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2 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物质的检验与推断 ☆☆☆ 考察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熟练程度,常以选择、推断题与解答题出现,是中考的高频考点。
考点2 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 ☆☆☆
■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与推断
(1)观察法:通过观察物质颜色、气味等不同来鉴别。例:铜和铝中,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铝;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中,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
(2)溶解法:溶解法常用于鉴别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例:碳酸钠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粉末,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能溶解的是碳酸钠,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钙。
(3)燃烧法:通过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不同进行鉴别。例:要鉴别H2、CO、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能使烧杯内产生水滴的是H2或CH4,不能的是CO,再把内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H2和CH4的火焰上方,其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H4,不能的是H2。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者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基本不引起火焰变化的是空气。
鉴别棉布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点燃这两种纤维,发出烧焦羽毛腥臭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发出烧焦棉布味的是棉布纤维。
(4)滴加试剂法:酸碱指示剂主要用于鉴别酸和碱。例:鉴别三种无色液体——食盐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时,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稀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食盐水。
滴加某些酸溶液。例:鉴别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和碳粉时,把它们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能溶解并形成蓝色溶液的是氧化铜,不反应的是碳粉。
鉴别白色的碳酸钙和氧化钙时,分别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的是碳酸钙,无气体生成的是氧化钙。
滴加某些盐溶液。例: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分别取样,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碳酸钠溶液,不反应的是氯化钠溶液。
(5)综合法:运用观察、滴加试剂、两两混合等方法鉴别物质。例:四瓶透明溶液分别是BaCl2、CuSO4、NaOH、MgCl2。首先观察,溶液呈蓝色的是CuSO4溶液,剩余三种溶液分别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BaCl2溶液,不反应的是MgCl2溶液。
■考点二 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杂分离的常用化学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化气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除去 除Na2SO4中的Na2CO3,可加适量稀H2SO4:Na2CO3+H2SO4===Na2SO4+ CO2↑+ H2O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除NaCl中的Na2SO4,可加适量BaCl2:Na2SO4+ BaCl2===BaSO4↓+2NaCl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原物质 除FeSO4中的CuSO4,可加过量铁粉,再过滤:CuSO4+Fe===Cu+FeSO4
溶解法 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除去 除C粉中的CuO粉,可加适量稀H2SO4,再过滤:CuO+H2SO4===CuSO4+ H2O
吸收法 将杂质用某种试剂吸收除去 除H2中的HCl,可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NaOH+HCl===NaCl+H2O
■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与推断
◇典例1:(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各组溶液,只用酚酞试液无法鉴别的一组是( )
A.NaCl、Ba(OH)2、H2SO4 B.NaOH、H2SO4、NaCl
C.HCl、Na2CO3、NaOH D.NaOH、NaCl、NaNO3
【答案】D
【解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解答】A、加入酚酞,溶液变红的为氢氧化钡,再将另两种溶液分别滴入变红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产生沉淀且红色消失为的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氯化钠,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加入酚酞,溶液变红的为氢氧化钠,再将另两种溶液分别滴入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消失的为硫酸,不消失的为氯化钠,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加入酚酞,溶液变红的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变红的为盐酸,再将盐酸加入另两种溶液中,产生气泡的为碳酸钠,无气泡产生的为氢氧化钠,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加入酚酞,溶液变红的为氢氧化钠,但无法鉴别出氯化钠和硝酸钠,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1:(2023·宁波)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含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宁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滤液丙中含有氯化铁
B.沉淀乙为氢氧化铁、硫酸钡
C.滤液甲中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
D.样品中一定有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
【答案】C
【解析】根据氢氧化钡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能溶于盐酸,氢氧化铁可溶于盐酸产生氯化铁黄色溶液分析。
【解答】固体样品加足量水过滤,得滤液甲,甲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沉淀,说明滤液甲中含钡离子,固体样品中含氢氧化钡,沉淀乙加足量稀盐酸得黄色滤液丙和沉淀,则沉淀乙中含氢氧化铁和硫酸钡,固体样品中含氯化铁、硫酸钠;
A、滤液丙中含有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B、 沉淀乙为氢氧化铁、硫酸钡 ,不符合题意;
C、 滤液甲中可能存在氢氧化钠 ,符合题意;
D、 样品中一定有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 ,不符合题意;
◇典例2:(2023九上·义乌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
(2)写出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中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
【答案】(1)FeCl3 、Na2SO4 (2)CaCO3、NaOH、Ba(OH)2、BaCl2
【解析】(1)根据各步的现象结合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碳酸钡有溶于酸,硫酸钡不能溶于酸分析;
