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作业目标 对应题号 答错题号 自我评价
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0、21 很棒□ 及格□ 加油□
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6、7、16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5、11~15、17~19
4.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三态变化,培养学生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8~10
【练基础】
必备知识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热升华打印属于一种特殊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转鼓上的固体颜料受热 ,气态颜料喷射到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生 ,即可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淮南子 天文训》中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2022年北京冬奥会把“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倒计时,其中“霜降”节气中霜的形成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
3.为了使棉毛织物等免受虫蚁的侵害,可以在存放衣服的箱子里放一些樟脑丸。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樟脑丸变小了,其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 ( )
A.熔化 B.升华
C.凝华 D.汽化
4.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冰雪消融 B.花草上有露水
C.大雾弥漫 D.北方雾凇
5.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 ( )
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必备知识2: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6.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热,实现快速灭火。
7.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8.如图所示,这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三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1) 、(2) 和(3) 。
必备知识3:自然界的水循环
9.如图所示,这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汽化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
10.水是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这一固定的顺序循环进行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不必节约用水
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练能力】
关键能力1:辨析六种物态变化
11.夏天,小敏同学在小卖部买了一根冰棒,她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白气”。她把这根冰棒放进水杯里,不一会儿,水杯外壁冒出了“汗”。请你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以上现象的成因。
(1)“粉”的成因是 。
(2)“白气”的成因是 。
(3)“汗”的成因是 。
12.气象部门有时会根据情况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 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冰晶下落时遇到地表较高的气温会 成雨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4.(多选)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后空气液化的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烧开水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关键能力2:辨析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
15.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温度低于-78.5 ℃。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
16.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
A.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几天就干了
B.严冬,玻璃窗内结了一层冰花
C.夏天早晨,树叶上出现露珠
D.早晨,室外大雾弥漫
17.关于大自然降雪(水蒸气遇超冷空气直接变成雪)和北京冬奥会场馆里的人工造雪(压缩空气喷出将水分割成水雾后产生雪)的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凝华,后者是凝固
B.前者是升华,后者是液化
C.两者都是熔化
D.两者都是汽化
【练素养】
18.【2022河北中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9.北京时间2023年6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运行到距地面100千米时,飞船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其表面温度可达到七八千摄氏度,为防止飞船成为一颗流星被烧毁,采用的方法是用石棉或玻璃等与一种叫酚
醛的物质组成无机固体材料涂在飞船表面,利用材料的 和 等方式 热,从而降低飞船表面的温度,达到保护飞船的目的。题中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 )
A.熔化、升华、吸
B.熔化、液化、吸
C.凝华、凝固、放
D.熔化、汽化、吸
20.【2021河北中考】(多选) 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
2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 ℃,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 ℃。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A”或“B”),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
3.4 升华和凝华参考答案
练基础
1.升华 凝华
2.B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3.B 4.D 5.D
6.升华 吸
7.C 【解析】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水在汽化(蒸发)过程中吸热的原理,故A错误;饮料加冰块会变得更凉,是利用了冰熔化吸热,故B错误;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是因为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容易升华,变为常温下的气态,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故C正确;游泳后上岸感到有点冷,是人体表面的水在汽化(蒸发)时吸热造成的,故D错误。
8.(1)凝固放热 (2)汽化吸热 (3)升华吸热
【解析】水变为冰的过程为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冰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为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9.吸热 液化 凝华
10.A
练能力
11.(1)凝华 (2)液化 (3)液化
12.升华 液化 凝华 熔化
13.A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A正确;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14.ABC
15.升华
【解析】在制造舞台仙境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升华、液化,其中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这就是白雾,液化会放热。
16.A 17.A
练素养
18.C 【解析】“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雾”“露”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19.A 【解析】为防止飞船表面温度过高,可以利用固体材料熔化和升华等方式吸热,从而降低温度,故A正确。
20.ACD 【解析】雾凇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固态的冰晶,故A正确;白霜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底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雾凇是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故C正确;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 ℃,水蒸气要凝华成小冰晶需要温度降低到0 ℃,且需要不断放热,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说明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故D正确。
21.B 熔化
【解析】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 ℃,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 ℃,如果用甲装置直接加热,则火焰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碘会先熔化。而用乙装置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不超过100 ℃,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不能熔化,而是直接升华,故应该选方案B,这样可以防止碘熔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