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测评(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测评(B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20: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测评(B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 掳去(lǚ)
B.憎恨(zèng) 絮说(xù) 惧惮(dàn)
C.粗拙(zhuō) 悚然(sōng) 恭喜(gōng)
D.疏懒(shū) 惊骇(hài) 辟头(p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闲话 肿涨 不幸 失群落伍
B.荒辟 欺负 田螺 破破落落
C.塌败 嗓子 边缘 面色死灰
D.镶嵌 骷髅 奏合 维持生活
3.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无情地鞭笞了丑恶的人类社会。
B.《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C.《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4.下列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见老妇人吓得面如土色,口齿不清。
B.《朝花夕拾》是我渴慕已久的一本书,今天终于得到了!
C.班主任正在诘问小王昨天舍己救人的事迹,准备在全校予以表扬。
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5.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6.下列中加横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他真是祸不单行,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双亲。
C.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毛蒜皮的。”
D.2015年央视春晚节目种类繁多,歌舞、小品、相声、魔术……可谓异彩纷呈。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前提。
C.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8.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
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C.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等,让干部鼓足干劲。
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9.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遵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B.通过参观遵义会址,使同学们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C.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给他。
D.每次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的原因
10.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是一个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深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希望孩子们沐浴在祖国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B.老师,在高中阶段,您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您鼎力相助的结果。
C.兹有我校高三(7)班李明同学,成绩优秀,善于交际,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大奖,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D.今天是个好日子,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来为老先生祝寿,请问家父高寿啊
1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总之: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配制而成的。
B.鲁迅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这句话说得尽管严重了一点,但还是恰如其分的。
C.《山海经之赤影传说》上线以来,张翰凭借亦正亦邪的颠覆演出,引发该剧收视热潮。
D.看到眼前的小学毕业照,我不由想起六年级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13.选出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_________两脚两手,在床中间_________一个“大”字,_________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_________得那么热。
A.张开 摆成 压 烤
B.伸开 摆成 挤 烤
C.张开 摊成 挤 烘
D.伸开 摊成 压 烘
二、填空题
14.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新素材2023年暑假期间,某市积极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依法取缔___________关停无证培训机构。
(2)为了赚钱再买一辆车,祥子为杨宅拉起了包月,但他不堪忍受侮辱___________,愤怒地将钱摔在杨太太的脸上。
(3)妈妈刘淑玲用轮椅一路推着女儿从小学走进大学,轮椅下的辙印里,镌刻着妈妈越来越yǔ lǚ___________的身影。
(4)阅读经典,让我们体察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kuì zuò___________之情,感受一颗赤诚之心。
(5)淡蓝色的金水湖静静地躺在绿色的环抱之中,就像是xiāng qiàn___________在一片天然琥珀上的一块蓝色宝石。
三、综合性学习
班级举办“与善相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内容。
15.[知善]
百善孝为先。——《围炉夜话》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
上面的名言告诉我们,“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行善]
据清朝《德育古鉴》一书中记载,“日行一善”这个成语出自北宋年间曾任镇江太守的葛繁,葛繁坚持每天做好事。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我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便是一善。”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善举”。
善在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在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在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扬善]
《班级周报》有个栏目叫《凡人善举》,请为此栏目写一篇小随笔,介绍你身边平凡但却善良的“小人物”。(150字以内)
四、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曰:“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有删改)
[注]①由基: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善射,能百步穿杨。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代三品或四品以上官员佩饰的金鱼符。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释担而立 释:________________
(2)但手熟尔 熟:________________
(3)汝典郡有何异政 汝:________________
(4)杖之 杖: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睨之久而不去
A.以我酌油知之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专一夫之伎 D.杖之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周不叹服。
21.甲文中卖油翁“睨之”这一神态,写出了他怎样的心理?