(2)根据①③步确定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钙,一定不含氯化铁,由②现象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由此推断出物质种类最多的组合分析。
【解答】(1)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所以一定不含氯化铁;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或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由此可知,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氢氧化钡或氯化钡的一种或两种,若只含氯化钡,则一定含氢氧化钠,一定不含硫酸钠。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说明沉淀中只有能溶于酸的碳酸钙,不含不溶于酸的硫酸钡。
(2) 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中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是 CaCO3、NaOH、Ba(OH)2、BaCl2 。
◆变式训练2:(2023九上·兰溪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作出猜想】
①可能是Na2CO3溶液;
②可能是NaCl溶液;
③请你再作出一种猜想,猜想的物质与上面类别不同:可能是 溶液。
【设计并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Ⅰ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理由 。
Ⅱ 另取样于另一只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溶质为碳酸钠。
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开放置,发生变质,能产生与实验Ⅰ和Ⅱ相同现象。老师提示,不需另取样,只要在实验Ⅰ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若观察到红色溶液不褪色现象,即可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答案】A;NaOH;NaCl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CaCl2、BaCl2、Ca(NO3)2、Ba(NO3)2均可
【解析】根据酸离解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可能含钠离子,碱和盐中都可能含钠离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钙、氯化钡等溶液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氯化钡等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解答】【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 该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则一定不是酸,可能是碱或盐。
【作出猜想】该溶液可能是碱溶液,即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设计并实验】NaCl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要证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含氢氧化钠,需先除去碳酸钠,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钙、氯化钡等溶液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氯化钡等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可在实验Ⅰ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氯化钡等溶液,通过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并除去碳酸钠,然后再通过酚酞溶液的颜色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存在。
故答案为:A; NaOH ; NaCl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 CaCl2、BaCl2、Ca(NO3)2、Ba(NO3)2均可 。
■考点二 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典例1:(2023九上·义乌期中)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利用CO2气体能区分NaOH、Ca(OH)2两种溶液
B.只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固体烧碱和熟石灰两种物质
C.装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白膜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D.利用锌粒可以除去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杂质
【答案】B
【解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两种物质的反应产物判断;
B.根据蒸馏水和两种物质的反应现象判断;
C.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判断;
D.根据锌粒和硫酸的反应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区分二者,故A不合题意;
B.固体烧碱和熟石灰加水时都会放出大量的热,无法区分二者,故B符合题意;
C.石灰水的试剂瓶内部上的白膜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不合题意;
D.锌粒和硫酸锌不反应,但是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故D不合题意。
◆变式训练1:(2023九上·杭州期中) 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氯化钙、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图,请分析各步骤的信息作答:
(1)过滤得到的固体有 ;
(2)试剂X溶液的名称是
(3)加入过量X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CaCO3、Mg(OH)2
(2)稀盐酸
(3)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解析】(1)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氯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产物解答;
(2)根据反应的最终产生氯化钠和两种反应物,确定试剂X的种类;
(3)在化学反应中,只有一种反应物过量,才能保证另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
【解答】(1)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则过滤得到的固体为: CaCO3、Mg(OH)2 。
(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且二者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因此试剂X为稀盐酸;
(3)加入过量X溶液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典例2:(2023·义乌模拟)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1)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流程回答以下问题。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 (填化学式)溶液。
【答案】(1)硫酸镁(2)NaOH
【解析】除杂的原则是加入的试剂能将杂质转化成沉淀、气体、或水,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1)思路一是直接将杂质转化成所需物质,所以加入溶液要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加硫酸镁,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填硫酸镁
(2)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结合流程图可知,先将氯化镁转化成滤渣D,再将D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所以加入的甲溶液只能与氯化镁反应,与氯化钠、氯化钾等其他物质不反应。所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又可以和盐酸反应转化成氯化镁。题中要求填化学式,所以写 NaOH.
