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7 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分子、原子、离子 ☆☆ ①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知道有引力和斥力②说出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③知道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④认识元素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元素周期表等
考点2 元素 ☆☆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
1.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铅球模型或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西瓜模型或葡萄干面包模型。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核式结构模型或行星模型。
玻尔:分层模型。
2.原子的结构
原子
3.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原子的相对质量没有具体的质量单位。一般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如C和C等。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某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物质可能是氧气(O2)或臭氧(O3),也可能是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
■考点二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物质的元素组成:
1.物质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单质和化合物
①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宏观: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
②微观:微观上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也表示该种物质。
4.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知识拓展】
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虽然只有一种氧元素,但它是混合物。
3.化合物和混合物不能相混淆,化合物属于纯净物。空气、溶液、合金等都是常见的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
◇典例1:(2023九下·永康模拟)现在已经实现了4680无极耳电池量产,可以让电动汽车价格更低性能更高。其中一项技术突破是阳极材料用硅代替了石墨,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硅是一种金属元素
B.硅比碳多8个质子
C.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碳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克
【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解答】A.硅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B.硅比碳多14-6=8个质子 ,符合题意;
C.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不符合题意;
D.碳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 ,不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1:(2023·杭州模拟)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氧气分子18O16O,请问一个16O2分子和一个18O16O分子中哪种微粒的数目不相等( )
A.质子 B.中子 C.原子 D.电子
【答案】B
【解析】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其中质子数加上中子数数值上等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18O 是氧元素,其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8-8=10 , 16O 也是氧元素,其质子数也是8,中子数为16-8=8,故 18O和16O的中子数不同,故16O2分子和一个18O16O分子中的中子数不同,故选B,A、C、D错误
◇典例2:(2023·慈溪模拟)小嘉在整理科学知识时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和不同。
(1)氕、氘、氚原子(图1)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 ”不同,故互为同位素原子。
(2)硫(图2)和铁丝(图3)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都装有水,但水的作用不同。铁丝与氧气反应时,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
(3)镁条与盐酸反应(图4)、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图5)都有气体生成,但后者为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故沾有水的玻璃片最终能被黏在烧杯底部。
【答案】(1)中子数(2)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3)吸热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同位素的定义、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1)根据同位素的定义进行解答;
(2)根据水在实验操作中的作用进行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进行解答。
【解答】(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因此氕、氘、氚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它们的中子数不同;
(2)铁丝与氧气反应时,能够生成熔融的四氧化三铁,为了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因此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
(3)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能够吸收热量,使沾有水的玻璃片被黏在烧杯底部。
◆变式训练2:(2022·杭州模拟)化学学科有一些专业化学用语,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是( )
A.两个氧原子:O2
B.两个硫酸分子:2H2SO4
C.1个亚铁离子:Fe3+
D.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
【答案】B,D
【解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两个氧原子:2O,故A错误;
B.两个硫酸分子:2H2SO4 ,故B正确;
C.1个亚铁离子:Fe2+,故C错误;
D.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写作: ,故D正确。
■考点二 元素
◇典例1:(2023九下·永康模拟)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氦 —3和氦—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 ”代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答案】B
【解析】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 氦 —3和氦—4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且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 “ ”代表中子;
◆变式训练1:(2023·宁波)“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 。
A.所有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结果
【答案】(1)18 (2)B;C
【解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误差是指人为或实验器材引起的在合理范围内的偏差。
【解答】(1)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为18;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故A错误,BC正确。
◇典例2:(2023·舟山)2020年12月,贴满“暖宝宝”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图片(如图1)火遍全网。给返回器贴“暖宝宝”是为了防止它携带的推进剂无水肼(N2H4)凝固。
(1)无水肼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甲表示的元素是 。
(2)下列关于无水肼说法正确的有 。
A.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B.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无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无水肼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1)N或氮(2)A;B
【解析】(1)根据化学式计算氮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大小,然后结合图2判断即可;
(2)①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②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
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1)根据化学式 N2H4 可知,无水肼中氮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4×2):(1×4)=7:1。根据图2可知,甲表示的元素应该是N或氮;
(2)A.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2+1×4=32,故A正确;
B.在N2H4 中,H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1)×4=0,解得:x=-2,则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B正确;
C.无水肼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组成,故C错误;
D.无水肼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D错误。
◆变式训练2:(2023·舟山)氢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请结合资料回答:
(1)卡文迪许用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可燃空气,该可燃空气其实是 ;
(2)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 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字母)。
【答案】(1)氢气(H2)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锌和稀酸反应可制得氢气,氢气可燃;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故C和AB相同,其质子数都为1个;
1.(2021·台州)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4H)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4H2分子。一个4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C
【解析】根据一个4H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及一个氢原子质子数为1分析。
【解答】 一个4H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一个人造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3,则4H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2, 中子数为6;
2.(2023·宁波)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熔合制成青铜器。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质子数为50。则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69 B.119 C.69 D.50
