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测评(A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烦躁(zào) 筹划(chóu) 卵石(luǎn) 摔跤(jiāo)
B.门槛(kǎn) 嵌着(qiàn) 凹凼(hán) 模样(mú)
C.尴尬(gān) 涎水(xián) 黏性(zhān) 瞬间(shùn)
D.胯骨(kuà) 疲倦(juàn) 愣住(lèng) 晌午(xi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抵 胸脯 竹杆 顺顺流流
B.和蔼 守寡 哀掉 聚族而居
C.菩萨 渴慕 粗犷 念念不忘
D.烦琐 保姆 磨难 豪不相干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l)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料之外的,不能不_____________。
(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_____________地看着我。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_____________的宝书。
A.惊异 惶急 心爱
B.奇怪 急切 喜欢
C.奇怪 惶急 心爱
D.惊异 惊惶 喜欢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朋友莫名其妙地看了我一眼,脸上现出微妙的神情。
B.古之成大事者,都是从全局去看待问题,而不被一些切切察察的小事迷惑。
C.金钱是深不可测的海洋,能淹没人的廉耻和良心。
D.电商网站的业务的确非常繁忙,订单处理得慢也是情有可原的。
5.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事上,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大处,统筹规划。
B.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今后批评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发脾气批评人。
C.第二届中国乡村产业博览会在长沙举办,来参观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
D.父亲突然放下手中的碗筷,像是询问,又像是自言自语。
6.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唯有身处卑微处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B.在经历过时代和命运的剧烈起伏后,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C.她非常感动那些在自己一家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
D.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备受广大文学爱好者欢迎的。
7.某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小林爸爸认为这很浪费学习时间,不让他参加,小林该如何劝说爸爸?根据语境,选出语言表达最恰当、最得体的一句( )
A.爸爸,你不懂,中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能不参加吗?
B.爸爸,我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能让我获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更能磨练意志、培养担当意识,您说呢?
C.爸爸,这是集体活动,我必须参加!
D.爸爸,同学们都参加了,我不想搞特殊化。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面对校园欺凌,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
D.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能起到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练的表达效果。
9.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擅长射箭) 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担子) 以我酌油知之(凭、靠)
C.尔安敢轻吾射(轻视我的射箭) 徐以杓酌油沥之(姓徐的人)
D.康肃笑而遣之(让他走) 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
10.下列对文章《卖油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卖油翁酌油。
B.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
D.本文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
B.睨之,久而不去/结友而别
C.公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悟前狼假寐
12.关于《卖油翁》这篇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的性格特点,刻画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陈尧咨自矜自傲,卖油翁从容自若、不以为然。
B.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南宋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本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故事主要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D.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13.下列加粗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射:①陈康肃公善射 ②吾射不亦精乎
B.以: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以我酌油知之
C.尔: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无他,但手熟尔
D.而:①释担而立 ②久而不去
二、填空题
14.阅读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横线处的内容。
三、综合性学习
宣扬中国优秀文化,自然少不了经典名著,宣传小组决定推荐介绍老舍的《骆驼祥子》,请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5.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义”可以理解为“善良、仁义、义气”。请从孙侦探、曹先生、二强子、小福子四位人物中选出一位“义人”或者“不义的人”,并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的“义”或“不义”表现在哪里。
我选择( ),他是_____________(义/不义)的人,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人认为:“假如小福子没死,祥子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联系整本书,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四、阅读理解与欣赏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_______
(2)康肃忿然曰 忿然:_____________
(3)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______
(4)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__
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尔安敢轻吾射!
19.文中哪两个词语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20.“康肃笑而遣之”的“笑”,包含怎样的心理?
21.下列各项中,不是本文阐述的道理的一项是( )
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世事大多熟能生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旁睨而揶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卒不肯告人姓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老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4.你读了这则故事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一生都在成长
闫红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我妈有点儿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エ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千米。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因患脑卒中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让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讦、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讦那种不徐不疾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聊天软件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聊天软件发送文字祝福,聊天时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电视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是否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
(选自《读者》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23.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文章第①段画框的句子直接抒发了“我”对母亲的佩服和赞美。
B.文章第②段中列举了很多数字,表明了母亲是个吃苦耐劳、不惧任何困苦处境、会过日子的人。
C.文章第⑥段中,写了母亲很快就学会五笔打字,让“我”和爸爸都佩服不已。这也是母亲一直以来爱学习的原因:她学啥都会。
D.文章第⑦段的加粗词语“戳戳点点”指母亲在键盘上练习拼音打字。
24.文章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25.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赏析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2)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6.请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
27.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我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只烟斗
①十九岁的张三,由爹托人,进城在国营工艺厂当了学徒工。张爹在旁叮嘱:“你小时候就好捣鼓泥巴,这下也算对了卯,可要珍惜这个机会。”
②初进厂,看着仓库里流光溢彩的成品,张三眼睛一热。他人活泛、机灵,颇得老工人喜欢。
③那几日厂子里不太平,遭了贼,车间主任叫他值夜。深夜无聊,张三想起爹的生辰,一时孝心大发,竟挑了几块黄铜,藏在一隅。他耗费了几晚,竟打磨出一只锃光瓦亮的铜烟斗。
④张三心里得意,回家显摆给老爹看。
⑤张爹眯着眼细看了一番,低声问:“哪儿来的?”
