇花等
【答案】D
【解答】解: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来浇花等是正确的做法,选项ABC中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故选:D。
21.(2023春 海曙区期中)小李接完水转身就走,老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告诉小李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因为地球上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答案】D
【解答】解:地球表面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故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2023秋 钱塘区期中)水的用途的十分广泛,生活中处处可见水,生活生产中也蕴含着与水相关的科学知识。
(1)如图甲是一根注满水的环形管,内有一只乒乓球。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沿  逆 (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根据此原理,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应安装在冷藏室的  上 部(选填“上”或“下”)。
(2)工业换水时常会用到离心式水泵,工作时在叶轮转轴附近形成一个低压区,外面的水就在  大气压 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图乙中进水口到叶轮的距离h叫做吸水扬程,其最大值约为  10.13 米(取大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g取10N/kg)。
(3)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BC 。
A.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B.我国人均淡水量少,要节约用水
C.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和降水等环节不断循环
D.“南水北调”说明在南方的我们可以随便用水
【答案】(1)逆;上
(2)大气压;10.13
(3)BC
【解答】解:(1)在A处用火加热,水受热膨胀上升,热水向上走,下边的冷水流过来补充,导致环形管内的水会逆时针方向运动,则乒乓球也会沿逆时针方向运动;由于冷空气向下走,所以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应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2)根据物理学内容可知,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当水泵内的水被甩出后,外面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泵内;根据p=ρgh可知,吸水扬程h=p/ρg=1.013×105pa/1.0×103kg/m3×10N/kg≈10.13m。
(3)A.日常生活中的纯净水很少,大多数都是水溶液,故A错误。
B.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且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人均占有量少,应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
C.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不断循环,故C正确。
D.“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但夜存在水质型缺水,所以应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
(1)逆;上
(2)大气压;10.13
(3)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科学 1.5-1.6 水的组成和水资源保护
考点梳理
1.电解水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用品有:水槽、试管、直流电、石墨电极(正极不能用铜等金属或与氧气反应的电极)、12V的直流电源.
2.实验过程及现象:按照上面的实物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闭合电路后,会看到试管内的电极上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氧气的密度为1.429g/mL,氢气的为0.089g/mL;通过计算可得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氢,氧两种分子和原子个数比都是2:1).可简单概括为:“正氧负氢1:2,质量比为8:1”.
3.该实验结论或推论有:
(1)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两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1、体积比为2:1.
(3)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 2H2↑+O2↑.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聚集后直接构成物质)
(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9)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
(10)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
(11)水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氧气和氢气是纯净物中的单质.
(12)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有时还会以如图所示的图示信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和分析后,来解答该实验的用品、象、结论或推论、误差分析和改进完善措施等,或者是补全其中的部分空白.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凭借着电解水这一非常典型的实验情景,来考查学生对具体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分析、推断和归纳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误差分析、改进完善措施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并且,还要充分理解所涉及到的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等,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
另外,对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或推论的总结,如果从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基本类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方面来考虑、理解的话,就会事半功倍了.对于误差分析来说,一定联系着氧气和氢气的溶解性、氧气的氧化性,以及增强导电性的物质的性质等;来分析探究之.对于改进完善措施,可以从气体溶解性及其饱和溶液,将试管换成带刻度的仪器或专用的水电解器,电极不能是金属或易与氧气、氢气反应的等方面来考虑改进.
2.水的组成
【知识点的认识】水的组成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8.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应的电解水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水的组成;有时还会直接询问让学生回答,或直接表达出来让学生判断正误.并且,经常与电解水实验、物质的组成和类别、水的化学式的书写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水的组成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答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结合电解水实验、问题情景,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及其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知识点的认识】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有:
(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3)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建造水库 (2)跨流域调水 (3)地下蓄水 (4)海水淡化
(5)拖移冰山 (6)恢复河、湖水质
(7)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
②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③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污染的法规;改革用水经济政策.如提高水价、堵塞渗漏、加强保护等.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减少用水浪费严重和效率低的状况.
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欧美等国从长期的水系治理中认识到普及城市下水道,大规模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二级以上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水系保护的重要措施.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认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识图填空形式出题.
例:全球水告急!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除了能源危机外,最让人担心的是水危机.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的状态中.根据图和资料回答:
(1)图A中反映的是水资源利用中的    现象.