◆变式训练2:(2023九上·温州期中)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现按如下流程提纯氯化钾。(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操作1的名称是 。
(2)用1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7.2%的稀盐酸,需要加水 千克。
(3)若KCl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请写出检验含有K2SO4的方法 (请写出具体繰作、现象和结论)
【答案】(1)过滤 (2)600
(3)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含有硫酸钾
【解析】(1)根据过滤是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操作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质量为两溶液质量差分析;
(3)根据硫酸根离子利用与钡离子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鉴别分析。
【解答】(1) 操作1为固体和溶液的分离,名称是过滤。
(2)1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7.2%的稀盐酸, 稀盐酸的质量为,则需加水质量为750kg-150kg=600kg.
(3)检验氯化钾中含有硫酸钾,可利用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完成,具体操作为: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含有硫酸钾。
故答案为:(1)过滤;(2)600;(3)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含有硫酸钾。
1.(2022·浙江舟山)下表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溶液(NaN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CaCO3(Ca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D NaCl溶液(Cu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稀盐酸与硝酸钠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硝酸钠,故A错误。
B.稀盐酸和碳酸钙以及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引入新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2.(2021·宁波)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答案】(1)氯化钠(NaCl) (2)氯化钡和碳酸钠(BaCl2和Na2CO3)
【解析】①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但是硫酸钡与稀硝酸不反应,而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成碱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①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了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沉淀为碳酸钡,即溶液中肯定存在氯化钡和碳酸钠,没有硫酸钠。
②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到的无色溶液A用试纸测试,pH=7,则其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
(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钡和碳酸钠的反应产物氯化钠(NaCl)。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氯化钡和碳酸钠(BaCl2和Na2CO3)。
3.(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则:
(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_____。
【答案】AgCl 、、
【解析】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1)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钡,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无色溶液F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G,所以G是氯化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所以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AgCl;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Na2CO3、MgCl2、Ba(OH)2。
4.(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BaSO4 (2)BaCl2 +Na2CO3=BaCO3↓ +2NaCI (3)钾离子未除去
【解析】根据流程图中加氯化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碳酸钠可除去钡离子分析。
【解答】(1)固体A是加入过量氯化钡产生的,为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的硫酸钡;
(2)加碳酸钠可除去A中过量的氯化钡,反应方程式为 BaCl2 +Na2CO3=BaCO3↓ +2NaCI ;
(3)因整个过程中没有除去钾离子,所以所得晶体不是纯净氯化钠。
5.(2023·丽水)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 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感”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质量。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氨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BaCl2+K2SO4=BaSO4↓+2KCl,从反应的生成物有KCl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 原则(填“不增 ”或“不减"),
(4)将氧化钠中的杂质BaCl2 除去,实质上是除去钡离子。2.08克BaCl2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克。
【答案】(1)分离转移 (2)氧化铜(CuO) (3)不增 (4)1.37
【解析】本题考查的物质除杂的知识,根据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一般可分为物理除杂和化学除杂;常见的物理除杂有过滤,蒸发等方法,化学除杂一般引入新的物质进行反应。
【解答】(1) 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 ,属于物理除杂,即分离转移;
(2) 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 ,原因是铜不与稀酸反应,而氧化铜与稀酸反应;
(3)反应中有新物质氯化钾生成,故不符合不增原则;
(4);
6.(2022·金华)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
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 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
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
(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夜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 ;
(2)【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没有Ca2+
Ⅱ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有OH-、CO32-
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 (用化学式表示);
(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 溶液。
【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答案】(1)Na+和Cl-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
(2)NaCl、NaOH或NaCl、Na2CO3 或NaCl、NaOH、Na2CO3
(3)BaCl2(或CaCl2或Ca(NO3)2或Ba(NO3)2)
【解析】(1)根据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参反应分析;
(2)根据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没有钙离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能存在一种分析;
(3)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都呈碱性,要验证同时存在,需先验证碳酸钠并除去碳酸钠分析。
