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选择题专题训练
1.小马虎将(32+25)×40错写成了32×40+25,正确的结果( )错误的结果。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2.☆÷48=12,根据( )可以求出☆代表的数。
A.被除数=除数×商 B.被除数=除数÷商 C.除数=被除数÷商
3.下列算式中,与817-198结果相同的是( )。
A.817-200+2 B.817-198+2 C.817-198-2
4.一个式子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
A.小括号 B.中括号 C.括号外的
5.小马虎在计算800-[(32+□)÷4]时,把括号里的运算顺序搞错了,他先算了□÷4的商,最后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是765。□里的数是( )。
A.4 B.8 C.12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不能作除数 B.0不能作被除数 C.1÷0不可能得到商
7.□÷25=6……□,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是( )。
A.155 B.156 C.174
8.如果-=,下列算式错误的是( )。
A.-= B.-= C.+=
9.陈老师买了1个篮球和5个毽子,一共花了95元,每个毽子3元,这个篮球多少钱?列式正确的是( )。
A.95-95÷5 B.(95-5)÷3 C.95-5×3
10.下面算式中,最后一步算除法的算式是( )。
A.232÷8+27×4 B.232÷(8+27×4) C.(232÷8+27)×4
11.672÷21=32,验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672÷32 B.32×21 C.672×32
12.在18+(18×20-25)÷25中,最后一步求( )。
A.商 B.和 C.积
13. ÷8=8, 里应填( )。
A.8 B.1 C.64
1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是被减数的2倍
B.两个不为0的相同的数相除,商一定是1
C.一个数与550的和一定大于550
15.运算顺序是“减→除→乘”的算式是( )。
A.600÷[30×(150-130)] B.280÷(400-15)×15 C.(42×30-300)÷20
16.商店促销按“每满100元减50元”的标准销售,妈妈买了一件380元的外套,现在优惠后的价钱是( )元。
A.190 B.280 C.230
17.小杰全家(4个成人,2个儿童)到游乐园游玩。已知成人票为每人80元,儿童票为每人40元,团体(6人及以上)票为每人60元。小杰全家买票最少要( )元。
A.240 B.400 C.360
18.4人5天植树360棵,平均每人每天植树多少棵?列式是( )。
A. B. C.
19.被减数、减数、差的和,与被减数的关系是( )。
A.相等 B.无法确定 C.是被减数的2倍
20.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与商的积加上被除数等于480,被除数是( )。
A.480 B.160 C.240
21.已知+=,×=,下面算式中错误的是( )。
A.+= B.-= C.÷=
22.下面算式中,运算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23.已知□×☆=○(□、☆、○均不为0),下面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24.根据如图列综合算式,正确的是( )。
A.920+438÷73×34 B.(920+438)÷73×34 C.(920+438÷73)×34
25.一套运动服,上衣65元,裤子45元,买30套一共要花多少元?正确的列式是( )。
A.65×30+45 B.(65+45)×(30+30)
C.(65+45)×30
26.把128+147=275,275÷25=11,34×11=374列成综合算式是( )。
A.128+147÷25×34 B.(128+147)÷25×34 C.34×[(128+147)÷25]
27.要使算式“73×82-82×15”的结果最小,应该按( )那样添小括号。
A.(73×82-82)×15 B.73×82-(82×15) C.73×(82-82)×15
28.计算35×(108÷6-9)时,先算( )。
A.乘法 B.除法 C.减法
29.480减去35的6倍,得到的差再除以9。结果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
A. B. C.
30.0不可以做( )。
A.被除数 B.除数 C.减数
31.下列算式中,没有意义的是( )。
A.0+9=9 B.9-0=9 C.9÷0=9
32.艺术宫举办“建党100周年”儿童作品展,上午9:00~10:30有105人参观,10:30~12:00之间参观的人数是上一时段的2倍,下午参观的总人数有279人。算式:105+105×2+279解决的问题是( )。
A.上午参观的有多少人? B.全天参观的有多少人? C.9:00~10:30参观的有多少人?