【答案】D
【解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锡的质子数为50,则电子数也为50;
3.(2021·台州)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式确定原子的个数和种类,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则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有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构成,模型为:
,故C正确,而A、B、D错误。
4.(2023·宁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3 B.10 C.12 D.20
【答案】B
【解析】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氢、氧原子质子数分析。
【解答】一个重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质子数为1,氧原子质子数为8,则重水分子中含有质子个数为10;
5.(2023·衢州)金属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过程中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
B.氯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C.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
D.氯原子转变为氯离子的过程中,核内质子数不变
【答案】B
【解析】A、根据钠原子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钠离子分析;
B、根据氯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分析;
C、根据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分析;
D、根据氯原子和氯离子电子数不同,质子数相等分析。
【解答】A. 燃烧过程中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 ,不符合题意;
B. 氯离子中质子数为17,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不符合题意;
C. 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正负电荷数相等,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D. 氯原子转变为氯离子的过程中,只是核外电子数发生变化,核内质子数不变 ,不符合题意;
6.(2023·宁波)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 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 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答案】C
【解析】A、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B、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根据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可以燃烧的物质具有可燃性分析。
【解答】A、液氧为氧气的液态,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CH3(CH2)10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氧分子,符合题意;
D、CH3(CH2)10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7.(2023·衢州)19世纪末,科学界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电流不能通过蒸馏水,也不能通过固体盐块,但把盐块放进蒸馏水中溶解成盐水时,电流却一下子畅通起来。盐水为什么能导电?阿伦尼乌斯认为盐溶于水,就产生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移动就能导电。但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水中有氯离子,为什么盐水是无毒的?钠遇水就会剧烈反应,如果水中有钠离子,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知道离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盐水能导电是因为盐水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
(2)当时科学家有“划线部分”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 性质也改变”。
【答案】(1)电子(2)化学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解答】(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2)物质的性质是由其构成的微粒所决定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化学性质也改变”。
8.(2023·舟山)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 原子”(选填“简单”或“复杂”)。
(2)请将如图方框中“?”处补全: 。
【答案】(1)复杂
(2)
【解析】(1)根据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分析;
(2)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1)水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复杂原子;
(2)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为;
9.(2022·温州)“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于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
(3)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答案】(1)电子
(2)化合物
(3)A;B;D
【解析】(1)在原子内部,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3)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分析。
【解答】(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得出了原子可以继续再分的结论;
(2)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即为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3)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则每一个氯化氢“原子”中就应只含有半个氯“原子”和半个氢“原子”,即“半个原子”,故A符合题意;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则每一个水“原子”中就应只含有半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即“半个原子”,故B符合题意;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则每一个二氧化碳“原子”中就应只含有一个氧“原子”,故C不合题意;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则每一个一氧化碳“原子”中就应只含有半个二氧化碳“原子”,即“半个原子”,故D符合题意。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则每一个氯化氢“原子”中就应只含有一个氢“原子”,故E不合题意。
故选ABD。
1.(2023·柯桥模拟)“钛基消气剂”因其强大的吸气功能常常被使用在真空电子器件中,其主要成分金属钛。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质子数是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2 B.26 C.48 D.70
【答案】A
【解析】【解答】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质子数是22 ,故 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为22。
2.(2022·南湖模拟)酒驾测试仪器中有一种重要元素——铬,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则铬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52 B.24 C.28 D.76
【答案】B
【解析】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核电荷数为24。
3.(2023·路桥模拟)2023年4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铀同位素原子,这一发现将对核能和核武器相关领域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6 B.92 C.149 D.241
【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92;相对原子质量为24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为149,所以的核外电子数为92;
4.(2022·温州模拟)如图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 ”表示核外电子,则该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原子核外一个电子,则核内质子数也为1;
5.(2023·江山模拟)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核体积很小
D.原子核质量比较大
【答案】A
【解析】根据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的现象以及对此作出的推断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A.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
B.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直接通过,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体积很小,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碰到的原子核的质量比较大,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6.(2023·路桥模拟)光晶格钟是利用锶-88原子可吸收或发出特定振动频率的光这一性质来计时的时钟,其精度极高。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化学性质与镁、钙等相似。如图为锶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的原子序数是88
B.锶原子核内有38个中子
C.锶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锶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成为Sr2+
【答案】D
【解析】A.原子序数一般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上角;
B.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C.根据原子序数可以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
D.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解答】A. 锶的原子序数是38;
B. 锶原子核内有50中子;
C. 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共有4个电子层,所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
D. 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2个电子。
7.(2023·杭州模拟)2020年12月,贴满“暖宝宝”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图片火遍全网,给返回器贴“暖宝宝”是为了防止它携带的推进剂无水肼(N2H4)凝固。下列关于无水肼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克
B.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无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无水肼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常见含义,包括原子数目,种类等信息。
【解答】A.相对分子质量为32;
B.氢为+1价,故氮元素为-2价;
C. 无水肼由氢元素和氮元素组成;