【解答】(1) Na+和Cl-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2)由实验I可知,清液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且溶液呈红色,得出溶液中肯定没有钙离子,即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至少含有一种,则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可能组成为 NaCl、NaOH或NaCl、Na2CO3 或NaCl、NaOH、Na2CO3;
(3)要证明溶液中肯定存在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呈碱性,则需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先证明并除去碳酸根离子,然后利用酚酞证明氢氧根离子。
1.(2023九上·诸暨月考)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是( )
A.K2SO4、BaCl2、NaNO3、NaCl B.K2CO3、BaCl2、NaNO3、HCl
C.KOH、Na2SO4、K2SO4、MgCl2 D.KCl、AgNO3、KNO3、HCl
【答案】B
【解析】根据各选项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由物质间是否反应及反应现象是否完全相同确定各物质能否鉴别。
【解答】A、所给溶液都呈无色,相互间反应只有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它都无现象,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B、所给溶液都呈无色,相互间反应若一个沉淀、一个气体、一个无现象的为碳酸钾,只一个沉淀的为氯化钡,只一个气体的为盐酸,都无明显现象的为硝酸钠,利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即可鉴别,符合题意;
C、所给各溶液都呈无色,相互间反应只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它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D、所给各溶液都呈无色,相互间反应硝酸银和氯化钾、盐酸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2.(2023九上·舟山月考)下列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试剂或方法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B 除去CO气体中少量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除去氯化铁中混有的氯化氢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D 鉴别CH4和CO 点燃气体,分别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观察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物质鉴别的方法是:所选试剂加入后能与两种物质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除杂的方法是:所加试剂能与杂质反应,同时不会产生新的杂质。
【解答】A、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银和硝酸,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B、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生成氯化钠和水,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最终得到一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除去了原物质氯化铁,该选项不正确。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都生成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3.(2022·奉化模拟)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 (Na2CO3) 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C MnO2 (C) 水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烘干
D O2 (H2O) 浓H2SO4 气体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据此分析判断。
A.被除杂的二氧化碳与除杂试剂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错误;
B.杂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钠,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和杂质碳都不能溶于水,故C错误;
D.氧气与浓硫酸不反应,而杂质水能够被浓硫酸吸收,可以达到除水的目的,故D正确。
4.(2023九上·杭州期中)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
B 检验氧气已经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D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粉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水溶液呈碱性;
B.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除杂的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A不合题意;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B不合题意;
C.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C不合题意;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符合题意。
5.(2022九上·宁波期末)为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氮气(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氯化钠(碳酸钠) 将固体溶解在水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后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据此分析判断。
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引入新的杂质锰酸钾,故A错误;
B.在高温下,氮气不与铜网反应,而氧气与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被除杂的物质二氧化碳与除杂试剂氢氧化钠反应而被吸收,故C错误;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故D错误。
6.(2021九上·慈溪期中)某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答案】C
【解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碱和盐;
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中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含有盐酸,故A错误;
溶液中含有盐酸时,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D错误;
当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溶液中含有氯化镁,故B错误、C正确。
7.(2023九上·镇海区期中)某江入海口的两条水道分布着A、B、C、D、E、F、G七家小化工厂和造纸厂,每家工厂分别向江中排放含BaCl2、MgCl2、FeCl3、NaOH、Na2CO3、Ba(OH)2、H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的废水。环保部门检测情况如图:
试推断:
(1)其中三家化工厂排放物的化学式分别为:A ;E ;F 。
(2)甲处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答案】(1)FeCl3;H2SO4;Na2CO3(2)BaSO4
【解析】A处河水为黄色,说明A处河水含有氯化铁;与B处河水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即产生氢氧化铁,说明B处河水中含有碱性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是氢氧化钡,到达C处又混入白色浑浊物,说明产生了白色沉淀,E处水流过来能使沉淀溶解,则B处是氢氧化钠,C处是氯化镁,E处是硫酸;F处河水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E和F反应有气体生成,则F处是碳酸钠;流经G处和D处产生白色沉淀,则G处是氯化钡,且D处pH大于7,D处是氢氧化钡。
【解答】(1)由分析知A为FeCl3,E为H2SO4 ,F为Na2CO3。
(2)D处是氢氧化钡,E为硫酸,所以甲处不溶物为硫酸钡。
8.(2023·宁波模拟)为了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和MgSO4,某科学兴趣小组从①Na2CO3溶液,②盐酸,③Ba(NO3)2溶液,④K2CO3溶液,⑤Ba(OH)2溶液中,选择A、B、C三种试剂,按以下方案进行实验,试问:
(1)A试剂为(填序号)
(2)如何检验B已过量?