33.小明在计算(30+25)×2时,错算成了30+25×2,这样与正确结果相差( )。
A.110 B.80 C.30
34.学校买了5个同样的足球和8个同样的蓝球。一共花了976元。一个足球80元,一个篮球多少钱?正确的列式是( )。
A.976-80×5÷8 B.(976-80×5)÷8 C.(976-80)÷8
35.(174-25×2)÷6的正确运算顺序是( )。
A.乘法、减法、除法 B.乘法、除法、减法 C.除法、乘法、减法
36.工人王师傅和徒弟要把加工好的零件装箱,每28个装一箱,装了7箱,还有48个零件没有装入纸箱。根据所给信息,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
A.两人各装了多少个零件 B.一共需要几个纸箱 C.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37.甲、乙两人骑车同时从A地沿同一道路同一方向出发,甲每分钟骑行300m,乙每分钟骑行280m,10分钟后,两人相距( )m。
A.200 B.5800 C.580
38.不改变运算结果,下面各题中小括号可以去掉的是( )。
A. B. C.
39.已知△,〇,□表示三个不同的数(0除外),△÷〇=□。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
A.△÷□=〇 B.□÷〇=△ C.□×△=〇
40.做一批零件,原计划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50个,结果提前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个零件?这道题分析错误的是( )。
A.用实际的零件总数减去原计划的零件总数,就得到最后的结果
B.先要求出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C.原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数是用总零件数除以原计划的天数
41.在口÷8=6,口内填( )。
A.48 B.84 C.54
42.西安某校准备安排15名老师带领85名学生去参观富县“鄜州博物馆”。租车公司有以下两种购票方案,其中租车付费最划算的是( )。
购票须知:成人每张40元;儿童每张15元;团体票(30人及以上)每张20元。
A.15名老师和85名学生都购买团体票
B.15名老师购买成人票,85名学生购买儿童票
C.15名老师和15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剩下的学生购买儿童票
43.瑞瑞买了1支钢笔和8本笔记本,一共花了36元,1支钢笔12元,一本笔记本多少钱?正确的列式是( )。
A.36÷(8+1) B.(36-12)÷8 C.36-12÷8
44.关于“0不能作除数”,下面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乐乐:因为0是最小的自然数,所以0不能作除数
B.明明:因为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得0,所以0不能作除数
C.天天:因为任何数乘0都得0,也就是0÷0得不到确定的商,所以0不能作除数
45.25×5÷25×5的结果是( )。
A.1 B.25 C.5
46.(170-35×2)÷5的正确运算顺序是( )。
A.减法→乘法→除法 B.乘法→减法→除法 C.减法→除法→乘法
47.计算30×(500-400÷25)时,第二步算( )。
A.减法 B.乘法 C.除法
48.笑笑计算时漏掉了括号,算成了,这个算式与原算式比较,得数( )。
A.相等 B.大了 C.小了
49.加上合适的括号,把281+27×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积、再求和、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
A.(281+27)×4÷2 B.[281+(27×4)]÷2 C.(281+27×4)÷2
50.小丽在用计算器计算34×□时,把乘号键误按为加号键,结果为107,正确的结果是( )。
A.2382 B.2472 C.2482
51.如果a+b=c,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
A.b+c=a B.a+c=b C.c-b=a
52.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5名同学,一共捐款720元,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不正确的算式是( )。
A.720÷2 B.720÷(2×45) C.720÷2÷45
53.验算减法的方法是( )。
A.用被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B.用被减数加减数看是否等于差
C.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54.周末,王老师和张老师租车带25名学生去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参观,租车公司有两种收费方式:
方式一 成人:30元/人 儿童:12元/人 方式二 团体10人及以上 14元/人
则租车付费最划算的方案是( )。
A.8名学生和2名老师按方式二购票,剩下的学生按方式一购票
B.25名学生和2名老师都按照方式二购票
C.25名学生和2名老师都按照方式一购票
55.学校食堂买了10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花去810元钱,式子可用于计算每只碗( )元钱。
A.810÷9×10 B.810÷10×9 C.810÷(10×9)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分析】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32+25)×40先计算括号里的加法再计算乘法,32×40+25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详解】(32+25)×40
=57×40
=2280
32×40+25
=1280+25
=1305
2280>1305,正确的结果大于错误的结果。
故答案为:B
2.A
【分析】☆÷48=12,其中☆表示被除数,48是除数,12是商,根据除法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知,要求☆代表的数,也就是求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要求的☆是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
故答案为:A
3.A
【分析】分别计算出每个选项的结果再比较即可。
【详解】817-198=619
A.817-200+2=617+2=619,与817-198结果相同;
B.817-198+2=619+2=621,与817-198结果不同;
C.817-198-2=619-2=617,与817-198结果不同。
817-200+2与817-198结果相同。
故答案为:A
4.A
【分析】根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按照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后算括号外面的。
【详解】由分析可得:在一个式子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例如:15×[24÷(2+4)]
=15×[24÷6]
=15×4
=60
故答案为:A
5.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他先算了□÷4的商,则算式变为800-[32+□÷4],根据结果是765,可知□=[800-765-32]×4。
【详解】[800-765-32]×4
=[35-32]×4
=3×4
=12
□里的数是12。
故答案为:C
6.B
【详解】A.0不能作除数,因为5除以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即原说法正确。
B.0能作被除数,例如:0÷5=0,0×5=0,原式成立,即原说法错误。
C.1÷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1,即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7.C
【分析】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来解答。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当除数是25时,余数最小是1,最大是24。当余数是24时,被除数=25×6+24,据此解答。
【详解】余数小于除数,余数:25-1=24
被除数:25×6+24
=150+24
=174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得出余数最大为:除数-1,最小是1。灵活应用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量之间的关系。
