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律填空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律填空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09: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律填空题专题训练
1.计算13×125×8时,可以先算( ),再算( ),这样计算采用了( )律。
2.如果 +△=100,那么39×□+39×△=( )。
3.山山由于粗心,在计算70×★+5时,把算式看成了70×(★+5),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 )。
4.聪聪在计算30×(□+5)时,由于粗心把算式抄成30×□+5,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 )。
5.在括号里填“>”“<”或“=”。
652000( )6520000 701×26( )700×26+26 24×50( )25×40
6.====409,此计算过程运用了加法( )律。
7.用字母a、b、c表示算式(49×125)×8=49×(125×8)中的三个数:( )。
8.根据学过的运算律填一填。
(1)38×2×5=38×( ×5)
(2)(81+79)+21=( )+( +21)
9.小华把□×(99-1)误算成□×99-1,所得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多7,正确的结果( )。
10.已知□+△=20,那么36×□+36×△= 。
11.妈妈喜欢一种盒装的茉莉花茶,买了15盒。付钱时,她是这样计算的:10×25=250(元),5×25=125(元),250+125=375(元)。这种盒装的茉莉花茶每盒( )元。
12.如果,那么=( )。
13.小马虎在计算时错算成,他算得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多了68,那么A是(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 )。
14.如果35×A+35×B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后,结果是3500,则A可以是( ),B可以是( )。(只写一种)
15.朵朵在计算65+27+35+73时,她是这样算的:65+27+35+73=(65+35)+(27+73),她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7×a+a×5=(7+5)×a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
16.小马虎由于粗心大意,把30×(□+3)错算成了,30×□+3,那么,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 )。
17.55+45=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 )律,用字母表示是( )。
18.明明把10×(□+5)错算成10×□+5,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 。
19.淘淘在计算8×(a+5)时,粗心地算成了8×a+5,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 )。
20.小华看一本388页的故事书。昨天读了86页,今天读了114页,还有( )页书没有读。
2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结果相( ),这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
22.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字母表示为( )。
2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不变,这叫做乘法( )。字母表示为( )。
24.(25×5)×2=( ),25×(5×2)=( ),所以(25×5)×2=25×(5×2)像这样,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用字母表示为( )。
25.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 ),用字母表示为( )。
26.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不变,这叫加法( )。用字母表示为( )。
27.计算88+104+96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和是( ),再加上第三个数96,结果是( );还可以先计算后两个数的和,是( ),再加上第一个数 88,结果还是( ),这是运用了加法( )。
28.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 ) ( )
29.如果〇+△=10,那么78×〇+78×△的得数是( )。
30.计算37×98+37×2时,运用( )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用字母表示( )。
31.小明将10×(□+4)错算成10×□+4,这样会比正确得数少( )。
32.计算时,可以运用乘法( )律,先算( ),再与另一个数相乘。
33.在计算125×88时,聪聪是这样想的:125×88=125×(80+8)=125×80+125×8=10000+1000=11000,这是运用了( )律。
34.如果24×A+24×B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后,结果得2400,那么A和B可以是( )和( )。
35.四(1)班共30人,这学期每人新买了一套校服,其中上衣每件55元,裤子每条45元,全班买校服一共花了( )元。
36.计算(24×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 ),这样计算是运用了( )律。
37.乐乐在做作业时,由于马虎,把80×(a+5)错算成了80×a+5,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 )。
38.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25×97=25×(100- ) (13×25)×40=13×( × )
39.已知 a+b=25,那么a×8+b×8=( )。
40.计算时,小丽的方法是,她运用了( )。
41.与的得数相差( )。
42.△、○、◎分别代表3个数,已知,,,那么( ),( ),( )。
43.计算25×48时,聪聪是这样计算的;25×48=25×4×12=100×12=1200,他运用了( )律;丁丁是这样计算的: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他运用了( )律。
44.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 + )
130+(70+4)=(130+ )+
45.在括号里填上“>”“<”或“=”
40×17+3( )40×(17+3) 48+29+52( )29+(48+52)
(65+13)×4( )65×4+13×4 720÷36÷2( )720÷(36÷2)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125×8 13×1000 乘法结合
【分析】根据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依此填空即可。
【详解】计算13×125×8时,可以先算125×8,再算13×1000,这样计算采用了乘法结合律。
2.3900
【分析】乘法分配律:a×c+b×c=(a+b)×c或a×c-b×c=(a-b)×c,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将39×□+39×△化为39×( +△),观察发现等号左边的数乘了39,那么等号右边的数也要乘39;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39×□+39×△=39×( +△),因为 +△=100,100×39=3900,所以39×□+39×△=3900。