【答案】(1)⑤
(2)取第二次过滤后的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 K2CO3 过量
【解析】要除掉镁离子,可以选择含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形成氢氧化镁沉淀;要除掉硫酸根离子,可以选择含钡离子的物质,形成硫酸钡沉淀,所给的物质中若选用碳酸钠或硝酸钡易引入新的杂质,故不能选,应选稀盐酸、碳酸钾、氢氧化钡这三种物质。添加试剂时,先加过量的氢氧化钡,除掉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过滤得到的滤液中有多余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再加过量的碳酸钾,即可除掉多余的钡离子,过滤得到的滤液中有多余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加适量的盐酸就可以除掉。
【解答】(1)A试剂为氢氧化钡溶液,故选⑤。
(2)B为碳酸钾,检验碳酸钾过量的方法为:取第二次过滤后的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 K2CO3 过量。
9.(2023九上·上虞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BaCl2、FeCl3、KCl、CaCO3、Na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证实其组成,做了以下实验:
⑴将这包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⑵向⑴所得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放出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答案】BaCl2、CaCO3、Na2SO4;FeCl3;KCl
【解析】根据常见物质溶液的颜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产物和现象分析解答。【解答】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将这包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氯化铁,可能含有BaCl2、KCl、CaCO3、Na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2)向(1)所得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氯化钾,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CaCO3、Na2SO4;一定不含FeCl3;可能含有KCl。
10.(2023九上·兰溪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
(2)写出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中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
【答案】(1)FeCl3
(2)CaCO3、NaOH、Ba(OH)2、BaCl2
【解析】根据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碳酸钙难溶,氢氧化钡或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可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钙能溶于酸, 硫酸钡不能溶于酸,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则说明一定不含氯化铁,碳酸钙难溶,氢氧化钡或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可产生硫酸钡沉淀;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则溶液A中可能含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也可能是含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说明沉淀中只有碳酸钙,没有硫酸钡。
(1) 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FeCl3 。
(2) 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钙,氢氧化钡和氯化钡至少含一种,若不含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至少含一种,氯化铁、硫酸钠一定不含,则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中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 CaCO3、NaOH、Ba(OH)2、BaCl2 。
11.(2021九上·义乌月考)因为缺乏科学知识,有人误把被称为“工业用盐”的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当做食盐放进食物。亚硝酸钠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15℃) 81.5g 35.8g
熔点 271℃ 801℃
水溶液酸碱性 碱性 中性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气体NO2 无现象
跟硝酸银溶液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 生产白色沉淀
(1)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能否确定什么组成成分是有毒的?
(2)请你阅读上表有关资料,并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① ;
② .
【答案】(1)
(2)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红的为氯化钠溶液;将两种固体分别加热至300℃,熔化的固体为亚硝酸钠,无法熔化的固体为氯化钠
【解析】根据亚硝酸钠溶液呈碱性、熔点低的性质分析。
【解答】(1)由氯化钠无毒,说明钠元素无毒,由亚硝酸钠的组成可知,亚硝酸钠的组成成分是NO2有毒;
(2)亚硝酸钠的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可利用酚酞进行鉴别,方法为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红的为氯化钠溶液 ;由亚硝酸钠熔点低,可利用加热观察熔化的顺序来鉴别,方法为将两种固体分别加热至300℃,熔化的固体为亚硝酸钠,无法熔化的固体为氯化钠 ;
故答案为:(1)NO2;(2)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的为亚硝酸钠溶液,不变红的为氯化钠溶液;将两种固体分别加热至300℃,熔化的固体为亚硝酸钠,无法熔化的固体为氯化钠。
12.(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 ;
(2)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实验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1)MgCl2和Na2SO4 (或者填Mg2+、SO42-)
(2)OH﹣、CO32﹣
(3)NaOH+HCl=NaCl+H2O
【解析】(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为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溶液,为了除去氯化镁和硫酸钠;
(2)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 还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还含有 OH﹣、CO32﹣ ;
(3)实验Ⅲ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中和反应,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13.(2022九下·杭州月考)在除杂质的操作中,为了将杂质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为了除去NaCl样品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和MgCl2,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提纯NaCl的流程如图所示:
(1)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试剂 X 的化学式为 ,溶液 M 中所含有的阴离子有 。
(3)某同学用提纯得到的NaCl晶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 (填 “大”或 “小”)。
【答案】(1)Mg2+ (2)Na2CO3;CO32-、 Cl-、 OH- (3)小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可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分析;
(2)根据碳酸钠可除去氯化钡杂质及滤液M中溶质成分分析;
(3)根据仰视读数量取水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分析。
【解答】(1)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将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除去的阳离子是Mg2+ ;
(2)氢氧化钠除氯化镁,氯化钡除去硫酸钠,而加入氢氧化钠和氯化钡都是过量,则加入试剂X是为了除去过量氯化钡,故X为碳酸钠,溶液M中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所含阴离子为CO32-、 Cl-、 OH-;