8.B
【分析】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如果-=,
那么-=,
+=,
所以上列算式错误的是-=。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
9.C
【分析】总价=单价×数量,每个毽子的价钱乘买的个数,即可算出买毽子花了(5×3)元,买篮球和毽子用去的总钱数减去买毽子花了钱数,即可算出这个篮球是(95-5×3)元。
【详解】陈老师买了1个篮球和5个毽子,一共花了95元,每个毽子3元,这个篮球多少钱?列式正确的是:95-5×3。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明确总价、单价、数量之间关系是解题关键。
10.B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可解答。
【详解】A.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
B.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的加法,最后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C.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小括号里的加法,最后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最后一步算除法的算式是232÷(8+27×4)。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题关键。
11.C
【分析】除法可以利用“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进行验算,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72÷21=32,验算方法可以是672÷32或32×21,不能用672×32进行验算。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除法各部分间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B
【分析】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8+(18×20-25)÷25,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然后算除法,最后算加法,最后一步求和。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C
【分析】根据被除数=商×除数,由此求解。
【详解】8×8=64
所以64÷8=8, 里应填64。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4.C
【分析】被减数=差+减数;一个数除以它本身(0除外),商是1;任何数加0都得任何数本身。据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被减数=差+减数,则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所以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是被减数的2倍,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两个不为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如果是0加上550,它们的和是550,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的减法各部分间关系、除法的运算和有关0的运算,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15.B
【分析】按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直接计算即可。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A.600÷[30×(150-130)],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
B.280÷(400-15)×1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最后算乘法;
C.(42×30-300)÷20,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
故答案为:B
【点睛】熟悉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C
【分析】根据题意,商店促销“每满100元减50元”,先计算出原价380元里面有几个100元,就减去几个50元,即是现价。
【详解】380÷100=3(个)……80(元)
380-50×3
=380-150
=230(元)
现在优惠后的价钱是230元。
故答案为:C
【点睛】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求出能减的钱数是解题的关键。
17.C
【分析】方案一:4个成人购买成人票,2个儿童购买儿童票;方案一需要的钱=成人的人数×成人的票价+儿童的人数×儿童的票价;
方案二:4个成人和2个儿童生购买团体票;方案二需要的钱=成人和儿童的总人数×团体票的票价;
依此计算出每个方案需要的钱数,然后再比较并选择即可。
【详解】方案一:4个成人购买成人票,2个儿童购买儿童票;
4×80+2×40
=320+80
=400(元)
方案二:4个成人和2个儿童生购买团体票;
(4+2)×60
=6×60
=360(元)
360元<400元,即小杰全家买票最少要360元。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应分别计算出每种购票方案需要的钱数再比较。
18.A
【分析】4人平均每天植树的棵数=植树的总棵数÷天数,平均每人每天植树的棵数=4人平均每天植树的棵数÷人数,或者可以先求出1人5天植树的棵数,再求出平均每人每天植树多少棵再或者可以带上括号,先求出4×5=20,再用总棵数÷20来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平均每人每天植树的棵数是:360÷5÷4或360÷4÷5或360÷(5×4)结合选项可得A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点睛】分析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根据数量关系式解决问题。
19.C
【分析】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依此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2
因此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被减数的2倍。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C
【分析】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则被除数+被除数=480,因此用480除以2即可得到被除数,依此计算。
【详解】480÷2=240,即被除数是24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C
【分析】根据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三者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由此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A.+=,已知+=,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和不变,A选项正确;
B.-=,已知+=,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B选项正确;
C.÷=,已知×=,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所给式子的特点,利用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要注意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2.A
【分析】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时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依此选择。
【详解】A.此题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即算式中的运算顺序正确;
