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第20课《有的人》同步练习
1、按拼音写汉字
fǔ làn shuāi kuǎ jì niàn fǔ shēn tái jǔ shī shǒu bù xiǔ rán shāo
( ) ( ) ( ) ( ) ( ) ( ) ( ) ( )
答案:腐烂 摔垮 几年 俯身 抬举 失手 不朽 燃烧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腐烂:指烂掉;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摔垮:是中国汉字,其意为倒塌,败,坏等。俯身: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抬举 :指称赞,推荐,提拔,赞扬,器重,扶养,培养。失手:指手没有把握好,造成不好的后果。不朽:字面上说是不腐朽,也就是不消失,不没落,一般用于精神。燃烧: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2、多音字组词
gěi( ) dāng( )
给 当
jǐ( ) dàng( )
答案:送给 给予 当时 上当
知识点: 字形
解析:
分析:给gěi交付,送与:~以。~予。送~。献~。jǐ供应:供~。补~。~养。自~自足。当dāng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dàng合宜:恰~。适~。妥~。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的对字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3、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dāng dàng)牛马。
(2)有的人他活着为(wèi wéi)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3)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chǔ chù)是青春的野草。
答案:dāng wèi chù
知识点:拼音
解析:
分析:当dāng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dàng合宜:恰~。适~。妥~。为wèi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wéi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处chǔ居住:穴居野~。 chù地方:~~。~所。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考察类型:常考题
试题标签: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上册 第五组第20课《有的人》
4、写出近义词
匆匆—( ) 痕迹—( ) 遮挽—( )
确乎—( ) 徘徊—( )
答案:匆忙 印痕 挽留 的确 彷徨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来的走
匆匆:①(形)急急忙忙的样子。 ②(副)急促;急忙。表示事情做得不够充分。
遮挽:拦阻挽留。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5、颓废—( ) 迷惘—( ) 不知所措—( )
答案:振奋 清楚 胸有成竹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反义:它可以有很多个反义词,得根据语境来确定。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6、形近字组词
怒( ) 捶( ) 俯( )
恕( ) 睡( ) 府( )
垮( ) 活( ) 骑( )
夸( ) 括( ) 椅( )
答案:愤怒 捶背 俯身 垮台 生活 骑马
宽恕 睡觉 政府 夸奖 包括 木椅
知识点:字形
解析:
分析:怒与恕为形近字,不要弄混;捶为提手旁,读chuí,睡为目字旁,读shuì;俯比府多一个单立人旁,这两个字为同音字,读fǔ;垮比夸多一个提土胖,为同音字,读kuā;活为三点水旁,读huó,括为提手旁,读kuò;骑为马字旁,读qí,椅为木字旁,读qí,这两个字为形近字,要注意区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义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7、第四节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因为这种人特别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B.因为这种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C.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
D.因为他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8、对下列诗句停顿/重音、括号内感情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A.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嘲讽)
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赞颂)
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热情赞颂)
D.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崇敬、赞扬)
答案:D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崇敬、赞扬)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9、判断下面三句诗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1)(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3)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A.对比、反复;比喻
B.对比、夸张;引用
C.对比、反复;引用
D.对比、排比;引用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
分析:(1)为对比(2)为反复(3)为引用。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 ( http: / / baike. / view / 224293.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 ( http: / / baike. / view / 44134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649419 / 12216276.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调整语句,运用特定 ( http: / / baike. / view / 654084.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 ( http: / / baike. / view / 1204760.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方式和方法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69819 / 5086681.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0、改正下面注音中的错误。
(1) 畸(jī)形 蜿(wǎn)蜒 窖(jiào)藏
(2) 存殁(mò) 河堤(tí) 打场(cháng)
(3) 炽热(chì) 思忖(cǔn ) 橙色(dēng)
答案:(1)wǎn—wān (2)tí—dī (3)dēng—chéng
知识点:拼音
解析:
分析:畸:不规则的,不正常的:~形。~胎。~人。~变。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存殁:生存和死亡。犹言生死。河堤:沿江河、渠道、湖、海岸边或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炽热:炎热的天气照耀 炎热的天气照耀。思忖:考虑;思量。
点评:考察学生对拼音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1、给“敝帚自珍”这个词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
A.收藏 B.遮掩 C.破旧 D.自己谦称
答案:C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字,改正过来。
(1)襟怀坦白 明则保身 无精打采 ( )
(2)白虹贯日 漠然改之 深恶痛绝 ( )
(3)相提并论 颓唐不安 不屑置辨 ( )
答案:(1)则—哲(2)致—置 (3)辨—辩
知识点:词义
解析:
分析: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无精打采: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白虹贯日: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漠然改之: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颓唐不安:精神委靡:他的神态显得憔悴而颓唐。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3、修改病句。
(1)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互相交际,通过这种交流和交际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到大学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脸色不很苍白,眼神也跟平时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互相交际”后面加上“的工具”。(2)把“课程”改为“程度”。(3)把“不很”去掉。(4)把“没有的”改为“仅有的”。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