(3)配制溶液时仰视读数量取水,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4.(2023九上·瑞安期中)小乐将20mL稀盐酸倒入到20mL氢氧化钡溶液中让其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的进程,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试液 溶液呈无色 猜想①错误
乙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丙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____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1)补全方案甲中的试剂名称: 。
(2)对方案乙的结论进行评价: 。
(3)若猜想②正确,则方案丙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
A.紫色石蕊试液 B.铜片 C.铁锈 D.硫酸钠溶液
【答案】(1)酚酞(2)不正确,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先产生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4)A;C
【解析】(1)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
(2)加入硝酸银后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只能说明存在氯离子,不能说明是稀盐酸还是氯化钙;
(3)碳酸钠和剩余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4)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关键是正面稀盐酸的存在,根据稀盐酸的性质判断。
【解答】(1)甲: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呈无色,那么说明没有氢氧化钡存在,即猜想①错误。
(2)我认为方案乙的结论不正确,因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若猜想②正确,则方案丙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4)A.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成红色,故A符合题意;
B.铜片不与稀盐酸反应,故B不合题意;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C符合题意;
D.硫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不反应,故D不合题意。
15.(2023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滤渣a的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
(3)写出反应(1)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现象②不变。则滤渣a的成分一定有 。(填写出化学式)
【答案】(1)漏斗 (2)CaCO3和Mg(OH)2;
(3)CaCO3+2HCl=CaCl2+H2O+CO2↑ (4)CaCO3和BaSO4
【解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实验过程确定需要的实验器材;
(2)(3)(4)取样品,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5g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硫酸钡,即不可能同时存在硫酸钠和氯化钡;由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产生0.44g气体,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1g。1.5g>1g,说明沉淀还应有氢氧化镁,则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钠、氯化镁;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设生成0.44g二氧化碳所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44g ; 解得:x=1.0g;
而滤渣a的质量是1.5g,所以滤渣中含有氢氧化镁,根据现象1和现象2可以推测,滤渣 a 的成分是:CaCO3和Mg(OH)2;
(3)反应①中,生成气体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碳酸钙溶于酸而硫酸钡不溶于酸,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现象②不变。则滤渣 a 的成分一定有:CaCO3和BaSO4。
16.(2023九上·瑞安期中)利用工业碳酸钙(含少量铁、铝、钠等元素的金属矿物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CaCl2 2H2O),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为了提高“盐酸酸浸”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 。
(2)试剂A的化学式为 。
(3)已知部分氢氧化物形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则加入试剂A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为 ,以便能除去溶液中的Al3+、Fe3+。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开始溶解时的pH 7.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5.2 完全溶解时的pH 10.8
【答案】(1)将样品研碎
(2)Ca(OH)2
(3)5.2≤pH<7.8
【解析】(1)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溶液温度和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2)根据滤渣中的反应产物,结合最终的产物氯化钙分析;
(3)要保证铁离子和铝离子完全沉淀,就要求溶液的pH在二者完全沉淀的上限和开始溶解的下限之间。
【解答】(1)为了提高“盐酸酸浸”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将样品研碎。
(2)根据图片可知,加入试剂A后生成了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则加入的肯定是碱。因为最终要得到氯化钙,因此为了减小杂质的引入,加入的物质A应该为 Ca(OH)2 。
(3)根据图片可知,氢氧化铝完全沉淀的最大pH值为5.2,而开始溶解的最小pH值为7.8,则加入试剂A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为 5.2≤pH<7.8 ,以便能除去溶液中的Al3+、Fe3+。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2 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物质的检验与推断 ☆☆☆ 考察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熟练程度,常以选择、推断题与解答题出现,是中考的高频考点。
考点2 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 ☆☆☆
■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与推断
(1)观察法:通过观察物质颜色、气味等不同来鉴别。例:铜和铝中,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铝;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中,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
(2)溶解法:溶解法常用于鉴别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例:碳酸钠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粉末,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能溶解的是碳酸钠,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钙。
(3)燃烧法:通过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不同进行鉴别。例:要鉴别H2、CO、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能使烧杯内产生水滴的是H2或CH4,不能的是CO,再把内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H2和CH4的火焰上方,其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H4,不能的是H2。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者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基本不引起火焰变化的是空气。
鉴别棉布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点燃这两种纤维,发出烧焦羽毛腥臭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发出烧焦棉布味的是棉布纤维。
