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太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太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20: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6《太阳》教案
教材分析:
《太阳》是一篇科普知识的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本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发读者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文章条理清晰,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理解和学习。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读读写写“恒星、彗星、宇宙、面积、纵、横、估计、距离、目力、疲劳、推测、向往、升、落”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 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4. 体会关联词的用法。
5. 激发了解太阳、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教学难点:了解三个特点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一些太阳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学生: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宇宙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板题)
2. 学生交流对太阳的了解。
3. 教师小结:古往今来,人们常常怀着对太阳美好的遐想。那么,太阳与人类究竟有哪些密切的关系呢?打开课本,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1.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彗”是“huì”不是“huī”;“纵”是后鼻音。
2. 理解词语:宇宙指空间的所有物体;面积指物体的周围或范围;推测用推想的方法探求事物的原因或趋势;向往指因喜爱他人或事而希望自己也能这样;落指落下,降落;疲劳积累的;估计推测性的词语。
3. 指导书写:恒星、面积、纵、横、目力、推测、落下等词语中的生字。重点指导:“恒”和“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面积”不要和“积蓄”混淆。
四、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讲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特点一:距离远;特点二:表面温度高;特点三:地球上需要太阳)
2. 交流小标题或板书小标题。
3. 讨论:这三个特点之间有什么联系?(都说明太阳与地球上需要太阳的关系)
4.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太阳的?指名说,教师板书:总—分。
五、学习第一段。
1. 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 交流:“总有一天”问句的作用。教师点评:这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3. 齐读第一段。
六、学习第三段。
1. 指名读第三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板书:植物生长;煤炭形成……(教师点评:这是特点二和特点三的具体表现。)
2. 指导背诵。(方法: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3. 齐读第三段。
4. 教师小结:这段话用列数字、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与地球上需要太阳的关系,条理十分清楚。我们在写说明文时可以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七、学习第四段。
1. 指名读第四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恒星、彗星……)
2. 教师小结:我们还可以了解太阳的其他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今后继续努力去探索研究。
3. 教师引读:是啊!宇宙里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探索研究,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吧!(出示课件)(关于宇宙奥秘的资料图片或视频)
4.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这篇科普性的文章,让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以及与地球上需要太阳的关系,我们要学习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探索宇宙里更多的奥秘!
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通过阅读和学习《太阳》这篇文章,了解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它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讨论交流等方式,我们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如抓关键词、理清条理等。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其他说明文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拓展:
1. 搜集其他科普知识的说明文,与同学们分享。
2. 尝试写一篇简单的科普说明文,介绍一种身边的事物。
布置作业:
1. 完成《学习与巩固》中的相关练习。
2. 搜集有关太阳的研究新成果,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学习《太阳》一文,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它与人类的关系,还掌握了一些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还存在不够自信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锻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同学们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