B.此题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即算式中的运算顺序不正确;
C.此题是先算乘法和除法,最后算减法,即算式中的运算顺序不正确。
下面算式中,运算顺序正确的是()。
故答案为:A
【点睛】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3.C
【分析】因数×因数=积,则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已知□×☆=○,则○÷☆=□,○÷□=☆。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C
【分析】先用438除以73求出商,再用920加上求出的商得到和,然后用得到的和乘上34求出积,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综合算式是:(920+438÷73)×34。
故答案为:C
【点睛】列综合算式,关键是弄清运算顺序。
25.C
【分析】根据题意,可用65加45计算出买一套衣服的钱数,然后再乘购买的总套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65+45)×30
=110×30
=3300(元)
所以,花了3300元。
所以,一套运动服,上衣65元,裤子45元,买30套一共要花多少元?正确的列式是(65+45)×30。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每套运动服的钱数,然后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解答。
26.B
【分析】四则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据此可知,计算顺序是: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计算乘法,列式为:(128+147)÷25×34。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把128+147=275,275÷25=11,34×11=374列成综合算式是:(128+147)÷25×34。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C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出各选项的结果,选择最小的即可。
【详解】A.(73×82-82)×15
=(5986-82)×15
=5904×15
=88560
B.73×82-(82×15)
=73×82-1230
=5986-1230
=4756
C.73×(82-82)×15
=73×0×15
=0×15
=0
0<4756<88560,
所以要使算式“73×82-82×15”的结果最小,应该按73×(82-82)×15那样添小括号。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计算,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8.B
【分析】计算35×(108÷6-9)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乘法。据此解答。
【详解】35×(108÷6-9)
=35×(18-9)
=35×9
=315
计算35×(108÷6-9)时,先算除法。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29.A
【分析】先用35×6,再用480减去前面求得的积,最后用得到的差除以9: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需要给减法加上小括号,由此求解。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80减去35的6倍,得到的差再除以9。结果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故答案为:A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计算的顺序,再合理利用小括号进行求解。
30.B
【详解】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故答案为:B。
31.C
【分析】根据在除法计算中,0不作除数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0作除数,无法确定商,所以0作除数无意义。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0的有关运算方法的掌握。
32.B
【分析】算式:105+105×2+279中,105是上午9:00~10:30的参观人数,105×2是10:30~12:00的参观人数,105+105×2就等于上午参观的总人数,279是下午参观的总人数,所以105+105×2+279就等于全天参观的总人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105+105×2+279等于全天参观的总人数。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算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什么,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
33.C
【分析】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相减即可解答。
【详解】(30+25)×2
=55×2
=110
30+25×2
=30+50
=80
110-80=3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B
【分析】买了5个足球,一个足球80元,先用80乘5求出买足球花的钱数,然后再用花去的总钱数减去买足球花的钱数求出买篮球花的钱数,最后再用买篮球的钱数除以买篮球的个数即可。
【详解】(976-80×5)÷8
=(976-400)÷8
=576÷8
=72(元)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减法、除法的意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买篮球花的总钱数。
35.A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74-25×2)÷6的正确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A
【分析】用没有装箱零件个数除以一箱装零件个数,可以求出没有装箱零件需要纸箱数量,再加上已经装箱数量,可以求出一共需要纸箱数量。用一箱装零件个数乘已经装箱数量,求出已经装箱零件个数,再加上没有装箱零件个数,求出一共加工零件个数。这些零件是两人一共加工的,在现有条件下,不能求出两人各装零件个数。据此得解。
【详解】由分析得:
不能求出两人各装了多少个零件,可以求出一共需要几个纸箱以及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故答案为:A
【点睛】解决本题时应从条件进行分析,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37.A
【分析】先用减法求出两人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差,再乘10,即可求出10分钟后两人相距的路程。
【详解】(300-280)×10
=20×10
=200(m)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8.C
【分析】计算混合运算时,有小括号的先计算小括号的;没有小括号的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详解】A.不去括号,先计算减法;去掉括号先计算乘法;
B.不去括号,先计算减法;去掉括号计算结果会变化;
C.不去括号,先计算除法;去掉括号还是先计算除法,据此解答。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9.A
【分析】根据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即可解答。
【详解】A.已知△÷〇=□,所以△÷□=〇正确;
B.已知△÷〇=□,那么△÷□=〇,所以□÷〇=△错误;
C.已知△÷〇=□,那么□×〇=△,所以□×△=〇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被除数、除数和商三者的关系,要熟练掌握并应用。
40.A
【分析】原计划25天完成,结果提前5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50个,可以先求出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再除以原计划的天数求出原计划的每天生产零件数,进而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即可。