(4)滴加试剂法:酸碱指示剂主要用于鉴别酸和碱。例:鉴别三种无色液体——食盐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时,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稀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食盐水。
滴加某些酸溶液。例:鉴别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和碳粉时,把它们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能溶解并形成蓝色溶液的是氧化铜,不反应的是碳粉。
鉴别白色的碳酸钙和氧化钙时,分别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的是碳酸钙,无气体生成的是氧化钙。
滴加某些盐溶液。例: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分别取样,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碳酸钠溶液,不反应的是氯化钠溶液。
(5)综合法:运用观察、滴加试剂、两两混合等方法鉴别物质。例:四瓶透明溶液分别是BaCl2、CuSO4、NaOH、MgCl2。首先观察,溶液呈蓝色的是CuSO4溶液,剩余三种溶液分别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BaCl2溶液,不反应的是MgCl2溶液。
■考点二 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杂分离的常用化学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化气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除去 除Na2SO4中的Na2CO3,可加适量稀H2SO4:Na2CO3+H2SO4===Na2SO4+ CO2↑+ H2O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除NaCl中的Na2SO4,可加适量BaCl2:Na2SO4+ BaCl2===BaSO4↓+2NaCl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原物质 除FeSO4中的CuSO4,可加过量铁粉,再过滤:CuSO4+Fe===Cu+FeSO4
溶解法 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除去 除C粉中的CuO粉,可加适量稀H2SO4,再过滤:CuO+H2SO4===CuSO4+ H2O
吸收法 将杂质用某种试剂吸收除去 除H2中的HCl,可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NaOH+HCl===NaCl+H2O
■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与推断
◇典例1:(2023九上·金华月考)下列各组溶液,只用酚酞试液无法鉴别的一组是( )
A.NaCl、Ba(OH)2、H2SO4 B.NaOH、H2SO4、NaCl
C.HCl、Na2CO3、NaOH D.NaOH、NaCl、NaNO3
◆变式训练1:(2023·宁波)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含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宁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滤液丙中含有氯化铁
B.沉淀乙为氢氧化铁、硫酸钡
C.滤液甲中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
D.样品中一定有氯化铁、硫酸钠、氢氧化钡
◇典例2:(2023九上·义乌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
(2)写出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中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
◆变式训练2:(2023九上·兰溪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保管不当,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且标签破损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作出猜想】
①可能是Na2CO3溶液;
②可能是NaCl溶液;
③请你再作出一种猜想,猜想的物质与上面类别不同:可能是 溶液。
【设计并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Ⅰ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理由 。
Ⅱ 另取样于另一只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溶质为碳酸钠。
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敞开放置,发生变质,能产生与实验Ⅰ和Ⅱ相同现象。老师提示,不需另取样,只要在实验Ⅰ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若观察到红色溶液不褪色现象,即可说明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考点二 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典例1:(2023九上·义乌期中)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利用CO2气体能区分NaOH、Ca(OH)2两种溶液
B.只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固体烧碱和熟石灰两种物质
C.装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白膜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D.利用锌粒可以除去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杂质
◆变式训练1:(2023九上·杭州期中) 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氯化钙、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图,请分析各步骤的信息作答:
(1)过滤得到的固体有 ;
(2)试剂X溶液的名称是
(3)加入过量X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典例2:(2023·义乌模拟)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1)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流程回答以下问题。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 (填化学式)溶液。
◆变式训练2:(2023九上·温州期中)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现按如下流程提纯氯化钾。(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操作1的名称是 。
(2)用1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7.2%的稀盐酸,需要加水 千克。
(3)若KCl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请写出检验含有K2SO4的方法 (请写出具体繰作、现象和结论)
1.(2022·浙江舟山)下表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溶液(NaN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CaCO3(Ca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D NaCl溶液(Cu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2.(2021·宁波)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3.(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则:
(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_____。
4.(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
5.(2023·丽水)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原因是 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感”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质量。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氨化钡.小科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BaCl2+K2SO4=BaSO4↓+2KCl,从反应的生成物有KCl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 原则(填“不增 ”或“不减"),
(4)将氧化钠中的杂质BaCl2 除去,实质上是除去钡离子。2.08克BaCl2中钡元素的质量为 克。
6.(2022·金华)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
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 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
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