⑥张三笑嘻嘻道:“店里买的。”
⑦张爹信了。干活儿间隙,他总将烟斗摩挲于手心,很招人眼。一次张爹赶集,迎着风口抽烟,恰被邻村一个同在工艺厂的人撞见。那人纳闷儿,这烟斗的材质分明和厂里新进的那批铜料差不离,回厂后,他就向领导报告了。
⑧张三被领导叫去问话,他心存侥幸,不肯承认。不想张爹听到消息后,连夜进城,当着全车间人的面,红着脸交出铜烟斗,又向领导赔不是,说是自己教子不当。证据确凿,厂里将张三辞退。
⑨张爹将儿子带回家,扇了他几耳光,痛骂:“还抓贼呢,你自己就是个贼!我要你巴结个啥?”
⑩四张三既愧又悔,更怨老爹绝情,只能躲在房里,不敢也不愿见人。
张爹对着儿子,始终冷着一张脸。“心里还没捋顺是不?孬种!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
张三没顶嘴,但心里的麻结越拧越牢。每至深夜,他心里还不忘打磨烟斗时的美妙声音,哧哧,沙沙。有时,他也用泥巴捏着玩,捏好了,再扔进河里。
张三娘不忍,手擀了面条,端进儿子屋里。“听说三十里外有个老铜匠,铜壶铁漏,烟斗口哨,什么都能打磨,你不如和他学点儿手艺,也好有口饭吃……”
张三还是蔫蔫的,但眼睛亮了亮。
一日吃饭,娘又递给他一碗饺子。张爹将碗摔了个粉碎。张三娘呜咽:“他爹,总要让娃儿吃饭啊!”
“吃再多,心里瞎黑,有啥用?”
张三一气之下,当夜就卷了包袱,按他娘给的地址,去找那铜匠。那夜大雨瓢泼,他吃了闭门羹。可他明白自己已无路可退,就在门外冷风冷雨里熬着,终于感动了老艺人。
日子过得很快。张三经过了这些挫折,人已显稳重。铜匠家中堆积了不少贵重铜银,可他熟视无睹,再不做别念。张三聪明,又肯勤学,老艺人见他是个可造之才,便倾囊相授。张三遂得师父真传,手工打磨的铜蝈蝈儿、锡蛐蛐儿之类的小玩意儿,很受欢迎。
这一番来回,张三以为爹对他的态度该缓和一些了,没想到还是那样。张三咬着牙,心里憋着气,继续跟随师父学艺做人。
几个冬春过去,张三满师,在城里开了间工作室。他制作了许多器具,但烟斗的数量最多,有各种款式和质地的,都摆放在柜台里。一日,一个外国人进到店里,看中一只镶翡翠的紫檀木根瘤烟斗,当即付了五千美金。后来,听说这只烟斗被国外一家著名的展览馆收藏。
岁末,已经有些发福的张三,开着车,给老铜匠送去昂贵的礼品,感谢他数年来的栽培。老铜匠目光凝重,缓缓道:“你不用谢我。”张三不解。
“你呀,要谢的是你爹。”
“我爹?他连见都不想见我!”他心里有气。
“徒弟啊,你如今成才了,都是你爹使的激将法呀。为了让我收下你,他不知求了我多少回!”
