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导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活动课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导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3 19:0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动课 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的巨大影响,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1.结合全球化三个时代简表,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结合学者相关撰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的推动作用及提出的新课题。(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知识梳理】
信息革 命含义 信息革命是指由于信息生产、处理手段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
信息革 命发展 历程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 (1)解决信息分享的问题。 (2)大大提升了猿对世界的认知,加快了猿的进化速度,这也是人类出现的一个重要力量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 (1)解决信息记录的问题。 (2)这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之一。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没有传承,也难有人类文明
第三次信息革命:纸和印刷术 (1)解决信息远距离传输的问题。 (2)印刷术的出现,让信息可以大量地远距离地进行传播,加快了文明的发展速度,同时可以使文明用更快的速度向其他地方进行渗透,各种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纸和印刷术创造了古代文明的高峰
第四次信息革命:无线电的发明 (1)解决信息远距离实时传输的问题。 (2)电报、广播让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
第五次信息革命:电视的出现 (1)解决远距离多媒体传输的问题。 (2)电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物,它信息量大,媒体形式丰富,大大改变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改变了人们的娱乐和生活模式
信息革 命发展 历程 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 (1)让信息实现双向交互传输。 (2)互联网不仅让信息做到了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传输,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还产生了很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现代信 息技术 对文化 传播的 影响 (1)方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为文化的快速传播提供更为便捷的物质载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瞬间便可到达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交流与共享。 (2)内容:新媒体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文化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更加丰富、灵活、多样化的形式向人们展现。 (3)规模: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通过人类文化跨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人类社会进入了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 (4)效果:促进了人类文化共享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多元文化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的变化,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思维拓展】
信息网络条件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挑战:
(1)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信息革命在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开辟民意表达途径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主要表现:一是西方国家在信息领域的霸权地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信息网络成为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和武器。三是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构成严峻挑战。四是信息网络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理念受到挑战。
(2)网络文化安全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文化,由于具有高度无序化、难控制、“无政府”、“自由化”的特点,往往容易带来文化多样性危机、信息污染危机和文化结构危机,容易诱发重大的网络文化安全事件,严重阻碍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甚至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公害。当前我国面临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渗透性安全威胁、变异性安全威胁、侵害性安全威胁、腐蚀性安全威胁和破坏性安全威胁等方面。
(3)文化殖民主义与网络霸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日益成为美国文化扩张的“制高点”和推行殖民主义的强力工具。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推行新的文化霸权政策提供了数字化平台。互联网的构造方式由美国人设计并符合美国文化的特点,英语是互联网上的主流语言,网络上流动的信息主要来自美国。因此,它实际上也就要求任何一个入网者必须学会美国的语言,适应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和熟悉美国的文化。
对策:
(1)加强监管,建立文化安全审查机制
要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持依法依规原则,坚持综合协调原则,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审查有机结合原则,坚持自律审查、自我审查和外部审查有机结合原则,坚持专门审查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2)健全文化安全法治建设
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要制定新法,改善旧规,构建国家文化安全法治体系,理顺不同层级间的文化法律关系。
(3)构建中国的话语权
第一,善于打造融通中外的普适性新话语,抢占话语制高点,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性。为此,我们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思想文化,要在国际交流交往中寻求并扩大利益共同点,还要在面向国际视野下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第二,构建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主体合力,汇聚主体话语力量,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自觉性。为此,我们要增强全民的国际话语表达自觉,要增强媒体人的国际话语表达自觉,要增强全球华侨华人的国际话语表达自觉。
第三,创新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传播方式,遵循话语传播规律,增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实效性。中国话语国际表达不仅要解决“谁来表达”“表达什么”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如何表达”的问题。只有使国际话语表达既深入浅出,又生动有趣,才能让国际社会听得懂、听得进。
【合作探究·提素养】
任务1 信息革命对文化发展的挑战及应对
【互动探究】
材料 下表为全球化三个时代简表。
全球化 阶段 开始 时间 驱动者 代表事件 负面效应
全球化 1.0时代1492年国家地理大发现、 三角贸易殖民地问题
全球化 2.0时代1800年国家、 跨国企业工业革命发展、 跨国企业兴起劳工剥削问题
全球化 3.0时代2000年跨国企业、 个人智能手机、 智能机器人网络犯罪、 信息安全问题
——摘编自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阅读上表,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利弊并存的经济全球化。
论述:世界经济全球化源自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其在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许多灾难。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随着地理大发现,全球物种和产品实现了大交流,但同时也使许多落后地区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在全球化的第二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跨国企业的崛起,人类的生产力有了迅猛的提高,但同时也产生了无产阶级群体,出现了尖锐的劳资矛盾。在全球化的第三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也使网络犯罪花样百出,犯罪率居高不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今后还会不断发展深化。我们要充分重视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使其良性、健康地发展。