22.结合上面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摆摊的老朋友
①一九三四年我到青岛山东大学读书,一直到一九三七年十月学校被迫迁离青岛。三年间我同宿舍旁边一个摆摊的老张始终有很亲切的感情,直到现在还很想念他。
②我只知道他姓张,山东人,黑黑胖胖,眉毛很粗。他终日摆个水果兼烟糖等小杂品摊子,几乎全靠附近两个宿舍的大学生做他的主顾。那时全校学生不过四百左右,住在这两个宿舍的不超过一半,何况有些还是从不买零食吃的。所以,他的生意其实很少很小,大概只能勉强维持他和老婆两个人的起码生活吧。
③那时我还是一个刚从小县城来到洋化海滨城市读书的土学生。只因我喜欢吃点水果,而他就设摊在宿舍旁边,常常向他去买,所以很快就熟起来了。那时他对每一个大学生都称“先生”。而我们知道他姓张以后,也就一律叫他老张。说是设摊,其实不过一副停下来的挑子,下面是箩筐,里面储放货物,上面各有一只木盘,一只放香烟、火柴、花生、装着普通糖果的玻璃瓶或匣,另一只便放水果。水果倒是一年四季不断的,从梨、桃、橘、香蕉、柿、葡萄到甜瓜都有。因为熟了,有时他远远就会招呼我:“先生,今天有很好的梨呢!”倒不为拉生意,是唯恐我这个老主顾错过了这种好机会。有时打球或下课回来,身上没带钱,却想吃点什么,他便主动让我拿走,满口的“没关系,没关系”。发展到后来,由于并非拿了立刻来还钱,或者拿了两三次都没有立刻去清账,就索性要他用小本本记个数罢,还账时也是说多少便还多少。有时一面吃,一面还坐在他的摊边闲聊。他经常带有两三张可以折叠起来的小矮凳供人随便坐。有次告诉我,他老婆快要生孩子了,很高兴的样子。当时他总有四十岁了罢,大概是很晚才娶到老婆的。我问他生活得怎么样,他说:“还凑合,还凑合。”看来,他对即将成为一个三ロ之家,并不怎样忧愁,而是充满着天真和高兴。可是想不到这时却有一个人要来争夺他这个小买卖了。
④有天我忽然发现宿舍前面多了一个摊子,摊旁站着一个陌生主人。摊上卖的货物,同老张的差不多,只是摆的摊离宿舍出入要道却更近些。先还以为是老张临时找人代卖,朝稍远一看,分明老张的摊子仍在,就知老张遇上个抢生意的对手了。只有这么些主顾,这么些小生意,竟然来了个面对面争夺的人。而且一来就占上了一个更好的地点,老张会怎么想,怎么生气,我以为是可想而知的。
⑤老张的摊子仍设在远处一动不动。我很同情他,仍只去他那里买。同他相熟的也都这样做,他对我们感谢极了。但没听他骂过那个新来的争夺者一句话。
⑥那个新来者能说会道,很狡猾。大概看出不过这么些生意,又竞争不过老张。不知是否两人之间经过协商,以后新来者改为早上卖豆浆、鸡蛋、油条,午后卖小馄饨了。有了分工,两个摊子便设在老张一向摆的地方,连在一块了。偶然我也去吃过豆浆、鸡蛋和馄饨。还看到老张和他有说有笑了呢,后来者大家喊他老王。
⑦常常有同学和老王吵起来。怪他豆浆里掺水多,把隔夜的油条充数等。当然都是小事情,老张有时还会帮他打圆场。而老张自己,三年中,我确实从未看见他跟谁脸红过。知道他老婆生了个胖儿子,有次还一定要送我一把红枣吃呢。
⑧一九三七年,十月学校决定迁离青岛,老张早听到消息。这时同学多已去别处借读,在校学生本已很少,老王早已转干别的去了,只有老张一直还在宿舍旁陪着我们。
⑨在决定了团体出发的那天早上,我正在宿舍里捆行李,老张忽然捧了一包东西推门进来,放在我的书桌上。他激动地说:“先生,知道你今晚就要走了,没啥好东西,这几个柿子,你喜欢吃的,算我一点小意思。”我推辞,又问该多少钱,他的脸有点发红:“你这样就是瞧不起我了。”我不敢再推辞,表示非常感谢,并说不久还要回来的。他有点凄然,也没坐,说:“你忙着,我就回去了,再见。”我直送他到宿舍大门口,他坚决拦住不让我再出门。他走了,我一阵心酸。
⑩离开青岛,我在兵荒马乱的九年中走过了西南各省很多地方。在我忘记不了的青岛三年生活中,老张的形象和最后来送我一包柿子的情景,尤其难忘。我多次设想过,如果还有机会到青岛,一定要去寻访这位老朋友。即使仍寻不到他了,他也还会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一九八三年二月十六日
(有删改)
23.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记忆中“我”和老张的故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迁离青岛,老张送来柿子,“我们”依依惜别。
24.从未跟人脸红过的老张,在送“我”柿子的时候,“他的脸有点发红”,为什么?
