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九章第2节《巴西》教学设计(表格式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九章第2节《巴西》教学设计(表格式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9 08: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 《巴西》 单元 4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世界地理分区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案例,巴西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贴切。教材共安排三个方面的内容:“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课本在介绍巴西工业分布与热带雨林的开发现状时,融入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知识,突出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同时,各部分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课堂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巩固学生对区域地理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022新课标要求 1.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3.举例说明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及其成因,了解巴西多元的文化及其影响。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3.【区域认知】了解巴西的主要地形区、主要农矿产品及分布。4.【综合思维】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历程及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5.【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了解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巴西在开发热带雨林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学情分析 本节《巴西》仍然以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为主,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感性知识丰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读图观察、独立思考和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重点 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及其成因,了解巴西多元的文化及其影响。2.了解巴西的主要地形区、主要农矿产品及分布。3.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历程及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难点 1.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2.了解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巴西在开发热带雨林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课时安排 2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查找最新的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因足球而闻名的国家;混血种人最多的国家;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国家 选择能代表巴西特色的足球、混血种人、热带雨林、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的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课堂导入】同学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关注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有着迷人的风情,它因足球而闻名,拥有特殊的人种,有火热的节日——狂欢节,还有神秘的热带雨林,这就是巴西。【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85页图9.20巴西地形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看图说出巴西的首都,找出经过巴西的两条特殊纬线,说出该国大部分属于哪个温度带?问题2:说出巴西濒临的海洋和邻国,描述它的海陆位置。问题3:说出巴西的两大地形区,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巴西的气候分布特点。问题4:找出巴西境内的亚马孙河,说出它的流向和注入的海洋。想一想,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亚马孙河全长6437千米是世界第二长河,但亚马孙河的流量却是尼罗河的近100倍,请讨论这是为什么?结合地形和气候知识分析它水量特别大的原因。①气候:流经终年高温多雨的________气候区,降水量_____。②地形:主要流经________ ,地形北、西、南三面高,利于聚水,支流 。【学生】……(回答略)【承转】炎热的气候,辽阔的土地,这里的人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请大家看课本82页图9.16,看看卞卡一家的人口构成特点,了解混血种人的家庭情况。【教师】从图上可以看出,卞卡一家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这是不是只有卞卡一家的特殊情况呢?【板书】 巴西巴西的自然环境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展示巴西人种构成比例图。【教师】巴西人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混血种人数量多,同学们看图后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1】在巴西人口中,白种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印第安人占1%。【学生2】还有少数华人和日本人等黄种人。【教师】是的,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巴西,他们与黑人、土著印第安人通婚的现象比较普遍,后代就成为混血种人。所以,在巴西还有许多像卞卡一样的家庭。【过渡】在这样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对巴西的文化肯定产生巨大的影响。【板书】 3.巴西的多元文化【教师】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吸引了来自欧、亚、非以及其他地区的大量移民,这些移民的到来使得巴西的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巴西的多元文化?【学生】葡萄牙语、足球、狂欢节、桑巴舞、咖啡、可可等【教师】是的,多元的文化对社会和生活都会产生影响,请看课本84页活动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回答略)【过渡】巴西领土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具有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自然条件,因此,该国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的生产。【教师】请看图8.19,了解巴西农矿产品的开发历史,并把这些农矿产品记下来,说一说它的发展特点。【学生1】巴西盛产的农矿产品有……(略)。【学生2】巴西农矿产品(特别是咖啡)的大量出口,带来了大量的外汇,为发展工业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教师】请仔细观察课文图9.20,说出巴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区。【学生】……(回答略)【教师】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它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分不开的,请阅读课文材料,说出巴西工业化有什么特点?【板书】 4.发展中的工农业【学生】农矿产品丰富,工业发展迅速。【教师】下面我们分组探究讨论,阅读课文86页活动题,看图9.24分析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的关系,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说出煤、铁、石油的主要分布区,这些地区有什么工业部门?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问题2:从图9.24任选三个城市,填写下表。【学生】……(回答略)【教师】在上图中找出首都巴西利亚,它位于什么地形区?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方向?【学生】……(回答略)【教师】巴西为什么要把首都从沿海迁往内陆地区?【学生】……(回答略)【承转】现在我们知道,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过度开发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巴西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我们来学习第三个标题“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板书】 5.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教师】亚马孙平原发育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其中60%在巴西境内,这广阔茂密的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结合图9.25分组讨论,说出热带雨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回答问题。【板书】 (1)热带雨林的作用【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归纳:①经济价值——提供木材②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等。【承转】虽然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有重要的环境效益,但是它同样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正因如此,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该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教师】请大家思考,巴西为什么要大力开发热带雨林呢?阅读课文87页最后两段文字材料,说出开发者都是些什么人?【板书】 (2)热带雨林的开发【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归纳:①伐木者(公司雇员)——修路②农场主——开辟农牧场③资本家——开矿山、办工厂④当地政府——建城镇【教师提问】这样大规模的开发热带雨林,会导致什么环境问题呢?【板书】 (3)开发热带雨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归纳: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森林遭受破坏,生态环境恶化;②水土流失严重;③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④全球气候恶化等。【承转】面对如此严重的生态问题,巴西政府开始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热带雨林的保护。【板书】 (4)热带雨林的保护【教师】主要保护措施有:设立雨林保护区、控制乱砍滥伐行为、与联合国共同行动,提出行动计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课堂活动】讨论热带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对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所以,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看图思考,了解混血种人的家庭特点学习观察圆形比例图,获取有用信息。独立思考,语言表达从课本材料中学习归纳分析小组探究学习读图分析小组探究学习,交流个人见解阅读课文材料,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听课分析,提高认识分组讨论,发表见解 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熟悉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可以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培养学生运用图片和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圆形图、柱状图、曲线图的作用和优点,培养 读图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锻炼综合思维。培养读图、分析、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因素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锻炼学生从地理视角来分析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课文材料和图片,分析自然环境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连续提问,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利于把握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提高认识,学会树立人地协调观念。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叙述式讲解有助于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结合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开发与保护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83页“活动题”——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影响。完成课本第86页“活动题”——分析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农矿产品)的关系。3.完成课本第89页“活动题”——讨论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
课堂小结 同学们,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国家。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学习别国经验,汲取他国教训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
板书 第二节 巴西1.巴西的自然环境2.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3.巴西的多元文化 4.发展中的工农业5.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1)热带雨林的作用(2)热带雨林的开发(3)开发热带雨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4)热带雨林的保护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讲授法: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采用叙述式讲解,让学生了解巴西的人口构成和多元的文化、工农业特点,还了解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讨论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反思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一提到巴西,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巴西足球,所以在新课导入时,以巴西足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人口特征、工农业布局特点和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维空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例如:在讲到巴西的气候特征时,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现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