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 ( http: / / baike. / view / 537718.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20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谓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68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宾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3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定语、状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834.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补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650.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除此之外还有句式上的各种问题。修改病句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点评:考察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4、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是的,我曾在飞机上鸟瞰这片林海, ( ) 的,给过我许多冲动,但没想到置身于这( )的小道上时,又有了新的冲动,为的是布满于台阶、石缝、树身的 ( ) 的青苔,而不再思念雨中花港的 ( )柳叶了。
A.绿阴阴 绿沉沉 绿茸茸 绿莹莹
B.绿沉沉 绿阴阴 绿茸茸 绿莹莹
C.绿沉沉 绿阴阴 绿莹莹 绿茸茸
D.绿阴阴 绿莹莹 绿茸茸 绿沉沉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5、黄校长来参加某班班会,班长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校长,您的光临,是我们全班同学的骄傲。
B.校长,您来参加班会,请多加关照。
C.校长,您来参加班会,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D.校长,您有空来参加班会,真是我班同学的莫大荣幸。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校长,您来参加班会,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16、将画线部分改写,使之与上文构成对偶句:
(1)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的片片枫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2)水中帆影片片,如诗如画。
知识点:句子转换
解析:
分析:句子转换,就是通过扩展或减缩的方法对原句的整个结构或对某个成分进行变换,使变换后的句子和原句的语义基本等同。学习这种句子转换,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句型的基本转换规律,而且有助于学会理解结构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句子,以及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式转换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7、扩句
(1)瀑布飘落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筝飞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雄伟的瀑布从高山上飘落下来。
(2)漂亮的风筝在风的带动下飞起来了。
(3)我慢慢地向他走过来。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
解析:
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考察学生对扩写句子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8、缩句
(1)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隋朝的石匠李春亲自设计了赵舟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灯照耀着建筑. (2)老人们都爱钓鱼。(3)李春设计了赵舟桥。
知识点:扩写、缩写句子
解析:
分析: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 ( http: / / baike. / view / 278361.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 谓语 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834.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补语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650.htm" \t "http: / / baike. / view / _blank )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掌握。
考察类型:常考题
19、填空:
(1)本课的副标题是________,用副标题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纪念鲁迅有感",补充写作的内容和原因。
(2)本课中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诗句有________
答案: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对比、反复是这首诗突出的写作特点。第一小节突出了两种对立的人,用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词语反复如:________;句子反复如:________
答案:生 死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用两个短语恰当表示“刻”“烂”在诗中的意思。刻:________,烂:________
答案:刻:永远铭记 烂:短暂消失。
知识点: 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1)考察标题的作用,(2)考察的是鲁迅精神的诗句,(30考察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4)考察的是对字义的理解。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不能这做。
(2)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件事我知道。
(3).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没有这么笨。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
分析: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式的转换
考察类型:常考题
21、填空。
《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______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_____周年写的。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方式,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_____和_____,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__________人。
答案:臧克家 十三 统治者 压迫者 为人民无私奉献 真正的有价值的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 )
(3)诗歌按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于抒情诗。( )
答案:(1)√(2)×(3)√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按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于抒情诗。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3、 阅读诗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有躯壳活着,但生命毫无价值;一生为人民,甘愿做牛马的人,生命虽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人民的态度,对生命的意义,对功名荣誉的追求,最后的下场等几方面作了对比。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4)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骑”这个典型动作加上“我多伟大”这句典型语言,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派的残暴无耻;“俯”这个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个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1)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有躯壳活着,但生命毫无价值;一生为人民,甘愿做牛马的人,生命虽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2)对人民的态度,对生命的意义,对功名荣誉的追求,最后的下场等几方面作了对比。(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4)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派的残暴无耻。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4、阅读诗选,回答问题。
笑的昙花
臧克家(1944)
收获——镰刀割下希望的金果,农人脸上,有了笑,笑,也只是昙花一朵。
冬
臧克家(1945)
在战争里,八个年头的风雪日子,都在流亡中磨过去了,今年,胜利后的第一个冬天,夜最长,也最寒冷。
(1)“笑,也只是昙花一朵。”这句话的含义怎样理解 选出正确一项( )
A.形容这笑容是很甜美的。 B.形容这笑容 的甜美是有限度的。
C.形容这笑容持续的时间很短。 D.形容这笑容持续的时间很长。
答案:C
(2)“胜利后的第一个冬天,夜最长,也最寒冷。”这句诗的含义怎样理解 选出正确的选项( )
A.这是对当时自然气候的真实说明。
B.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揭示。
C.诗句表明诗人对胜利本身充满失望。
D.诗句表明胜利后的社会充满令人失望的现象。
答案:BD
(3)从下面的内容中分别选出能够简明正确地表述两首诗的中心的项。( )
A.希望与失望 B.丰收谷贱农家忧 C.瞬间光明最可贵
D.金果变苦果 E.苦难之后更苦难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1)考察的是笑容持续的时间很短。(2)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揭示。(3)丰收谷贱农家忧。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考察类型:常考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5 页 (共 1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