3.345
【分析】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把70×(★+5)写成70×★+70×5,再减去70×★+5即可解答。
【详解】70×(★+5)-(70×★+5)
=70×★+70×5-70×★-5
=350-5
=345
山山由于粗心,在计算70×★+5时,把算式看成了70×(★+5),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345。
4.145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将30×(□+5)去掉小括号后,分别计算30与□的积,30与5的积,再把两个积相加,30与5的积是150,再把现在的式子与错误的式子30×□+5进行比较,求出150与5的差,即为正确结果与错误结果的差。
【详解】30×(□+5)
=30×□+30×5
=30×□+150
150-5=145
聪聪在计算30×(□+5)时,由于粗心把算式抄成30×□+5,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145。
5. < = >
【分析】比较整数的大小,先看整数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看次高位,次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运用乘法分配律把701×26改写成乘加形式,再与700×26+26比较大小;可以将乘法算式拆成连乘的算式,然后根据因数同时缩小积也同时缩小的性质,计算剩下的等式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652000是六位数,6520000是七位数,652000<6520000;
701×26=(700+1)×26=700×26+1×26,701×26=700×26+26;
24×50=4×6×25×2,25×40=25×4×10,6×2>10,24×50>25×40。
652000<6520000,701×26=700×26+26,24×50>25×40。
6.结合
【分析】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详解】通过观察题目,发现340如果和60相加,正好能凑整,69又可以拆成60和9的和,因此,340+69变成了340+60+9,运用加法结合律,先算340+60,也就是(340+60)+9=400+9=409。
因此此计算过程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7.(a×b)×c=a×(b×c)
【分析】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详解】用字母a、b、c表示算式(49×125)×8=49×(125×8)中的三个数:(a×b)×c=a×(b×c)。
【点睛】熟记乘法结合律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8.(1)2
(2) 81 79
【分析】(1)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据此可知,根据乘法结合律计算38×2×5,先算2×5,再用38乘这个积。
(2)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据此可知,根据加法结合律计算(81+79)+21,先计算79+21,再用81加上这个和。
【详解】(1)38×2×5=38×(2×5)=38×10=380
(2)(81+79)+21=81+(79+21)=81+100=181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认识和掌握。
9.784
【分析】根据题意,用□×99-1减去□×(99-1)等于7,求出□的值,再代入□×(99-1)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99-1-□×(99-1)=7
99×□-1-99×□+□=7
□=7+1
□=8
把□=8代入□×(99-1)可得:
8×(99-1)
=8×98
=784
所以正确的结果是784。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求出□的值,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10.720
【分析】观察算式可知,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把36×□+36×△变成36×(□+△),根据条件“□+△=20”,将值代入求解。
【详解】已知□+△=20,
36×□+36×△
=36×(□+△)
=36×20
=720
36×□+36×△=720。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25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商品总价为:10×25+5×25=(10+5)×25=15×25=375(元),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即可求出每盒茉莉花茶需要花费的钱。
【详解】由乘法分配律可知:
10×25+5×25
=(10+5)×25
=15×25
=375(元)
由题可知,妈妈买了15盒,则每盒茉莉花茶25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解题关键在于弄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
12.1000
【分析】是125分别与☆、△、〇相乘后,再相加减,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变成125乘(),再把代入,即可求出算式的结果,据此解答。
【详解】
如果,那么=1000。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逆运算的实际应用,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3. 2 210
【分析】先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将35×(8-A)的括号去掉,然后再根据这两个算式的差即可计算出A的值,最后根据A的值计算出35×(8-A)的结果即可。
【详解】35×(8-A)=35×8-35×A
35×A-A=68
则34×A=68,因此A=2
35×(8-2)
=35×6
=210
A是2,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210。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40 60
【分析】计算35×A+35×B时,先计算A+B,再用35乘这个和,即35×A+35×B=35×(A+B)。因为结果是3500,则A+B=3500÷35=100,满足这两个数相加得100即可。
【详解】35×A+35×B=35×(A+B)=3500
A+B=3500÷35=100
若A=40,B=100-40=60。
(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B=100。
15.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如: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如: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如:(a+b)×c=a×c+b×c;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朵朵在计算65+27+35+73时,她是这样算的:65+27+35+73=(65+35)+(27+73),改变了数字的位置和算式的运算顺序,她运用的运算定律是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7×a+a×5=(7+5)×a运用的运算定律是乘法分配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16.87