D. 一个无水肼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8.(2023·杭州模拟)“美林”是常用的退烧药,其有效成分是布洛芬(C13H18O2),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13H18O2不属于有机物
B.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布洛芬分子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D.布洛芬中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比为18:13:2
【答案】B
【解析】A、根据含碳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A.C13H18O2为含碳元素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布洛芬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56:18:3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符合题意;
C.布洛芬分子由碳、氢、氧3种原子构成,布洛芬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D.布洛芬中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比为18:2:13 ,不符合题意;
9.(2023·宁波模拟)2022年2月4日冬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国际奥委会严禁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其化学式C17H21NO4,有关可卡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卡因是由C,H,O,N这4种元素组成的
B.可卡因含有43个原子
C.可卡因属于无机物
D.可卡因由17个碳原子、21 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解答】A.可卡因是由C,H,O,N这4种元素组成的 ,符合题意;
B.可卡因由分子构成,一个分子含有43个原子 ,不符合题意;
C.可卡因属于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D.可卡因由分子构成,其一个分子由17个碳原子、21 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10.(2023·杭州模拟)小舟在整理科学知识时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和不同。
(1)图1中氕、氘、氚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但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原子。
(2)图2中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都装有水,但水的作用不同。铁丝与氧气 反应时,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
(3)图3中镁条与盐酸反应(左)、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右)都有气体生成,但后者为吸热反应,使水发生, (写出一种物态变化),最终使原来沾有水的玻璃片被黏在烧杯底部。
【答案】(1)质子
(2)防止高温熔融物飞溅,使瓶底炸裂
(3)凝固
【解析】(1)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分析;
(3)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1中氕、氘、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原子。
(2)铁丝与氧气 反应时,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飞溅,使瓶底炸裂;
(3)图3中镁条与盐酸反应(左)、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右)都有气体生成,但后者为吸热反应,使水发生凝固,最终使原来沾有水的玻璃片被黏在烧杯底部。
11.(2022·南湖模拟)考古时常用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来推测生物的死亡年代。
(1)如图所示,碳-14与碳-12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核内 不相同。
(2)大气中的氮-14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会变成碳-14,使地球上碳-14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从氮-14变成碳-14,其原子核内部粒子的变化情况为 。
【答案】(1)中子数(2)质子减少1个,中子增加1个
【解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元素互称为同位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1)由题图可知碳-12原子的原子核内有6个中子、6个质子,碳-14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6个质子,它们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
(2)氮-14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个中子、7个质子,碳-14中有6个质子,8个中子,所以从氮-14变成碳-14,需要质子减少1个,中子增加1个。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7 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分子、原子、离子 ☆☆ ①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知道有引力和斥力②说出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③知道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④认识元素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元素周期表等
考点2 元素 ☆☆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
1.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铅球模型或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西瓜模型或葡萄干面包模型。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核式结构模型或行星模型。
玻尔:分层模型。
2.原子的结构
原子
3.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原子的相对质量没有具体的质量单位。一般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如C和C等。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某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物质可能是氧气(O2)或臭氧(O3),也可能是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
■考点二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物质的元素组成:
1.物质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单质和化合物
①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宏观: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
②微观:微观上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也表示该种物质。
4.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知识拓展】
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虽然只有一种氧元素,但它是混合物。
3.化合物和混合物不能相混淆,化合物属于纯净物。空气、溶液、合金等都是常见的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
◇典例1:(2023九下·永康模拟)现在已经实现了4680无极耳电池量产,可以让电动汽车价格更低性能更高。其中一项技术突破是阳极材料用硅代替了石墨,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硅是一种金属元素
B.硅比碳多8个质子
C.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碳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克
◆变式训练1:(2023·杭州模拟)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氧气分子18O16O,请问一个16O2分子和一个18O16O分子中哪种微粒的数目不相等( )
A.质子 B.中子 C.原子 D.电子
◇典例2:(2023·慈溪模拟)小嘉在整理科学知识时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和不同。
(1)氕、氘、氚原子(图1)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 ”不同,故互为同位素原子。
(2)硫(图2)和铁丝(图3)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都装有水,但水的作用不同。铁丝与氧气反应时,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
(3)镁条与盐酸反应(图4)、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图5)都有气体生成,但后者为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故沾有水的玻璃片最终能被黏在烧杯底部。
◆变式训练2:(2022·杭州模拟)化学学科有一些专业化学用语,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是( )
A.两个氧原子:O2
B.两个硫酸分子:2H2SO4
C.1个亚铁离子:Fe3+
D.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
■考点二 元素
◇典例1:(2023九下·永康模拟)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氦 —3和氦—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 ”代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变式训练1:(2023·宁波)“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 。
A.所有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结果
◇典例2:(2023·舟山)2020年12月,贴满“暖宝宝”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图片(如图1)火遍全网。给返回器贴“暖宝宝”是为了防止它携带的推进剂无水肼(N2H4)凝固。
(1)无水肼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甲表示的元素是 。
(2)下列关于无水肼说法正确的有 。
A.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B.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无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无水肼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变式训练2:(2023·舟山)氢元素概念的建立是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请结合资料回答:
(1)卡文迪许用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可燃空气,该可燃空气其实是 ;
(2)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 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字母)。
1.(2021·台州)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4H)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4H2分子。一个4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2023·宁波)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熔合制成青铜器。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质子数为50。则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69 B.119 C.69 D.50
3.(2021·台州)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A. B. C. D.