2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张是一个怎样的人。
葫芦架下的母亲
①初夏的早晨,母亲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母亲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母亲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母亲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母亲的脸上。母亲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露水哟。”母亲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母亲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她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母亲的心思上。
④母亲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母亲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母亲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儿什么,母亲就依照那祥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母亲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母亲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母亲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母亲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母亲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母亲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母亲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她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母亲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母亲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等,总共就二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母亲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母亲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母亲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有删改)
26.请结合文章第④~⑦段,概括母亲为儿女们做的几件事。
27.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28.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五、写作题
30. 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掳lǔ。B.憎zēng。C.悚sǒng。
2.答案:C
解析:A.涨—胀。B.辟—僻。D.奏—凑。
3.答案:B
解析:李逵,绰号“黑旋风”。
4.答案:C
解析:A.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B.渴慕:非常思慕。C.诘问:追问,责问。D.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5.答案:B
解析:点头哈腰:形容恭顺或过分客气。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可改为“低眉顺眼”。
6.答案:C
解析:“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的意思。B.“祸不单行”是“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的意思。C.“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事。应用“鸡零狗碎”。D.“异彩纷呈”是“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的意思。
7.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两倍”改为“百分之五十”。B.一面对两面,可在“拥有”前加“是否”。D.成分残缺,“通过”“使”任删其一。
8.答案:D
解析:A.逗号改为问号;B.书名号改为引号;C.“企业”“农村”“机关”“校园”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9.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句式杂糅,删去“是……的原因”或“因为”。
10.答案:C
解析:A.“先生”是尊称,应改为“老师”;B.主语是“您”,意思是“您”很荣幸,谦敬失当;D.“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这里称呼他人父亲应该改为“令尊”。
11.答案:D
解析:A项,“锁”应为“琐”;B项,“由”应为“有”;C项,“捡”应为“拣”。
12.答案: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配制而成的”;
B项,用词不当,“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与前文语意不符,可将“但还是恰如其分的”改为“但还是有道理的”;
D项,成分残缺,在“同桌共读”后加“的情景”。
13.答案:B
解析:“伸开”“摆成”更能突出长妈妈的不拘小节;“挤”与“没有余地”对应,比“压”恰当;“烤”比“供”更突出“热”的程度。
14.答案:(1)qǔ;dì;(2)wǔ;rǔ;(3)伛偻;(4)愧怍;(5)镶嵌
解析:
15.答案:能孝敬父母和能改正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百善孝为先”意在说明要孝敬父母,将孝敬父母放在首位;‘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为: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综合两则名言可知,“善”是能孝敬父母和能改正错误。
16.答案:帮助、关心同学;主动做家务;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解析:
17.答案:学校的门卫大叔。学校门卫大叔平凡却善良,他的工作虽然不起眼,但他却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和担当。风雨中,门卫大叔无怨无悔看守学校大门,不时提醒学生们注意脚下路滑,为没带雨伞的学生准备雨伞。门卫大叔的善良就像冬日的阳光,令人感到温暖。
解析:
18.答案:(1)放下;(2)熟练;(3)你;(4)用棒子打
解析: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言文词语用法的能力。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陈尧咨射箭。A项,代词,指射箭凭手熟的道理。B项,代词,指葫芦。C项,助词,的。D项,代词,指陈尧咨。故选C。
20.答案:(1)(卖油翁)看他射出十支箭能够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我每次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赞叹佩服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句重点词:矢,箭;但,只是;微颔,微微点头。(2)句重点词:每,每次;叹服,赞叹佩服。
