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自我评估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4个大题,14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 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 位置。
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 (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 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 (选填“>”、“=”或“<”)20 cm。
4.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笔。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 (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 (选填“实”或“虚”)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6.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
A B C D
7.(多选) 下列有关实像与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B.光屏呈现、底片感光、人眼看到的都是虚像
C.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D.我们站在河岸上,看到“水中的月亮”和“水下游动的鱼”都是折射所成的虚像
8.“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9.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
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仅将凸透镜移至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成像模糊类似远视眼
10.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1.小京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2.如图,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光线b过光心。请在图中作出光线a、b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上,请画出:
(1)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14分)
14.小明用焦距为12.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 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把蜡烛放在 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放在 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均选填“A”、“B”、“C”或“D”)
(4)小明又将一只近视镜片放在凸透镜前面,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 (选项“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拓展】实验时,挡住一部分凸透镜,在光屏上能够呈现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像。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自我评估参考答案
1.凸透镜 焦点 2.凸 虚 3.会聚 <
4.变长 实
5.15 缩小
【解析】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焦距为15 cm;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2f<40 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D 7.AC 8.A 9.C 10.B
11.C 【解析】由图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即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故B和D错误、C正确。故选C。
12.
13.
14.(1)同一高度处 75.0
(2)向上
(3)C A
(4)远离
(5)完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