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4.2土地资源与农业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4.2土地资源与农业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5 15: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4.2土地资源与农业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可以用的土地资源中比重最大的是(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工矿用地
2.水土是立国之本,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情况是( )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D.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2023年4月22日,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众生的地球,珍爱地球守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宝库,要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仍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等问题,下列解决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退耕还林 B.植树造林
C.过度放牧 D.退耕还草
4.目前,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主要是( )
A.跨流域调水 B.防止水污染
C.兴建水库 D.节约用水
5.下列对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加大海洋渔业资源捕捞力度
B.合理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
C.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D.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海洋
某科研团队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纤维黏合剂,把这种黏合剂放入沙里,可实现“沙变土”,该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实验,初步结果显示,该土壤栽种农作物可得到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沙变土”实验已经成功,最合适大规模推广种植作物的区域是( )
A.江苏省沿海地区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河流沿岸的沙漠 D.草原周边的沙地
7.“沙变土”与沙土相比,可以种植作物,两者相比“沙变土”实现了水循环的( )
A.降水增加 B.径流减少 C.蒸发减少 D.下渗减少
8.该项目实验实现农作物高产,主要是该技术改变了沙土的( )
A.土壤结构 B.土壤母质 C.土壤有机质 D.土壤养分
9.有关我国农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
B.四大牧区是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
C.海水养殖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D.畜牧业主要分布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读“我国西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难利用土地
1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该地做法正确的是( )
A.耕地——发展水稻种植 B.林地——陡坡开垦
C.草地——合理放牧 D.水域——围湖造田
读甲“我国局部地区图”和乙“我国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甲中A山脉的名称是( )
A.南岭 B.阴山 C.太行山 D.秦岭
13.下列地理分界线,符合图甲中A山脉的是( )
A.1月份0゜C等温线 B.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14.图乙所展现的耕作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 )
A.①地 B.②地区 C.③地 D.④地
15.图甲中④地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暖温带、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下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食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多,粮食消费量大 B.耕地多,粮食产量多
C.气候干冷,便于粮食储存 D.自然灾害频发,赈灾粮需求量大
18.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 )
A.稻谷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19.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挑战,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风向是( )
A.开垦荒地、林地,努力增加耕地面积
B.依靠进口粮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产量
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
20.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东部多,西部少
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和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和耕地占全国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关于长江流域以北和长江流域,以及其以南地区的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多地少
B.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多地多
C.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少地多
D.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少地少
22.解决长江流域以北的水资源和耕地之间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治理水污染 D.节约用水
高影响天气指对生产生活带来重要影响的天气。如图示意我国常年春分节气高影响天气事件分布及甲地区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内蒙古地区春分节气出现的高影响天气事件有( )
①风雪依旧在②沙尘多发③警惕倒春寒④春雷频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2023年3月甲地区出现“桃花雪”。“桃花雪”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
A.避免低温冻害 B.缓解春旱现象 C.改善空气质量 D.降低土壤水分
二、解答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保障,是居民生活幸福的基石。左图为“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海南岛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海南省三亚市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冬季“育种的天堂"。每年9月至次年 5月,全国各省区数千名科技人员到海南从事"南繁工作。
(1)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北方地区主要种植 ,南方地区主要种植 。小麦和水稻过渡区主要位于 和 (地形区)。
(2)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由于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填熟制)的需要,而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小麦生产最主要的自然限制因是 ,读右图,分析三亚成为“南繁”基地的气候优势:1月平均气温超过 ℃,日照时数超过 小时,光热充足。
(3)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请分别解释“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含义: ; 。
26.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读“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示意图”、“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南北方地区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图,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
(2)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图例中的土地利用类型① ② ③ ④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 地区,利用率低。
(3)我国耕地地资源有水资源分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北方 多而 少,南方 多而 少。
(4)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的问题,我国采取的有效办法是: ,其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花费经费较少,因为利用 。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如何节约保护自然资源: (一点)
27.左图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右图为1949-2019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类型 (单一/多样),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 , 和林地所占比例小,请你结合我们生产生活需求和土地利用进行简单评价 。
(2)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单项选择)。
A.东部平原丘陵和盆地地区 B.海拔较高的青藏地区
C.气候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D.亚热带山地高原地区
(3)读图可知,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呈 趋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 趋势。这样的趋势下人们在餐桌上还有浪费现象,请你写出避免餐桌上浪费的具体做法是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我国土地类型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因此,我国可以用的土地资源中,草地的比重是最大的。故选B。
2.C
【详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我囯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地多,南方地区多丘陵、山地,耕地面积较少。所以本题选C。
3.C 4.A 5.A
【解析】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仍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等问题,为缓解该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退耕还草,ABD不符合题意;过度放牧会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等问题,C符合题意;故选C。
4.由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其中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为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采取的措施有加快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海洋,BCD不符合题意;海洋渔业资源要捕养结合,实施休渔政策,加大捕捞力度破坏海洋生态环境,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C 7.D 8.A
【解析】6.江苏省沿海地区主要为淤泥质海岸,A错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源短缺,不适宜大规模推广种植作物,B错误。河流沿岸的沙漠地区,“沙变土"之后,河流又可以提供水源,因此,河流沿岸的沙漠最合适大规模推广种植作物,C正确;草原周边地区水源短缺,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作物,D错误。故选C。