张三泥塑般僵住。
当天,顶着鹅毛大雪,张三带着妻儿回了老家。小路蜿蜒,远远地,他看到村口的那棵苍柏,踉跄着扑过去,在树旁的坟茔跪倒。
他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和爹说。可是,阴阳相隔,爹再也听不到了。张三抚摸着墓碑,泪如雨下。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28.请在横线上依次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张三偷黄铜制烟斗赠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两隔,张三泪如雨下
29.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回答问题。
当天,顶着鹅毛大雪,张三带着妻儿回了老家。小路蜿蜒,远远地,他看到村口的那棵苍柏,踉跄着扑过去,在树旁的坟茔跪倒。(“鹅毛大雪”“小路蜿蜒”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0.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张三是个怎样的人。
31.阅读本文结尾与李森祥《台阶》结尾,比较两者在写作手法与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五、写作题
32.写作
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项,“凼”应读dàng。C项,“黏”应读nián。D项,“晌”应读shǎng。故选A。
2.答案:C
解析:A.“杆”应改为“竿”。B.“掉”应改为“悼”。D.“豪”应改为“毫”。
3.答案:A
解析:“惊异”指惊奇诧异,与此处的语境相符。“惶急”指恐惧着急,比“急切”“惊惶”的含义更丰富,用在这里比较贴切。“心爱”指衷心喜爱的,与此处的语境相符。
4.答案:B
解析:“切切察察”形容细碎的说话声,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C项,望文生义,“大庭广众”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A项,使用正确,“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B项,使用正确,“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D项,使用正确,“自言自语”指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故选C。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C项,搭配不当,可以将“感动”改为“感念”。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A项,“你不懂”,说爸爸懂得少,不礼貌;“我能不参加吗?”为反问句,语气强烈,作为孩子对父亲这样讲话不妥当。B项得体恰当,既可以打消小林爸爸对小林学习受影响的顾虑,又说明了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C项,“这是集体活动”,原因不具体,不妥当;“我必须参加”语气强硬,不妥当。D项,“同学们都参加了,我不想搞特殊化”,体现的是从众心理,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表达不妥当,不能有力地说服爸爸。故选B。
8.答案:D
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晚年的杨绛先生,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B.缺少主语,可把“使”删去。C.语序不当,“干预、发现和制止”应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9.答案:C
解析:C.“轻吾射”在句中的意思是“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徐”在句中的意思是“慢慢地”。故选C。
10.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要熟悉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即作者是北宋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故D项说法错误。还要熟悉文章内容,即文章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陈尧咨射箭,故A项说法错误。还要明白本文所阐明的熟能生巧的道理,故C项说法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C
解析:A.“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的性格特点”错。文章第二段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展现人的性格特点的。B.“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错。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D.“目的是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错。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与下文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13.答案:B
解析:A.“射”:①射箭;②射箭的本领;B.“以”:凭借;C.“尔”:①你;②同“耳”,相当于“罢了”;D.“而”:①表顺承;②表转折;故选B。
14.答案:(1)陈尧咨;(2)尔安敢轻吾射;(3)但手熟尔
解析:
15.答案:[示例一]孙侦探;不义;他敲诈光了祥子的血汗钱,让祥子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示例二]曹先生;义;在祥子最困难的时候,是好心的曹先生给予祥子关心与帮助。
[示例三]二强子;不义;他把女儿卖了买车,等钱用完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得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他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得烂醉。
[示例四]小福子;义;小福子被迫卖身是她善良性格的集中表现,这一自我牺牲行为的出发点是对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两个弟弟无私的爱。
解析:
16.答案:不同意。理由:祥子和小福子的悲剧是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个大时代的悲剧,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劳动者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即使小福子没死,祥子堕落的命运也改变不了,祥子的人性也终将会毁灭。
17.答案:(1)自夸;(2)气愤的样子;(3)慢慢地;(4)打发
解析:
18.答案: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该句重点词:安,怎么;轻,轻视。
19.答案:“睨之”“微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揣摩人物态度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陈尧咨善于射箭,号称“当世无双”,他也以之为豪,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卖油翁却“睨之”,表明他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并不在意;后来,看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只是“微颔之”。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20.答案:无法言说的尴尬,给自己找台阶下的歉疚,自感浅薄的惭愧,对卖油翁的欣赏。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陈尧咨一开始因善射而“自矜”,又因认为卖油翁“轻吾射”而“忿然”。在卖油翁当场献技之后,他便无话可说,只能“笑而遣之”。这“笑”包含着无法言说的尴尬,给自己找台阶下的歉疚,自感浅薄的惭愧。同时,他也见到卖油翁倒油技艺的娴熟,他的笑也表明了他对卖油翁的欣赏。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章主旨的能力。“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与本文主旨无关,不是本文阐述的道理。