【分析】先把30×(□+3)用乘法分配律化简,然后再与30×□+3相减;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30×(□+3)-(30×□+3)
=30×□+30×3-30×□-3
=(30×□-30×□)+(90-3)
=0+87
=87
则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87。
【点睛】注意本题先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再对其中的一个变形,变成相接近的形式,进而求解。
17. 交换 a+b=b+a
【分析】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55+45=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
【点睛】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45
【分析】先把10×(□+5)根据乘法分配律化简,再减去10×□+5,求出差即可求解。
【详解】10×(□+5)
=10×□+10×5
=10×□+50
10×□+50-(10×□+5)
=10×□+50-10×□-5
=50-5
=45
明明把10×(□+5)错算成10×□+5,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45。
【点睛】本题先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再对其中的一个变形,变成相接近的形式,进而求解。
19.35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依此将8×(a+5)的括号去掉后,再计算出两个算式的差即可。
【详解】8×(a+5)=8×a+8×5=8×a+40;
8×a+40-(8×a+5)=40-5=35。
即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35。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188
【分析】根据题意,用这本故事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读的页数,再减去今天读的页数,即可求出还有多少页没读;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整数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详解】388-86-114
=388-(86+114)
=388-200
=188(页)
还有188页书没有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减法的意义,以及整数减法的性质在计算过程中的灵活应用。
21. 加 (a+b)×c=a×c+b×c
【详解】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结果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b)×c=a×c+b×c。
例如102×5
=(100+2)×5
=100×5+2×5
=500+10
=510
22. 结合律 (a×b)×c=a×(b×c)
【分析】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字母表示为(a×b)×c=a×(b×c)。
【点睛】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积 交换律 a×b=b×a
【详解】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例如:4×25=25×4=100,交换4与25的位置,积不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8×6×125
=8×125×6
=1000×6
=6000
交换6与125的位置,积不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24. 250 250 结合律 (a×b)×c=a×(b×c)
【分析】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25×5)×2
=125×2
=250
25×(5×2)
=25×10
=250
所以(25×5)×2=250,25×(5×2)=250,所以(25×5)×2=25×(5×2)像这样,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点睛】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 和 a-b-c=a-(b+c)
【详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例如156-73-27
=156-(73+27)
=156-100
=56
26. 和 结合律 (a+b)+c=a+(b+c)
【分析】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a+b)+c=a+(b+c);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点睛】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 192 288 200 288 结合律
【分析】连加算式,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计算,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88+104+96
=192+96
=288
所以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和是192,再加上第三个数96,结果是288;
88+104+96
=88+(104+96)
=88+200
=288
所以还可以先计算后两个数的和,是200,再加上第一个数 88,结果还是288,这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点睛】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 < = < =
【分析】第一空,等号前面的计算结果是38,等号后面的计算结果是130,故该空填小于;
第二空,根据乘法分配律,等号前后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故该空填等于;
第三空,等号前面的计算结果是2,等号后面的计算结果是50,故该空填小于;
第四空,根据乘法分配律,等号前面的算式可以写成,也就是,故该空填等于,据此解答。
【详解】(<);(=);
(<);(=)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29.780
【分析】乘法分配律:a×b+a×c=a×(b+c);
先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78×〇+78×△,再把〇+△=10代入算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78×△+78×〇
=78×(△+〇)
=78×10
=780
所以如果〇+△=10,那么78×〇+78×△的得数是780。
【点睛】主要考查的是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30. 乘法分配 a×c+b×c=(a+b)×c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据此可知,计算37×98+37×2时,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用字母表示a×c+b×c=(a+b)×c。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计算37×98+37×2时,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用字母表示a×c+b×c=(a+b)×c。
【点睛】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1.36
