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下23.4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下23.4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4 08:46:51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课程标准—概念体系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样的生态系统
概念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3.2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2.1
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3.3.2
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生物与非生物物质,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重要概念1
生态系统中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干扰时,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次级概念1.1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失去它的稳定性
次级概念1.2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需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重要概念2
核心素养——学业要求(或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科学思维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
2.概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3.概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尊重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态度责任
1.通过分析不同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同,了解我国植树造林经验教训,为后续植树造林提出有效建议。
2.通过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认同人类对生物圈具有较大的影响,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情景导入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以前,我的族群在桉树林里安逸的生活着。每天睡了吃,吃了睡。即使气候时常变化,导致食物—桉树叶时而充足、时而匮乏。但是自然中总有一股神秘力量,很快又会让各生物数量恢复如常。
但是,这场大火后,到处都是焦黑。我想知道那股神秘力量啥时候能发挥起来,让我的家重新恢复正常?
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________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非生物
生物
相对稳定平衡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怎么理解这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呢?
讨论:
1、气候条件好时,桉树叶生长旺盛的情况下,考拉的数量会如何变化?
2、考拉会无限增长吗?狼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桉树
考拉
澳洲野犬
时间
生物数量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传递途径,因此在生物数量、比例的变化规律后面还隐含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就涉及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的交流,二者也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变化之中,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每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吗?
分析P80:凯巴森林的例子
1906年以前,在凯巴森林中,每当黑尾鹿的数量增加,就需要森林提供更多的食物,从而造成森林中的植被减少;但是黑尾鹿数量的增加却为森林中的肉食动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丰富的食物使美洲狮、狼、郊狼等动物的数量增加,肉食动物数量增加又致使黑尾鹿数量下降,从而又使森林植被得到恢复。
黑尾鹿增加
黑尾鹿减少
植物减少
郊狼增加
郊狼减少
植物增加
食物链:植物→黑尾鹿→郊狼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这应该就是我说的那股神秘力量吧!
这借助食物链(网),生物间彼此制约,使各生物数量和比例维持在一定水平的能力,就是生态系统内部的__________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
通过这样的调节,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
时间
生物数量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大吗?
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者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当人类向河流排放少量污水,河流生态系统会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进行自净。这也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同学们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原来每个生态系统都有这样的能力呀,那能力大小都一样吗?
分析下列哪种生态结构更稳定?
最稳定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____,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____,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即营养结构(食物网)______;
自我调节能力越____,稳定性越_____。


复杂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比较下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荒漠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所以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我国早期的一批育林工作者就在这方面走过弯路。最早的山林修复,育林者都是种植单一的树种,例如马尾松林。后来发现单一的马尾松林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更易发生松毛虫爆发性危害。你能解释原因吗?
混交林中物种多,食物网较复杂,有多种天敌来控制一种害虫数量的发展。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拓展:
人工生态系统比天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
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就更需要投入较多的人为管理。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这个自我调节能力永远都有作用吗?
凯巴森林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
由于人类不正确的干预,
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稳定状态
黑尾鹿数量/万只
0
2.5
5
7.5
10
1905
1915
1925
1935
动态平衡
1906
缺少天敌
快速繁殖
由于没有天敌、食物有限,致使一些黑尾鹿饿死
连续减少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稳定性被破坏。一旦打破原有平衡,恢复起来就比较难。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少量砍伐树木,森林生态系统不会被破坏。
大量砍伐稳定性会
破坏且难以恢复。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吗?
严重的水污染
过度放牧
地震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还有我的家,一场大火后,再也回不去了。呜呜…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这些例子里是什么在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一、自然因素
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等,一些人为不可抗因素
二、人为因素
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水污染
过度放牧
大气污染
大量砍伐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我的家园被破坏也是这些原因引起的吗?
澳洲大火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
2019年的降水量是百年来最低的一年!2019年12月17日是澳洲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天,全国平均气温高达40.9摄氏度。
高温和干旱极易形成森林火灾。
二、人为因素
180人涉嫌纵火
24人涉嫌故意纵火
53人涉嫌未能遵守消防禁令
47人乱扔点燃的香烟火柴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阅读P83-84 外来物种入侵,分析:
1、“入侵者”进入新地区后迅速蔓延扩张主要原因是什么?
缺乏天敌的制约
2、引种时应该如何避免破坏该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需要对该物种造成生态入侵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应注意引入它的天敌以形成食物链,使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维持;
水葫芦
大米草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可见你们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需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可以通过我们自身活动积极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禁渔
垃圾分类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那你们能帮我尽快恢复我的家园吗?
采取人工恢复,比如回收“火烧木”,砍掉“烧死木”,封山育林,减少人为活动,定期杀虫害。新造中幼林,并且专人除草松土、灌溉施肥。
课堂小结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ECOSYSTEM AND ITS STABILITY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干扰时,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失去它的稳定性。
2、影响因素:自然、人为
真题再现
中考考点概述:
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及不同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弱的比较,或某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的原因。难度中度。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宋代起,我国就混养四大家鱼,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关于混养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B.混养后池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鱼是混养池塘中的生产者
D.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逐渐减少
对标训练
1、(2020·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针叶林生态系统
2、(201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模拟)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青蛙被大量捕杀而锐减,则蝗虫相对数量变化趋势可以用下列哪一个曲线图来表示( )
蝗虫相对数量
时间
0
A.
蝗虫相对数量
时间
0
B.
蝗虫相对数量
时间
0
C.
蝗虫相对数量
时间
0
D.
对标训练
3.(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对标训练
4.(2023上·湖北·七年级统考期中)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农业。下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鸡鸭、牛在该生态农场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鸡鸭与蚯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关系。
(2) 除草剂中的草甘膦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上图而言,对_______的危害最大。
(3)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____,营养结构______,因而____________能力较强。
沼气
沼气池