【详解】A.零件总数不变,用实际的零件总数减去原计划的零件总数得0,错误;
B.先要求出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正确;
C.原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数是用总零件数除以原计划的天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工程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
41.A
【分析】根据“被除数=商×除数”解答即可。
【详解】6×8=48
所以在口÷8=6,口内填48。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了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42.C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的购票方式计算出所需的票钱,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A.15名老师和85名学生都购买团体票。
20×(15+85)
=20×100
=2000(元)
B.15名老师购买成人票,85名学生购买儿童票。
40×15+15×85
=600+1275
=1875
C.15名老师和15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剩下的学生购买儿童票
20×30+15×(85-15)
=600+1050
=1650(元)
1650<1875<2000,C选项方案最划算。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是优化类题型,先计算出不同购票方式的价钱,再作进一步解答。
43.B
【分析】36减12等于8本笔记本的总价,再除以8即等于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据此列式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为:(36-12)÷8。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是经济类题目,熟练掌握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4.C
【分析】根据0在乘除法算式中的特性,0能作乘数,能作被除数,0不能作除数,因为0作除数没有任何意义。
【详解】A.0作除数时没有意义,与0是不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关系,故这句话不对;
B.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这句话与0不能作除数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C.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知,这句话是对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0在乘、除法中的特性: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得0。
45.B
【分析】25÷5×25÷5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出结果,再作出选择即可。
【详解】25×5÷25×5
=125÷25×5
=5×5
=25
故答案为:B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计算的顺序,根据计算顺序求出结果,不要错用运算定律。
46.B
【分析】四则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的。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70-35×2)÷5的正确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计算外面的除法。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7.A
【分析】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计算30×(500-400÷25)时,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所以第二步算的是减法。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8.C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别求出与的结果,再比较解答。
【详解】15×(12+4)
=15×16
=240
15×12+4
=180+4
=184
184<240
所以,15×12+4<15×(12+4)。
故答案为:。
【点睛】含有算式的大小比较,先求出它们的结果,然后再按照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
49.C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详解】281+27×4÷2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顺序要改变为先求积、再求和、最后求商,只要把281+27×4部分用小括号括起来即可,则原式就变为(281+27×4)÷2,虽然[281+(27×4)]÷2也符合要求,但里面的小括号是多余的,最合适答案为(281+27×4)÷2。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50.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34+□=107,因此□=107-34,然后再计算34×□并选择。
【详解】107-34=73
34×73=2482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1.C
【分析】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加数+加数=和,依此选择。
【详解】如果a+b=c,则c-b=a,c-a=b;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2.A
【分析】方法一:捐款金额除以班数等于平均每班捐款金额,再除以每班人数等于平均每人捐款金额;方法二:每班人数乘班数等于总人数,再用捐款金额除以总人数等于平均每人捐款金额。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正确的列式为:720÷2÷45或720÷(2×45)。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方法解答的能力。
53.C
【分析】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解答即可。
【详解】A.用被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减数,不正确;
B.用被减数加减数看是否等于差,不正确;
C.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正确;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减法的验算,掌握被减数-减数=差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4.A
【分析】A.买票总钱数=团体票的单价×数量+剩余儿童票的单价×数量;
B.买票总钱数=团体票的单价×数量;
C.买票总钱数=成人票的单价×数量+儿童票的单价×数量。依此计算出每种方案需要的钱,然后再比较即可。
【详解】A.25-8=17(人)
10×14+17×12
=10×14+17×12
=140+204
=344(元)
B.2+25=27(人
27×14=378(元)
C.30×2+25×12
=60+300
=360(元)
378元>360元>344元。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经济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5.C
【分析】10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有10×9只碗;求每只碗多少元钱,用总价除以碗的只数,是810÷(10×9)元,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810÷(10×9)
=810÷90
=9(元)
每只碗9元。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共有多少只碗,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