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测评科学试卷
一、查漏补缺。
1.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 ,就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2. 是潜水艇的“眼睛”,利用它可以在水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3. 地球上的水在 、 及 之间循环。
4. 室内暖气片主要是利用 方式让整间房子变暖的。
5. 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 它的方向是 。
6.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 ,压力 。
7. 棉花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二、明辨是非。
8.奶奶用太阳灶烧水、做饭,说明光具有能量。 ( )
9.打开盛有热水的杯盖,会看到杯盖内壁有小水珠。 ( )
10.(2023五上·崂山期末)小水滴旅行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
11.物体传热越快,对人们的生活越有利。 ( )
12.冬天路上有积雪,环卫工人撒些煤渣能让雪化得更快。 ( )
13.拨打急救电话时,只告诉急救人员具体地址就可以了。 ( )
14.假如在上课的时候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快速冲出教室。 ( )
15.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
16.居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最高容许浓度应小于或等于0.08毫克/立方米。( )
17.VR 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三维环境。 ( )
三、我来告诉你。
18.太阳能热水器的集成器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这样设计
19.在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水果,为什么这样做
四、我的科学小实验。
20.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眼睛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的物体是自身能发光或者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当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物体了。
2.【答案】潜望镜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潜水艇的“眼睛”,利用它可以在水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
3.【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所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对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生物都重要。
4.【答案】热对流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主要是利用热对流方式让整间房子变暖的。
5.【答案】重力;竖直向下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答案】越高;越大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7.【答案】棉花是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棉花是热的不良导体,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不同的形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奶奶用太阳灶烧水、做饭,说明光具有能量。题目说法正确。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有三态变化,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液态的水或凝华成固态的冰。打开盛有热水的杯盖,会看到杯盖内壁有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表、湖泊、海洋蒸发一空中冷凝结云云遇冷一降水一地下河流、湖泊、海洋蒸发。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的。小水滴旅行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我们有时需要传热快,如炒菜的锅身,有时需要传热慢,如锅的把手。题目说法错误。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冬天路上有积雪,环卫工人撒些煤渣可以让雪融化得更快,这是因为煤渣是黑色的,它吸收热量的能力强,从而使雪融化得更快,所以冬天路上有积雪,人们经常会撒些煤渣。题目说法正确。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拨打急救电话时,第一时间就要说清呼叫的目的,然后说清详细地址以及病人的主要情况。题目说法错误。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假如在上课的时候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快速有序的冲出教室,避免出现拥堵和踩踏事故。题目说法正确。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的形态,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甲醛又称蚁醛。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甲醛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气体之一。中国相关规定是室内空气允许甲醛浓度最高值不得超过0.08毫克/立方米 (约等于0.06ppm)。题目说法正确。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三维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题目说法正确。
18.【答案】黑色,黑色吸热能力更强。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的表面通常都涂成黑色,因为黑色有吸收光的功能,吸收光的能力比其他颜色的更强,吸热能力也更强。
19.【答案】保持蔬菜水果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在寒冷季节往往这两方面不足;利用塑料大棚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温,也起到保湿作用,使蔬菜反季上市。
20.【答案】热会从固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将铁棒水平夹在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牙签均匀地粘在铁棒上,点燃蜡烛加热铁棒的外端。用蜡烛不断的加热铁棒,观察哪个牙签先掉下来。;离蜡烛近的牙签首先掉下来,离蜡烛最远的最晚掉下来。;热从固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我们借助铁架台、铁棒、蜡烛、牙签、火柴、凡士林来验证热的传递,将铁棒水平夹在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牙签均匀地粘在铁棒上,点燃蜡烛加热铁棒的外端。用蜡烛不断的加热铁棒,温度升高了,牙签不断的从铁棒上掉下来,离蜡烛近的牙签首先掉下来,离蜡烛最远的最晚掉下来。通过实验可知,热从固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1 / 1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测评科学试卷
一、查漏补缺。
1.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 ,就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答案】眼睛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的物体是自身能发光或者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当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物体了。
2. 是潜水艇的“眼睛”,利用它可以在水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答案】潜望镜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潜水艇的“眼睛”,利用它可以在水下观察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
3. 地球上的水在 、 及 之间循环。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所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对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生物都重要。
4. 室内暖气片主要是利用 方式让整间房子变暖的。
【答案】热对流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主要是利用热对流方式让整间房子变暖的。
5. 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 它的方向是 。
【答案】重力;竖直向下
【知识点】重力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 ,压力 。
【答案】越高;越大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7. 棉花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答案】棉花是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棉花是热的不良导体,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二、明辨是非。
8.奶奶用太阳灶烧水、做饭,说明光具有能量。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不同的形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奶奶用太阳灶烧水、做饭,说明光具有能量。题目说法正确。
9.打开盛有热水的杯盖,会看到杯盖内壁有小水珠。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有三态变化,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液态的水或凝华成固态的冰。打开盛有热水的杯盖,会看到杯盖内壁有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题目说法正确。
10.(2023五上·崂山期末)小水滴旅行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
【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表、湖泊、海洋蒸发一空中冷凝结云云遇冷一降水一地下河流、湖泊、海洋蒸发。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的。小水滴旅行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1.物体传热越快,对人们的生活越有利。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我们有时需要传热快,如炒菜的锅身,有时需要传热慢,如锅的把手。题目说法错误。
12.冬天路上有积雪,环卫工人撒些煤渣能让雪化得更快。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冬天路上有积雪,环卫工人撒些煤渣可以让雪融化得更快,这是因为煤渣是黑色的,它吸收热量的能力强,从而使雪融化得更快,所以冬天路上有积雪,人们经常会撒些煤渣。题目说法正确。
13.拨打急救电话时,只告诉急救人员具体地址就可以了。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拨打急救电话时,第一时间就要说清呼叫的目的,然后说清详细地址以及病人的主要情况。题目说法错误。
14.假如在上课的时候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快速冲出教室。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假如在上课的时候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快速有序的冲出教室,避免出现拥堵和踩踏事故。题目说法正确。
15.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的形态,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16.居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最高容许浓度应小于或等于0.08毫克/立方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甲醛又称蚁醛。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甲醛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气体之一。中国相关规定是室内空气允许甲醛浓度最高值不得超过0.08毫克/立方米 (约等于0.06ppm)。题目说法正确。
17.VR 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三维环境。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生成的一种完全虚拟的三维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题目说法正确。
三、我来告诉你。
18.太阳能热水器的集成器是什么颜色的 为什么这样设计
【答案】黑色,黑色吸热能力更强。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的表面通常都涂成黑色,因为黑色有吸收光的功能,吸收光的能力比其他颜色的更强,吸热能力也更强。
19.在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水果,为什么这样做
【答案】保持蔬菜水果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在寒冷季节往往这两方面不足;利用塑料大棚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气温,也起到保湿作用,使蔬菜反季上市。
四、我的科学小实验。
20.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热会从固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将铁棒水平夹在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牙签均匀地粘在铁棒上,点燃蜡烛加热铁棒的外端。用蜡烛不断的加热铁棒,观察哪个牙签先掉下来。;离蜡烛近的牙签首先掉下来,离蜡烛最远的最晚掉下来。;热从固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我们借助铁架台、铁棒、蜡烛、牙签、火柴、凡士林来验证热的传递,将铁棒水平夹在铁架台上,用凡士林将牙签均匀地粘在铁棒上,点燃蜡烛加热铁棒的外端。用蜡烛不断的加热铁棒,温度升高了,牙签不断的从铁棒上掉下来,离蜡烛近的牙签首先掉下来,离蜡烛最远的最晚掉下来。通过实验可知,热从固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