(还可以提出其他论题,如“全球化从1.0到3.0的深化”“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等)
【审题步骤】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从标题得出“全球化三个时代简表”,从表格信息中得出全球化的“代表事件和负面效应”,由此可以得出论题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内容限定——阅读上表、一个论题;角度限定——所拟的论题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本题属于开放性论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依据表格信息中全球化的代表事件和负面效应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论题:利弊并存的经济全球化。然后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论述。最后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进
“两定” 行认识,得出结论:我们要充分重视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使其良性、健康地发展。也可从全球化从1.0到3.0的深化、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等角度提取论题,然后结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和局限性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任务2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类文化共享
【互动探究】
材料一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人类文化跨越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人类社会进入了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
新时代文化传承方式:
1.通过影视节目、网络与自媒体短视频科普传统文化。
2.通过VR、AI模拟还原历史,让人们身临其境体验历史,感受文明演变。
3.5G时代推动线上教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线上教育的推广焦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信息技术与文化共享的关系。
  【参考答案】 (1)主要途径:殖民扩张、战争、友好往来、人口迁徙、经济贸易、民族交融。
意义: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地区联系;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进步。
(2)评价: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共享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多元文化间的复杂关系,引发了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的变化,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因此,我们需要去探究如何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机器的冲突,共同解决人类文明的难题。
【审题步骤】
“四读”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正文“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可得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由“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可得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从正文得出“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进而归纳信息技术与文化共享的关系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内容限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与意义。第(2)问,内容限定——信息技术与文化共享的关系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第①小问,据材料一“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并结合所学可从殖民扩张、战争、友好往来、人口迁徙、经济贸易、民族交融等角度回答。第②小问,据材料一“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世界各地区联系、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世界文明发展和进步等角度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并结合所学得出,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思维导图】
【随堂检测·精评价】
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末,芯片技术、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趋势。有些高风险、高成本的尖端科技实验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全球性课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欧洲、东盟等都制订科技发展计划,以推进地区性科技合作。目前,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高科技设施,掌握着80%以上的世界研究与开发项目。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改革科技创新体制以增强自身科技实力。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4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7.0%。我国互联网产业在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数字惠民和数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我国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互联网发展所带来影响的认识。(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趋势”得出科技成果在全球扩散;根据“有些高风险、高成本的尖端科技实验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全球性课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得出出现全球科技一体化的趋势;根据“推进地区性科技合作”得出区域性技术合作;根据材料一“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高科技设施,掌握着80%以上的世界研究与开发项目”得出发达国家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根据材料一“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改革科技创新体制以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得出发展中国家注重增强科技实力;等等。第(2)问根据材料二“在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数字惠民和数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得出推动了科技进步;根据材料二“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得出成为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从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分析其积极影响;可从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其消极影响。
  【答案】 (1)特征:科技成果在全球扩散;出现全球科技一体化的趋势;区域性技术合作;发达国家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发展中国家注重增强科技实力;等等。(10分)
(2)认识:一方面,它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交流方式;推动了科技进步;成为应对新挑战、建设新经济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8分)
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蒸汽时代 39.4% 16.8% 9.2% 24.3% 10.3%
电气时代 15.8% 9.1% 17.7% 40.4% 17.0%
电气时代 12.7% 3.9% 5.5% 65.2% 12.7%
信息时代 4.3% 4.0% 10.0% 64.3% 17.4%
——据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表格,观察近代以来英、法、德、美等国在世界技术成果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趋势的本质、原因或影响等,得出一个具体论题,如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最后,确定论题,根据材料展示的主要西方国家在世界技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变化,举两三个国家的史例,说明所拟论题的正确性。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论从史出,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论题: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2分)
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涌现出了大量的科技发明,由此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科技发明创造方面遥遥领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所以说,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