7.根据材料可知,“沙变士”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故其会使下渗减少,蒸发增多.径流增多,对降水影响较小,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将该黏合剂放到沙里,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得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所以该项目能实现高产,A正确。土壤矿物养分与成土母质有关,B错误。这种技术并没有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人工培肥堆肥)等。
9.D
【详解】天然林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地区,A错误;四大牧区是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B错误;淡水养殖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C错误;畜牧业主要分布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D正确。故选:D。
10.B 11.C
【解析】10.由图可知,西北某地地形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比重最大的是草地,而耕地、林地及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耕地主要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A正确;林地位于山区发展林业,不能开垦,B错误;草地应发展畜牧业 ,合理控制载畜量,C正确;水域发展渔业,不能进行围湖造田,应该退田还湖,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多,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四川盆地等。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的高原和山地地区。
12.D 13.A 14.D 15.B
【解析】12.由图可知,图中A山脉是位于黄土高原以南的秦岭,与淮河一起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由图可知,图中A山脉是秦岭,与淮河一起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山脉是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A正确,C错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一线;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一贺兰山一 祁连山一 巴颜喀拉山一 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BD错误。故选A。
14.图乙所展现的耕作场景是在水田中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最有可能是出现在秦岭以南的④地,这里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图甲中④地是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这里的温度带主要是亚热带,干湿区主要是湿润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
16.A 17.B 18.A
【解析】16.甲地的库存数量为100~300个,乙地的库存数量为41~70个,丙地的库存数量为21~40个,丁地的库存数量为1~20个,因此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甲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地处东北平原,人均耕地多,粮食产量多,粮食商品率高,B正确;人口分布少,A错误;气候冷湿,C错误;与自然灾害频发无关,D错误;故选B。
18.乙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A正确;小麦、玉米、高粱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19.D
【详解】努力开荒、林地是破坏生态的做法,不可取,A错误;增加农产品进口量会增加我国粮食对外依赖程度,不是长久之计,B错误;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不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C错误;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D正确。故选D。
20.D
【详解】华北地区人口稠密,降水总量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匮乏,A错误;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半干旱区,B错误;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故林地是东北多,西北少,C错误;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东部多,西部少,D正确;故选D。
21.A 22.D
【解析】21.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耕地少;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但是耕地较多,A正确,故选A。
22.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及防治水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解决长江流域以北的水资源和耕地之间矛盾的根本措施是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D正确,故选D。
【点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节水包括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家庭节水。
23.A 24.B
【解析】23.读图可知,内蒙古地区春分节气出现的高影响天气事件有: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风雪依旧在;春季气候干燥,地表裸露,沙尘多发,①②对,A正确;当地纬度高,春分时节还比较寒冷,无所谓倒春寒,③错;当地春季未进入雨季,对流不旺盛,没有春雷频繁,④错,BCD错误。故选A。
24. 读图,甲地位于华北平原 ,“桃花雪”会造成降温冻害,A错误;3月“桃花雪”也是一次降水,对于华北来说可以起到提高土壤含水量、缓解春旱的作用,B正确、D错误;降水天气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但不是针对农业生产,C错误。故选B。
【点睛】三月桃花雪,来源于我国古代清明时节农谚: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三月里,三月三,杏花桃花开满山。桃花开,杏花败,李子梅子长上来。桃花开,杏花败,柿子开花杏下来。三月里,桃花雪,各样果子收不多。头遍晚,二遍赶,三遍、四遍间隔短(浇水)。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25.(1) 小麦 水稻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2) 一年一熟 水源 20 200
(3) 保护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
【分析】本大题以国家“南繁”基地为材料,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地区农业发展、气候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读图能力,以及结合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1)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盆地,所以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2)东北地区因为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西北地区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是小麦生产最主要的自然限制因素。根据右图可知,三亚1月平均气温超过20℃(图中虚线为等温线,三亚在20℃等温线以南,根据等温线走势判断),日照1月日照时数超过200小时(图中实线为日照线,三亚在200小时日照线以南,根据等日照线走势判断)。
(3)要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
26.(1) 总量丰富 人均占有量不足
(2)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西部高山、荒漠
(3) 耕地 水资源 水资源 耕地
(4) 跨流域调水 京杭运河
(5)参加环保宣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少寄贺卡等等
【分析】本题以“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示意图”、“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南北方地区分配图”为载体,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2)读图可知,①为水田,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②为旱地,主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③为林地,主要位于我国东部的山地地区,我国有三大林区,分别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其中东北林区是我国第一大林区;④为草地,主要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和青藏高原地区。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高山和荒漠地区,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土地开发难度大,利用率低。
(3)根据分析和图表中数据可知,北方地区水资源占比不到20%,南方约占80%,北方土地资源约占60%,南方占比不足40%,由此可看出,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状况是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4)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夏季风的影响,空间上存在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是跨流域调水;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工程是利用京杭运河把长江流域的水输送到山东、天津等地。
(5)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中学生能够做到的有:参加环保宣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少寄贺卡,节约了森林资源。
27.(1) 多样 可利用草地 耕地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耕地比重偏小,难以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2)A
(3) 增加 下降 按需点餐,实施光盘行动,剩余饭菜打包等
【分析】本题以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和1949-2019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为材料,涉及我国土地利用的特点、耕地的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人均耕地的变化特点、避免餐桌上浪费的具体做法、保护耕地的做法等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左图可知,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沙漠、石山等在我国均有分布,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其中,可利用草地占34.48%,占比最大;耕地(占12.68%)和林地(占31.86)所占比例小于草地。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但是也存在不足,体现在耕地比重偏小,可开垦的为耕地的荒地也比较少,难以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2)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平原丘陵和盆地地区,海拔较高的青藏地区、气候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亚热带山地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差,耕地较少,且分布零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读右图可知,1949年以来,随着社会稳定,医疗和卫生条件改善,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耕地面积有限,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样的趋势下人们在餐桌上还有浪费现象,不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我们应按需点餐,积极实施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吃不完应打包剩余饭菜,杜绝浪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