【分析】先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将10×(□+4)的括号去掉,再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差即可;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依此计算。
【详解】10×(□+4)=10×□+10×4
10×4-4
=40-4
=36
即这样会比正确得数少36。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 结合 8×125
【分析】计算时,可以先算8×125的积,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依此填空。
【详解】57×8×125
=57×(8×125)
=57×1000
=57000
计算时,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8×125,再与另一个数相乘。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3.乘法分配
【分析】乘法分配律:a×(b+c)=a×b+a×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在计算125×88时,聪聪是这样想的:125×88=125×(80+8)=125×80+125×8=10000+1000=11000,这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4. 3 97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可得24×A+24×B=24×(A+B),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24×A+24×B=24×(A+B)
24×(A+B)=2400
A+B=2400÷24=100
那么A和B可以是3和97。(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熟练掌握情况,牢记定律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3000
【分析】根据题意,回想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先求出一套校服的单价,用55加45即可;再用一套校服的单价乘四(1)班的总人数就是全班买校服一共需要花的钱数。
【详解】(55+45)×30
=100×30
=3000(元)
全班买校服一共花了3000元。
【点睛】解决此题应根据总价、数量和单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同时也考查了乘法分配律运算定律在计算过程中的灵活运用。
36. 125×8 乘法结合/整数乘法结合
【分析】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依此填空即可。
【详解】125×8=1000,即计算(24×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125×8,这样计算是运用了整数乘法结合律。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7.395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可知,80×(a+ 5)的正确结果应该是80×a+ 80×5,再用正确结果减去得到的结果解答即可。
【详解】80×(a+5)
=80×a+80×5
=80×a+400
80×a+400-(80×a+5)
=80×a+400-80×a-5
=395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乘法分配律和减法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38. 3 25 40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据此可知,计算25×97时,将97看成100-3。
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据此可知,计算(13×25)×40,先算25×40。
【详解】25×97=25×(100-3) (13×25)×40=13×(25×40)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39.200
【分析】乘法分配律:a×(b+c)=a×b+a×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a+b=25
a×8+b×8
=(a+b)×8
=25×8
=20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0.乘法结合律
【分析】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计算时,小丽的方法是,她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146
【分析】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相减算出它们的差即可解答。
【详解】625-127-73
=625-(127+73)
=625-200
=425
625-127+73
=498+73
=571
571-425=14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法性质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2. 20 30 45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推出,再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答推算。
【详解】已知,则,即;
因为,所以;
故,;
又因为;
所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量代换,找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3. 乘法结合 乘法分配
【分析】乘法分配律:a×(b+c)=a×b+a×c,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25×48
=25×(4×12)
=25×4×12 (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100×12
=1200
25×48
=25×(40+8)
=25×40+25×8 (运用了乘法分配)
=1000+200
=1200
计算25×48时,聪聪是这样计算的;25×48=25×4×12=100×12=1200,他运用了乘法结合律;丁丁是这样计算的: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他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44. 68 32 70 4
【分析】加法结合律的特点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依此填空。
【详解】根据分析,填空如下:
(25+68)+32=25+(68+32)
130+(70+4)=(130+70)+4
45. < = = <
【分析】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再比较;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再比较;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再比较;利用除法的性质以及被除数一样除数越大商越小,据此比较即可。
【详解】40×(17+3)=40×17+40×3=40×17+120,3<120,40×17+3<40×(17+3);
48+29+52=29+48+52=29+(48+52);
(65+13)×4=65×4+13×4;
720÷36÷2=720÷(36×2),36×2>36÷2,720÷36÷2<720÷(36÷2)。
40×17+3<40×(17+3);48+29+52=29+(48+52);(65+13)×4=65×4+13×4;720÷36÷2<720÷(36÷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