21.答案:写出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不重视,也不称赞的心理,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根据甲文“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可知,卖油翁觉得陈尧咨虽然射技高超,但只不过是手法纯熟而已,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22.答案: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纯熟但傲慢无礼、贪图享乐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甲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发矢十中八九”和乙文“陈尧咨善射……世以为神”可知,陈尧咨射技精湛、炉火纯青;由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和“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待人傲慢无礼;由乙文“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可知,陈尧咨贪图享乐。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他)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优异的政绩?”陈尧咨说:“荆南位处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每天都有宴会,我每次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赞叹佩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义教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这)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于是)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符。
23.答案:(1)“我”初入山东大学,老张在宿舍旁边卖水果,“我们”慢慢熟识。
(2)来了竞争对手后,“我”一如既往地支持老张的生意,他非常感激。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根据第②段“我只知道他姓张……几乎全靠附近两个宿舍的大学生做他的主顾”,第③段“那时我还是一个刚从小县城来到洋化海滨城市读书的土学生……所以很快就熟起来了”,可概括为:“我”初入山东大学,老张在宿舍旁边卖水果,“我们”慢慢熟识。根据第④段“有天我忽然发现宿舍前面多了一个摊子……只是摆的摊离宿舍出入要道却更近些”,第⑤段“老张的摊子仍设在远处一动不动……他对我们感谢极了”,可概括为:来了竞争对手后,“我”一如既往地支持老张的生意,他非常感激。
24.答案:离别之际,老张送来柿子,“我”的推辞让他着急,他怕“我”拒绝他的心意;谈到钱,他怕伤害了“我们”之间真挚的情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⑨段“老张忽然捧了一包东西推门进来……并说不久还要回来的”可知,老张在“我”离开之际,送来柿子,表达不舍,从中能看出老张对“我”是真心实意的;当“我”推辞并问该多少钱时,他脸红了,说“你这样就是瞧不起我了”,可见老张脸红是因为“我”的推辞让他着急,他怕“我”拒绝他的心意,也怕“我”以为他是来销售水果的而伤害了彼此之间真挚的情感。据此作答即可。
25.答案:①善良朴实。老张从不与人红脸,即使有人来抢生意,也不与对方发生争执;有好的水果就招呼人来吃,但并非招揽生意;顾客没带钱,可以记账,也不急着要账。②乐观知足。虽然摆货摊仅够勉强维持生活,添了孩子后就更难了,不过老张并不因此而忧愁,而是充满着天真和高兴。③懂得感恩。因为“我”一直照顾老张的生意,所以,在“我们”随学校迁离时,老张专门给“我”送来柿子和“我”惜别。④尊重学生,尊重知识。对每一个学生都喊“先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紧扣内容进行作答。阅读全文可知,老张从不与人红脸、争执,愿意给顾客记账,过了很长时间也不催账,有好的水果就第一时间告诉“我”,害怕“我”错过,有人来抢生意也不生气,还为对方辩解,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善良、纯朴、厚道。从“他的生意其实很少很小,大概只能勉强维持他和老婆两个人的起码生活吧”“他对即将成为一个三口之家……充满着天真和高兴”可知,老张是一个知足、乐观的人。得知“我”要随学校迁离,他专门给“我”送来“我”喜欢吃的柿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老张对每一位学生都称“先生”,可见他对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是特别尊重的。据此作答即可。
26.答案:①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把寒碜变得有趣。②把一片安静清凉的葫芦叶留在姐姐的枕巾上,给姐姐送去吉祥好梦。③把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哥哥的书包上,给哥哥带来福气和喜气。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情节的能力。结合第④段“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可概括出:母亲用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补“我”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把寒碜变得有趣。结合第⑤段“这是缘分和天意……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可概括出:母亲把一片安静清凉的葫芦叶留在姐姐的枕巾上,给姐姐送去吉祥好梦。结合第⑥段“可是我要说……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此时……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可概括出:母亲把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哥哥的书包上,给哥哥带来福气和喜气。
27.答案:“满当当”“漾”形象地描绘出母亲在为哥哥缝书包带子上的葫芦花时满脸笑意、心花怒放的模样;此外,“满当当”作为叠词,增强了句子的音韵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满当当”表现了母亲脸上的笑意之浓,联系第⑥段中的“你看,这时候轮到母亲为他缝书包带了”可知,这个词语表现了母亲为哥哥缝书包带子时的快乐。同时,在形式上,“满当当”是一个叠词,叠词的使用,使文字有了音韵和谐之美。“漾”是荡漾的意思,表明此时母亲脸上的笑容就像是水波荡漾,连绵不绝,同样表现了母亲此时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28.答案:文章开头描述母亲在葫芦架下为家人缝补衣服的情景,结尾是概括叙述,收束全文,深化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朴素的美学的赞扬和崇敬之情。这样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作答此题,既要理解开头结尾两处所写的内容,又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开头生动地描述母亲在葫芦架下缝补衣物的情景;结尾则是概括叙述,点明母亲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前后都写到这一情节,在结构上形成呼应。据此作答即可。
29.答案:①爱孩子,爱家庭;②爱生活,以苦为乐,心灵手巧;③爱自然,有纯正的美感、朴素的美学。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第①段可知,母亲勤劳地为家人缝补衣服,从中可看出母亲爱孩子,爱家庭;结合第②段“母亲伸手抹了一下……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可知,有露珠掉在母亲的脸上,母亲认为是天降甘露,觉得“是个好日子”,由此可看出母亲爱生活,以苦为乐,乐观;结合第④段“母亲灵机一动……她的艺术品就成了”可知,母亲可以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由此可看出母亲心灵手巧;结合第⑧段“母亲几乎不识字……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可知,母亲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且热爱自然。
30.答案:略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