(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夜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 ;
(2)【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没有Ca2+
Ⅱ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有OH-、CO32-
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 (用化学式表示);
(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 溶液。
【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1.(2023九上·诸暨月考)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是( )
A.K2SO4、BaCl2、NaNO3、NaCl B.K2CO3、BaCl2、NaNO3、HCl
C.KOH、Na2SO4、K2SO4、MgCl2 D.KCl、AgNO3、KNO3、HCl
2.(2023九上·舟山月考)下列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试剂或方法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B 除去CO气体中少量的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除去氯化铁中混有的氯化氢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D 鉴别CH4和CO 点燃气体,分别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观察
A.A B.B C.C D.D
3.(2022·奉化模拟)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 (Na2CO3) 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C MnO2 (C) 水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烘干
D O2 (H2O) 浓H2SO4 气体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4.(2023九上·杭州期中)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
B 检验氧气已经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D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粉
A.A B.B C.C D.D
5.(2022九上·宁波期末)为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氮气(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氯化钠(碳酸钠) 将固体溶解在水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后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6.(2021九上·慈溪期中)某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7.(2023九上·镇海区期中)某江入海口的两条水道分布着A、B、C、D、E、F、G七家小化工厂和造纸厂,每家工厂分别向江中排放含BaCl2、MgCl2、FeCl3、NaOH、Na2CO3、Ba(OH)2、H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的废水。环保部门检测情况如图:
试推断:
(1)其中三家化工厂排放物的化学式分别为:A ;E ;F 。
(2)甲处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8.(2023·宁波模拟)为了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和MgSO4,某科学兴趣小组从①Na2CO3溶液,②盐酸,③Ba(NO3)2溶液,④K2CO3溶液,⑤Ba(OH)2溶液中,选择A、B、C三种试剂,按以下方案进行实验,试问:
(1)A试剂为(填序号)
(2)如何检验B已过量?
9.(2023九上·上虞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BaCl2、FeCl3、KCl、CaCO3、Na2SO4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证实其组成,做了以下实验:
⑴将这包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⑵向⑴所得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放出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10.(2023九上·兰溪月考)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得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
(2)写出固体粉末的可能组成中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
11.(2021九上·义乌月考)因为缺乏科学知识,有人误把被称为“工业用盐”的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当做食盐放进食物。亚硝酸钠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15℃) 81.5g 35.8g
熔点 271℃ 801℃
水溶液酸碱性 碱性 中性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气体NO2 无现象
跟硝酸银溶液作用 生成白色沉淀 生产白色沉淀
(1)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能否确定什么组成成分是有毒的?
(2)请你阅读上表有关资料,并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① ;
② .
12.(2022九上·杭州开学考)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 ;
(2)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实验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3.(2022九下·杭州月考)在除杂质的操作中,为了将杂质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为了除去NaCl样品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和MgCl2,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提纯NaCl的流程如图所示:
(1)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试剂 X 的化学式为 ,溶液 M 中所含有的阴离子有 。
(3)某同学用提纯得到的NaCl晶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 (填 “大”或 “小”)。
14.(2023九上·瑞安期中)小乐将20mL稀盐酸倒入到20mL氢氧化钡溶液中让其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的进程,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试液 溶液呈无色 猜想①错误
乙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丙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____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1)补全方案甲中的试剂名称: 。
(2)对方案乙的结论进行评价: 。
(3)若猜想②正确,则方案丙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
A.紫色石蕊试液 B.铜片 C.铁锈 D.硫酸钠溶液
15.(2023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滤渣a的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
(3)写出反应(1)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现象②不变。则滤渣a的成分一定有 。(填写出化学式)
16.(2023九上·瑞安期中)利用工业碳酸钙(含少量铁、铝、钠等元素的金属矿物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CaCl2 2H2O),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为了提高“盐酸酸浸”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 。
(2)试剂A的化学式为 。
(3)已知部分氢氧化物形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则加入试剂A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为 ,以便能除去溶液中的Al3+、Fe3+。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开始溶解时的pH 7.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5.2 完全溶解时的pH 10.8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