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09 21: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黄山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七十二峰相映争辉,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称著于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 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1200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属黄山市管辖。传说是中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它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声的诗歌,一曲凝固的旋律。它是首批国家级十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9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更成了全人类的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美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人间仙境,一起去领略黄山那份独特的美。学习目标1、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作中运用这种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
3、能用流畅的语言介绍一处自然景观。 请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解说词?其特点是什么?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走进解说词解 说 词 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一、作者介绍: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柯蓝,湖南长沙人,散文家、小说家。著作有《早霞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黄山迎客松二、检查预习:地壳:
瑰宝:
沟壑:
妖娆:
翘首:
旭日:
阴晦:
万仞:
鳌鱼:
温馨:
苍穹:
不屑:
倔强:
驾驭:
屏住:
螺蛳:
刀削:
屹立:(qiào)
(guī)
(hè)
(ráo)娇艳妖娆
(qiáo)
(xù)刚出来的太阳
(huì)阴暗,昏暗
(rèn)
(áo)(xīn)
(qióng):天空
(xiè)
(juéjiàng)
(yù)
(bǐng)
(sī)
(xiāo)
(yì)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仙山琼阁:
心往神驰:
浮想联翩:
登峰造极:
寿逾千年;
如愿以偿:
若即若离:
驰名中外;
含苞欲放; 心惊胆战; 寻根问底
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像靠近,又像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保持一定分寸,不远不近。也形容两事物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捉摸 联翩,鸟飞的样子。飘浮不定的想象
不断涌现出来 超过了一千岁指一心向往课文的内容结构总写黄山分写景观奇峰
古松怪石
烟云
日出温泉(1-3)(4--17)(18)山上山下1、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观?这些景观有什么特点?
景 特点
峰 (秀、奇、高、险)
松 (奇、古、姿态各异、万古长青)
石 (巧、怪、千姿百态、奇特)
烟云(轻盈飘忽、澜翻絮涌、皎洁、柔美)
日出(瑰丽、壮观、辉煌)
温泉(温度适宜、舒适温馨)风景欣赏如画江山欣赏黄山优美风光,说说你的感受景观一: 奇 峰天 都 峰莲花峰景观一: 奇 峰高而险,令人望而生畏景观二:古 松迎客松绝壁之松景观二: 古 松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景观三: 怪 石鳌 鱼 峰猴 子 观 海飞来峰仙人背包猪八戒吃西瓜梦笔生花及笔架峰景观三: 怪 石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思 考:
第14小节说:“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如何理解这里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石头本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黄山峰石的名字,凝聚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体现了人们的情趣,这是外加上去的,是“外在美”,而峰石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这就是“内在美”。)景观四: 烟 云云蒸霞蔚景观四: 烟 云轻盈飘忽,如梦如幻景观五: 日 出黄山日落景观五: 日 出瑰丽、壮观、辉煌思考: 为什么在写景的时候加入人的话、感受,这样写有何作用?(特别是日出部分) 这是告诉人们: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只不过是构建出黄山的原始情境。黄山的美,还有待于人们装点,有待于人们用美的心灵去发现,去点化。黄山温泉区桃花溪温泉区 古称“桃源仙境”文章题目是“飞红滴翠记黄山”,同学们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飞红”与“滴翠”指什么吗?
飞红——黄山日出
滴翠——青山苍松苍松“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常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这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份顽强的意志,一种倔强的生命力!而黄山的日出“瑰丽、壮观、辉煌”,它“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的生机和柔美的抚爱”。黄山那么多美景,为什么作者特别青睐日出和苍松呢?(《泰山秋思》)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
你能通过研读课文分析出来,并作
具体的解说吗黄山地质的形成:时间顺序
上山到出山:空间顺序
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景物逐一带出,相互独立:
逻辑顺序(1)、“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萃”。
总写黄山的美景,四字词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简洁而景象万千。
(2)、“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丝中。”
“斧劈刀削”形象地表现了石阶的陡,几乎是垂直的了,“如同飘动的彩带”虽然给人美感,但也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这两句很准确地表达出黄山石阶又陡又险的特点,看后有使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品味赏析: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句子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3)、“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
作者把静态的山峰写动起来了。起伏的群峰,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 (5)、“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显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6)、“‘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真难为它”“一动不动”写出了作者的怜爱之心,写出了石的巧、趣。 (7)、第15自然段写了黄山烟云的柔美:“轻盈”、“皎洁”、“飘舞”写出了烟云与山峰的关系,“恋人”“难舍难分”,写出了烟云使黄山成了梦幼的艺术之宫,成了人间仙境。
(8)、“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
这段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高声赞美这“给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太阳”,即使是落日也“给人们留下新的启示”。黄山观日给出了作者无穷无尽的遐想。如果把整篇课文比作一首乐曲的话,黄山日出应该是最高亢、最辉煌的乐章。课后习题三: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你说说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并把转换的语句标出来。“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 )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 )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俯视仰望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从峰顶俯视“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 ()翘首昂视如听导游解说如听导游解说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主题
本文通过对黄山的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提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