4.(2023·宁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3 B.10 C.12 D.20
5.(2023·衢州)金属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过程中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
B.氯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C.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
D.氯原子转变为氯离子的过程中,核内质子数不变
6.(2023·宁波)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 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 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7.(2023·衢州)19世纪末,科学界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电流不能通过蒸馏水,也不能通过固体盐块,但把盐块放进蒸馏水中溶解成盐水时,电流却一下子畅通起来。盐水为什么能导电?阿伦尼乌斯认为盐溶于水,就产生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移动就能导电。但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水中有氯离子,为什么盐水是无毒的?钠遇水就会剧烈反应,如果水中有钠离子,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知道离子是原子得失 形成的,盐水能导电是因为盐水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
(2)当时科学家有“划线部分”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会导致它的 性质也改变”。
8.(2023·舟山)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 原子”(选填“简单”或“复杂”)。
(2)请将如图方框中“?”处补全: 。
9.(2022·温州)“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于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
(3)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1.(2023·柯桥模拟)“钛基消气剂”因其强大的吸气功能常常被使用在真空电子器件中,其主要成分金属钛。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质子数是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2 B.26 C.48 D.70
2.(2022·南湖模拟)酒驾测试仪器中有一种重要元素——铬,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则铬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52 B.24 C.28 D.76
3.(2023·路桥模拟)2023年4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铀同位素原子,这一发现将对核能和核武器相关领域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6 B.92 C.149 D.241
4.(2022·温州模拟)如图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 ”表示核外电子,则该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2023·江山模拟)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核体积很小
D.原子核质量比较大
6.(2023·路桥模拟)光晶格钟是利用锶-88原子可吸收或发出特定振动频率的光这一性质来计时的时钟,其精度极高。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化学性质与镁、钙等相似。如图为锶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的原子序数是88
B.锶原子核内有38个中子
C.锶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锶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成为Sr2+
7.(2023·杭州模拟)2020年12月,贴满“暖宝宝”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图片火遍全网,给返回器贴“暖宝宝”是为了防止它携带的推进剂无水肼(N2H4)凝固。下列关于无水肼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克
B.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无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无水肼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8.(2023·杭州模拟)“美林”是常用的退烧药,其有效成分是布洛芬(C13H18O2),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13H18O2不属于有机物
B.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布洛芬分子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D.布洛芬中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的个数比为18:13:2
9.(2023·宁波模拟)2022年2月4日冬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国际奥委会严禁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其化学式C17H21NO4,有关可卡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卡因是由C,H,O,N这4种元素组成的
B.可卡因含有43个原子
C.可卡因属于无机物
D.可卡因由17个碳原子、21 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10.(2023·杭州模拟)小舟在整理科学知识时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和不同。
(1)图1中氕、氘、氚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但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原子。
(2)图2中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都装有水,但水的作用不同。铁丝与氧气 反应时,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是, 。
(3)图3中镁条与盐酸反应(左)、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右)都有气体生成,但后者为吸热反应,使水发生, (写出一种物态变化),最终使原来沾有水的玻璃片被黏在烧杯底部。
11.(2022·南湖模拟)考古时常用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来推测生物的死亡年代。
(1)如图所示,碳-14与碳-12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核内 不相同。
(2)大气中的氮-14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会变成碳-14,使地球上碳-14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从氮-14变成碳-14,其原子核内部粒子的变化情况为 。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