农作物


鸡鸭
蚯蚓
牛粪
(燃烧、发电)
沼渣
废弃物
粪便
农作物
消费者
捕食


复杂
自我调节
答案选项23.4 生态系统稳定性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与本章前两节内容联系紧密,也将为后一章“人与环境”的学习进行铺垫。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观察、思维、分析、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初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助于他们从整体的角度去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感性认知不足,需要通过更多的素材去构建起这个概念,并利用生活实际,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而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进而完善对“生态系统”完整概念的构建。
三、课程标准分析(2022版)
1、内容要求:
课程标准 概念体系:
概念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3.2.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3.2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重要概念1: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生物与非生物物质,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次级概念1.1:生态系统中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干扰时,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次级概念1.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失去它的稳定性
重要概念2: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需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2、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 学业要求(或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科学思维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 2.概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3.概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尊重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
态度责任 1.通过分析不同复杂程度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同,了解我国植树造林的经验教训,为后续植树造林提出有效建议。 2.通过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认同人类对生物圈具有较大的影响,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2.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原因。
3.概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尊重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
教学难点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
2.概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紧密围绕“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这个重要概念展开。以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事件设置了考拉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境。用考拉的思维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用考拉相关的一条食物链,以及1906年前的凯巴森林为例,分析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差异以及调节能力的有限性,归纳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从负面和正面影响两方面的例子去反思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讨论为恢复大火后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言献策。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觉得考拉可爱吗?考拉的老家是在澳大利亚。2020年初澳洲发生了一场持续4个多月的森林大火,把考拉生活的生态系统给毁了。 播放视频 今天有一只考拉来到我们的课堂,想让我们帮着分析一下该如何帮忙恢复被大火毁坏的生态系统。 观看介绍,思考问题 激疑生趣,活跃思维
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根据考拉的回忆,大火前的森林到处生机勃勃,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桉树→考拉→澳洲野犬” 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建立直观认知。 总结: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传递途径,因此在生物数量、比例的变化规律后面还隐含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就涉及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的交流,二者也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变化之中,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观察分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把重点问题简化。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过渡:每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吗? 通过分析P80:1906年前的凯巴森林例子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 总结:一个生态系统借助食物链(网),生物间彼此制约,使各生物数量和比例维持在一定水平的能力,就是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 举出河流受到少量污染时的自我调节。理解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者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引导学生继续举出其他体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例子。如:少量砍伐森林;适度捕捞、放牧等。 过渡:原来每个生态系统都有这样的能力呀,那能力大小都一样吗? 提供三个不同的营养结构分析某一生物数量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小结: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即营养结构(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高。 比较森林和荒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马尾松林与混交林情况对比,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拓展: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弱,自我调节能力较单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为管理。 分析回答,举例交流 用具体事例重复加深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实例分析,加深概念理解 及时应用新知,适度扩展
三、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过渡:这个自我调节能力永远都能发挥作用吗? 呈现1906年以后凯巴森林黑尾鹿数量的变化曲线,引导思考:自我调节能力无法发挥作用的原因是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原有平衡被破坏,稳定性就很难恢复。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吗? 通过课本内容介绍,老师引导下思考,讨论总结。 通过事例分析,加深概念理解,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过渡:这些稳定性被破坏的例子里,都有哪些因素? 分类展示图片。 播放澳洲袋鼠岛大火前后对比视频,分析破坏原有。 小结: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拓展:警惕外来物种入侵也是破坏稳定性的因素。 过渡:可见你们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提供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典型事例:治理污染,中国沿海定期禁渔,垃圾分类现状等,引导学生既认识到人类活动会破坏环境,使环境恶化,又能认识到人类在改善环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效。 再用考拉视角,让学生讨论提出如何尽快恢复大火后的森林生态系统。 讨论,回答。 认真倾听 小组讨论后,发言 落实态度责任的科学素养目标
课堂小结 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干扰时,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失去它的稳定性。 2影响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对标训练 部分题目解析: 3(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详解】A.稻虾田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 B.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和人的遗体、粪便等分解为无机物返还到无极环境中供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因此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D正确。 故选C。故选A。 4(2023上·湖北·七年级统考期中)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农业。下图是某一生态农场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鸡鸭、牛在该生态农场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鸡鸭与蚯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关系。 (3) 除草剂中的草甘膦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上图而言,对______的危害最大。 (3)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______,营养结构_______,因而_______能力较强。 【答案】(1) 农作物 消费者 捕食 (2)人 (3) 多 复杂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详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该生态农场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鸡鸭、牛在该生态农场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鸡鸭吃蚯蚓,属于捕食关系。 (2)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题图而言,人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积累的有害物质会最多,故对人的危害最大。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与该生态农场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
六、板书设计:
(

1
页 共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