(2)图B是    标志,其含义是    .
(3)请你为2008年3月22日世界水日设计一则公益广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七下科学1.4-1.5 水的组成及水资源保护浙江各地期中真题
一.电解水实验(共16小题)
1.(2023秋 安吉县期中)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2.(2023秋 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氢气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电源的负极
B.d管中的气体先收集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3.(2023秋 临海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4.(2023秋 下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图中表示的是氢分子
B.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
5.(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甲试管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⑥
6.(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中)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
D.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7.(2023春 海曙区期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8.(2023秋 金东区期中)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a管与电源    极相连。
(2)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9.(2023秋 柯桥区期中)如图为“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
(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    。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10.(2023秋 南浔区期中)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而氢氧化钠在此过程中不会变成其他物质。
(1)由图可知    (选填“a”或“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
(2)若b管产生5毫升气体,则a管产生气体约    毫升。
(3)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2023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小科利用一杯水、铅笔和电池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老师的建议下向水中加入少量白醋后,顺利完成了实验。
(1)与电源    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2)通过本实验可知,水是由    组成的。
12.(2023秋 诸暨市校级期中)如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试回答问题:
(1)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水位均有下降,其中    管水位下降较快。
(2)由于纯水不导电,需要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而加入的硫酸(或氢氧化钠不参与反应,实验小组配制制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硫酸溶液100克进行实验,若有20克水被电解,则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3.(2023秋 新昌县校级期中)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小灵为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收集20mL氢气的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t
(水的电解信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对比①、③数据可知    ,据此,对比实验②、④可知,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    。
A.55.7 B.51.5 C.38.8 D.34.4
(3)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发现每组实验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
14.(2023秋 金东区期中)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增加水的导电性(硫酸本身不会减少),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研究影响电解水的速度的因素,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蒸馏水体积/毫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加入10mL硫酸的质量分数 0 10% 15% 20% 25% 30% 35%
收集到氢气体积/mL 20 20 20 20 20 20 20
收集到氢气时间/秒 2648 1236 885 423 262 216 205
(1)小科进行以上实验是研究    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
(2)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
(3)小科在200mL的蒸馏水中,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后,发现产生的氢气的速度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   。
15.(2023秋 龙泉市期中)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小科在电解器的a、b两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a、b两管内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玻璃管a内产生约10毫升气体时,理论上玻璃管b内产生约    毫升气体。
(2)小科用点燃的火柴接近 a 玻璃管上方的尖嘴,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    。
(3)通过本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
16.(2023秋 杭州期中)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口号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如图甲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电解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目的是    。
(2)如图乙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    。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丙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丙装置获得淡水的过程中,与下列哪种方式相同    (填选项)。
A.过滤 B.蒸发结晶 C.蒸馏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开始析出白色晶体,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共6小题)
17.(2023秋 杭州期中)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少用河流水
B.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
C.海洋有自净能力,可以将工业废水集中后,统一排放到海洋中
D.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18.(2023秋 义乌市期中)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指的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19.(2023秋 玉环市校级期中)2023年5月14日至20日,长沙市开展了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自觉。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多,不需要珍惜水资源 B.用淘米水浇花
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 D.向湘江中乱扔垃圾
20.(2023秋 浙江期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杭州市民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亚运。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直接排入河流 B.生活中尽量做到少喝水
C.亚运会期间尽量减少用水 D.一水多用,如淘米水用来浇花等
21.(2023春 海曙区期中)小李接完水转身就走,老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告诉小李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因为地球上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22.(2023秋 钱塘区期中)水的用途的十分广泛,生活中处处可见水,生活生产中也蕴含着与水相关的科学知识。
(1)如图甲是一根注满水的环形管,内有一只乒乓球。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沿    (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根据此原理,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应安装在冷藏室的    部(选填“上”或“下”)。
(2)工业换水时常会用到离心式水泵,工作时在叶轮转轴附近形成一个低压区,外面的水就在    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图乙中进水口到叶轮的距离h叫做吸水扬程,其最大值约为    米(取大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g取10N/kg)。
(3)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B.我国人均淡水量少,要节约用水
C.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和降水等环节不断循环
D.“南水北调”说明在南方的我们可以随便用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