22.答案:1.①斜着眼看。②最终。2.(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跌到一座石桥外面去了。
3.杨二相公: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卖蒜老叟:武艺超群,深藏不露。
4.示例: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
解析:[参考译文]
南阳有个叫杨二的人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时,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在旁边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非常生气,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慢地对老人说:“老头能够像我这样吗 ”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能让我打上一拳吗 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到了快要死的年纪,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故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双膝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时,(却发现拳头)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皮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跌到一座石桥外面去了。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姓氏。
23.答案:C
解析:根据第⑨段中的“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可知,学习带来的充实感、愉悦感能疗愈生活中的苦难,也是母亲一直以来爱学习的原因,并非因为“她学啥都会”。
24.答案: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家庭背景和年轻时艰难的工作经历,与下文母亲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对比。母亲即使成长于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她仍然一直积极学习,突出了母亲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深化了文章中心主旨。
解析:
25.答案:(1)“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文中指“我”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屡有作品发表而感到惊讶,也为母亲感到骄傲、自豪。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好学的母亲比作“行走的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知识渊博和好学的特点。母亲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敬佩。
26.答案:文章前7段详细记叙了母亲成长、学习的具体事例,第⑧段则是略写了多件母亲在生活中时刻学习的例子,进一步表现了母亲的愉悦感来自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她在学习中获得成长,与文章标题《一生都在成长》相呼应。同时也引出了下文“我”对母亲乐趣来源的总结:母亲学习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实现自我的超越。
解析:
27.答案:①善于学习。学习写作、学会打字、考驾照、学用聊天软件,处处留心学习。②坚强乐观。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结婚后肩负起沉重的家庭负担,后来又照顾摔断腿的姥姥、半身不遂的“我爸”,但“我妈”都坚强乐观地面对这些。③勤劳执着。工作勤劳、全年无休地照顾家人、坚持考出驾照。
解析:
28.答案:父亲怒退烟斗张三失业;张三诚心拜师学习手艺;学成发达谢师恩晓父心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情节的能力。由文章第⑧段“不想张爹听到消息后.厂里将张三辞退”,可概括出“父亲怒退烟斗张三失业”;由文章第四段“那夜大雨瓢泼……终于感动了老艺人”,可概括出“张三诚心拜师学习手艺”;由文章第四段“已经有些发福的张三……感谢他数年来的栽培”和第四段“徒弟啊,你如今成才了……他不知求了我多少回”,可概括出“学成发达谢师恩晓父心”。
29.答案:环境描写。交代了张三回乡探望父亲时的天气,渲染出悲寂的氛围,暗示了张爹的离世,烘托了张三悲痛、愧疚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由句中的“鹅毛大雪”和“小路蜿蜒”可知,这是张三回老家时的环境描写。“鹅毛大雪”交代了张三回老家探望父亲时天气的恶劣,渲染出悲苦、酸楚的气氛,暗示着张爹已离开人世,“小路蜿蜒”则烘托出张三此刻内心悲痛、愧疚的复杂心情。
30.答案:①张三具有雕刻的天赋,技艺精湛;②他聪明勤学,终成大家;③他知错就改,虽有一时贪念,但被父亲揭露后,能幡然悔悟;④他懂得感恩,在有成就时,没有忘记恩师。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第①段“你小时候就好捣鼓泥巴”和第③段“他耗费了几晚,竟打磨出一只锃光瓦亮的铜烟斗”可知,张三具有雕刻的天赋,技艺精湛;由第⑩段“张三既愧又悔”和第 段“张三经过了这些挫折……再不做别念”可知,张三虽有一时贪念,但被父亲揭露后,能幡然悔悟;由第 段“张三聪明……很受欢迎”和第 段“几个冬春过去……在城里开了间工作室”可知,他聪明勤学,终成大家;由第 段“岁末,已经有些发福的张三……感谢他数年来的栽培”可知,张三懂得感恩,在有成就时,没有忘记恩师。
31.答案:写作手法:本文结尾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台阶》结尾运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的手法。思想情感:本文结尾写张三回乡探望父亲,但已与父亲阴阳两隔,表现张三对父亲的歉疚、感激,反衬父亲的良苦用心与父爱的真挚、深沉;而《台阶》结尾描写出父亲年老体衰、若有所失,也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同时表达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的忧伤。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写作手法上,分析本文结尾,由“顶着鹅毛大雪”“小路蜿蜒”可知,本文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由“他看到村口的那棵苍柏……在树旁的坟茔跪倒”“张三抚摸着墓碑,泪如雨下”可知,这里还运用了动作描写等来表现张三的内心。分析《台阶》结尾,由“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可知,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这人怎么了?”则是语言描写。思想情感上,分析本文结尾,“鹅毛大雪”和“小路蜿蜒”是张三回老家探望父亲时的环境描写,阴沉的环境暗示着张爹已离开人世,张三永远无法再见到父亲,“在树旁的坟茔跪倒”和“泪如雨下”则表现出张三此刻内心的愧疚、后悔,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父爱的领悟。张三此刻如此失态的表现,反衬出张爹的用心良苦与沉甸甸的父爱。《台阶》的结尾则是以“那极短的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和“这人怎么了?”表现出父亲已经年迈体衰,心中惆怅感伤。此刻的作者与父亲同坐在门槛上休息,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操劳一辈子而感到悲伤、感慨的情绪。
32.答案:略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